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吹来界江风

赵日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与《界江风》,一路启新程</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辑录二)</h1><h1> </h1><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萝北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早年间曾叫《萝北文艺》,只是偶尔逢大的节会活动临时出一期。现而今的《界江风》连续正规出刊始创于2009年,初称《凤鸣》,2010年起更名《湿地风》,2020年改叫《界江风》,已经成功出刊13年。出刊50期。共计刊发萝北文学爱好者及省内外著名作家文学作品三千余篇(首),得到了县领导与群众的好评。这本家乡文学刊物的成长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热切关怀,离不开宣传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文联的努力,更离不开县内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爱戴,还有来自省内外文学大家的鼎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毋庸讳言,我作为这本刊物的编者自然是颇有感慨,我和她在家乡文学追求者的陪伴下茁壮成长着。为此杂志社策划开辟了专栏回忆过往,承蒙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爱戴,今天借助美篇这个平台把家乡人的对这本杂志的感怀力作分期奉上,飨于网络,飨于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日新</p> 在文联新任领导的努力下,今年的《界江风》2期,迎合时代的脉搏,出版成了萝北县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学艺术专刊,有史以来第一次彩色印刷,纳入了文学、摄影、美术、剪纸、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 这是杂志创刊时第一期封面。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界江风拂两代情</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写在出刊50期时</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罗江冰</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h1><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和《界江风》编辑部的日新老师微信,得知正在为《界江风》第50期组稿,勾起了我许多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从《萝北文艺》到《凤鸣》,到《湿地风》,到《界江风》,这是一份以萝北人为主,自己创作的文学刊物历史发展过程。过去的《萝北文艺》是不定期的刊物,就是有时候一年出一期,有时候几年不出刊。</p><p class="ql-block"> 后来改版的《凤鸣》作为这本刊物的名称,显而易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把直白的文学名称隐藏到赋有诗情画意的《凤鸣》之中,寓意为萝北的经济发展引吭高歌。后来2009年起每季一刊,一年四期,开始定期出刊后,又更名为《湿地风》,出版费列人财政预算,彰显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本地文化重视。湿地是大自然的肺,也因萝北人爱护湿地保护湿地就像爱护自己的肺一样的重要,寓意萝北生态建设成就斐然。</p><p class="ql-block">2020年改版的《界江风》更赋予萝北特色,用文化宣传界江之都——萝北的深刻含义。此时独具特色的《界江风》作者、读者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成为专业文化品牌。《界江风》这个期刊,为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为读者搭建了更广阔的阅读平台,充满着无限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从《萝北文艺》到《凤鸣》到《湿地风》到《界江风》,铭记着我和父亲两代情缘,每当我翻阅着家中保存下来的《萝北文艺》《凤鸣》《湿地风》和《界江风》时,都有父亲或我的作品,记载着我们父子两代人工作生活感悟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一、父亲结缘《湿地风》。</p><p class="ql-block"> 当我提笔想写写我与《湿地风》或者说《界江风》时,却想起了父亲与《萝北文艺》《凤鸣》和《湿地风》情有独钟。我的父亲罗爱民,1958年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集体转业来到萝北,开垦北大荒,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喜欢阅读习练古诗词和现代诗,父亲工资不多,生活节俭,买书订刊从不吝啬。在父亲家中的写字台上,摆放着父亲阅读的书籍,保留着父亲1957年购买的《唐诗三百首》和《谈诗歌创作》,还有《中国古代诗歌欣赏》,《诗歌研究与品鉴》《现代诗歌精选》《千家诗新注》等。当年订阅的刊物,有2004年度的《诗刊》,2005年度的《诗歌月刊》,2006年度的《星星》,2007年度的《诗潮》,2008年度的《扬子江》,2009年度的《诗林》。