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最美的"半仙"<br> <br> 在罗布泊露营的九天,每天最难熬的时间是中午那几个小时。无论是在大海道还是在小南湖,戈壁沙漠中都酷热难耐,太阳当头时,帐篷里的温度超过35℃,躺十几分钟便浑身生汗,拫本莫法入睡。在那个连草都不生的地方,自然无处躲荫,大家只好一起挤坐在汽车之间的天幕底下迷迷糊糊的干耗。<br> 所幸的是,在大家晕晕然之际,使我们打起精神继而开心畅乐的高人出现了。只听得一人道:"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我给诸位看看手相,算一算?"。<div> 寻声一看,原来是来自江苏南京的海蓝老师。闷热中百无聊耐的队友们有了兴致,现场气氛活跃起来。"男左女右,我须先看女士,这才灵验。"海蓝话音未落,大家会心地轰笑起来。于是,自告奋勇的袁玲伸出了右手。"财虽不大,衣食无忧:生命线粗壮,寿缘很长;爱情有桃花,三个老头场”………</div><div>说得头头是道,语气一本正经,表情丰富多彩,好一位"命相先生!” </div><div> 看到热烈欢笑的场面,听到大家会心的配合应答,再延伸到生命线,爱情线,财运线等实例解说,队友们倦意尽消,精神顿旺,这难熬的大漠中午便不再那么难混而有情有趣。再看海蓝老师,其严肃认真的神态,念念有词的分析,亦庄亦谐的语言,术业专攻的行话,严然命相行业的半仙高人!<br> 关于命相,从文王八卦,周易之上述,我们可将其视为一种"悬学“,之后到宋元明,测字,算卦等游方人遍于市井,于是有了宗师级的著作《邵康节梅花点染神机妙算总谱》。民国至今天,市井及秘不外宣的各界高层,均有一定数量的人士信此。作为一种"玩",它需要各种各类的知识铺垫,要看各色各样的所谓"杂书",方才有点像那么回事。我从海蓝老师的上下纵横,广引博证的"命相言语"中感到他的作为”杂家"的博学。<br> 最重要的是,在海蓝老师亦庄亦谐的言辞中,不乏为活跃气氛的自贬自嘲,凡是有贬之处,他总是拿自开涮。当众人于不自觉间带着些许嘲意开怀大笑时,海蓝老师丝毫没有不舒服,这种豁达是一种大智慧。这好比之”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英豪气慨,是非常难得的一种品质,非一般人能做到。能带给别人以快乐者,是善良之人,而为达此目的而甘于自损自嘲者,乃是具有大智慧的高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海蓝为团队做出的看不见却实实在在的贡献,我们不妨称他为大海道里最美的"半仙"。<br></div> 十六、生命之水<br> 水,在罗布泊与”命“应该是同一个字。<br> 我们的饮水都是我们的补给团队用车拖进去的。为了保证整个团队27人五天的用水,他们想了很多方法。<br> 首先,进入之前,车内凡空隙之处都塞满了水罐,水桶,瓶装水。这瓶装水,按每人每天六瓶计划,6x5x27=810,再虑宽取窄,第一营地搬进了整整一千瓶水。因此,饮用瓶装水是不限量的。 <br> 此外,我们还运进了不少的水果,每餐之后,一人一个水果,苹果,梨,橘子,轮流着吃。水罐与水桶里的水是用于炊事的,用水量不小,那得精打细算,处处节约。团队所有成员亦知水之宝贵,大家都不浪费一滴水。外出探路,行走,拍摄,随身带着的水都喝的一滴不剩,没喝完的,无论多累,也会将其背回营地。因为用水安排前紧后松,后几天居然烧开水,大家可以在罗布泊泡茶喝了。 <div><br> 这一带原本无水。大约在2000年,石油勘探队在此钻探,没钻岀油倒钻岀水来了。这地下水的压力很大,长年自喷,附近没什么用途,于是由其放任自流而成泉。十几年下来,这片盐碱地慢慢积成水洼,长岀两百多亩的芦苇荡来。照此势头,将来千亩万亩也是可期的。在茫茫大漠戈壁之中,这水可是比油还金贵,它明亮清澈,出水温度20℃,是极珍贵的大漠珍珠。然这水含有大大超标的硫磺,所以它仅可以用于洗涮而不可饮用。<br> 我们的一号营地距此约15公里,每餐饭后,负责后勤的刘亚尤夫妻二人侦将锅碗瓢盆装上车,驱车到此洗滌。返回时再装几桶回营地用于保证我们生活用水。<br></div> 十七、星空大师<br> 此次到参团去罗布泊,其最大的意外之喜是认识了位列中国星空摄影前十的刘震。因为他,我了解了不少的星空/深空摄影的基础内容,从而学到了一些相关天文知识。<br> 刘震,年轻小伙子,现在北京电视媒体工作,是中国星空摄影圈的一线摄影师。他将天文与摄影有机地结合,坚持自己独特的以尊重自然天文为主旨的摄影理念,其独树一帜的星空/星空作品有数幅被国家天文馆展岀收藏。 星空大师和半仙<div><br></div> 严格地说,我们通常看见的“星空片”都不在星空摄影之例,其准确定位应该是“星野"。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呢?