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行 莫斯科(上)

凯生

2016年6月我们跟旅行社游览了俄罗斯及北欧四国。<div> 莫斯科 俄罗斯联邦的首都,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东欧平原中部,是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制造业、科技、教育中心,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div> 莫斯科1147年沿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苏联及俄罗斯联邦,这里一直是国家首都,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 克里姆林宫 是一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脏地带,红场是其中的一部分。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办公所在地,是历史文化艺术古迹的宝库,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原是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的城堡。1367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下令建白石城墙,1485--1495年筑起砖砌城墙,并修建塔楼、教堂、宫殿,后几经修建和扩建,16世纪时已成为欧洲最坚固的城堡之一。 克林姆林宫呈三角形,总面积27.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由三角形广场,大教堂广场和东区行政中心三大区域组成。建筑群融合了拜占廷、俄罗斯、巴罗克、希腊和罗马等不同风格。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迁都莫斯科,苏联党和国家、政府等几套领导班子均在此办公,是苏联的政治活动中心。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横跨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强国的全部历史。 二战期间,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宫内指挥着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在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为了防止德国空军轰炸克里姆林宫,苏联人做了一件瞒天过海的大事。占地28公顷的克里姆林宫被全部涂上伪装色,建筑被蒙上布,教堂顶端闪闪发光的金色也被涂料掩盖起来。因此二战期间,克里姆林宫未受到大的损失,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克里姆林宫墙 宫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宫墙有塔楼20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其中最壮观、最著名的要属带有鸣钟的斯巴斯基钟楼了。<br> 克里姆林宫红星 1935年,宫墙上五座最大的塔楼和箭楼装上了红宝石五角星(直径6米),取代了象征沙皇权威的双头鹰标志。由红水晶石和紫金框镶制而成,内置5000瓦照明灯,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参观克里姆林宫时,经过“库塔菲亚塔楼”,这是克里姆林宫唯一一个没有尖顶的塔楼,简称圣三一塔楼。下面的特洛伊茨克门是过去皇帝和军队凯旋时必经之门,现在是克里姆林宫的主入口。<br> 进入克里姆林宫大道,左侧是当年的军械库,路边摆放着许多俄罗斯古代大炮和1812年卫国战争时缴获的大炮,现在是克里姆林宫卫队营地。 右侧是会议大厦,一座现代化的建筑,赫鲁晓夫时期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有6000个座位,内部装饰豪华气派,苏共22大在此举行。这里除举行重要会议,还是举办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大楼顶部正中央悬挂着俄罗斯双头鹰国徽。双头鹰,一个头注视着东方,一个头注视着西方。双头金鹰雄视东西两边,代表俄罗斯是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双头鹰原是亚历山大二世时的国徽,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被苏维埃政府废除,1993年又被恢复成为俄罗斯国徽。 总统办公楼 位于克里姆林宫大道拐弯处,呈三角形的三层黄楼。建于18世纪,曾经是俄罗斯参政院、元老院、前苏联部长会议大厦,现在是俄罗斯总统的办公楼,普京的办公室就在这座楼内。<br> 楼顶的国旗仍在雨中飘扬,卫兵在楼前执勤,游人不可靠近,说明总统先生还没下班。据说象征着国家总统的旗帜在俄罗斯只有两面,一面在普京办公室里,一面高高飘扬在办公楼上。只要普京离开办公楼,总统旗就会落下。 人在旗在,以国旗代表总统的位置。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总统的办公室已不是什么国家机密,但有些导游却神秘兮兮的向游客炫耀,对于多次出国的旅行者,已见多不奇了,反倒觉着导游小题大做,太小家子气了。 据说这个浅绿色的多边形是普京总统的停机坪 炮王 在总统办公楼西边的路旁,摆放着一门象征前沙俄实力的威武大炮。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炮前堆放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刻着精美的浮雕,并有沙皇费多尔雕像。此炮是为保卫克里姆林宫而铸造的,但从未使用过。我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炫耀其军事实力、制造技术及高超的艺术水平。<br> 钟王 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0米。比北京永乐大钟重四倍半,它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由于大火将钟烧毁,从大钟上掉下来一块重11.5吨的残片。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雕像以及神像等。<br> 克里姆林宫摆放着体量巨大的“双王”。就算其历史悠久、制造技术及艺术水平超一流,充其量也就是“破钟哑炮”,我不明白他们在展示和炫耀什么? 教堂广场 位于克里姆林宫中央,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教堂广场上有四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及圣弥额尔教堂。<br> 它们分别建于15--16世纪,是俄罗斯和意大利建筑师们,把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与俄国东正教精神揉合起来的杰作。这些金顶教堂与克里姆林宫中的大小宫殿搭配出一种特别的情调,构成了一组雄伟、无与伦比的艺术建筑群。 伊万大帝钟楼 位于钟王旁边,是克林姆林宫最高的建筑,白色金顶,楼高81米,建于16世纪初,有鹤立鸡群之感。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古钟,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层立方体钟塔楼。每当敲钟时声音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圣母升天教堂 位于教堂广场的中央,于1474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建造,对称造型和五个金色圆顶,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要求国家统一和对中央集权的追求。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古代壁画、圣像、雕刻品,教堂里11—17世纪圣像收藏品的数量世界罕见。<br> 圣母升天大教堂门口的壁画 几百年来圣母升天教堂,被视为国家最主要的教堂。