父亲写诗现存有300多首,每次投稿时,抄写得工工整整,送到文联。每次刊发后,都要在我们面前炫耀一番。在这里选几段摘录如下,在2009年第1期《凤鸣》刊登父亲写的《父亲》,"父亲是燃烧的太阳/时时温暖着儿女的胸膛/父爱是奔涌的江河/为生活劳碌奔波/父爱是厚重的抚摸/时时安扶儿女的心窝/父爱是深情的祈望/盼儿女健康成长/父爱是珍贵的甘露/滋润着儿女永远芬芳/父爱是大海/深情两无猜/父爱是丁香/绵绵而悠长/父爱酒一杯/需要儿女细细品味/需要儿女微微陶醉/父亲是名著/需要儿女一生研读/认真感悟/父亲是一座山/期望儿女去登攀/期望儿女去承担/父亲永远是儿女的避风港/父亲永远是儿女心中/不倒的墙。”在2009年第3期《凤鸣》刊登父亲的《萝北中心体育场礼赞》“四周环绕着参天梯/核心/一片绿色的草原/周围汹涌着红色海浪/东方/一座海市蜃楼/浮现在海角边/这里/将发生一场/殊死鏖战/将有多少弄潮儿/在浪尘挑战/为绿洲/骁勇善战/这里/更有千百个英豪/在沙场征战/在绿洲/拼搏争光。”在2011年第3期《湿地风》发表了父亲《秋天》"秋风起/北雁南飞/总是多少行人泪/蛙声起/蝉声哀/碧绿的树枝摇曳/绿色的野草玉立亭亭/转瞬间将成为秋风的/祭品/时间老人用画笔/把田野点缀成金色的海浪/绿树上挂满了珍珠玛瑙/庭院里挂满了红珊瑚闪闪发光/把江河铸成一条银链/让它永远挂在遥远的/天边。"在2012年第1期发表父亲的《春》"风将雪被掀开/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披上绿色的盛装/让树枝穿上绿衣裳/让百花张开粉红色的笑脸/让小鸟快活地飞上蓝天/让小河潺潺歌唱。"在2012年第2期发表父亲《印象西林》"春天留下脚步/步蹒跚/绿色地毯/铁枝吐嫩寒/春风拥抱蓓蕾/杏花俏/游人笑/熙熙攘攘/男女老少/漫步幽径/锦带环绕/特写镜头/咔嚓叉腰/难忘/风骚。"这是父亲小住佳木斯时发表的作品,也是他老人家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父亲是2012年3月底感觉身体不适,4月住院治疗,8月18日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走了以后,我发现四川成都《星星》诗刊杂志社寄给父亲未开封的包裹,打开看到的是两本厚重的书,书名是《乐山杯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刊登着父亲的照片、简历和《枉悲秋一一有感于〈枉凝眉〉》"问君有得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割不断的情思/消不完的情愁/寄语老姐妹痴老头/莫学`二玉`愁/`二玉`封建殉葬品/已是江水付东流/莫学黛玉闲时觅恨寻愁/莫学宝玉群芳丛里度春秋/莫作枉悲愁/要看红叶燃枝头/莫看夕阳落西山/要看红霞添锦绣/彩虹紧锁南山头。"遗憾的是父亲没有看到,但是父亲的作品已经载入中华文学史册。感谢《湿地风》(当时的刊名)编辑选登父亲的诗歌,过去由于工作繁忙,从来没有阅读父亲的作品,今天翻开父亲发表作品的《凤鸣》《湿地风》刊物,读着父亲的作品,倍感亲切,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二、我辈情系《界江风》。</p><p class="ql-block"> 翻开2009年第2期《凤鸣》,第一篇文章竟然是我弟弟罗江风的长诗《我崇敬您,南湖的小木船一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弟弟罗江风曾在县工商银行工作,1988年调佳木斯工商银行工作,做过基层行领导。这首80行的长诗是弟弟受父亲的鼓励写的,应该是父亲帮忙投稿的。我的这个判断得到了编辑日新老师证实。妹妹罗雪飞舍己救人,她的抗洪救灾和首届拨尖人才的事迹刊登在《湿地风》上。2013年第1一4期《湿地风》分四期连载了我撰写的纪实通讯《界江之都萝北一一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100集系列节目〈边疆行〉摄制组来萝北拍摄纪实》。2015年第1一4期《湿地风》分四期连载了我撰写的纪实通讯《2015首届中国冰雪越野拉力赛萝北赛段暨萝北汽车挑战赛工作纪实》。2017年第2期《湿地风》选登了我的两首习作《春》"冰凌走起大江边,柳绿花红秀满川。紫燕飞来唱春晓,铁牛横竖绘桑田。"《贺国产航母下水》"半岛硝烟美日韩,萨德强建我门前。朝核驽剑弓玄上,航母出缨夙梦圆。"这对一个诗词初学者的我来说,真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20l7年初县诗词协会主席王国祥和副主席《湿地风》编辑赵日新吸收我加入萝北诗词协会,成为会员。写诗零起点的我,在王国祥主席不厌其烦的帮助和指导下,走向了古诗词学习的殿堂。当年的《湿地风》就选登了我的作品,让我更加关注阅读《湿地风》,尤其是认真阅读有关于诗词方面的文章,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从此,《湿地凤》便成了我的又一位良师益友。2018年第2期《湿地风》选登我的组诗《冬游宝泉岭生态园.(十四韵)》,这是我用半个月时间学习王国祥主席的写作手法写出的14首组诗,得到了王主席的点评。2018年第3期《湿地风》刊登我写的《李敏老人最后回萝北纪实》。2019年第4期《湿地风》刊登我写的《缅怀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萝北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参加抗联女战士李在德追思纪念活动》。2019年第2期《湿地风》刋登我写的《缅怀赵尚志将军》。2020年第1期《界江风》刊登我写的《告别2019一一中央电视台采访萝北抗联随笔》和《新时代最美的人——李文亮》。2020年第2期《界江风》刊登我写的《排律赵尚志颂》。2020年第3期《界江风》刊登我写的《寻找上街基战役遗址》。</p><p class="ql-block">我与《湿地风》前行,《界江风》伴我扬帆起航。