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0px;">莫道我们是没有打过仗的兵,每一位军人都是时刻准备战斗、流血牺牲的战士。</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日从军,终生是兵。又到“八一”了,微信里的战友们都彼此打着招呼,庆贺军人特有的节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又回想起我走入军营的经历。</p><p class="ql-block">一九八零年七月,七、八、九三天高考过后,我的心彻底放松下来,无论高考的成绩怎样它都结束了,我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命运的召唤。那时我不满十八岁,对未来有着无数的憧憬,只等着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做打算。</p><p class="ql-block">我成长在那个革命热情高涨的年代,从小接受的都是革命教育,很崇拜革命领袖们青年时代的奋斗经历,从小就树立了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理想。在填报高考入学志愿时,我第一志愿选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铁路桥梁专业,其它志愿有地质学院、冶金学院等工科大学,都是一些艰苦、危险、流动性大的专业,似乎觉得若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不能担当“天降大任”似的。</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都读过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几乎指导了我的青少年时代。我是在上初一时第一次读这本书的,保尔柯察金苦难的童年和悲壮的一生深深地感动了我,在严寒的冬季去修铁路的情节我记忆深刻,保尔在艰难困苦中斗志昂扬的精神成为我一生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勤工俭学”是我梦寐以求的一种经历,高考结束几天后,我就去母亲工作的钢铁厂的原料车间打工了。一到车间,就看到了李建军、李艳、余湘平三位同学也在这里打工,尽管不是一个班的,平时也没有说过话,但毕竟是一个学校的,大家都很面熟。</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些来打工的学生都分在车间的烧结工段。主要工作是上午在出料口与烧结场地之间运送烧结原料,下午与师傅们一起点火、看火烧料。我们男工女工分成一组运送原料,男工驾着小推车,女工在小推车一侧推车。先推着小车在皮带出料口接料,接满一车就送到不远处的烧结场地卸掉,周而复始,直到场地堆满为止。点火烧料主要是老师傅们做,我们几个男生跟着打个下手,这时女孩子们就可以原地休息了。</p><p class="ql-block">休息的时候,我们与师傅们一起坐在柴火堆上,听他们讲故事。有时候活完的早,师傅们就会让我们提前下班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坐厂里的班车上下班,夹杂在蓝色工装的工人师傅们中间,体验着劳动者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日子过得很快,八月初高考成绩发榜了,我的成绩超过了全国重点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看来大学梦即将实现了,我心里喜不自胜。几天后,区武装部的同志来家里通知我去陆军医院体检,体检合格后我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录取了。当入学入伍通知书拿到手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的当兵情、大学梦实现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更珍惜我的打工生活了,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日子不多了。我一直坚持工作到临走的前几天,与李建军、李艳、余湘平几位同学和工友师傅们告别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工厂。</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离家远行,心情格外地兴奋。我提着爸爸年轻时用过的帆布行李箱,满载着亲人们的嘱托和朋友们的祝愿,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再见了亲人们!再见了朋友们!再见了故乡!十八年的养育之恩我将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九月一日,铁道兵工程学院的队列操场上,红旗猎猎,呐喊阵阵,方阵林立,军歌嘹亮。我们来至五湖四海的青年人聚集在八一军旗下组成一个新的集体,我们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从此成了终生的战友。崭新的绿军装,鲜红的领章、帽徽,是我们共同的标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当兵了!我成为一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志在四方”的铁道兵战士了!</p><p class="ql-block">莫道我们是没有打过仗的兵,每一位军人都是时刻准备战斗、流血牺牲的战士。</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