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感恩父母——初识冷暖 (上)////</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唐宪生</font></b></div></h1><p align="center"><br></p> <h1>目录<br><br></h1><h3><b><font color="#ff8a00">感恩父母——初识冷暖 (上)<br>一、父母的家庭<br>二、温馨的黑屋<br>三、和爸爸在漆河<br>四、黏着爸爸<br>感恩父母——初识冷暖 (中)<br>五、艰辛的妈妈<br>六、学着谋生<br>七、鼓励学习<br>感恩父母——初识冷暖 (下)<br>八、韶山参观<br>九、攥紧爸爸<br>十、往事如烟</font></b></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感恩父母——初识冷暖 (上)</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唐宪生</font></b></div></b><br> <b><font color="#167efb">2022年10月是爸爸100周岁诞辰,12月将是妈妈98周岁诞辰。回想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为家庭付出的艰辛,我经常夜不能寐。</font></b></h1> 祖籍湖南省醴陵县均楚乡图片 祖籍湖南省醴陵县均楚乡图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父母的家庭</b></font></h1><br><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a0000"> </font><font color="#167efb"><b style="">我的曾祖父唐文丰,醴陵县均楚乡人,曾祖母唐刘氏。曾祖母在爷爷出生后不久逝世,曾祖父1922年前病逝。<br></b><b style=""> 爷爷唐金球,1899年出生在醴陵县均楚乡, 1927年参加过农民协会。爷爷既务农,也在铁路火车站干过十几年售票、打杂的职员工作。奶奶朱九嫂,生有四子一女:即我爸爸唐文冀、大叔唐芳万、姑姑唐冬华、二叔唐芳来、三叔唐芳武。奶奶朱九嫂1947年病逝。1948年爷爷再娶后奶奶刘伯华,爷爷和奶奶刘伯华解放后生有小叔唐水生。爷爷1960年病逝;奶奶刘伯华1999年病逝,享年85岁。</b></font></h1> 2006年清明,子孙们在醴陵县均楚乡敖家湾为爷爷奶奶立碑 1985年左右,父母合影 <h1><b><font color="#167efb"> 爸爸唐文冀,又名唐芳菊,1922年10月18日(农历八月二十八)出生在醴陵县均楚乡敖家湾。爸爸妈妈1942年在醴陵县均楚乡老家结婚。解放时一大家11口人,爷爷是铁路职员及老家种田,奶奶搞家务,大叔唐芳万在湖南大学读书,姑姑唐冬华家务,二叔唐芳来火车司机(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二婶周听安家务,三叔唐芳武读小学;妈妈家务,大哥、姐姐、小哥都小,尚未入学。当时主要经济来源是爸爸教书当职员、二叔当火车司机和爷爷在火车站工作及种田收入所得。临近解放时,爷爷用家中积攒的钱买了十来亩田土。解放时家有田15亩多,油茶山一块,每年可摘茶包三四百斤,有瓦屋4间,耕牛犁耙等大农具全无,菜园是租佃的,因家中人多,还租佃了公家瓦屋一间,1952年土改时爷爷成分划为地主。</font></b></h1> 1953年1月的爸爸 大叔唐芳万。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在湖南军政大学学习,后在衡阳地委党校、衡阳地区文化局工作,1988年病逝 大叔和大婶 二叔唐芳来(烈士。前排中),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 三叔唐芳武(1939-2016) 三叔和三婶。三叔毕业于攸县师范学校,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退休 小叔唐水生和婶婶 <h1><b><font color="#167efb"> 妈妈马镜莲,1924年12月3日(农历冬月初七)生,醴陵县人,家中特别贫穷,妈妈出生不久就被同姓外公家抱养。外公马世蒲,务农,成分地主,1949年起住在香港当厨工,文盲;外婆唐新梅,家庭妇女,1959年去世。外公外婆养育两儿两女:我妈妈是老大;大舅马德君,解放前去香港;小舅马德宾,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姨姨马利明,1967年病逝。</font></b><br></h1> <div>解放初,外婆和她弟弟及姨姨马利明留影</div><div><br></div> 1987年冬,妈妈爸爸在香港大舅家 小舅马德宾(烈士)。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 <h1><b><font color="#167efb"> 爸爸解放前职业以教书为主,也曾在银行工作一段,经常失业;1949年8月下旬报考湖南省人民革命大学,9月上旬入学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3月分配桃源县税务局工作,开始在漆河税务所,1951年1月调县税务局。