星野片,追求好看,美,所以后期制作不怎么受限制。而星空片(特别是深空)首先要审视其是否"对",如果片子不符合天空/天文的实际,接片位置不准,或者p了些无科学支撑的东西上去,那么,再美再好看都属“废片"。因此,星空/深空因天文科学知识要求严格,拍摄的相机及相关器材价格高,拍摄地点的条件要求苛刻,每一次拍摄费用都很高等等因素而大大提高了摄影师的门槛。总之,对星空/深空摄影的着迷似的热爱,头脑灵活聪明,有很强的资金支持,有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约精神,有相对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有强壮的体魄,乃是玩星空/深空摄影的必备条件。而刘震,这些条件都具备。他之成为星空/深空摄影大师也就顺理成章了。<br> 刘震对天文星相了熟于胸,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它们在什么时期,当天的那个时段,适合在什么地方拍摄;最新的天文消息;天文特征与地景之间的有机联系:何种条件适宜什么拍摄方式;图片后期处理之对天文科学的准确应用,等等等等,把我这个纯粹的门外汉听得目瞪口呆。<br> 当问到深空摄影的意义时,刘震是这样说的: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是永不停歇的,宇宙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就天文星云图像而言,它的变化是永恒的,所以,今天的云图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兴趣爱好,能为天文科学作一点贡献,那是一种幸福。 下面是几幅大师的作品 十八、追逐星空<br><br> 我们这次在罗布泊腹地的拍摄,除了一般摄影人的一早一晚之外,还多了个半夜三更的夜拍。一般来说,夜拍主要以拍摄"星野""星空""深空"三个方面为主。 <br> 在中国,像罗布泊这样的(在微风状态下)天地连接处毫无纤尘的,非常通透的,四野漆黑毫无一点光污染的拍摄地,如今委实是不多的。再者,罗布泊大海道及小南湖等处,其地景是非常地令人震撼的,它能把灿烂的星空和极美的地景形成最完美的组合,摄影师到此的出片率非常高。故,此次进入罗布泊腹地拍摄,夜拍成为了主打项目。<br> 每年四月,是罗布泊最好的季节,岀现大风沙尘的时间最短,因此罗布泊夜拍也是最好的时机。夜拍,首先需要白天选点,大慨确定机位,在路上设立必要的标记,然后是对器材进行准备。睡到半夜一点,领队招呼起床,大家穿着厚厚的防寒衣服,冒着低于零度的气温,各带齐家伙什,头戴头灯,在戈壁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每晚及同一晚又分不同的拍摄点,有的上山,有的行远,有的进洞。到达后,摸黑对焦,构图,调试拍摄参数,然后全体禁止任何光亮,大家在寒风中等候相机长时间暴光。试拍后是正拍,正拍调整拍摄角度再拍且要拍好几张以作接片和堆占。这么一折腾,差不多两个小时,然后人昏昏沉沉地背着相机器材摸黑走好几里路,待到营地,天也有魚肚白了,有的人则干脆不回来,换个预选机位拍蓝调,朝霞,日岀。其间的乐趣与辛苦,不亲身经历是无法体味的。 <br> 于是,连续四天随大队摸黑岀发。最冷那晚,气温一2℃,秋衣秋裤,毛衣毛裤,羽绒服,冲锋衣,毛线帽,毛袜子,穿得像个驼子,半夜里摸黑岀发,挑灯夜战,好在天公作美,云诸溅溅,天河涓涓,一碧星空颂烂漫。只要有的拍,追星人不怕吃苦。几晚熬夜,辛劳终有丰硕收获,他们拍的(接片)片子,令人眼界大开,拍案叫绝!<br><br>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同行的零零九老师,喜欢写诗一时兴起放弃拍摄,跑到一边,坐在沙子上摸岀花生米喝酒,随后则躺在沙子上看银河,看满天繁星。倒也是非常好的享受。心情一好,又想起宋代边塞军中有一职位,乃专事营外侦察的"夜不收"。于是,今天的"夜不收"诗兴大发,又按元曲之《塞鸿秋》原韵,写成一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塞鸿秋--大漠夜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摸黑前行向沙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脚踩砂石步步忧。