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书香出墙来——阳信县“三名”工程人选初中教师第一协作组读书活动纪实

May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领读人计划——分享书香 厚德致远</font></b></h1> <h3><font color="#167efb">各位协作组的家人们:<br> 相约读书是我们一年来不变的坚守与承诺!伴随着立秋以来一丝丝清凉的风,我们协作组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着。金秋时节,我们再次相遇,共同领略书里的崭新世界。<br> 大家好!我是本周的领读人张树霞。<br> 书籍是内容大于形式的一种创造物。有了书籍,我们才能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进行观照自我。所以对于我们每个读者来讲,书籍都是至高无上的礼物。见到一本好书,收到一本好书,每位读者都会无比高兴。<br> 按照我们协作组的计划,本周阅读内容是《论语·大学·中庸》之“宪问篇第十四”。<br> 本篇共四十四章。比较集中的内容是孔子对诸侯、大夫的评说,同时也在德行、才干、修身等方面多有论述。他一方面突出仁作为精神境界的内在性,把仁区别于具体的品行,指出仁者必定会有优秀的外在表现,反之,仅凭局部表现的优秀,却未必可视作仁者。另一方面则充分强调仁的社会意义,因而对管仲这样一个在遵循礼节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人,孔子也毫不迟疑地许之以仁。孔子的天命观念在本篇也有所反映。他常常借助天命表达自己的人格信心,表达不妥协于现实的意志,从本篇言及天命的内容中尤其可以看到这一特点。<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分享建议</div>1.精读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br>2.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撰写读书心得。<br>3.结合文章,反思自己的生活、工作,分享从中的启发和感悟。本次感悟心得收集人和美篇制作人:张树霞 张建<br> 请大家8月15日晚10:00前把读书感悟分享至本微信群。<br> 家人们,与书为伴,快乐一生!让我们以协作组为读书交流的平台,勤于笔耕、以博会友,在交流中促思考,在分享中促提高。加油! <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8月9日</div></font></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b06fbb">文化地质层</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读于漪《知行录》有感</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翟王镇中学 李鑫</font></h1><h3><font color="#167efb"> “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它无声的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爱自己的民族就应该热爱母语,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母语的盛衰,意味着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盛衰,母语被粗暴对待,实质上是对一个民族心灵的直接挫伤。”摘自于漪《知行录》。<br> 习近平总书记从十八大开始,提出了“四个自信”,有文化优势才会有文化自信。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强调:“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四个自信”背后是四个优势,四个优势造就了“四个自信”。数千年的文化优势让中华儿女有了持续的文化自信,有文化自信就能创造更多更大的文化优势。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书写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绚丽新篇。<br>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一个个汉字都像是有生命一样,在你面前诉说着、展示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使用这些有生命的汉字?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民族灵魂?激起学生心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母语的热爱,最终做到“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于漪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如何去传承。<br> 文字和语言记录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要心存敬畏、精心传播。作为一名教师,不论什么学科、哪个学段的教师,都应该怀着敬畏,认真的、规范的对学生传授语言和文字。做到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的精神世界。<br>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语言是这一过程中最直接的传授方式。但是语言不能脱离思维,独自存在。离开了思维的语言,是苍白的,是枯瘦嶙峋的,是没有灵魂的。所以我们老师只有丰富自己的思想,才不会在教学中脱离文本,脱离教育的本质。<br> 在教育中,教师不能成为“操作工”,一味地机械训练学生。只有把精力放在教材、学情上,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br> 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小就感悟优美的汉字,认真的学习,品味其中的韵味,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才能收获一颗宁静的心。教师只有心怀敬畏、心存感激、不断努力学习、反思、实践、在反思、在实践,循环往复,才能真正成长。<br> 教师要有拼命学习的素质与本领,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实现民族的文化优势,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b06fbb">再读《提醒幸福》</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b06fbb" style="">翟王镇中学 宗鹏</font></span></h1><font color="#167efb"> 最近我又迷上了读毕淑敏的书。