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山教科院教师研训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培训(通识课程)</h3> <h5><i>引言:怀特海在《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说到“教育是引导学生个体体会生活的艺术。”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前提之一是理解教育,前提之二是理解学生。作为新岗教师我们该怎样达成这两个方面的深度理解,今天的讲座给了我们启发。</i></h5><div><i><br></i></div> <h5> 2021年8月17日,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培训的第十四日,上午的培训由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潘希武老师主讲,题目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与前沿问题》,重点介绍世界发展大格局和中国发展模式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和教育改革的具体方向;下午的培训由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郭田友老师带来《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的注意事项》讲座,旨在介绍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的科学方法与注意事项。</h5><div><br></div> <h5> 上午,潘希武老师做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的主题报告。主讲人潘希武主要从事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研究工作,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兼任华南师大教育博士生导师。</h5><h5> 本次课程培训重点是了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了解当前世界大形势的变革以及其对教育变革的影响。针对基础教育改革问题,潘希武老师在实践上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让新岗教师们如沐春风。</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5><br> <br> 潘希武老师首先分点解读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详细内涵,认为技术的变革会加快重塑世界;经济全球化会深入发展,加快全球的治理变革;世界格局也会渐渐趋向多极化发展;大国战略博弈也会加剧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潘希武老师补充到,除了经济和技术的竞争外,当前世界也存在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我们必须坚定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而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也不再是唯一的主流发展模式。潘老师认为,人们对现代社会的探索已久,他分享了从古至今的西方和中国先贤们探索如何建设理想社会、实现现代化、发展教育的经典书籍和理念,如柏拉图、卢梭、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和他们的深刻思考,也带领我们回顾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再一次深入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倡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br></h5> <h5> 潘老师从理论角度阐释了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他回顾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涵,强调要办政治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紧接着,他又讲解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育体系,还提到了最近的热点话题——“当代教育的焦虑与减负”。潘老师认为目前课堂改革发展已经到了新的阶段,未来的考试命题将会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构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且分别讲解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的未来教育改革趋势。<br> 最后,潘老师讲解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作用,建议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技术,融入教育改革的时代趋势中。<br></h5><div><br></div><div><br></div> <h5> 8.17日下午的培训是由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郭田友老师带来的《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的注意事项》。<br>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自我或他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尺,只有当教师的标尺尺度正确时,才能在工作当中正确衡量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涉及生活学习中的多个方面,如自我、人际关系、学习、情绪、行为、成长等,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自杀等危机。因此准确评估学生心理健康十分具有必要性。<br></h5> <h5> 个体当前的心理状态与其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当意外情况出现导致个体原本的稳定生活被打破时,出于应激,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如幸福感缺失、情绪困扰、病态心理等。在被忽视或虐待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接受的。<br> 在人群当中,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介于完全正常与异常之间。在界定心理健康状况时需要注意三条红线,即主观和客观世界是否一致、知情意是否协调一致、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个体的活动触及了以上三条红线,则可以推测该个体可能已经跨入到心理异常的状态。<br></h5> <h5> 心理健康评估工作中的内容包括准确的评估、恰当的决策与有效的协助。其中评估工作作为工作的开始与后续工作的指导,贯穿工作始终,并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评估工作可以通过问卷、经验等方式确定个体是否存在问题,并确定问题性质及严重程度。<br> 评估指标包括认知评估、情绪评估、行为评估等。其中认知评估包括感知觉评估、思维评估、注意记忆评估以及智能评估。重点在于确定个体感知觉是否出现异常、有无错觉幻觉等情况产生。思维评估包含思维形式和内容的评估,重点在有无各种层面的妄想。此外还需关注个体的注意是否涣散,记忆是否正常。<br> 情绪评估同样是心理健康评估的重点,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各种负面情绪的表征与边界。其中抑郁情绪主要表征为无助、无望、无价值感等。此外抑郁患者也可能产生生物学症状的异常,如深睡、浅睡、觉醒次数增加、早醒等。焦虑情绪作为对未来的担忧,应当考虑其诱因来区分其性质为合理性焦虑或病理性焦虑,同时还应关注个体是否出现自我效能感下降,心慌,无法正常生活等情况来评估严重程度。恐惧情绪评估时需要考虑对象客观的威胁性(蝴蝶or毒蛇)、恐惧体验与威胁程度是否匹配、恐惧刺激消除后恐惧体验是否还存在、特定客体的恐惧/社交恐惧等。<br> 行为评估需要考量对象是否出现行为兴奋或抑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成瘾行为、退行行为、强迫行为等,除去这些行为信号外还可关注生理方面有无难以入睡、身体疼痛易疲倦、恶心呕吐、晕倒麻木等症状。此外评估时还可以采用自知力评估、社会功能评估、求助动机、改变欲望评估(有无)、资源评估等方式。<br> 总的来说评估思路可以参考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的思路。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时既要关注认知、也要了解情绪,尤其需要注意其个体的特殊性与发展性,其产生的问题可能是发展中的偏离,尽可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与事情。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密原则,尽量提供技术性的建议与预告,不要贴标签。<br></h5><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div><br></div><div><br></div> <h5> 通过今天的学习,各位老师对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背景与热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判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益匪浅。<br> 杜威说过:“人必须珍藏某种信念,必须握住某种梦想和希望,必须有彩虹,必须有歌可唱,必须有高贵的事物可以投身。”我们作为南山新岗教师,必须踏上教育发展前沿之路, 用最先进的教育促进孩子最大的成长,心怀教育理想,投身教育事业。<br> 最后,感谢潘希武、郭田友两位教授精彩的报告,感谢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各位负责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崔轶楠和张庆两位教师的指导!<br></h5> <div><br></div><div><br></div> <h5>出品:2021年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第十四组<br>撰稿:刘福元、古昊鑫、梁家伟<br>编辑:梁家伟、李雪<br>图片:第十四组全体成员<br></h5><h5>审核:崔轶楠、张庆</h5>

评估

教育

潘希武

老师

心理

学生

教师

个体

是否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