</p><p class="ql-block"> 三、我也结缘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看过《编辑部的故事》吧,十几个演员在那里忙忙碌碌。我曾是当时《凤鸣》《湿地风》副主编,在这里给你讲讲这本刊物编辑部的故事。这个编辑部还要从2009年说</p><p class="ql-block">起,时任文联主席赵淑萍,一改过去常规,与县领导请求,创办期刊,充分发挥文联的阵地作用。这一想法得到了县领导的赞同。一年出4期,每季度出一期,每期文字量约10万字左右,每期组稿的稿源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萝北是一个边境小县,县内人口不到9万人,作者和稿源极为有限。面对如此难题,困难靠编辑自己解决。巩固基础外向争取,是这个编辑部的工作方略,不断扩大文友微信圈,发展文化人,发展稿源。许多文化新人写出的稿件,错字、病句、章法结构、观点等存在许多问题,真是修改不如重写,为了留住新人发展稿源,编辑要悉心修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p><p class="ql-block">一年四期刊的《界江风》,见证萝北文化的大创新大手笔,见证萝北改革的大变化大成就,见证萝北经济的大开放大发展。《界江风》出刊50期,这是编辑12年半的辛勤劳动的成果,《界江风》出刊50期,印记着编辑4000多个灯光下伏案工作的身影,《界江风》出刊50期,凝聚了一批喜欢文艺的老文化人,培养了一批有朝气有潜质的文化新人。</p><p class="ql-block"> 在此感谢杂志对父亲鼓励经常约稿,父亲把《凤鸣》《湿地风》视为陶冶情操的后花园。更加感谢杂志选用我的拙作,《界江风》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伴我走得更远,更加光辉灿烂。《界江风》一定会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6日晨6:00写于寓舍</p><p class="ql-block">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界江风》鼓舞我前行</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秋实</div> <br> 偶然的一次机会认识了《界江风》(曾用名:湿地风)杂志编辑赵老师。<br> 通过我的三姑大庆的作家李枫教授,他对我多年患病情况(高位截瘫)及写的习作有所了解。赵老师热情鼓励我,夸我身残志坚,希望我能积极给《界江风》杂志投稿。我知道这是赵老师对我的偏爱,我只是个文学爱好者,一天学没上过,仅靠自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因此,我虽然应承下来,心里是忐忑不安的。<br> 之前我写的那些文章,不过都是些随意的情感抒发,被萝北县的专业文艺期刊登载,想都不敢想。怀着试试的心态,我整理了几篇有内在联系的习作,将它们合到一起,取了个总题目。怕自己拿不准,先把文章交给三姑帮忙把关,然后,将稿子投给了赵老师。<br> 一段时间后,赵老师通知我,我的作品被采用了,择日去取样刊和稿费。我惊喜万分!我的作品竟然真的登在了《界江风》上!与诸多萝北文笔出众的作家、诗人及他们优秀的作品同台展示,真是倍感荣耀。<br> 样刊和稿费取回后,我迫不及待的将它们嗮到微博、微信上,向家人报喜,向小伙伴们炫耀,心里满满的得意。三姑说:“你现在直接为社会做贡献了,你是有社会价值的人了。你和我们一样,你是有工作的人。你的稿费就是你的劳动报酬,相当于我们的工资。”<br> 我是有工作的人?自从卧床以后,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有工作,也没想过能挣钱。<br> 我有工作了,我能挣钱了!本来文章能发表我就挺高兴,听三姑一说,我更是惊喜了。<br> 我深深地感谢《界江风》给我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br>这次投稿成功无疑增强了我的写作动力和信心,我也更积极地按杂志投稿要求创作文章。“你写萝北的文章,很受欢迎。”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更注重写家乡萝北人的故事。那些老的、旧的、儿时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从笔下流水般潺潺地汇于纸上,呈现那些久远的却清晰的美丽画面。<br> 我在11岁以后就没有走出过房间,我的生活范围是“纯萝北”的。没想到,这反而成就了我的创作,成为我独特的创作资源。<br> 如今我在《界江风》杂志已发表了几篇文章。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县委宣传部和文联的领导。正是你们的扶持,我才能在家里上班,躺在床上为社会做贡献。正是你们一字一句的修改、指导,我的文章才初具模样;正是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在《界江风》抗疫专刊上发表文章,和全国人民一道,参与伟大的抗疫战斗。<br> 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br> 多年来,我一直将写文章看作是个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并未怎么想过分享。通过在《界江风》发表作品,我意识到,我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我应将自己的学习与进步,迷茫与坚守、亲情友情的沐浴和文化知识对人生的支撑……通过文字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起积极勇敢地面对幸与不幸的人生,风雨之后,共享万里晴空。<br> 以后我会继续投稿《界江风》,并向萝北优秀作者们学习。