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培训(通识课程)</h5>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21年8月18日,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培训进入第15天。今天上午的课程是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b>张良</b>博士为大家带来的<b>《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习者》</b>。下午的课程是由深圳大学教授,博士,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b>张祥云</b>为大家带来的<b>《教育正念与教育正道—与新手教师对话交流》</b>。</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张良博士</h5> <div> </div><div> 进入新时代,产业转型不断升级,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今天的学生应该具有综合性的,多样性的能力。张博士从课程改革出发,指出现阶段我们培育学生的方向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掌握核心素养的内容,了解提升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对新时代的教师尤为重要。</div> 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多样性的概念。但张博士通过巧妙地举例,通过考驾照的过程,新手司机掌握了驾驶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后,在面对复杂路况仍然存在困难的现状,类比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掌握,点明了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r> 这也是素养在欧盟委员会在《为了新千年学习者的21世纪技能和素养》研究报告中的定义:<br><div>一种能够被证实的能力,这一能力能够在工作或学习情境、在专业和个人发展中,运用知识、技能和个人、社会方法层面的技能的能力。</div><div> 以往的教育重视输入,忽视了知识是通过输出才能学得更好。当今的学习重点应该从知识的输入转移到知识的输出。这样对课堂就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且要能够运用知识。这种运用不是在套路化的情境中运用(如练习册),而是在复杂的,未知的情境中运用。信息时代改变了获取知识的方式,拓展了知识检索的空间,我们再也不害怕找不到知识。所以对人的要求就更转变为对知识的整理、运用和输出。</div> <div> 对于这个问题,全世界的理解是多样的。其中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认为<i><b>核心素养</b></i>包含了如下三个维度九个方面。</div> 与之不同的是<i><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b></i>:包含一个中心,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十八个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一个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人来看这个能力要建立在道德和品格的标准之上,由品格保证方向,能力作为基础。“有才有德是为贤”,只有道德上培育一个完全的人,他的能力才能造福社会。且学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各个能力不能割裂,要用整体驱动部分,功能推动结构。 <div> 问题是核心素养的培育的核心。教学即问题设计,课程即问题情境,学习即问题解决,从而达到核心素养的提升。 </div> <div>1.问题设计是素养生成的基础。</div><div> 不同问题引发的思维思维效果不同。不好的问题反而成为刻板学习的帮凶。</div><div>设计问题要引起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的假设、分析、质疑,使得学生检索所学的知识。这样结构不良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寻找问题解决的方式。而结构良好问题使得知识的掌握过程套路化,刻板化。</div><div><br></div>2.问题解决的核心要素。<br> 知识运用的过程就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情境,通过合作探究、倾听与对话、解决问题,最后对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在讨论对话之间,问题才能够解决,知识的输出才有成效。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大学教授,博士,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张祥云</h5> 对于新岗教师,张博士首先给我们明确了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要了解教育的本质,必然要对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掌握。 <div><b><br></b></div><div><b>学科知识</b>:了解知识的内容,知识产生的过程,运用知识的方法和价值。</div><b>学生个体</b>:了解学生的特性,每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不同的,必须要同情和理解学生的内心。<br><b>教师自我</b>:了解自身工作的效果,适时反思进步。<br><b>教育目的</b>:有目的才有方向,不会在根本上犯颠覆性的错误<br><b>连接贯通</b>: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课堂领导力、作业设计能力。 教育价值的追求在指导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本身要重视学生的成长,教师自身也要追求成长。教育永远走在不断成长的路上,成长是学生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把学生一个成功的结果变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成长才是根本。 <div> 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师生关系中完成教育的使命,达成教育的目的。传统的教育以教师、课堂、知识为中心。同样现代教育也有主张以学生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相比次两者,张博士提出了师生关系为中心的思想,因为没有师生关系,教育便不存在。</div> 德智体美劳的关系是五育并举,互为条件,互为途径,互为目的,会通融合。智体美劳是实现德育目的的手段,并且其中劳动教育占据独特地位,德智体美都在劳处交融,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是教育的本真。劳动教育不应该是独立的课程,而应该融合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知识,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知行合一的目的。<br> <h5>出品:2021年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第十五小组<br>攥稿:于晓明<br>编辑:张家溪<br>审核:张庆、崔轶楠</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