</font></b></h1> 妈妈生母家的舅舅和舅妈来桃源家中 1986年春,爸爸(前排右4)和妈妈(前排右3)带我儿子到醴陵县均楚乡老家和亲友留影 2015年4月28-5月初,大哥夫妇(带大儿唐志及孙女)邀三叔夫妇、小哥、我和小郭去醴陵县均楚乡敖家湾老家一趟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二、温馨的黑屋</font></b></div> <br> <b><font color="#167efb">1952年冬,妈妈带着大哥和姐姐从老家醴陵来到爸爸工作所在地桃源县税务局,桃源县税务局当时在县城南街剧院对面,我们全家住在税务局后面附近一栋木楼房的一间黑屋里。 <br> 1953年,年幼的三叔唐芳武来桃源和我们生活在一起。1954年春,外婆把小哥也带到了桃源家中。</font></b><br></h1> 1953年6月1日儿童节,大哥加入少先队时和姐姐合影 1954年5月1日,在桃师附小读小学的三叔(右1)、大哥、姐姐和四岁多的小哥(左1) <h1><b><font color="#167efb"> 1954年9月,我出生在桃源县城叫花巷后的一座黑屋里。在这个屋子里我和家人住了14年,直到1968年12月下放农村。<br> 我对这栋木楼房印象很深,它不仅承载了我幼年、童年的生活和记忆,还承载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还让我初识到人间冷暖,世态炎凉。<br> 我出生的前一天,妈妈还典着个大肚子在河边给别人洗了很多衣,直到晚上天黑才回家,第二天早上我就降生了。我出生时,正值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爸爸就为我取名宪生,所以我的名字是爸爸送给我的第一件礼物,我将用至终生。</font></b></h1> 2020年3月,找到原老南街彩印厂后面。我和弟弟建平就先后在这里出生。这里原来是座木楼房,俗称“黑屋”,我在这里住到14岁下放农村,对这里印象特深 三四十年前,黑屋拆后修了砖房,现砖房也要拆了。(2020年3月摄) <h1><b><font color="#167efb"> “黑屋”是栋木楼房,有上下两层,住了十几户人家,大部分住户和我们一样是成份高出生不好的家庭,所以这栋房又叫黑屋。当时我们这些人都拥护共产党、热爱毛主席,奉公守法、非常听话。父母还经常告诫我们,在外不能有丝毫出格的言语和行为,所以我们几姊妹从小就一直谨小慎微,从不敢惹是生非。<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我们家在黑屋一楼进门右手第一间,楼上楼下都住有人家。楼下中间是堂屋,各家各户在堂屋做饭吃,很热闹。堂屋有时也是我们小孩交往和活动的场所,我们愉快地在一起玩,从来没有打过架,吵的架。黑屋前有一块小坪,这也是我们经常活动的好地方,我们在小坪飞纸牌、跳“房子”、“打碑”、打飞棒、游戏等。小坪前有块菜地,菜地那头好像通着民族饭店的后门。菜地和小坪间有一道篱笆,我小时候在篱笆边曾栽过一株苦楝树,大约1985年,我和一位皮姓同学去黑屋看看,同时见到我栽的那株苦楝树已长得很高很大了。<br> </font></b><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1957年,弟弟建平也在这儿出生。建平出生时没有足月,身体较差, 1958年“大跃进”,父母在外天天很忙,无法照应,妈妈只能把建平放在床上,有时由我看着“照应”。<br> 爸爸妈妈家庭经济压力非常大,两人用双手养活全家8口人。大叔1963年前每月寄来10元钱资助我们。</font></b></h1> 1956年5月1日全家合影。后排右1为三叔唐芳武,中为笔者,当时弟弟尚未出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和爸爸在漆河</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1958年3月,部分干部下放当农民,爸爸被下放到桃源县北部靠近慈利县的漆河康家坪。当时我只三岁多,妈妈在外打零工,无法同时照应我和弟弟建平,爸爸就把我带在身边,我们父女俩一起去了漆河。我那时候虽然小,但仍记得穿着一件花衣服,戴着一顶布帽子。那件花衣服上有红的、绿的、黄的小圈圈,是白底子,上面这些图案颜色搭配着就特别的好看,我也就特别喜欢,这件衣服一直到我小学读高年级时,都还保留着。<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爸爸和我在康家坪住在一栋大屋里——康家祠堂,祠堂的门槛很高,祠堂还住着一位老奶奶,她给我们做饭;祠堂边有一口大堰塘,堰塘边有一个码头,爸爸经常带我在这儿洗手洗脚洗衣服。<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随爸爸在漆河生活的这段时间,我无忧无虑,现在回想起来,和爸爸都过得非常高兴、惬意和幸福。爸爸那时经常头戴一顶草帽,腰上围着条蓝围裙,在田里用牛耕田,我就站在田埂上看着爸爸耕田或在边上玩。记得还有一次,爸爸在溪沟里给我抓鱼,那鱼在水中蹦蹦跳跳,一会儿爸爸抓着了几条,就用围裙兜着给我,我好高兴啊。