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洛故居里的故事(二)

许国平

<p class="ql-block">谁在乐家豪华四合院的后罩房后加接了披屋呢?</p><p class="ql-block">房屋的使用者只有两个,一是乐家,二是国家,加披屋者也只有两种可能吧。</p><p class="ql-block">房屋于1920年建成,到1950年乐家把四合院献给国家,乐家使用四合院三十年,三十年的使用中,发现四合院上卫生间极不方便是预料之中的(一般来说,传统的大型四合院会在院内一个偏僻的角落设置厕所,小型四合院则依靠胡同中的公厕);后罩房用于住宿,在其后接个披屋,马桶放置其内,夜间解手难题得到基本解决。如果改造者决定接披屋,后罩房北外廊就会成为室内的一部分,让它成为卧室的一部分显然更合理,把原来与柱子平齐的北墙北移扩大卧室的面积,柱子承受屋面荷重不能移动,就让它立在原处,卧室内有个柱子对实际使用影响也不是很大。</p><p class="ql-block">第二种可能,国家给后罩房加了披屋。</p><p class="ql-block">从时间顺序,第一,或许是蒙古大使馆要求加披屋。蒙古大使馆1950年起使用四合院至1959年搬出,共计8年多。蒙古国是游牧民族出身,大使馆应该以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为主,对这个当时已属于高档次住房的四合院,他们应该不会在生活上提出更多的要求吧。</p><p class="ql-block">1959年,宋庆龄从居住了9年的建国门附近的方巾巷44号搬至乐家四合院。在蒙古国大使馆搬出乐家四合院之后,国家对乐家四合院进行修缮是情理之中,但加披屋的方案,如果使用者不提出,一般不会这样修缮房屋。宋庆龄提出加披屋的可能性很小,宋只身一人,后罩房有十个开间,宋完全可以用一个开间作为临时卫生间之用,而无需靠加披屋解决。此前,宋在上海、在方巾巷44号住的都是带卫生间的二层小洋楼,提出采用披屋解决卫生间的方案的可能性很小。1963年,宋庆龄搬至国家为其准备的位于什刹海的摄政王花园,国家为其专门建造了一个带卫生间的二层小楼。</p><p class="ql-block">1963年郭沫落搬进乐家四合院。在宋庆龄搬出乐家四合院之后,国家是否会为郭沫落加披屋呢?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因为加披屋这样的特别要求,一定是本人提出,而郭沫落对能住进这个房屋,心里是不安的。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郭沫落常常告诫家人,我们不能对这个房子提出任何改造的要求,我们要随时准备搬出这个院子,国家给我的待遇太高了。郭有这种心态,就不会因为卫生间向国家开口,何况,郭的卧室是在正房,正房里面都没有室内卫生间,夫人和子女住的后罩房更没有理由考虑用改造的方式加设卫生间了。</p><p class="ql-block">分析下来,这个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的乐家豪华四合院的披屋,还是乐家自己加上的可行性更大。一个有留学经历的家族,边上又有同时期建造的西式小洋楼相对比,乐家人完善四合院功能的做法,应该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乐家加了披屋,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不知道也就容易理解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推论,但毕竟是对郭沫落故居建筑演变的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为了这个解释,我也曾写信给郭沫落纪念馆的上级主管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为冠有科学头衔的部门一定会知道究里,可惜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也许他们以为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也许是其他原因,我不得而知,只能用这个推论完成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学成绩单</p> <p class="ql-block">南昌起义人员名单</p> <p class="ql-block">任命书</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故居大门</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居住的二层小楼</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故居小客厅</p> <p class="ql-block">小客厅内</p> <p class="ql-block">小餐厅</p> <p class="ql-block">卧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