<p class="ql-block"> 一路向西。自驾游,自由行。哪儿安全去哪,走到哪算哪。趁着暑假还未变成快乐的肥宅之前,去西部肤浅地走一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西洪洞县,最初的印象在苏三的唱词里跌宕起伏,浮想联翩,翩若惊鸿。提起《苏三起解》,小时候一直很同情她,认为她很不幸,是个病人,浑身长满了疥疮。更有调皮的孩子撇着京腔篡改唱词:“苏三起了一身疥,哪嗨痒痒kuai哪嗨……”,是为“苏三起疥”,稚拙的误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槐树,好亲切,老家隔壁村庄的名字,小时候温暖的记忆。亲近她,厚重的历史气息,醇美的文化神韵猝不及防,扑面而来。寻根祭祖——我的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span></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不经意间走进了剧情。问候乔致庸,致敬王实。</p> <p class="ql-block">延安,遥远的陕北。领袖,革命,枣园,杨家岭,南泥湾,安塞腰鼓,窑洞……诸多词儿一股脑儿的涌现,批发贩卖自教科书、电视剧、红色歌曲,现如今终于有机会亲自踏访那段苦难的岁月了。</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革命旧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文艺座谈会画面感太强,呼之欲出。毛主席在这里对美国记者斯特朗说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金句。</p><p class="ql-block"> 窑洞,神奇的住所,应该是冬暖夏凉,除了光照欠缺。高速公路旁,崇山峻岭间,零零星星地散布着好多窑洞,依然保存完好,依然有人居住。只是每家每户每个门前都挂着一块与门同样大小的花布,是个什么说法?据说他们那儿单位办公室门前也是如此做派,特有的风俗习惯?好似屋子的衣服?估计他们看到咱们的房子会极不舒适吧?觉得咱们的平房光着身子?就像好多地方的民房从不搭山,各建各的。看到咱们整整齐齐的排房,他们奇怪的走里走外来来回回的打量:“你们的房子怎么盖的,每家每户怎么都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延安老区真好,好些景点都免费,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替我们埋了单。了解过去,了解远方,更好地珍惜今天。</p><p class="ql-block"> 说起景点免费,不禁汗颜,一行四人,公公婆婆年近八十,刷身份证,所有景点畅通无阻;某某人,出示证件,时常可以免票;咱的工作证不沾弦,不好使,看来只在曲阜有市场。</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黄河大合唱最华美的篇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急急涌来,势如千军万马,你追我赶,前呼后拥,挤挤挨挨,推推搡搡,撞向石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蒸腾起数丈白色烟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一路向西,所见最多的是山,穿过数不清的隧道。由山西的苍山叠翠到陕西的黄土擎天,再到甘肃的荒山秃岭,不毛之地,直至敦煌的黄沙漫天,戈壁遍布。震撼视觉的是高速路边一闪而过的古长城遗址,虽星星点点,虽零零落落,在千年的历史云烟中站成了一种姿态,一种倔强,一种执念,一种沧桑。</p> <p class="ql-block">喜欢大海,更向往西域。穿越河西走廊,感受最纯净的美。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丝路化诗,驼铃余音绕天际。</p> <p class="ql-block">西部的白杨,秀美,挺拔,苗条,中规中矩束手束脚的笔直站立,仿佛是裹在襁褓中长大的,只长主干,没有过多的枝丫,叶子也秀气。条件不允许啊,防风固沙的责任担当。</p> <p class="ql-block">酒泉,旅途中转站,潦潦草草小憩一宿。这里闻名于世,妇孺皆知,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这里款款走向世界舞台,是资深当红明星,更是千年飞天梦想实现的地方。李白诗曰“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相传“酒泉”一名来自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虽然故事版本甚多,我情愿相信这个民间传说。