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军火卖得好?英国一纸禁令扒掉了韩国的底裤!

云上经略

最近几年,韩国外销军火的新闻不绝于耳,眼瞅着离10年前制订的2020年跻身“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国”之列的宏伟目标越来越近了。不仅韩国民众高潮迭起,而且国内一些“韩吹”们也莫名兴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韩国FA-50“金鹰”轻型战斗机</b></h3> 不过,10月30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一则报道,却毫不留情地一把撕破了“韩国军火热销”的底裤:因为英国政府的坚决反对,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与阿根廷政府已经谈了5年之久,眼瞅着就要达成交易的向阿根廷出售16架FA-50“金鹰”轻型战斗机的合同立马凉透透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印尼购买过FA-50“金鹰”轻型战斗机</b></h3> 曾在百年前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的阿根廷,如今混得越来越惨,成了只能出口初级农产品且债台高筑的发展中国家。80年代初曾在马岛战争中重创英国海军的阿根廷空军,如今还是当年那些A-4“天鹰”、“超级军旗”攻击机充当“当家老旦”。再不更新战机,没准该国空军就自然消失了。<br><br>不明觉厉的读者兴许会纳闷:韩国卖战机给阿根廷,怪你约翰牛毛事?咋英国佬一跺脚,“宇宙第一斯密达”居然会乖乖听说,说不许卖就不敢卖呢?因为FA-50“金鹰”轻型战斗机上用了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和座舱管理系统,以及包括分子筛制氧机在内的其他成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A-50本质上是个攒机货</b></h3> FA-50是由T-50高级教练机发展而来。它名为韩国“自主”研发,实际上从整体设计到气动布局,再到电传飞控软件编写,都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手包办的。从F404-GE-402发动机、弹射座椅到航电系统,都是直接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成本品。韩国人只是利用引进的外国航空材料,加工出了一个机体外壳而已。<br><br>在军工领域全无技术积累,国内甚至不具备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的情况下,野心勃勃的韩国走了条“多快好省”的捷径,妄图通过攒机获得技术转移,一举成为“航空强国”,为“宇宙第一大国”长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A-50可视作改为两侧进气的缩小版F16</b></h3> 正因为有此野心,故而T-50虽以高级教练机名义研发,但骨子里却是第三代战斗机的底子。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最终成型的T-50可以视作改为两侧进气、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缩小版F-16,单价高达2000万美元。因为过于复杂和昂贵,T-50及其攻击型FA-50研发成功后的十余年里,在国际竞标中屡屡碰壁。除了韩国空军自己,该机的国外用户只有印尼伊拉克和菲律宾,出口总数才区区52架。可就是如此惨淡的销量业绩,也是韩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以援助为名,半卖半送才达到的。<br> <b>▲韩国“蔚山”级护卫舰只有舰壳是自产,其他系统均系进口</b><br> 至于近年来韩国卖给泰国、孟加拉国的护卫舰,出售给英国的油料补给舰,除了船壳是韩国自产,其他关键子系统,从发动机到舰载电子系统,再到管理系统,哪一样不是西方成品? <b>▲2001年,韩国与土耳其达成价值10亿美元的K9全套技术转让协议,帮助土耳其生产350辆T-155,还附赠1条现代汽车生产线</b> 最令韩国得瑟的K9自行火炮,已成功打开了土耳其、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挪威及印度的市场,包含底盘在内的合同销量654辆,合同金额约24.02亿美元。但是,该炮采用了德国MTU公司的MT881Ka-500型8缸水冷柴油机。和这款发动机配套的是美国阿里逊公司的X1100-5A3式全自动传动装置。