<br> 我发现自己最喜欢读的其实都是“闲书”,专业书不想读,似乎很不上进。但一些大师级作家的散文书我颇为喜欢。如丰子恺、林清玄、汪曾祺等等。他们的作品生活气息非常浓,写的多是生活中的一些柴米油盐的小事件,每每读完都会让我联想到自己。<br> 近期我又把毕淑敏的书拿出来读了一遍,读后的感觉依然是余音绕梁。在她的《提醒幸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br> 今天下午好友就给了我一次提醒,让我意识到自己一直处在幸福之中。在这炎炎的夏日里,从意识到自己幸福的那一刻起,我的心真的一直清爽爽亮光光。<br> 当我在孩子睡着,与好友聊天时她对我说:“宗鹏,你真幸福!你有这么疼爱你的奶奶,还有这么好的婆婆,儿女双全,大孩子也这么省心,真的很羡慕你!”我听完之后,原本想谦虚的推脱几句,但又一想,朋友说的都是事实啊!奶奶确实疼爱我,婆婆也是真好,女儿也是真省心,在奔天命的年纪里又添了一个儿子,如果这些都是衡量幸福的指标,那么我确实是很幸福。如果不是好友的提醒我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一直处在幸福之中。<br> 奶奶对我的疼爱在我的家里绝对是出了名的。我记得我的弟弟就曾满怀嫉妒的对妈妈抱怨说:“奶奶只是我姐姐的奶奶,奶奶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着给姐姐吃。”其实,弟弟的抱怨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我从小就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奶奶能记住我最喜欢吃的每一样东西,只要是我喜欢的奶奶都会留给我。直到现在,我只要回家,奶奶就会把叔叔们给她买回去的蛋糕啊,饼干啊,葡萄干啊,牛奶啊等等通通拿出来,非要我都尝尝,哪怕是我刚刚吃完饭,也都得尝一口,无论我多大年纪,在她眼里我还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孩子。<br> 奶奶对我的疼爱当然不仅仅局限在把她认为好的东西留给我吃这一方面。自从手机普及以后,一开始奶奶只能接电话,后来奶奶竟然能给我打电话了,她告诉我,她能够把我的电话号码背下来,我夸奖她记性好,她说除了我的电话号码,她谁的也记不住,包括她儿子们的号码。这说明在奶奶的心中,我的地位都能超过她的儿子了。当然爱我的不仅仅有我的奶奶,这些年来我的爸爸妈妈给我的爱也是多的不能再多了。<br>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是我的婆婆那真的是没得挑,又勤劳,又能干,还特别疼人。从前我还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婆婆赞》,以至于文约读完我的文章都说等长大了找对象也要找一个像她的奶奶一样的“好婆婆”。<br> 说到孩子,我更是幸福的没话说。哪个当妈的提到自己的孩子不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是文约确实值得一夸。作为一名准高三生,成绩也算得上是班里的佼佼者,关键是她学的很快乐,很轻松,从未流露出厌学的情绪,预计还可以进步。除了学习她的爱好也很广泛,她喜欢唱歌,喜欢画画,还喜欢各种运动,她的老师说“别看文约个子这么大,她就是一个特别天真、活泼、可爱的大孩子!最难得的是她还特别爱学习!”<br> 文约在校是一个好学生,在家也是一个好孩子。她在家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从来就没有因为说话过分或赌气让婆婆生过气,与我小时候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为我小时候就经常惹我奶奶生气。文约不但是婆婆眼中的好孙女,而且还我奶奶眼中的好重外孙女。每次回王集,只要一见到我奶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搀扶着我的奶奶走路。<br> 像我这样一个上有老人疼爱,下有小孩省心,自己又是心宽体胖的中年妇女,我还能再要求怎样的幸福?<br> 当我再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别人的时候,眼巴巴的望着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我也有我的幸福!<br> 当我感觉到自己幸福的时候,我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着我!<br></font><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b06fbb">读书感悟二<br></font></b><span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b06fbb" style="">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刘玲</font></span></h1><h3><font color="#167efb"> 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br> 本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朋友,采用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做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五个话题的内容,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诠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鞭辟入里,通俗易懂。<br> 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书中对何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向我们介绍了一条适合于一线教师的快乐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br> 结合研读内容,我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拟定研究的小课题,希望自己在脚踏实地中有所发现,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font></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学本教学 教育大变革</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读《龚雄飞与学本教学》有感</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第二实验中学 赵洪芹</font></h1><h3> <font color="#167efb">龚院长通过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后提出了学本教学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强调自学、互学、展学;充分体现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体验中心先进观念。