</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铜色的嘉峪关城垛上,手扶厚土墙,脚踏古城砖,远望雪山巅,俯瞰戈壁滩,古代战争的历史云烟席卷,陡添崇敬自豪感。天地悠悠,世事沧桑,不禁怆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远方,祁连山之巅,白雪皑皑,与白云融为一体,凉爽了盛夏。</p>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让人童心萌发、玩性大增,连78岁害腿疼病的婆婆都赤脚走近沙山(这次西部之行特地为她买了便携式轮椅,推着她走比较快捷),将自己的腿、脚埋在细腻干净的沙子里,祈愿所有的疾病就此遗留在这黄沙厚土里。我们也禁不住“聊发少年狂”,手脚并用,走三步退两步地艰难爬到沙山小半腰,俯视不远处的月牙泉,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那弯月牙儿形状的清泉。月牙泉,鸣沙山,厮守了千年,相看两不厌。“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安详、华美而矜持、富有而远藏、空灵而鼓胀,吸引着四海八荒的朝圣者。相传,第一个石窟是乐樽和尚铸窟造像的,后经他在化缘之时的广为播扬,远近信士、达官显贵、平民百姓,你一窟他一洞,叮呤当啷,年长日久,凿出了信仰,凿出了祝祈,凿出了辉煌,凿出了飞天的向往。徜徉其间,你的耳边是否回荡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声?眼前是否浮现出画匠的巧夺天工?或清雅浑厚,或畅快柔美,或浓墨重彩。眼睛贪婪地吞噬着那一尊尊千姿百态的佛像,那一堵堵精美绝伦的壁画,那色彩,那神态,那舞姿,那服饰……感官不够用,词藻也匮乏,只剩下唏嘘和感慨!千年累积,一声叹息!敦煌的匠人,真正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阳关,西域的门户,来者都是奔着王维的《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的吧?看景,寻诗,关隘,古战场 ,梦想着能听到声声胡笳、羌笛吧?这纯美的天籁之音早已消失在猎猎朔风中。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阳关是土墩,是石城,是坍弛,是废墟,是荒原,是沙坟如潮,是寒峰如浪。</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阳关多了些人工的痕迹,色彩明艳的城门楼,整洁簇新的大展厅,策马奔腾手持使节杖的张骞铜塑像。那荒原中最大的土墩是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小山丘似的站成了历史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墩墩山下的敦煌龙勒村葡萄沟是吃饭歇息的好去处,葡萄架,密密实实的拱形绿色长廊,天然屏障,自然氧吧。置身其中,串串葡萄晶莹剔透,唾手可得,小鸟鸣啭,不时的蹦跶到你的脚边。那一大盘的胡羊焖饼吃起来很过瘾呶。</p><p class="ql-block"> 青海,到了可可西里的感觉,高速路边时常看到一群一群的野生骆驼,很干净俊俏的模样,假如车子方便能否认养一头呢?</p><p class="ql-block"> 长长的无人区,跑半天见不到一辆车,返程途中,偶尔遇到辆带“鲁”字开头的车牌,激动好一会呢,老乡,你好!一辆“鲁A”车超过我们,副驾窗外伸出一只可爱的小手向我们摆了摆,打招呼呢,回两声喇叭呼应。检查站上,停车接受检查恰巧又相逢,闲聊几句,他们极其幸运从新疆游览完毕返回,疫情原因,8月4号就不接待游客了。新疆,我们西部之行计划中的最后一站,可惜了。乡音袅袅,极其亲切。</p> <p class="ql-block">八点多,天要黑了,就住在雪山脚下大柴旦吧,因公公和婆婆有点高原反应(本以为从高山上下来了,没想到这小镇海拔还接近三千米),半夜去医院买了四小罐氧气,担心得一夜没睡安稳,某人更是多次起床观察,听到顺畅的鼾声才安心。早上起床,才发现山上下雪了,镇上下雨了,稀罕!七点半,小镇还在沉睡中(两个小时的时差,一直倒不过来),早饭没吃,我们便匆匆逃离这高原地区,丝毫不敢逗留。别了,盐卡茶湖,最向往的地方!拍照道具大号红丝巾都准备好了呢!我一定会回来的!火速往兰州开拔。</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很顺畅,省时不少进度快,归心似箭,一旁的婆婆愉快地哼起了小曲。一进县城,直奔医院主动做核检,自觉在家隔离。虽然一路故意绕道避开中高风险地区,虽然去的是相对安全的西北。检查结果皆为阴性。完美。</p><p class="ql-block"> 这个夏天,只有远方,没有诗。</p><p class="ql-block">(2021.8.2——8.9八天西游碎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