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零下寒风苦侵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浅虚实过坑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边塞军中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称夜不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繁星漫天写春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零零九诗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绝--追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幅好作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或需万里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君看罗布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寒夜追星人。</div></div> 十九、六朵金花<br><br> 我们这次随团的有六名女队员,号称“六朵金花”。她们分别是:来自江苏的胡春燕、袁玲、朝露;来自辽宁大连的牛鲜花,:来自广东广州的恬淡;来自四川德阳的熊姐(图7)。我首先要说的是,大家绝不是来打酱油的,都是奔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佳作大片而到罗布泊的。<div> 我们中有五位玩单反,另有一位是惯以手机拍大片(视频)的“手机达人"。我们中,有的是第四次进入罗布泊;有的曾在零下30℃环境下坚守机位拍“雾凇天鹅“;有的两进西藏:有的随团行摄过非洲:有的曾只身前往撒哈拉沙漠……由于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既聪明睿智又能吃苦耐劳,所以,六朵金花是团队摄影师的骄傲,是进军罗布泊探险摄影的中坚。<div> 此次进罗布泊是艰辛的,半夜寒冷,中午酷热,狂风,沙尘,连续几天露营,洗脸用湿巾纸,除漱口有水外,洗脸洗脚都没办法…如此恶劣的条件,她们中无一人退却,无论是早起晚睡还是半夜摸黑拍星空银轨都无一人(次)的缺席。并且,在野外拍摄中那么重的器材,也没人请求帮忙。一点也不输于男子。</div><div> 人,是需要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毅力及精神的。今问为何如此执着,她们的活虽然并不为某些人赞同但却掷地有声:没有追求和一点冒险精神的人生,注定无人喝彩!<br></div></div> 二十、《那里来的骆驼客?》<br> 作为中国四个著名的无人区之一,包括大海道在内的罗布泊之若干区域内,其最大的动物就是沙晏鼠。这沙晏鼠比家鼠小,它没有眼睛,晚上钻出洞穴,凭嗅觉和听觉行动和觅食,主要捕食昆虫。<br> 因此,我们看到的大海道照片,如果有马,骆驼之类的大型动物,那都是人为的,并不符合该地之自然生态。<br> 到大海道的第三天,我们营地傍就来了一支骆队。只见两人骑马牵着五头骆驼,详洋得意傍若无人地招摇而去。那边厢,十数人架起相机,对着骆驼一阵猛拍。然后就消失在山顶,所折腾者,当然是有此动物相关的拍摄。一个多小时后,骆队折返再经我们的营地。因为有准备,于是乎,我们拿起相机一阵连拍,许是不大愿意让我们蹭拍吧,骑马者一鞭下去,骆驼于是跑将起来。难得的机会岂能放过,我们跟着狂奔,待位置合适,停下来端起相机打一梭子,然后又追…如此反复,直到骆队跑远,自己累得跑不动,坐在地上大喘粗气方止。<div> 片子拍了,问题也来了。大海道里本该沙晏鼠为王,骆驼客跑来作甚?拍片?是算无中生的摆拍还是违背本真的诱拍?摆拍也好,诱拍也罢,摄影人拍出大片(当然它是大骗),参赛得金牌是完全可期的。后面呢?当然是这里即将开发为摄影打卡地,著名风景区,先有游人如织,后有商业服务跟进。于是乎,景区成熟,商业繁华,最后的结局当然和N个被摄影人发掘的景区一样,因商业气浓浓而沦陷…<br> 事后得知,那个摄影团花了一万多元把骆驼队弄了进来。也许,这就是罗布泊大海道自然原生态终结的开始。虽然笔者也端起相机蹭拍了骆队,但下细一想,这对于大海道而言未必是好事情。多年以来,关于旅游经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一直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是偏重自然生态的。所以,我要说的话是:骆驼客,你就不应该来!<br></div> 二十一、移营拔寨<br> 在大海道露营五天,到了该离开此处前往三道岭休整,然后前往第二营地的时候了。据生活在江南的女士们说,她们忍住不洗脚不洗澡且只能用湿纸巾擦脸的最长时间是五天。我们在此处的拍摄计划已经完成,离开正是时候。