</font></b></h1> 2021年4月,专程去漆河康家坪,寻访到一位熟悉爸爸的老人刘先生,尽管已时隔六十多年,但他谈到我爸爸时印象还很深 在康家坪热心村民的引导下,寻访六十三年前爸爸带我的足迹 康家祠堂遗址 康家祠堂遗址 康家祠堂旁。爸爸曾带我在这儿生活过一段时间,这些田爸爸当年都曾耕种过 这条小港已被修整成沟渠,爸爸利用耕田休息间隙在这里帮我捉小鱼 这口堰塘我一眼就认到了,爸爸经常牵着我在这儿洗衣、给我洗脸洗手洗脚,塘中的水还是那么恬静 <h1><font color="#167efb"><b> 我记得和爸爸一起下放的还有一位百货公司的印阿姨,她也带了个大约两岁的小男孩,因为我比他大,有时在家里我就带这个弟弟玩,逗他哄他,叫他不要哭。再有时我就给这个弟弟剥棉籽吃,棉籽是炒熟了的,装在一个小铁桶里。棉籽黄豆大小,外面一层硬壳,我半天才剥得一粒,里面的肉软软的,很香。然后和这个弟弟你一粒、我一粒的这么边吃边玩,那时我们没有别的东西吃,这就算是很好的零食了。我和爸爸在漆河农村的时候,爸爸对我关怀备至,那时粮食不多,爸爸每次都是让我吃饱了他才吃。当时我感觉爸爸特别喜欢我,我也特别喜欢爸爸。<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1959年8月,爸爸又调回到县税务局。我们五姊妹中,也仅因这特殊原因,我和爸爸单独相处生活了一段时间。</b></font></h1> 1960年春节全家合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黏着爸爸</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爸爸工作积极,经常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我年幼时爸爸经常开会,我只要知道爸爸在外开会,我就跟着赶去,一般情况下爸爸也就让我去了。<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记得有一次,我有四岁多了,爸爸要到常德出席地区先进表彰会,去之前,爸爸对我说这次不能带小孩去,我就不答应,因为我特别喜欢吃常德的包子和馒头,那时候这些东西我们很少吃,而且常德的包子馒头都好大。过后我就悄悄地把衣服清好。但爸爸知道我会跟他赶,他出发前就把我锁在家里,我也没哭没闹,等爸爸一出门,我就爬上窗户下的竹床,再从窗户翻了出来,悄悄地在爸爸后面跟着,一直到汽车站。</font></b></h1> 佩戴着立功奖章的爸爸(1959年左右照片) <h1><b><font color="#167efb"> 爸爸上车的时候,我也一下就钻上车了,爸爸见我突然出现在车里,非常为难地说:“给你说了,这次开会不能带小朋友去,怎么你又赶来了呢?”我说:“爸爸,你开会我不进去,我不吵,我不闹,我就站在外面。”后来同行的几位叔叔都说:“要开车了,算了吧,把妹子带上。”爸爸无奈,只得把我带上。爸爸在常德开会时,我就一个人在走廊上静静地玩,等爸爸散会了带我去吃饭。<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开会期间有天晚餐后,爸爸和同事带我一同到百货公司去走走。哎哟!我一进去就看上了一辆红色的小汽车,然后目不转睛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爸爸拖我走,我就说:“爸爸,我要这个车,我很喜欢。”爸爸说:“宪生,爸爸没有钱买 呀!”我说:“我要我要!”旁边同来的三位叔叔都劝爸爸说给你女儿买一个吧。我记得那辆小汽车标价要四块八角钱,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四块八角钱在我家所占的经济比重有多大,反正缠着爸爸要买。爸爸在百货公司里左转右转,转了很大一会,爸爸的同事又不断劝说,爸爸终于给我买了,我拿着那辆红色小汽车高兴的不得了。</font></b></h1> 图片搜自网络 <h1><b><font color="#167efb"> 接着,爸爸带我到大哥就读的常德市五中去,我一见到大哥就高兴地说:“大哥,我有小汽车了,给你看!”在大哥寝室里我滚给大哥看,小汽车“吱”的一下就滚到床底去了,我马上趴在地上往床下钻,很快把汽车拿了出来。晚上睡觉时,想到我有了小汽车,喜欢得很久都睡不着。<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爸爸在百货公司给我买小汽车时,我看到百货公司有很多人,自己就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当时我就想,等我以后长大了,要能到这儿来当售货员卖东西那就好了,这就成了我当时最崇高的理想。真是天意,果不其然,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真在这儿还当了几年售货员。</font></b></h1> 1991年,我和儿子在常德市中心百货大楼前留影 1992年,我(右1)和全柜同事 <h1><font color="#ff8a00"><b>后接</b><b><br></b><b>感恩父母——初识冷暖 (中)</b><b><br></b><b>感恩父母——初识冷暖 (下)</b><b><br></b><b>请自链接</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