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

提灯晚风

<p class="ql-block"> 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懂得必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小序</p><p class="ql-block"> 最近流行于网络的一段话,让我们陷入深思,更让众多教育专家陷入了无休止的口争笔伐中,这段话是这样的:“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年轻父母在工作和孩子之间难以兼顾,这时隔代教育就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祖辈带孙的模式又带来了新问题,就是传说中的“溺爱”,故而导致许多有“远见”的家长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把孩子交给父母带。隔代教育真的就这么失败吗?我看未必尽都如此。</p> <p class="ql-block"> 男儿的热血 </p><p class="ql-block"> 外公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经历过战争,饥饿,寒冷,病痛和磨难,但在他所津津乐道的故事里他是幸福的。18岁的时候他参加了解放军,到西双版纳服兵役,一去就是多年。那时的他,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有个眼瞎了的寡母带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妹妹,自己早已成婚,有个嗜酒的妻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面对这样的境况,外公实属不愿远离家乡,可是作为中华男儿的热血激烈着他,他渴望到祖国的边防站岗放哨,渴望到荒芜的边境线上守卫祖国的安宁。穿上军装,外公含着眼泪告别一家老小,来到了军营。外公在那个时代是少有的文化人,在军营里舍得吃苦,乐于学习,表现突出,深得领导和同志们的称赞。</p><p class="ql-block"> 转业后,政府将打得一手好算盘的外公安排在某县粮食局当会计,那时虽算不得是个优差,但总算可以吃饱穿暖了。此时的外公毅然辞去了粮食局的工作,回到家乡。乡亲们都说他傻,有好工作都不要,外公只是笑笑,只有家里人知道他是放不下家里的老小。外公回乡后积极投身到公社生产中,历经文革和恐慌,但他丝毫不怯懦,承担着家庭所有重担,当好儿子,好哥哥,好丈夫,好父亲。他一手带大了两个妹妹,直到她们长大出嫁;他侍奉瞎眼寡母终老,寡母(我的外老祖)无病无痛,于上世纪90年代安详离世,享年86岁;他遭受幼女夭折之痛,中年丧妻之苦,却也坚持将8个子女抚养成人,成家立室。</p> <p class="ql-block"> 读书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外公的一生固然清苦,但每每他提起,我总能看到他眼里欣慰的泪花。他说,他当过兵,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有50多年党龄,为国家尽了职守,他赡养母亲终老,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家庭,已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步入老年后的外公又承担起了教育孙辈的重任,我们小辈八个都是在外公的影响下长大的,我们几个孙辈时常围坐在他面前,听着他军营里的热血故事,吃着他烧的田鼠,喝着他熬的罐罐油茶......外公总是拿着他做会计时用的老旧算盘教我们几个拨弄,“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年幼的我们早已将珠算口诀熟背于心。刚会说话,外公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读书识字,他常说:读书不是为了摆脱困难,而是让我们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有承担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那个时代的外公,读书不多的外公居然能说出这样有深意的话来,实属难得啊。在外公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姊妹8人将读书学习划为人生的一个重要板块,8个都考上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然后有了各自的工作或者事业。</p> <p class="ql-block"> 不要怯懦 </p><p class="ql-block"> 当过兵的外公时常要求我的几个表兄弟要做有勇气有担当的男人,他讨厌怯懦,讨厌吃不得苦的孩子。外公的老家在大山上,每年,他总会从我们几个孙辈中挑两个和他回老家,步行、爬山回家。他年近7旬,有严重的风湿,却健步如飞,因为他不想落后于他的孙子。从我,到几个表弟、表妹,我们轮流着和他去了老家,去要走一天山路,回来接着要走一天山路。我们总是会背着干粮,爬到山的顶峰歇息,然后听外公讲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因为表妹体格较弱,外公总喜欢带上她,他说越弱越要锻炼。后来,瘦小的表妹居然力气大过体格结实的我。</p><p class="ql-block"> 外公总说,在金沙江边长大的人怎能不会游泳。于是,他便时常带着年幼的我们在浅水湾学习,他怕我们不听指挥带来危险,便在我们腰间拴上绳子,打上死结,如此反复练习。渐渐的,我们上了中学,我的弟弟们开始到河里游,然后到江里,最后横渡金沙江。记忆里有一次,两个弟弟在渡江返回时遇到夹水,很久没游出来,远处看着的外公慌了,划着木船进去准备救助。这时,大表弟对哭泣的小弟说,别哭,把哭的力气用在手上,咱们闭着眼使劲游。焦急中,两个弟弟成功游回岸边。此后,渡江对于他们已不是难事了。或许外公的教育方式略显粗拙,但却最能锻炼人。</p> <p class="ql-block"> 吃亏是福</p><p class="ql-block"> 母亲有时会抱怨外公,说外公不会为自家打算,常常被人算计。“外公年轻时将自家的菜园给一户人家建房了,把家里的木料也贡献了出去,他把自家土地分给了外来户,他帮人家办事情太过于负责,他常常邀请外地来做生意的陌生人到家里吃住,他还把舅舅娶媳妇的钱借给别人看病去了......”诸如此类的话语,常常会由母亲和姨妈们那里听到。久而久之,我却觉得这是在夸外公,他的不计较,他的助人为乐,他的善良全都包含在里面了,不是吗?外公听到后,对此并不评价,因为他知道他的子女们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对他照样是孝顺有佳。当我们对长辈不敬,兄弟姊妹之间不够大度时,母亲最爱说的一句便是“看看你外公是怎么做的。”我想,外公已经成为了父母辈,甚至我们孙辈们的模板了,至少在做人处事上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外公于2011年8月离开了我们,得了白内障失明将近一年的外公在做了眼睛手术后三个月病逝,我至今无法忘记他失明那段时间脸上的无助和慌乱。每次,我端着母亲熬的汤水到外公家时,我总能看到他安静地坐在院子里,游离似的倾听他的堂弟在对面拉二胡。我默默地打扫着房间,或许外公是在回想他的军营,他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外公用他的言行影响着我们两辈人,或许一生没有伟大的成就,没有创造过多的金钱财富,但于我,于我们一家子却是长远受用的精神支柱。他的教育方式是那一辈人所共有的,不畏惧生活的苦,追逐自己的梦想,善待自己的家人,不怯懦,不自私。或许他不能用富有哲理及教育意义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却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让我们学会用心去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