K9装有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原装进口的52倍径155毫米火炮身管,配备了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模块式定向系统、自动火控系统,是个地地道道的“攒机货”。<br> <b>▲2015年,韩国与波兰达成价值3.2亿美元的120辆K9底盘协议,供波兰将AS-90-52的炮塔组装到K9底盘上</b> 攒机的好处是,可以避开独立从头研发这些关键子系统所需的技术风险,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避免像印度LCA战斗机、“阿琼”坦克那样拖成“胡子工程”,最后还是避免不了烂尾的结局。另一大好处在军品外销时,那些关键子系统供应商为赚取利润,会帮着韩国人搞推销。但坏处却是外销的真正决定权捏在子系统供应商手中。只要它们不同意将产品卖给某国,韩国人立即就得傻眼。 <b>▲印度总理莫迪亲自主持印度国产K9“瓦杰拉”自行榴弹炮首辆车下线仪式</b> 这些年,韩国为扶值本土军工企业,可谓不惜血本,大搞低价倾销。2001年,韩国与土耳其达成价值10亿美元的K9全套技术转让协议,帮助土耳其生产350辆T-155,还附赠1条现代汽车生产线。算下来,每门土耳其版本的K9仅为350万美元。2015年,韩国与波兰达成价值3.2亿美元的120辆K9底盘协议,供波兰将AS-90-52的炮塔组装到K9底盘上。每辆K9底盘不过266.7万美元。2016年,芬兰和爱沙尼亚里分别购买了48辆和12辆K9,单价均未超过350万美元。2017年,挪威采购24辆K9及6辆K10,合同总计约2.26亿美元,算是K9外销史上罕见的高价了。2017年,韩国同意向印度转让全套技术,帮助印度在本土组装100门K9,合同金额为4.2亿欧元,约合6.46亿美元。摊下来单价也不过646万美元。<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K9自行榴弹炮开炮瞬间</b><br></h3> 在主要部件皆须外购的情况下,韩国如此低价倾销,利润率恐怕几近于无。纵使有那么点利润,恐怕大部分都进了西方子系统供应商的腰包。<br><br>纵观韩国战后经济发展史,在任何一个领域起步初期,都走的是先贴牌代工,赚点微薄的人工费,再逐步搞进口替代,提高国产率水平,接下来形成自主品牌,利用性价比占据市场份额,最终搞产业升级这样一条发展路线。实事求是的说,对于技术薄弱的后发国家来说,这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发展策略。韩国军工自冷战末期开始起步,走的也是类似的发展道路。对韩国来说,现阶段对外销售军火赚不到可观利润没啥大不了的,只要能扩大“韩国武器”的影响力,积攒口碑,就算是“伟大胜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老”号火箭</b></h3> 不过,西方国家愿意提供关键子系统的几个韩国军工“成功项目”,本质上都集中在西方国家不那么愿意继续投资拓展的领域,并不构成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既有军火市场份额的强烈冲击。但在一些较为前沿,或是较为敏感的领域内,西方对韩国可就没有那么大方了。<br><br>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韩国的“罗老”号运载火箭。向西方求助无门的韩国,最终选择了由俄罗斯帮韩国搞定火箭的第一级,悄无声息地引进中国成品作第二级,自己不过是弄了个整流罩而已。结果这款承载了韩国勃勃野心,但却脱离了西方技术体系,只能由韩国自己完成系统整合的“韩国骄傲”只打了3发,其中前2发还完全失败了,第3发只是韩国标准的“成功”。此后韩国民众就只能去博物馆去瞻仰“罗老”号的“雄姿”了。<br> <b>▲韩国自研的K11“理想单兵战斗武器”没法避免失败的命运</b> 同样的,耗资187亿韩元研发的K11双口径单兵武器系统,因为美国野爹也没捣估成功,因此纯是韩国自主折腾,曾被韩国人吹成“世界首款实际装备部队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但实际上只生产了39支样枪,而且在实战测试时毛病贼多,基本不堪用,结果就是项目黄了后,被韩国人光速遗忘,再也不提这个曾经的“韩国骄傲”半个字,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br><br>由此可见,所谓“韩国武器”的成色不过如此而已。历史经验不止一次地证明,不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搞技术积累,热衷于搞“短平快”的面子工程,最终不过是沙上建塔而已。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完)</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