<br> 在《界江风》杂志欣逢第一个本命年(十二周岁)之际,祝《界江风》杂志越办越好!<br> <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界江风迎百凤鸣</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项 臣(鹤岗)</div><br> 《界江风》是我的文学摇篮,培育了我、扶持了我,使我的作品不断成熟、不断提高。<br> 于是,在我心中,对《界江风》产生爱意,《界江风》是我心爱的风。<br> 当我刚刚跨进《界江风》时,那还是在2011年春季。当时期刊叫《湿地风》。因早和赵日新编辑联系关于写作求教之约,赵日新编辑给我邮来一本《湿地风》刊物,当时还未刊有我的稿件。我看到刊物后,心里很高兴。当时我就联想到大片大片的湿地风光,草绿葱葱,草塔绿色茸茸。各种鸟类自由地鸣唱,自由地翱翔,真是鸟类的天堂。激动的我很快写了一个湿地风小诗令,发表在2011年的第一期《湿地风》期刊上。编辑给我的稿件做了点修饰,这是关心,这是鼓励,做为写稿人,心里当然很高兴。这说明编辑对作者不分大、小手笔之分,于是,对《湿地风》产生了爱意,后来,我便大胆地为《湿地风》不断供稿。<br> 多年来,《湿地风》期刊办的很红火,小小期刊开辟十多个栏目,内容丰富多彩,诗文精练,有很多名家手笔之作,看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对我本人来说,受益匪浅。<br>在我给《湿地风》写稿的日子里,本刊编辑赵日新同志,给我指点、修饰,提些衷心之言。 一个编辑对作者如此关爱,平易近人,使我对《湿地风》更产生爱意之心。<br>我是个很笨的人,文化水准又低,小学六年毕业,全靠“笨鸟先飞”的精神,多学多看,多写多练。过去刊发的稿件拙作,总觉得有点羞涩之感。<br> 《湿地风》改刊《界江风》之后,面貌一新。《界江风》是龙江两岸的风,春风和煦,我为《界江风》点赞。<br> 2021年的第一期《界江风》,封面更美了,于是我写了一首封面有感:<br>封面界江风,似临仙境中。<br>容貌焕然美,首刊饰双横。<br>秀水青山阔,云烟诗韵生。<br>花艳梧桐响,笑迎百凤鸣。<br><br>望《界江风》越办越红火。<br>我深深爱上《界江风》。<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界江风,你好!</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刘培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燕子欲比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拜鹰为友,鹰横空出世,每日领飞翔云万里。燕子奋起直追,无怨无悔。我欲撰文,却不能,年已花甲,小学文化,拜《界江风》为师。界江风厚德载物,言慈身教,一路领跑,我真得好累,可自已做的选择,跪着也绝不能放弃。</p><p class="ql-block"> 当初,我与《湿地风》(现已改名界江风,下同)并不相识。茫茫人海谁为我友?也许上天为"媒",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老弟兄们在玩扑克牌。中途牌友们方便时,我随手拾起身边闲置的一本书解闷儿,上书湿地风,萝北县宣传部、萝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几个字。噢,边陲小城有如此文艺期刊,了不得!如获至宝,紧紧的捧在手里。</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度枫叶红,我在马路边,巧遇时任一中的吴校长,闲聊中,吴老师知我其意,直言道,"你拜《湿地风》为友吧!"她诗书并茂,德善兼顾,汇聚了诸多萝北文人。</p><p class="ql-block"> 秋的风并无意将万物瞬间带到冬的寒冷中,只是催促路上的行人加快脚步,做你要做的事情吧,沙沙的枫叶抢走了我视野,身后的风,不高兴地说"后边还有人要走。"脚下闻声,我急匆匆走进了县文联编辑部。一位年轻人接待了我,双双陌生的眼神陪笑着。我打量着他,好大的个头,憨憨的话音里充满着真挚与朴实,鼻梁上的眼镜显得他那么的炯炯有神。礼让后,互报姓名,方知年轻人就是我要寻找的编辑赵老师。知我来意后,我们便进入了老友般的交流。临别时他又一次的对我说"你带来的这篇《故乡游》就是一篇好文章,生活就是文章,你走进了生活,就学会了写作,多写笔下生花,多练熟能生巧。赵老师随手递给我一本书——最新的一期《湿地风》,我紧紧的握着,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年逾花甲的我开始了一路坎坷。之初,别谈什么要点要素,仿佛那些标点附号,也已被我忘记。怎么办?湿地风的电话一次次拨响。词典、字典一遍遍的翻开合上再打开。夜灯下,三餐前都是我学习的有利空间。书架上,床头边书刊堆积如山。有道是,服装店里谁见我的身影,只闻书市灯下云。卖掉屋边三亩地,添满窗下一床书。我总想着,因为自己还有很多的明天,很多的梦想,所以需要更加的努力,加油吧——我这个有梦的人。</p><p class="ql-block"> 2014年,汗水铸成第一桶金,《湿地风》刊发了我求学后第一篇文章,题为《共产党图个啥》,意在歌颂黑龙江洪水泛滥之际,县委县政府挑夜灯救灾民于苦难中。首文见刊,我紧紧握住。《湿地风》令我初出茅庐,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戒骄戒躁,我要策马扬鞭,再接再励。</p><p class="ql-block"> 回眸至今,已是八个春秋,路漫漫,其修远兮。已是八个冬夏,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已是八个三百六十五天,我的《农家小院》《大海我爱你》《山沟沟梦》《家风》《小草》等多篇刊发。湿地风呀,这不仅仅是圆了我的梦,这里更有你对我的鞭策。</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的《界江风》呀,因为有您,书海里留下了我的故事。