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乐团的擦肩而过

Pei(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些东西和能力是被先天赐予的,就如我的嗓音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当我还在3-4岁时,常常会被大人们围着听我唱歌。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被选入为学校的合唱队的队员。曾经我跟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一首一首的学唱,当时《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唱段的最后一个拖长的高音应该有B或者 High C,也被我轻而易举的唱出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进入了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当上了班里的文艺委员。学校的音乐汤锦铭老师(歌曲《农业学大寨》的作曲者)就召集了学校12个班的文艺委员们开会,老师准备搞一台文艺演出。会议中老师让每一位文艺委员表演一个节目,我们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而我唱了一首《北京颂歌》之后,汤老师让我再唱一首歌曲,其他的文艺委员们都只表演了一个节目。会议结束后,汤老师让我一个人留下来谈话,汤老师问我:“是不是喜欢唱歌?”我点点头,老师说:“你的声音条件很好,好比一块好玉,没有经过雕刻。你要好好的学,等毕业时可以去考专业乐团。”就这样汤老师成了我的声乐启蒙老师,而汤老师的鼓励对一个18岁的女孩是何等大的动力啊?!从此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学校的琴房里练习唱歌、弹琴和学习英语(我是英语班的)。以至于我们寝室的同学们都认为我高傲不合群。到了第二年,汤老师带领小分队的12位唱歌的女生们一起去考上海的某专业附属业余合唱团,结果只有我和另一个女中音两人考上。从此,每周一次我们都要从学校赶到外滩附近去排练,当我们走进了有解放军战士站岗的广播大楼里和专业演员们一起排练合唱时,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我们常常在上海音乐厅等地方演出合唱,还与一些电影配合唱等。有一次,有一部电影纪录片要配合唱和领唱,结果团里没有选专业演员,而选了我这个业余的来领唱。当我们来到上影乐团的录音棚录音时,我站在录音大厅中央,身后是100多人的合唱队,前面是半个大厅的乐队。我紧张坏了(当时我只有19岁),双脚一直在发抖,指挥陈传熙很温和的对我说:“小姑娘,不要怕。”这样的经历使我终身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毕业前夕,我曾经被借入某专业乐团随团下基层演出,也考上过军区文工团,最后都因为ZS通不过,我家的CF不好。最可惜的是一次北京的某专业乐团来上海招人,招的是两个汉族、一个民族的独唱演员,专业通过了。在等待的过程中,唐山地震了,招生事情就耽搁下来了。后来招生组因我的毕业,无法及时联系到我就定下了其他人选,我又一次错失良机。几个月后,当我再次找到招生组的人时,他们建议我去考中央广播学院。但是,我无颜与父母开口学费的问题,也只能不了了之了。可惜我的这一生已多次与专业乐团擦肩而过。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带着无法进入专业乐团的遗憾,来到了学校做英语老师的期间,我考入了刚成立的上海业余教师艺术团,并被选上了在唱合唱的同时兼唱独唱。上海教育工会聘请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两位著名的教授做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声乐教授谢绍曾和合唱指挥教授马革顺,这两位是大师级别的教授,因为我是独唱演员被团里选我培养的对象,有幸被谢教授收为了学生(谢先生平时从来不收业余学生的)。此后,跟随着谢教授学习了声乐六七年之久。我一直学习到了结婚生子,后又出国留学。非常遗憾!出国后,为了培养儿子和生存,连唱歌都放弃了。我感到愧对我的声乐老师们为我的付出一片苦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年前回国休假时,偶然发现了全民K歌。终于在国外不用找歌谱找伴奏也可以唱歌了,我陆续在全民K歌录了500首歌曲,我用了一年时间就升到了18级,但升到19级却用了两年时间,而在全民K歌能达到19级的人是寥寥无几的。去年,因为疫情严重,一直休息在家。无意中找到了美篇这个平台,结果发现自己在2017年因为点赞过别人的文章,早就注册了美篇。最初我只想把自己曾经的旅行记录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喜欢美篇这个平台了!这里栏目众多,精彩丰富,每天上美篇浏览变成了我习惯了。2020年的11月,偶然在首页听到了“轻描淡写”的朗诵,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从此,我每天都去找她的朗诵美篇,我是从声音先认识她的。12月初,突然听到了她用歌声做成的美篇,我顿时激动无比!能把歌声结合图片解说用文章的形式展现,这真是太好了!这不是比全民K歌更完美的把歌曲呈现出来了吗?!但是我不会操作,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一次次的打搅了“轻描淡写”,在她的帮助下,我这个“电脑小白”学会了从全民K歌把歌曲转到美篇做成文章投稿。之后还在她的帮助下,我成为了【唱一首你爱的歌吧】的主持人了。并受了她的影响也学习朗诵和写作了。您说:“她是不是我在美篇的贵人呢?”我在感谢“轻描淡写”的同时,还要感谢美篇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和学有所用!还能够用声乐老师们教给我声乐知识施展才华,这让我对美篇平台心存感激!目前,作为唱歌栏目的主持人,我已经学唱并录制了近1000首歌曲。其中有少量的歌曲因为全民K歌的限制不让转出,我只能重新唱不同的版本。曾经有美友希望与我合唱一曲,当他在全民K歌看到了我的曲目后,就问我“你是中华曲库吗?”我希望自己作为歌唱栏目的主持人,能够不断的唱出更多的新作品,带领美友们把【唱一首你爱的歌吧】栏目做好,不辜负平台对我的信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与上海教工合唱团的团委和两位教授一起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马革顺教授的指挥下演唱,教授手腕下的是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国合唱界有这么一个称号“南有马革顺,北有李德伦”。与大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合唱团演出结束后集体与两位教授的合影,第二排右7是我。第一排右二张锐,现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当时是马革顺的学生,常常来合唱团弹伴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合唱团邀请两位教授一起去活动,与我的声乐教授谢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国留学回国后,又回到谢先生那里上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谢先生家里上完课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谢教授的教学55周年和80寿辰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参加了谢教授的教学音乐会上的女声小组唱,谢教授的学生们都是专业的,只有我一个是业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照片最上面的一排的中间是我的声乐启蒙恩师汤锦铭,这是师范校分队合唱和舞蹈队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1年曾在上海业余歌唱大赛中获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留学回国后,曾在上海电视台的一个音乐专题节目做过一段时间的助理工作。工作期间在上海影城有一个影展,与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3年参加了上海电视台举办的“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电视音乐会”,我的独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上半场的第二个,下半场有廖昌永(当时还是上音的学生)、魏松等著名歌唱演员。(我保留着音乐会的录像呢,将来有机会请专业人士帮我到电脑上再发出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