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聆听,用心感受

zhangxingying

<p class="ql-block">制作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三小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假期是老师们充电的最好时光。8月19日-8月21日,东川三小全体语文教师有幸聆听了语文教育专家王崧舟老师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我们一起跟随王崧舟老师走进诗意语文,品味语文的真、美、道。给我们的感受就是唯美,文字解析唯美,课文意境唯美,配乐朗读唯美,老师指导语言唯美。虽然学习是短暂的,但是谁也无法抵挡我们老师们的学习热情。</span></p> <p class="ql-block">  (8月19日上午)视频课:《好的故事》 + 讲座:落实语文要素 发展核心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听</span>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部编版六上《好的故事》,这是一首散文诗,选自《鲁迅全集》,鲁迅先生的作品很难读懂,如果不借助任何背景资料,对鲁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学习《好的故事》,真的很难。《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象征意象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王老师将课后题中的两段资料、学生搜集的关于鲁迅的资料,再加上自己补充的一九二五年的资料,有机、有序、有策略地安排在不同的环节中,通过反复朗读、融合音乐、总结板书等方式,将学生的情感与鲁迅的内心情感达到跨越时空的共鸣,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走进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走进鲁迅当时苦恼、孤独、怅惘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紧扣统编本教材的特点,紧扣课后思考与练习,将语文要素和课堂实践紧密结合,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原来,这么难的文章也可以行云流水地教;原来,课后的阅读材料可以这样丰富有机地使用;原来,读懂鲁迅的文章,也没那么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语文核心素养在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要素与核心素养要双线并进;教学中要关注有新意的词语和句子;我们还要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要素就是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核心要素。不同的阅读目的,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p> <p class="ql-block">  (8月19日下午)视频课:《爱莲说》+ 讲座:语文要素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们对《爱莲说》的主旨只理解到 “赞美莲花实则赞美像莲花一样的人"就已经比较深入了。而王老师把它拨高到“文化传承”的高度,使学生在学习莲花精神的同时更增添了一种同理心和使命感,把语文教学中所提倡的文化熏陶和教育作用发挥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课堂上的王老师就像一个导演,不断引领着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8月20日上午)视频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讲座:语文要素与难文浅教</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讲座《语文要素与难文浅教》。通过学习,我们收获多多。我们懂得了: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当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困难,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难文浅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紧扣本文的语文要素,针对文本的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第一,要删繁就简集中目标。要先确定一个核心目标,再确定相关的条件目标。第二,要整合习题随堂落实,即将课后习题有机地融入、整合到随堂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地插入。第三,要围绕人物还原比较。因为还原比较其实考量的是学生整个语文素养的表现。第四,要循序渐进贯通文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 们一定会尝试着把这些教学策略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本。</p> <p class="ql-block">  这堂课,老师让孩子确定人物关系,梳理了文中的四个时间节点和事件,让学生心中对课文有初步建构,课文结构一下就清晰明了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李大钊同志神态,言行和外貌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最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进行朗读训练,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课文比较难,篇幅长、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学时我们很难选准着力点,所以要学王老师抓住单元的主题和主要训练点,长文短教,难文浅教。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学会整合随堂习题,把课后练习题融入到文章中去,跟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p> <p class="ql-block">  在整体阅读《城南旧事》中,王老师的导读策略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让我第一次深刻的了解了如何对整本书进行指导阅读。王老师在《城南旧事》中运用了简化、深化和内化进行指导整本书阅读。首先,王老师梳理整本书的结构,这是简化的过程;接着引导孩子们把握整本书的主旨:离别既成长,这是一个深化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形成内化,接受整本书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在分析人物性格方面他引导孩子们在同中变异,引导孩子们说出人物性格相同面和不同面,也非常独到。在分析人物性格,王老师采用了同中变异。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的相同面和不同面来进行分析使众多人物性格特点很快得到把握。</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文章的主旨开展。创设情景,渗透阻止;梳理结构,明确主旨;聚焦典型,体会主旨;进入角色,内主旨。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学生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了离别和成长。</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在教学《城南旧事》的主旨是“离别”,围绕“离别”来设计导读单,导读单细化为“离别时间、离别地点、离别主角、离别方式”。有了“导读单”这个抓手,整本书的阅读就会读出深度,读出新意。课堂让孩子们精彩发言和王老师耐心的引导和倾听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8月21日上午)视频课:《红楼春趣》+ 讲座:语文要素与中国古典名著导读</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红楼春趣》一课,以及讲座《语文要素与古典名著导读》。