界江风,你好!我要用古稀之身,呼唤英年之志,与你同行,执笔未来,为繁荣萝北文化,书写更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黑龙江畔丽日风</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与《界江风》故事</b></div></h1><h1><b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 郭少新(秦皇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欣喜文学杂志《界江风》已经办刊十二年,刊发近五十期,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我想,这样的成就在县级和县级市恐怕也是佼佼者。这其中珍藏许多作者的辛勤劳动,蕴涵编辑同志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千辛万苦,更体现了萝北县委和宣传部的办刊宗旨。贵刊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宣传地方特色,为体现界江优势,发展萝北的区域经济,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近代文人许乃钊言: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想来,我与《界江风》结下了多年不解之缘,从早期的《湿地风》到现在,在贵刊编辑部领导和编辑老师的抬爱下,我先后发表了《眼睛》《特别的祝福给你》《蹊跷》《美女哲学》《弥留之际》《落花》等短篇小说,每当我拿到新一期的刊物,嗅到其中的笔墨馨香,我都倍感亲切,感到弥足珍贵。贵刊的每期内容都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中有报道、通讯、诗歌、散文、特写、小说、人文采风等内容,看后让人耳目一新。是的,在网络文学兴盛的当下,贵刊坚持纸质办刊,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无疑这是最大的收益。</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写小说讲究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人物。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以时间为序列,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起到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当然还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回想起来,我自觉惭愧,记得五年前,我给贵刊寄去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眼睛》,赵日新编辑看过后回复说:该小说的谋篇布局都好,只是有的地方显得凌乱,应该进行必要的修改。赵编辑就对该小说进行润色和修改,然后把修改稿转发给我。我看过小说《眼睛》的修改稿后,感到编辑工作的辛苦和高度的责任心,从此我对小说的写作更加用心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每做好一件事绝非唾手可得,关键是贵在坚持,贵在鼓劲,当然也有创新。涛涛的黑龙江水源远流长,一轮红日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坚信《界江风》会越办越好,萝北的大文化一年四季都是风清日丽!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b></div></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微笑向暖 诗意留香</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与《界江风》的故事</b></div><br></h1><h3> □ 李明雨(鹤岗)<br><br> 是谁书写了萝北的传奇,让文化得以传承;是谁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着沁人的芳香;是谁拨动了情感的心弦,让我们为之激动万分;是谁启迪了智慧的源泉,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是谁点亮了心灵之灯,让我们为之疯狂为之沉迷,是你啊——《界江风》!显然,《界江风》对萝北文化的贡献之大是毋庸置疑的。<br> 我是如何与《界江风》结缘的,还得先说说我是如何喜欢读书的。<br>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从几十页小开本的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到《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古今中外的名著,只要是“开卷有益”,多少都要捧读一番。尤其是每逢入寐前,我必先静卧床上读上几页,否则就会彻夜辗转难眠。<br> “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写文章的人,总觉得写文章的人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书卷气,那种书卷气是雅雅的、淡淡的,总是于不经意间表现在举手投足中,又带着那么一点点的清高和超凡脱俗,让人仿佛欣赏一道清丽的小溪,很是赏心悦目。<br> 也由于我喜欢写文章的人,也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分子,所以没事时也喜欢写点小诗小文,写出来的作品正苦于没有发表地园地时,在鹤岗市文联组织的一次联谊会上,我有幸结识了萝北诗人赵日新老师。