一学期的学习再加近期的阅读,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结合自我课堂教学,深入反思龚院长学本教育主张,都值得我学习与借鉴。简单谈一下重要认识:<br> 自学,龚院长提出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先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提倡“先学”,以学定教,就是教必须从学出发,以满足于学作为教的需要。以教导学,就是教必须从学出发,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作为教的需要,教的本质也在于对学的引导。<br> 互学,龚院长学本教学在巩固强化基础知识时依靠小组,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是最可贵的地方。组内明确分工、强化组员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有三种很适合互学:一是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二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三是问题要具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互学有利于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精准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局面。龚院长强调在互学中,要防止形式化,避免边缘化、浅层化、低质化现象。<br> 展学,展评式的学习即展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之间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互动,具有学习激励、学习反馈、学习提升职能。新课改十几年了,老师们有了新理念,平时自学互学做的较好了,展学环节往往被忽视,老师们为了课堂多做练习,不舍得在展学环节浪费时间,其实展学真正的功能是可以暴露学习缺陷,检验学习效果,二是关于展学内容的设计。展学内容选择决定着展学的效率与效果。我们全县一学期学习学本教学后,许多认真学习的老师反应影响教学进度,是因为散点式展学运用过多造成的。解决基本策略是,改散点为焦点式展学,围绕主问题展开,自主探究能解决的少展示或不展示。<br> 学本教学是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的教学,从教育价值分析:学生的学习权利得到尊重,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素养,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从教学结构分析:教师、学生、知识,这三个基本要素重在以学定教,从教学程序分析: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被科学优化为:自学—互学—展学。从展学方式分析:个人展学与小组合作展学俩方面价值都很大,小组展学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利于对学生的激发和唤醒,也利于解决学困生的自卑,怯懦心理。展学中学生的无比快乐。学生在自学与互学中被认同被强化,将疑惑得到指正和研讨,思维的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最终人格得以升华,学生的在课堂上尽情绽放生命活力,情智共生。学本教学使我们经历了自我蜕变的过程,逐步实现了真正的退位,把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发展。<br> 在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龚院长学本教学新理念获得我们全县的认可,全县也掀起学习学本教学的热潮。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堂高效学本教学课堂是在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下,找好本课的主问题。围绕这个主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自学、互学、展学多种方式,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使学生乐学、愿学,成为学习的主人。<br> 学本教学是学习中心的课堂,是符合现代教育观的教学,犹如给改革的杠杆寻找了一个理想的支点,撬动了教育的大变革。<br></font></h3><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我们一起来聊书<br></font></b><font color="#b06fbb" style="">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商梅焕</font></h1><h3><font color="#167efb"> 平时工作忙,读书还得挤时间,所以每年暑假之前都会计划努力读书,可当暑假结束时,却发现,时间白白浪费掉。有一次,和孩子聊起来,孩子说:“浪费掉时间的可不是我们,我们可比你读的多。”所以,今年暑假下定决心不能让他们甩的太难看。按自己的计划来,读自己喜欢的。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行,也得读孩子要读的书,忙的不亦乐乎。书哪能只用来读,聊书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br> 这不,机会来了。王老师让孩子们盘点假期生活和读书感悟。聊书也就有机会了。<br> 从哪里开始?硕的感悟是读科幻小说何夕的《伤心者》。何夕是谁,以前没接触过,至于硕从哪里认识了何夕,我也一概不知,只知道,当时硕跟我说,刘慈欣对何夕评价很高,要想在科幻小说中领略想象力的神奇,体验人性的迷乱和纠结,讲述震撼而美妙的故事,只有读何夕的作品。硕告诉我,刘慈欣、王晋康的科幻小说是“硬科幻”,在作品里有大量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知识做支撑,在自由的空间里,加上超乎人类想象的创造,把我们带入距人类能想象的几亿万年甚至更远的空间。