<br> 我们那天起得很早,队员们首先要将自己的摄影器材,行李衣物,睡袋,床垫等,在早餐前整理完毕并搬出帐篷。然后,在队员们吃早餐时,后勤团队的师傅们会去折除帐篷并逐个打包。早餐后,我们的团队还要收拾发电机,冰箱,餐桌椅子,锅头碗盏,瓢儿锅铲等,待到装车后,还要淸理营地,事情一大堆呢。<br> 最要紧的是,我们的车队必须在11时启动离开,走晚了会有麻烦,并且可能是大麻烦。(这个话题后面另说)有鉴于此,早餐之后,营地里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劳动,大家一齐动手,各行其事,终于在十一点过一点收拾完毕,我们的团队,即将离开第一营地…… 二十二、垃圾处理》<br> 在环保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的当下,我们这批进入罗布泊的摄影师们,头脑中的环保理念自然是不会差的。26人五天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不小,那是必须将其处理好的。这种认真对待垃圾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成为大家共识并每个人都身体力行。<div> 在起寨移营的那天,当团队的一些人折帐篷,收拾行李,搬装炊事用具时,另一部分即开始捡拾垃圾。他们将所有的垃圾弄到一处,然后分别处理。凡是有机物质,骨头,剩下的饭菜,果皮,莱屑之类,都挖坑填埋。包装的很纸籍,筷子,泡沫碗,纸杯,私人的生活丢弃物等,则集中起来焚烧,烧的灰烬也挖坑填埋。至于这两种之外的生活垃圾,例如玻璃瓶之类的物事,则用一个纸箱装好随车带岀大漠,送到三道岭处理。我们不能够把可能产生伤害的隐患,留给后来的访客。这乃是做人的行为准则。<div> 我们拍了这一组纪实照片,记录的正是我们团队合理处置垃圾的场面。虽然罗布泊是无人区,各方面都没人管,但做人做事是不能不讲公德心的。当我们把营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后,大家的心是平和愉悦的。我们都认为:因为善举而致内心平和与安宁,应该是一种幸福。<br></div></div>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三、《逃之夭夭》</span><br><div> 打渔的能看水,追星的会看天。<br> 在我们离开大海道的头天晚上(4月14号),星空大师刘震说:“我们明天得早点起来,一定要在十一半之前启程岀发,不然我们会有大麻烦。"问何故,刘震回说:"明天午后,罗布泊大海道地区会有十一级或以上大风。”听他说话的认真劲,带队老师宾果对第二天的时间安排作了调整。虽然不少人将信将疑,但罗布泊风的厉害,我们是领教过的,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家都作好了早起的准备。<br> 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那边厢话音刚落,这边厢零零九的疑问来了:刘震这"大风天气预警"的依据是什么呢?气象局天气预报?可气象局不管无人区,再则说,这里没网络,消息传不进来啊。外面的朋友告之?他们不可能知道罗布泊的气象状况,并且电话也打不通,微信之类的消息也传不过来…排除这些因素后,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刘震善观天象,这,太不可思议了!<br> 第二天,累了几天的团友们放弃了睡个懒觉的打算,早早起来收拾行李,折除帐篷,吃早饭后折装餐厨用具,收捡处理垃圾…至11时,一些人开始拍离开大海道的纪念照…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十几分钟后,罗布泊起风了,而且风很快强劲起来…大家心中暗暗赞道:真神啦!刘震,真是高人!了不起!一级捧!<br> 于是立即开拔一路狂奔,沿途但见风吹沙狂,能见度越来越低,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与一支进大海道的越野车队相汇(图9)。我心中暗自为他们捏了把汗…悬!<br> 16号中午传来消息,与我们的逃之夭夭相反,那支进大海道的团队,遇到了超过11级的巨风,不仅物资,车辆损失严重,而且还有人员受伤,被迫撒了出来。听到这个消息,在为他们宛惜之后,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精明睿智的队友,更要感谢罗布泊大海道给了我们一个安全且近乎完美的行程!<br></div> 后续团队遭遇大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