他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名声鹊起。他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写的千余首诗词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华诗词》《诗词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并多次荣获了全国各种诗词大奖,可以说在黑龙江诗词的星空中,日新老师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新星。<br> 我很欣赏日新老师的才华,早就有结识他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机会。那次鹤岗市文联组织的联谊会,让我与日新老师相识相知,真是三生有幸。当时,我对诗词虽然很喜欢读,也喜欢看,但就是不会写,至于如何才能把诗词写好更是没有头绪,那天我就这些问题向他请教,日新老师向我推荐了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重点是让我多读多看诗词佳作,从中领悟诗词的特点,再加上多写多练,一定能写出好诗词来。回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通过日新老师教的方法,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从中聆听唐宋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诗词读得多了,手也痒痒了,来了灵感时就摸索着写一些五言绝句或七言律诗等等,虽然写得不太规范,但总算能写了,我也很高兴。<br> 当时,由于日新老师著书等身,学富五车,从一家学校的门卫被抽调到萝北文联编辑《界江风》(当时叫《风鸣》,后又改为《湿地风》)通过日新老师的介绍和赠刊,从此,我与《界江风》结下了不解之缘。<br> 我虽然生在鹤岗,长在鹤岗,但我对萝北并不陌生。萝北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旅游和矿产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边境县。萝北,虽然是一个小县城,却编辑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刊物——《界江风》,如今已连续办刊12年了。日新老师在《编刊十二年》中写到:“卷起一打风傲雪,拔出青翠浣春江。潺溪沼地塔头小,浮动红云湾底长。白纸撕张叠月瘦,寸晖捋把点秋香。迂回些许流光影,摇滚乡音舞凤翔。”可见日新老师为这本文学杂志付出了多少的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啊,在这编刊的十二年中,他把这本刊物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呵护和经营,刊物里面的每篇文章都凝聚着他的一个中国梦,每句诗行中都镌刻着他的一个乡土情,让这本《界江风》成为了萝北县的一张文化名片,为萝北县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r> 自从与《界江风》结缘之后,我就把平时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倾注于笔端。记得我写过一首诗歌《畅想春光》,春光是词/杨柳岸,望一江春水/缓缓东流去/晓风残月,流趟着/宋词中的缠绵悱恻/相思的泪,妆如红豆/漫妙在意乱情迷的春光里。我把自己对春光的热爱、对春光的奉献、对春光的情结,都淋漓尽致地呈现于稿纸之上。通过日新老师的修改和润色,这首诗歌发表在2014年第2期《湿地风》(当时的刊名)上,这样一来,就给我的文学创作之路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br> 我与《界江风》零距离接触,缘于一次萝北之行。在我的人生当中,一共去过两次萝北,其中一次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那是2016年萝北《湿地风》举办了“爱家乡、爱萝北”主题征文活动,通过《湿地风》杂志,我了解到了征文活动信息后,就结合当时我对萝北的真情实感,写下了一首《萝北,不老的家园》的诗歌。在这首诗歌中,我写到……龙江三峡,名山口岸/沿江公园,中俄广场/种植鲜活的力量/流淌亘古的沉香/时代的梦想/演绎美好的生活/百炼成钢//条条玉带,血脉相连/幢幢高楼,幸福人家/托萝山下,凤翔广场/皆是幢幢的民生工程/点燃父辈们的希望/追梦的少年/住进了人间天堂……这首诗歌被萝北县委宣传部和萝北文联评为优秀奖。在得到获奖通知后,我就与同在鹤岗文友项晨老大哥一起坐长途汽车来到萝北,参加了颁奖仪式。颁奖仪式之后,我与获奖的文友们一起来参观了《界江风》编辑部,与编辑赵日新老师进行了关于文学写作方面交流与沟通,让我受益匪浅。当天中午,萝北诗词协会的领导和文友在饭店热情的款待了我们,并得到原萝北县诗词协会主席王国祥老师的两本签名赠书,一本是《界江之韵——萝北百年诗词集萃》,一本是国祥老师的诗词集《草根畦诗集》,对这两本书我是如此地喜欢,抽空反复研读,为我今后学习诗词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在这次聚会上,我有幸结识了萝北诗人宋金来、刘继文、苏贵全、韩清云老师等。由此,我感悟到萝北诗人的热情好客,感悟到萝北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在传统诗词方面更是大放异彩。<br> 有人说,“开卷有益,阅读其实就是一种行走”。我就喜欢这种规整厚实的行走,从字里行间,感受亲情的温暖;从词句诗行中,触摸诗意的爱恋。阅读《界江风》就是这种感觉。