而何夕的科幻小说就能称为“软科幻”,也就是那些超乎寻常的想象与现实没有空间的跨越,读来就好像自己身在其中,就在身边。而张寒寺在《不正常人类症候群》的后半部分也有了“软科幻”的影子。我告诉他,这就是你下一篇读书感悟的切入点之一。<br> 最近,两孩历史作品读了不少。在《明朝那些事中》他们了解了明朝将近276年的历史,明朝皇帝中好的坏的,大臣中忠的奸的,边读边说给我听。谦想写一写明朝之所以衰败的原因。我问他,明朝衰败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谦告诉我,东林党,魏忠贤,后面的几个皇帝,再加上后来的努尔哈赤都对明朝的衰落有很大影响。东林党对明朝的危害相当大,东林党误国而且无情无义。第一大奸臣魏忠贤,伙同阉党掌握大量社会财富,却不缴纳税,直接导致明朝国库的空虚。而万历皇帝多次征战,耗尽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后来的抗倭援朝,一打就是三年。再加上努尔哈赤在明朝的大力培养下,野心越来越大,直到拿下抚顺,对明朝影响很大。要想写清楚这四个原因,工作量不小,但收获会相当大。<br> 读历史书籍,两孩尤其崇拜“影子皇帝”张居正,每次说起张居正都会情不自禁大力赞扬。到书店专门找来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和度阴山的《帝国首辅张居正》两本书,在对比中也是有所收获。硕的观点是: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是引用《明史》里面的大量材料,文言性很强,比《雍正王朝》还难读,但是有《明朝那些事》的阅读基础,读下来肯定没问题。在《明朝那些事》中已经故事性的了解了张居正,书中的故事在《张居正大传》中都有,只不过,《张居正大传》更详细的介绍了张居正,对事件的描述更详尽。张居正在《明朝那些事》中,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张居正为历史服务。而朱东润写的张居正,则是在张居正本身,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本人,所有历史都为本人服务。只有把两本书结合起来读,张居正此人才更丰富,理解才更透彻。<br> 在聊书的过程中,幸好自己不是一无所知,这就是为什么在按自己计划读书的同时,还要读一读孩子们的书的原因。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示弱。《乔布斯传》和《任正非》这两本书陆续放到书架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到目前为止,我已读完,但孩子还没读。我告诉他们,与其说乔布斯像神,不如说任正非才是真神。我对我的观点加以解读。我也告诉他们,接下来我会对任正非和乔布斯两个人物做对比,就谁更能成为“神一样的人物”写一篇感悟。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也开始捧起这两本书,我也想告诉他们,读书感悟切入点很多,并不一定非要介绍书的全部内容,抓住一个观察点,写出自己的想法其实也很好。<br> 零零散散写了这些,聊书的快乐,融洽的氛围,都是读书带来的,希望我们互相影响,共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br><b></b></font></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学习新党章,永远跟党走</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张树霞</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周我开启了《学习新党章,永葆先进性》的阅读之旅。</span></div><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党,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刘少奇在报告中说,“共产党的纪律,是建筑在自觉基础上的”,“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各个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党章规定的这些原则,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共产党员以身作则、遵规守纪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提高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认识,不仅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更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按规矩办事,切实以身作则、树立标杆、作出表率。</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走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首先是坚持“一个指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不是走改旗易帜的组织路线,也不是僵化封闭的组织路线,而是有科学的理论思想和深邃的真理基础为指导的,从而指明方向、明确路径。其次得把握“一个重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如何激发“整体效应”,必然要形成“组织体系”。要知道,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整体工程、系统工程和综合工程,得坚持辩证观、统一观和大局观。再次,要落实“两个着力”,再好的路线关键要靠人去走、靠人去贯彻,唯有“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得天下英才而用之,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获取最大的“事业红利”。最后,走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能失去目标,要明确“一个目标”,精准对接“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让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于党的政治路线,在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政治优势上形成良性循环。</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看似无形,实则是具体的、看得见的。