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策略是以下四点:一是联系课文猜测重、难点字词的意思;二是难解语句暂且放过,不用太过于纠结;三是借助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扩大了解;四是结合与课文相关的影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何在教学古典名著时落实语文要素呢?王老师在《红楼春趣》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上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做到了立足于课程,却又超越了课程。在关注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编者意图等的基础上,王老师从《红楼梦》这整本书出发,超越了《红楼春趣》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去探知书中人物性格、命运等。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的导读课,从中我们知道了古典名著的导读策略有:一是了解性格;二是把握名著精髓;三是渗透版本意识;四是激发阅读期待。</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在课堂中引领学生提炼和概括阅读名著的方法,他概括出:联系课文,猜测意思;难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扩大了解;结合影视,加深理解四种读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巧妙地渗透进课堂学习中。在我们今后的教学过程,我们要认真研究以上读书策略,学以致用。对那些难词、新词、陌生的词暂且放过,随孩子们读书的深入和阅历的增加去让时间解答。我认为老师这样做是对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初衷予于肯定,不苛求,不难为,让读与品顺其自然地发生。这样学生才能享受这个轻松的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的诗意心灵得以被唤醒,他们已经不再单纯的从某事去品析人物,而是学会了从细节描写中抓住有情味的词句来细细品析。王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真是润物无声!</p> <p class="ql-block">  《红楼春趣》一课,王老师的课堂奇招出其不意,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梳理文章结构:掉风筝-拿风筝-放风筝,引出“为女儿立传”的写作意图;然后准确、巧妙地抓“知己”为主线再现红楼中的主要情节,以此来激发学生读整本书;接着运用音乐、视频诱发文本情感因素,达到文本与情感的深层交融;最后以“叹知己无缘”收尾。</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以为王老师可以完美收关时,王老师又引导孩子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让孩子们对脂本《红楼梦》有更多的阅读期待。</p><p class="ql-block"> 这样精心的设计,精妙的语言,构建一堂精致完美的课堂!怎能不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爱上名著呢?</p> <p class="ql-block">  (8月21日下午)视频课:《枫桥夜泊》+ 讲座:核心素养视域下诗意语文</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枫桥夜泊》。王老师文化底蕴足,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枫桥夜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我也教过,每次讲解都是直截了当,先了解一下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再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古诗蕴意,最后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即可。而王老师的古诗教学更重视诗境的创设,注重在诗境中体会诗人的感受,进而理解全诗的意思,“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这钟声因何而得名,其实都与一首诗和一个人有关,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这个人就是张继……。</p><p class="ql-block"> 巧妙的引入,难忘的语句,把学生带到情境中。王老师在教学中围绕“无眠”展开,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无眠的原因,就是“淡淡的愁思”。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他所看到的是“江枫、渔火、月落”还是听到的“乌啼、钟声”都被深深的“愁”包围,以至于“霜满天”变成了“愁满天”,再加上一个“对”字以景抒情,诗人张继面对着”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陷入了深深的“愁”。紧接着,当明月隐去,一切景物都消失了,只留下悠扬的钟声伴随着诗人的“愁眠”。最后,让这钟声把“愁眠”带走。</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创设的意境让在场的学生、老师沉醉。特别是板书,从一个个景物出现到整首诗展现再到景物消失只留钟声和愁眠,最后钟声把愁眠带走,不留痕迹,真正做到了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诗意文《枫桥夜泊》学到了诗意文部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今后的诗意文教学中,尽量把今天学校的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应该放弃以往的诗意文语文教学模式,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意等枯燥的教学模式,王老师教的课程没有明显的理解诗意,但是课程学完后看得出来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诗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讲座《核心素养视域下诗意语文新发展》,了解到诗意语文的思想脉络,发展历程,诗意文的价值,是因为里面所隐含的课程理念等,对诗意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争取让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有趣。学生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不论是假期还是工作之时,我们不忘继续充电,继续学习,听着王崧舟老师的课,都是认真听,认真记录。</p> <p class="ql-block">  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这些都是常见的听课样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存在到处飘落着书香气息,将老师讲的记录在本铭记在心,让我们用耳聆听,用手记录,用心感受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虽营造不了王老师那厚积薄发的诗意课堂,但惟有不断加强自身修炼,刻苦钻研业务,无限热爱学生,让课堂变成生动有趣一些。不求自己能达到多高的高度,但求很多年后,当我听到现在的学生告诉我,我们教给了他的东西让他终生受益,我们的课堂片段让他多少存于心间,那么于我而言就足够了。 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但梦想不是一蹴而就,我们自当以王崧舟老师这些前辈为榜样,让自己知识丰盈,让自己灵魂沉淀,一步步踏实走好自己的教学之途。愿有一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荷尔德林所说的那样——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因为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梦——中国教育梦。</p>

王老师

语文

教学

学生

诗意

课文

课堂

整本书

老师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