从此,《界江风》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br> 《界江风》在栏目设计上,很有新意,主打的栏目有魅力萝北、名家名作、诗苑寻芳、散文览胜、小说撷英、诗词讲台等,让我们感觉耳目一新;更因为《界江风》是一方清幽的芳草地,供我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做短暂的休息,这里有花香鸟语,有风霜雪雨,有温存的爱,有坦荡的忠告。而在我心情最沉重、灰暗的日子里,是《界江风》给了我最大的鼓舞和帮助,使我很快走出了阴暗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记得我写过一首梧叶儿《界江风》:书刊里,网络中,文学颇相通。开窗涌潮起,诗词做硬功。结识托萝风,赞不尽、心中彩虹。从中就能充分体会出我当时对《界江风》喜爱的心情。</h3> <h3> 如今,我已从35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闲居在家,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因此,我要把今后的生活过的非常有意义,让自己怀揣一颗云水禅心,聆听一曲天籁梵音,手持一本《界江风》,心上一轮朗月,桌上一盏香茶,闲笔一阕清词,静看林花萎了春红,笑对飞雪谢了秋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在老去的人生路上,收纳起细细碎碎的烦恼;在绚丽的晚霞中,静静拾起岁月洒落的花瓣,微笑向暖,诗意留香……</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与乡刊的二三事</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孔祥忠(原工信局)</div><br> 我说的乡刊,其实是萝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会刊。它早先叫《萝北文艺》,等到改版为《凤鸣》的时候,更加令人倾慕。我退休以后,有了时间圆自己的文学梦,经常写一点自己的所思所想,渐渐地多了,就汇集成一册叫《江村纪事》诗歌小辑。也在各地报刊发了些豆腐块,还被邀请加入大庆作协。当我第一次看到我们自家的刊物《凤鸣》的时候,就感到特别亲切,虽然里面没有我的文字。光是那印有萝北风光的封面装帧,清新的本土气息就严重地吸引了我。<br> 几经打听,我终于在县邮局五楼找到了它。(那时候,县委大楼拆了,各部门散兵游勇到其它办公楼。)怀着敬慕的心,轻轻地敲了敲编辑部的门,那可是文学之门啊,内心有些忐忑,在所难免。门开的那一刻,领导老师们的热情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当他们知道我的来意,更是显得倍加亲近。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日新老师,那时候他在我县以至于鹤岗和我省,都小有名气了,正因如此,他受聘《凤鸣》编辑部责任编辑也就顺理成章。聊天中,我得知日新的父亲是我就读萝北一中时的语文老师,立刻就增添了无名的亲切感。我非常乐意请他在写作方面多多关照多多指教。他却谦逊得不行不行地。并邀请我写点文字给《凤鸣》。在他与文联领导鼓励下,我终于斗胆把拙劣的文字,抄写给《凤鸣》。当第一次见到自己写的东东变成铅字,并闻到油墨的香气时,才知道什么是书香。那种喜悦更是油然而生。<br> 从此以后,更加激发了写者的热情。我以黑龙江及沿边的素材为意象,写了两千余首诗歌,除了供乡刊选刊之外,还发表在人民文学的《中国诗歌》和省里的《诗林》以及各地的文学期刊上。当我的第二册诗集《黑水情》付印之后,被一些评者誉为行走在黑龙江畔的江村诗人。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日新老师的心血。<br> 等到乡刊更名《湿地风》的时候,我就成了它的常客。一层意思是我的文字经常刊登在刊物上,几乎期期不落。再就是常常去编辑部讨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每每登门之时,总是看到老师,书案上厚厚的文稿和样刊。电脑里的编辑软件,被老师操控得那么娴熟,选稿、排版、校对,忙个不亦乐乎。真真感到为人作嫁衣裳的艰辛。让我油然而生慕名的敬意。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在不断进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被吸收进县作家协会,后来被选为副主席,至今。<br> 为了更加突出乡土特点,乡刊《湿地风》再度更名。可以说《界江风》更适合萝北界江之都的盛名,更满足了萝北写者的期待。其时,乡刊的作者队伍,不断年轻化,不断扩大化和开放化。我深深感到,刊物稿件数量的增加,质量也大大提高,使我们这些老作者甚为欣慰,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文联领导和编辑的辛勤培养。我十分期待《界江风》,新刊有新作为新气象,有更多的新作者出现,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br> 致敬退休的领导,致敬辛劳的编辑,愿你们在新时代身体康安精神愉快!<br> <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托萝山下冰凌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祝贺《界江风》期刊出版五十期</b></div></h1><h3><br> □ 杨文太(原人防办)<br><br> 我们的家乡萝北县位于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过渡地段,东临中俄界江——黑龙江。县境内的这一段小兴安岭余脉史称“托萝山”,萝北亦因此得名。托萝山的脚下生有一种深黄色小花——冰凌花,每年春天(四月初)就顶着冰雪和寒风成长、绽放!