走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能存在“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迷茫感,更不能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停留在文件上、材料上和口号上,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换而言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不好,可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伟大工程中得到见证。</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20年1月,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打响了。在这场战“疫”中,已经有3万余名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一省包一市迅速有序对接,十余天接连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近30万件物资紧急调配……这样的“中国速度”体现出的领导力、战斗力、执行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正是在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举国上下勠力同心,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汇聚了强大力量。</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许并不平坦,但终将胜利抵达。让我们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下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相信,中国人民终将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作为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不管我们是否是党员,都要以身作则遵规守纪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在工作上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因为我们是给孩子们的一生中上第一节党史,关系到青少年对党对国的认识,关系到他们和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有方向、有后盾、有底气、更有义务让青少年知党史,悟党情,感党恩,跟党走!</div></font><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b06fbb">贤哉,回也!</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读《论语.雍也》有感</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第五实验中学 常洪萍</font></div></h1><h3> <font color="#167efb">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市),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br> 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儒客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br> 孔子弟子三千,有名者七十有二,但孔子为何首推颜回?贤哉,回也!贤在何处?我想《论语.雍也》中以下三句话,我们可以窥看一二。<br>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br>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br>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br> 从一二句话,我们可见颜回品德是勤奋好学,而且在失败时不会迁怒于人,只会从自己身上找差距,而不是为自己的过错和失败找出无数的借口和退路,并且他在求学的过程中不犯重复的错误,这样才是真正的求学态度,只有不迁怒,不贰过,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成就大事业。而且他不为生活艰苦所困,是一个大贤者。他居住在简陋的地方,食物仅可以勉强果腹,却自得其乐,悠哉游哉,真正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不以物质的贫乏为意。从来不改变他那种乐观的态度,所以孔子才会说贤者回也,又感叹一声这才是真正的贤德。因为这是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下都不改变心境的那种坦然和安宁。在现今时代,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尽管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了,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如同颜回一般的安贫乐道呢?<br> 仁爱是儒学的核心精神,第三句话正是孔子对于颜回的仁爱给予的高度肯定,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这个人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这样"。即使在艰苦的日子里,他依然奉行着孔子的教导,并且"其心三月不违仁"。他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颜回的忠厚,对老师言听计从,尊师重道,就连子贡也不敢和颜回进行比较,可见,颜回是个“大智若愚”之人,这样的人是孔子所喜爱的,也是贤人的表现。<br> 贤哉,回也!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能得到先生首肯的颜回是其中之一,他不迁怒,不贰过,安贫乐道,不以物质享用作为人生的追求目的,而是始终坚守仁心,以学道、守道、弘道、追求人格之美为生命之乐的贤者思想和儒雅的作为在儒家思想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世人传诵。<br> 人民教育家于漪、魏书生等,都是我心目中教师的完美形象,他们的优秀品德继承了颜回的“贤”。愿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都能像颜回一样,安于教育事业,坚守初心,弘扬师之道,做教育事业中的“颜回”!