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上岱峪村一路下行。下午16时30分,我在村路旁,一个不知名的小庙边停下车来。环顾四周后,我把这里作为上岱峪与下岱峪大致的分界点。驻足,沉思......红尘路上,兜兜转转,或许只有默默潜行,才能收获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村路旁的小庙 下面,请欣赏由湖滩村(大河)会计(李昌英)先生,提供的文献《风云山与华山庙》感谢你的支持! (1)由岱峪湖上朔3公里,便是下岱峪村边的华山庙,此地乃古时商贾的必经之地。北出长安,南通镇柞,商旅在此打尖住店。 (2)华山庙的神很灵验,过往之人烧香还愿,香火旺盛,庙宇三近,古木参天。风云山(又叫风雨山),山高险峻,如在云中。三峰尖利,峰顶有庙,庙前有一古树,上悬一古钟,相传文革时坠落于山下岱峪河之大坪,千丈高坡,古钟毫无损坏,但钟被人埋之于地,至今不知去向。每逢风云山庙会,华山庙作为汤房,十分热闹。记得当年有一次华山庙过会,有一文士用仿古诗做一对联曰:“风云山高三千丈,华山庙秀五百峰”可见其气势之盛。(完) 岱峪河 下午17时,结束5月10日的旅行,回家休整。5月13日星期四,下午13时,接续岱峪村(下岱峪)旅行。今天天气,28℃~16℃阴.东南风3级。 下岱峪村三官廟 过桥.进入四组台沟 下岱峪村简介:该村辖四个村民小组,分别与上岱峪村、张山村、辋川镇域(三合、马池、冷水沟)村,交汇连接,水泥路基本覆盖了村域,公交出行有待提升。另悉:现将上下岱峪与张山村合并,合并后村名为岱峪村。 掬一捧五月的细风,深嗅山水之间的味道。 台沟,屋外正在修补衣服的老妈妈。 继续深入 在此原路折返 一路下来,我终于找到一位愿意接受我访录的叔叔...... (1)眼前这位叔叔姓白,今年83岁了,过去分别当过小队和大队干部,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聊起过去的生活,叔叔向我细细道来......“父亲在年轻时,被抓壮丁了,在旧军队呆了10年才回来。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由此过兵出山,红军纪律严明,不准擅自拿老百姓的财物。” (2)1958年时,我参加了蓝田特大水利工程红旗渠(引岱工程)的修建。后来,我个人在(siqing)运动中受到冲击,不在担任干部了。我们那时农村生活条件不好,为了口粮,我曾步行去过曹坪(现:柞水界)找粮(换粮),叔叔又说:“当年,飞播(飞机播种造林)时,为飞机指引,这里的山梁梁,我几乎都跑遍了。” (3)叔叔接着说:“我现在儿孙满堂,儿女都特别的孝顺,共产党好,各项政策都深得民心。“......最后叔叔总结道:“人,只要勤劳,就会啥也不会缺!”最简朴的话语,让我领悟到老一辈,扎根奉献农村困苦岁月,但始终坚守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向你致敬,向朴实无华劳动人民致敬! 告别白叔叔,继续下行出发。 下午,15点20分,我又顺利寻访到一位革命退伍军人。 访录老兵(田生印)青春献军营 (1)田生印1955年出生,现年67岁,共产党员,1975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87083部队,班长,1979年光荣退伍。聊起往昔生活,叔叔道:“上学我就上到初中,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吃穿都是问题。”为了帮衬家里,在我16岁时就跟着大人尝试过“掂木头”;掂回来的木头,需要我一路扛到30里外的焦岱集出售,第一次拿着辛苦得来的钱,高兴极了! (2)说起参军,叔叔说:“1975年,我报名参军入伍了,和我一起还有十几个同乡的青年。我们部队在遥远的新疆(空九军),一个叫乌拉泊的地方,在机场,我是地勤工作人员。......当兵5年,每个月有8元的津贴费,服役期间,我共探家一次。” (3)1979年,带着不舍我退伍了。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和战友们大多都失去了联系!从老兵话语中,道出他对部队深挚的感情,这份情,发自肺腑!老兵总结语:当兵尽义务,为祖国守护西北大门!最后,老兵请我联系失联的战友,他们是:西安(李复民)教导员、北京(田万银)......希望你们能看到此帖,来蓝田做客! 敬礼,亲爱的战友们! 以下,分享老兵家人(田雨欣)同学的荣誉。 告别老兵,继续出发。 镜头中的岱峪人 岱峪叔叔最美的笑脸,感谢支持。 发帖完毕,稍后继续发帖,再见! (1)2020年5月28日,西安新城区脱贫办、区团委协调爱心企业,西安银行新城支行一行,赴小寨镇岱峪村小学,开展“新生希望,成就梦想”捐助贫困小学活动,为学校和孩子们送去价值1万余元的打印机、图书和各类学习用品。(2)是月16日,岱峪村村民(谭先生)救助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斑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