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系家校 跨学科做好科研

南山教科院教师研训部

<b>——2021年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培训(通识课程)</b><div>2021年8月16日,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培训进入第14天。今天的培训课程十分充实,由四场讲座组成,上午的第一场讲座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卿素兰博士为大家带来了《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方式转型》。上午的第二场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齐学红教授为我们带来名为《生命教育:后疫情时代班主任的教育觉察》的讲座。下午的第一场讲座是由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班主任邓玉琳向我们展示她的学生是怎样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最后一场讲座是由陶红霞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方式转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卿素兰博士</h3> 卿博士用泰迪和汤普森老师的故事引出了今天的课程内容,深入浅出的揭示了老师和家庭的关爱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新时代,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现在教育的现状却是重智育,唯分数,唯升学。孩子们往往会因为城乡,区域,学校等差异容易被忽视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增多,教师的工作难度日益增大。 家长参与孩子成长教育的程度和方式呈现多元化样态,但是往往关注的焦点十分单一。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幸福感降低,非常容易导致家校矛盾。在新时代背景下,卿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家校共育的对策和思考: 1. 理念上重智育更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要,关注学生的同伴关系,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发展,对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应该引导家长认知孩子,合理培养目标。<div>2. 行为上要培养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心智模式。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自主性才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本能。允许孩子犯错,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归因、学会延迟满足。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榜样和示范,为孩子留有自己的心理空间。<br>3. 策略上应该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归属感和舒适感。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增加孩子抑郁症的风险,因此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爱,让每个孩子都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掌握家校合作的合力,必然能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都幸福。<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生活教育学:后疫情时代班主任工作再审视》</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学红老师</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 齐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她教育教学的仪式感,其次,借助疫情给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引导我们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我们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创化。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班主任研究的一颗种子,我们深受启发。<br> 在当今疫情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也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后疫情时代,齐学红老师为我们分析了当今班主任的工作现状。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反馈来看,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而班主任正面临着学科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双重角色的现实境遇。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应运而生,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反思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化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语文教师主导下的小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b></h3><div>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班主任邓玉琳老师</div> 邓老师用大量的案例问题分析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她是如何引导小学生当代小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邓老师把问题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事实型问题、主观型问题和判断型问题。从低段中段高段跨学科阅读写作的角度,举例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跨学科阅读写作的案例。小学语文教师经常遭遇儿童出于天性而提出的百科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未能充分回应儿童好奇,好问的天性。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开展跨学科教学以利导儿童天性。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拓宽语文学科的外延,激发内驱力学习动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新岗接班手册》</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港湾学校南粤优秀教师陶红霞老师</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 陶红霞老师热情洋溢地用自己和“小四”们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解读了“首因效应”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妙用。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从开学第一天的书包,文具袋,文具,姓名牌,书皮,甚至礼服等诸多细节入手,展示着一个老师如何才能收获家长的信任。面对可爱的孩子们,要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班级文化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共同智慧的结晶。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明确的班级发展方向,文化建设框架,多彩的课堂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展示。 我们小组对本次的课程作业进行了一次交流和分享,下面列举几位老师的作业与各位共勉。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未来的教师职业规划又有了全新的方向和认识。卿教授告诉我们要注意家校合作,用爱引导孩子;齐老师为班主任工作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邓老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为我们展示了一条跨学科教研之路;陶老师用心用爱给我们奠定了开学准备工作的基石。希望各位新岗教师们能认真消化吸收各位老师的宝贵经验,博取众长,学以致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南山教师奋斗终生。 出品:2021年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第十三小组<br>攥稿:乔宇佳<br>编辑:吴昊<br>审核:张庆、崔轶楠、马云涛

班主任

教师

老师

孩子

家校

教育

语文

跨学科

我们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