<br><br><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3> <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b06fbb">情感之花处处开</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读《正面管教》有感<br></font><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王惠</font></h1> <font color="#167efb">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学生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学生,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还天真的认为,我这样纠正了他,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就是听不进我的话呢?通过研读《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学生建立好联结。<br>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我们嘴里说着爱,却面目狰狞,怪不得孩子们疑惑,反叛。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书中几次提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 才会做得更好。”我很受触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劝阻不起作用时,我一向认为”做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样被惩罚的当时效果所愚弄,同时疑惑着孩子们为什么“不长记性”。细细想想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 而答案是不”;如果变成“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可能结果就大不相同了。<br> 还有一种我们经常忽略的行为----拥抱。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二宝到来,老公对待老大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有时候出现问题面对老爸的怒吼老大经常红着眼睛,这时我就走过去抱一抱他,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他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br> 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新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两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简单的拥抱,让对方和自己都感到被爱,慢慢变得强大,无惧任何困难和挑战。<br></font><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b06fbb">平凡的世界,向上的精神</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b06fbb" style="">河流镇中学 张云霞</font></span></h1><h3><font color="#167efb"> 在《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里,孙少平精神的强大给了我最大的震撼,对知识的渴求是他精神力量的来源。少年时,读书常使他忘记饥饿,揽工生涯中,读书使他忘记身体的疲惫和疼痛。当劳动、赚钱、睡觉已经无法弥补精神上的空缺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满怀激情开始数理化的学习,为了有机会报考煤炭技术学校。尽管上学时的混乱“革命”造成了后来学习上的吃力,不过,学习的艰难和劳动一样能带给他心灵的充实。他总是享受于这种对困苦的挑战中,享受于追求探索道路上的艰难中。<br> 孙少平身上还有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不屈于困苦,不屈于不公,不屈于丑恶,这一切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向善之心。任何艰难的时刻他想到的永远不会是他自己,而是如何帮助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当在现实中遇到在别人看来是见怪不怪的不公和不幸时,他总能挺身而出。能够不计前嫌,为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郝紅梅解围;不顾“萝卜花”的劝告和工头胡永州的权势解救打工女孩小翠;把铺盖送给揽工汉“萝卜花”。<br> 作为一个普通人,孙少平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他坚持理想,持之以恒。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他善良、宽容,内心生活又像哲人一样深遂充深。对生活的苦难和艰辛的劳动报之以感恩的心态。我们可以从孙少平身上获得生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在任何时代,这种勇于奋斗和探索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br><br><br><br><br><br><br></font></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font color="#b06fbb">从平凡到伟大<br></font></b><font color="#b06fbb" style="">阳信县实验中学 李秀芬</font></h1><h3> <font color="#167efb">接触这个人是在全县的教育培训大会上。记得上学期的报告中,他站在台上眉飞色舞地讲,语言极其流利,表情动作十分到位,可惜我们大多数人却不能被感染到,只因为听不懂他的“普通话”。近几天拿出借来的《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这本书,带着好奇想去探探“狗熊”的真面目。看完第一章,我就被“大师”的思想所感染,为他的梦想惊叹!<br> 他是自由的人。在第一节中,龚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里,他每日以书为伴,快乐地汲取着书中的养分。