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p><p class="ql-block"> ——歌德</p><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追寻更美的教育风景,我们语文组共同学习了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从容自信地出发,是让我们永葆活力,更有魅力的法宝!</p> <p class="ql-block"> 周四晚上8:30分,我们的读书分享交流会准时举行,老师们早早来到学习桌前,做好认真聆听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思涵老师分别从“德育、教学改革”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剖析,通过案例的讲解,老师们进一步明确: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一切,赏识和激励能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成长的动力。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学会反思。杨老师重点讲解了第三章中的《赏识是最好的激励》。</p> 听了杨老师的分享,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习中有思考,思考中有交流,交流中有收获,收获中有成长。 <p class="ql-block"> 白老师谈了自己的感想:读了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第三章 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弯下身子与花朵讲话”一节内容,刘彭芝校长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我。</p><p class="ql-block"> 一个在国内外教育界活跃着的名校长,为了挽救一个偷东西的女孩,放下自己手头忙碌的工作,与她进行了长达七个小时的谈话。刘校长与女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用尊重与理解,打开了女孩的心扉,了解了孩子犯错的根源,以求彻底挽救这个女孩!刘彭芝校长对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的教育信念值得我们学习。在刘彭芝校长身上体现出了为人师者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要像彭芝校长一样,用自己博爱宽广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朵,我们要弯下身子与花朵讲话。</p> <p class="ql-block"> 安莉老师说:“刘校长认为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于共鸣,德育是根的教育,必须在事中动真感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你在真心的关爱他。刘校长爱每一个学生,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爱,孩子们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串笑声都会牵动着她的神经,她会为他们的成功喜极而泣,也会为他们遭遇挫折而忧心如焚。正是对学生的这种爱,使她要将学校建成孩子们最喜欢、最向往、最留恋的地方,不仅要让他们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要让他们现在的成长过程充满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对学生付出全部的爱,用真心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素青老师说:“《人生为一大事来》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成就感和责任感,要有不断追求卓越的信念。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通过阅读教育家的故事,使我从中感悟到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郑燕老师说:“一个教育家不但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而且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能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家必须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是总设计师、精神领袖、领跑人,此外教育家还必须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刘彭芝就是一个这样的当代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 辛老师说:“读了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的三四章节,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教师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识是最好的激励,每一位老师都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我们要像刘彭芝校长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处处渗透对学生的赏识,不要吝啬我们充满激励与爱的语言。我们平时不缺少表扬,但特殊的表扬方式却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激励效果。生命需要爱护,更需要激励。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一生,赏识和激励能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动力。”</p> <p class="ql-block"> 赵丽芳老师有这样的感悟:“每一位老师都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生命需要爱护,更需要激励。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一生,赏识和激励能让学生在生长中获得成长的动力。书中的这几句话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会学会了自信。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评价、鼓励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恰如其当地评价,增加表扬激励的力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班里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p> <p class="ql-block"> 员红艳老师说:“通过学习刘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第三、四章内容,我深知德育不能见事不见人,必须动真情,充满人文关怀。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地位,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同时,我们要学会反思,因为反思,才会成长,只有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p> <p class="ql-block"> 任苗苗老师这样说:“读了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学更要注重德育。如果能够时时刻刻尊重自己的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懂得传道、授业、解惑。要当好人师——培养情感、渗透价值、播种智慧、熔铸精神、提升人格、完美心灵、启迪生命。”</p> <p class="ql-block"> 王晴晴老师说:“通过学习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明白:爱是和孩子们沟通最好的语言。”</p><p class="ql-block">——也许,校园生活在学生的生命里只是一段行程,老师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我相信,对一个把教育视为事业的人来说,一节课,一个决定,一个选择,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人生指向。我们的劳动和付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精彩的瞬间和灵魂的冲动。只有将爱作为沟通的桥梁,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况,给予他们最急需的指导。教师犹如夏日的浓荫,不管学生多躁,走近老师,就应感到一阵凉爽。用爱,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教会学生做一个优秀学子,更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p> <p class="ql-block"> 曾红爱老师说:“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对刘彭芝校长的话深有同感,多年的教学生涯和教育管理工作让我深切感到,学生成长,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技能的提高,而且也是心理逐步成熟、心灵日趋丰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动荡性突出。若想做好中学教育工作,不能不具备心理学知识。因此,我读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书。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不能把学生发生的问题,都简单归结为思想问题或品德问题,如果是心理方面的障碍,则必须用心理指导或治疗的方法来解决。”</p> <p class="ql-block"> 聂书璇老师说:“读了《人生为一大事来》的第三章《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后,深深地被刘彭芝校长求真务实的做法所折服。刘彭芝认为,德育是根的教育,她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德育当作战略问题、原则问题、方向问题,而且为了达到德育的知行合一,她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在背摔中让学生感受信任,感受团队的胜利;到十三陵水库的野外生存基地参加生存拓展训练;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弱智儿童学校、去孤儿院、去敬老院等处,献出自己的爱心;举办急救培训;红丝带连着我和你等等,她在德育工作中的这些尝试,是具体而鲜活的,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人间真情、感受集体威力,懂得关爱他人。这种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借鉴。”</p> <p class="ql-block"> 杨思涵老师说:“刘校长无论干什么事,都是从学生身边出发,轻风细雨化解每一个平凡但又神圣的小事。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小事,这是他人生当中的一道坎,如果老师引导的好,这道坎迈过去,学生心头猛然一亮。迈不过去就可能在他的人生长河中留下一道伤痕。”</p><p class="ql-block"> 在书中,刘校长举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事例。“在背摔中感受到信任”“破译心灵密码”“两代人的18岁”……从她真实地为学生做,为学生想的角度中,我发现刘校长是一位全身心为孩子着想的校长。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人,正是由于她从心理需要方面来关注学生,学生都敬佩她。但是她对于规章制度,对于处分,她严格执行,又不过于呆板僵化。她认为规章制度是只能管住他们的行动,但管不住他们的心,救人最要紧的是救心。</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123页中的“赏识是最好的激励。”正是赏识教育,才能使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最大的鼓励。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真正去赏识孩子,多用鼓励性评语!</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还将书中的宝贵经验一一记下,查找不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借助本次读书分享交流会的东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秉着严谨治学、学无止境的精神,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