进入二十一纪以来,由于传媒的多样化,也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项目的增多等因素影响,文艺类期刊的生存极其艰难。不要说县一级,就是市、省一级的也都生存不下去,纷纷关门大吉。而我们《界江风》竟然能连续出刊近五十期,如同冰凌花一样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绽放,真是奇迹!是什么给了她顽强与力量,是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支持,是编辑人员辛勤耕耘,是她的秀美赢得了遍及全国的撰稿人的青睐,是高质量的文稿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喜爱她的人群。<br> 翻开《界江风》的目录,可以看到,其撰稿人几乎遍及省内各市、县,还有吉林市、石家庄市等外省大城市的,虽多为业余作者,但也有像王永久(《中华儿女》杂志驻鹤岗记者)、李枫(大庆师范学院)、刘国林(七台河日报社)、李同振(河北石省家庄市)、李广力(吉林省吉林市)、閰宝林(内蒙古通辽市)、王献力、时玉维(大庆诗协)、郑淑鹏(山东济宁协和医院)、郁犁(延寿县林业局)这样重量级的作家、诗人。<br> 《界江风》的读者虽然以县内为主,但也辐射到省内各县市甚至更远的地方。例如,我在2017年第2 期发表了讲述太平沟生产队一九六四年排练、演出话剧《红岩》的故事《山村人自己演红岩》一文,远在浙江宁波的原太平沟村人刘洪珍辗转看到这本期刊,写信给我说,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事,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你能把它收集起来,发表到刊物上,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太平沟这个小山村人的政治追求和表演才能,真是让我高兴,让我骄傲。她还回忆起她的哥哥刘洪兴(农民)也参加了剧组,饰演国民党军一个副官,第一次演出的时候,由于过度紧张,把台词:“南京急电”说成了“南京鸡蛋”,引起了观众的哄堂大笑的趣事。<br> 今年秋天,原交通局党委书记厐文忠到我家,看到桌子上一本《界江风》第三期,问道,你是从哪弄来的。我说,我给这个刊物供稿,赠送给我的。他说,今年的前两期也找来给我,我要送给苏州的一个首长(邻居,解放军团长,已经退休),去年不知在哪看到这个刊物,前几天电话里跟我说,让我把今年的几期找到给他。正好,我这几天去苏州,给他带去。<br> 也是在今年秋天,接到王明宪(爱国石镌刻者)的孙子王建文(哈尔滨铁路局工作)的电话,他是在一个朋友那里看到2020年第3期《界江风》刊登了我写的《王明宪与他的爱国石刻》一文,让我给寄两本2020年第3期《界江风》,他一本,给他哥哥一本,留做收藏与纪念。<br> 远在哈尔滨的亢淑洁医生(太平沟人,已经退休)看到《王明宪与他的爱国石刻》,给我回信说,王明宪还有一个善举,应该写到这篇文章里:太平沟自清末、民国及伪满虽然以采金而兴盛过,但是没有人办过教育,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太平沟办起了小学。王明宪家园子里种了几棵李子树,到了李子成熟季节,他自己及家人舍不得吃,整筐的摘下来,送到学校,告诉校长:“这个李子给学生们吃,他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又要动脑筋学习,需要补充维生素。”年年如此,直到他离开太平沟,真是令人敬佩!<br> 《界江风》设有诗歌、散文、小说、历史、通讯等多个栏目,是一个综合性文艺刊物,特别是开辟了晨星闪烁栏目,发表了大量中、小学生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青少年写作水平,培养写作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青少年的成长增加了动力。<br> 希望《界江风》能像冰凌花一样顽强的成长与绽放下去,为繁荣萝北的文学艺术,扩大萝北的影响做出新的贡献。<br><br></h3> <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追梦的界江风</b></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永红</div><br> <br> 《界江风》(原名,湿地风)满载着全县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也带着大湿地的芳香,大界江的激浪,一股脑地在托萝大地上奔流劲吹。让萝北的故事,凭借《界江风》这个对外宣传的窗口,走进千家万户。<br> 我入学县老年大学四个年头了,是在那里有幸接触到了当时的《湿地风》这本文学期刊,在欣赏和学习之余也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写进去。在我看来,它就是个万花筒,折射出了萝北的百花齐放和风土人情。它更像全县人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展现出家乡诗人和外地文人墨客对萝北秀丽风光的赞美和弘扬。<br> 《界江风》的编辑工作者们能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不失时机地做好各项宣传,多以诗词歌赋和文学实事报道形式展现在刊物中,也遍及科学和理论知识问答。充满了正能量,把萝北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介绍给省内外,始终把“萝北欢迎您”贯穿栏目中。<br> 《湿地风》去年更名为《界江风》,更加拓宽了萝北改革开放的视野。当人们一提到这本已经出刊了五十期的刊物时,不得不提到这本文学期刊的编辑老师。这个期刊就像他的孩子一样,精心地呵护和孕育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