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也成就了他以后的人生,让他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br> 他是懂得感恩的人。文中,龚老师提到在学习工作生涯中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母亲和老师们。童年时期母亲对他的启蒙,学校时期不同老师带给他的不同的体悟和对自己梦想的渐渐觉察。他的字里行间透着对他们的感谢和感恩,这也是一种“大师”的情怀。<br> 他是有梦想的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感叹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从20多年的经历来看,只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还是可以从改变一个班级到改变一所学校,从改变一所学校到改变一个区域,甚至从改变一个区域到改变许许多多的点线面上的教育生态。”或许就是这种执着的教育信念激励着他一路前行,不说放弃。<br> 他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敢想敢干的人。从95年的一节大胆开放的语文课堂,到领导海口市的课程改革,再到重庆市的凤鸣山中学的建设及改革等,无不体现了龚老师是勇于探索的人,是敢于创新的人,也是踏实肯干的人。也正是由于有一批像他这样踏实肯干,勇于探索实践的人,我们的教育才能继续前进。<br> 看完第一章,我思索了良久。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用自己的大胆实践及勤奋钻研,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及执着的梦想,改变了地区的教育生态,使众多的孩子受到了更加全面的教育。顺着龚老师的思路,我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及学校时光,也重新理顺了自参加工作以来自己所做的事情。我的童年时光自由快乐的,学校生活是勤奋上进的,然而我的工作生活却多是懒散、自私、轻松自在的时光。我需要改,马上改!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重新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行动和努力! <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b06fbb">古代岁月里的“中国制造”(二)</font></b></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张建</span></div></span><h3><font color="#167efb"> 本周继续跟随祝勇老师的脚步感受《故宫的古物之美》。他用了两章专门介绍了青铜器上两种特殊的年代胎记——动物和人。<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动物妖娆</b></div>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自西周到东周列国,是一个由王权统一到群雄逐鹿的时代,中央的约束力的减弱,使原本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的国家权力再下放,各国诸侯已经纷纷铸造青铜器,不仅齐、楚、秦、晋这些大诸侯国在铸造,像陈,蔡这样一些小的诸侯国也要过这把瘾,争先恐后的铸造青铜器。权力的松弛为青铜铸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自由:造型艺术上,青铜器摆脱了西周统一的端庄风格,形成了多元的地方色彩,由简朴厚重转向优美和实用。动物形体也逐渐由纹饰中的阴线和阳线中脱颖而出,变成更加写实的浮雕圆雕和透雕。一个妖娆多姿的动物世界,就这样弥漫在坚硬冰冷的青铜器上。假如我们能把镜头拉开,我们会看到那时的山川茁壮,大地肥沃,雨水温柔,林木恣肆。至于那时候的人,尽管都隐在青铜器的背后拒绝露脸,但从这些青铜器所描述的动物世界里,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里的豪气勃发,阳气充足。<br> 故宫博物院的这件莲鹤方壶,像一个人穿着那个时代的华服,自上而下透着那个时代里的奢华与考究。一只小小的仙鹤似乎要把壶体的重量化为虚无。他寄托着那个时代的生命诉求,时代美学和工艺理想,把一件实用的酒器打造的迷离耀眼,像一场缓缓降临的梦,繁复、诡异、轻灵。<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的世界</b></div> 时间来到了战国,一个大家都不打算好好说话的年代。那也是一个热血的年代,是血的流速越来越快的时代——不仅在血管里流,在青铜刀的血槽里流,更在荒野大地上翻滚。那时的空气中都回旋着血液的香甜,像肥料一样滋养着人们的野心。<br> 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宴乐渔猎攻战图壶对于艺术史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上面画的不再是动物,而是人。其实人在青铜器上亮相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殷商到西周初年。安阳殷墟著名的妇好墓出土过一对青铜钺,其中一件上面就有虎扑人头文。那颗孤零零的人头居于两虎之间,那两只老虎张开大口,似乎马上要分享它。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件西周后期的刖人鬲,这只格的平底方座上开着两扇门,守门者是一位受过刖刑把脚剁掉的人。只是这些器物上的人并不构成器物的主体,他们是弱者,是边缘人。非死即残,那是人自我贬低的结果。在那个神出鬼没险象环生的世界经常让人感到无力和茫然,于是他们发明了青铜器,通过青铜纹饰,超自然的魔力,去与上天神灵沟通,让自己不再孤苦无援。由商入周,动物的神秘性就一点点消失了。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上几乎再也找不出饕餮纹了,于是我们会想,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加了,对神异力量的依赖减弱了,这是人们打量自我的开始,从战战兢兢,放大为理直气壮。<br> 我们不妨把这件宴乐渔猎攻战图壶当做那个年代里的现场直播,而用来纪念一场胜利的所谓纪念碑性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于是在战国,在历史上最黑的夜里,在有一群人敢在死亡来临之前,用一支宴乐渔猎攻战图壶,记下了那一场拼死的厮杀,然后把脸隐在黑暗里,孤芳自赏。<br> 古老的纪念碑性的各个重要方面——纪念性的铭文、象征性的装饰以及外形就这样一一被抛弃,这种反方向的发展最终导致青铜礼器的衰亡。</font></h3>

教学

展学

学生

教师

学本

奶奶

学习

组织路线

自己

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