最重要的国家法令都在此颁布,历代俄罗斯大公和沙皇登基、加冕也在此举行。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也安葬于此。 天使报喜教堂 位于教堂广场的右边,紧靠莫斯科河。规模不大,却极具魅力,造型美观,顶端有9个金色圆顶,里面有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这里既是皇宫家族专用礼拜堂,也是皇族子孙的洗礼与结婚举办仪式之地。<br> 十二使徒教堂 于17世纪由尼康总主教所委托兴建,是克里姆林宫总主教官邸的一部分。在这里举行东正教大会、官方仪式、宴会、招待会等。<br> 圣弥额尔教堂 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迁都圣彼得堡后,历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罗大教堂。<br> 在克里姆林宫只看了几座教堂,还有许多地方是行政办公区域不开放。 红场 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南面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北面是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边是历史悠久的国立百货古姆商场;西边紧贴着克里姆林宫红墙的是列宁墓;陵墓的顶部是阅兵集会的主席台,两侧是观礼台,中间是阅兵广场,广场用掌心大小的石块铺地。<br> 我们排队经过安检,从北面零公里处的入口进入红场,整个红场混乱嘈杂,被一个个见缝插针的商贸交易摊位所充斥,各种广告、彩旗充实其中。闻名世界的红场怎么变成自由市场了?眼前的一切让我们大失所望,完全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政治氛围和应有的大国风范的威严。 尽管我们并未见过前苏联时期红场的面貌,但俄罗斯是一个敬仰战神、崇拜英雄的国家和民族,可眼前的场景与我们的想象差距太大了,真是彻头彻尾的变质变色了。这毕竟是体现一个国家形象、民族尊严的神圣场所,绝对的精神高地。<br> 追逐历史,红场大规模扩建是在1812年以后。那时,拿破仑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到19世纪20年代,红场又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形成了现在的规模。17世纪以来,这里既是莫斯科的商业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十月革命后,成为原苏联庆祝重要节日的地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紧要关头,历史赋予了红场特殊使命。当时新生的苏联布尔什维克红色政权,面临着德国法西斯的猖狂进攻。斯大林在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红场发布了全线反击的动员令,举行规模空前的大阅兵,慷慨激昂地苏联红军由此奔赴反法西斯的战场,经过四年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一举横扫德军、攻克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从此,红场成为苏维埃政权的象征、世界革命的圣地。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伊凡雷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建造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堂,展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成为俄罗斯标志性建筑之一,经常出现在电视画面和图片中。<br> 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中间是一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周围错落有致的分布着8个不同色彩花纹的五彩斑斓、金光闪闪的洋葱头,美轮美奂,绝妙无比。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鼓形圆顶金光灿灿。8个塔楼的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因此从任何一个门进去都可游览教堂内全貌,教堂现在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伊凡雷帝为了不再出现这样美丽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筑师的双眼,美丽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悲惨的故事。<br> 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纪念碑 位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的青铜雕像,纪念碑上有俄语铭文:“纪念公民米宁与波扎尔斯基大公,感激的俄罗斯人于1818年立”。1612年,当时的沙皇没有实权,商人米宁和波扎尔斯基大公,组织义勇军奋力抗击波兰、立陶宛的侵略军,最终打败了侵略者,莫斯科获得解放。为了纪念这两位民族英雄,民众自发集资建造雕像,这是莫斯科唯一一座由民众集资建造的雕像。 列宁墓 位于红场西南方,陵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由黑红色大理石砌成。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重60吨。前来瞻仰列宁墓的人很多,需要排很长的队并重新通过安检,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用有限的时间瞻仰了列宁墓。曲折的墓道里黑暗朦胧,几盏光线微弱的小灯,照在黑穹、黑墙、黑石阶上,瞻仰者缓慢地沿阶梯而下。<br> 悼念大厅面积不大,灯光柔和,气氛庄严肃穆。两名卫兵持枪守卫在列宁遗体旁,列宁安详地躺在铺着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列宁的面容依然是那样坚定、刚毅、可敬。瞻仰者依次默默地绕行而过,并深深地鞠躬致敬。<br> 列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1870年4月22日,列宁诞生在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给他取名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这个名字也许不被今天的人们所熟知,更多人只知道他叫列宁。 列宁 是发源于西伯利亚勒拿河的名字。这位17岁参加革命的青年,在27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时,用它作为自己的笔名一直沿用。从参加革命到十月革命胜利的30年间,列宁曾经三次被捕入狱,两次流放,两次流亡国外,但他从未放弃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探寻。<br> 1924年1月21日,历史永远定格在这一天。在列宁办公室的书桌上,列宁每天离开办公室前,都从日历上撕下一页。但是那天,他已无力撕下这页日历,他为苏联的建设事业耗尽了最后的气力,时年52岁。 在俄罗斯现政取代苏维埃的今天,还有这么多瞻仰者。他们究竟是处于信仰?还是怀旧?是为了告别?还是什么?我们全然不知,但不管他们处于什么动机,一个不争的事实说明列宁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党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br> 我们出生在1950年代,那时新生的共和国与苏联老大哥亲如一家,我们这代人是看着苏联电影和小说长大的,这就是导游所说得“苏联情节”吧!所以我们要来俄罗斯,亲眼看看电影、小说中的场景、人物、故事等等。 红场墓园 位于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及克里姆林宫墙垣部分。前苏联政府将国内和国际知名共产党领袖安葬在此供人缅怀景仰,这是前苏联党和国家享有最高荣誉的墓园。<br> 最早于1917年11月10日第一批葬于红场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时由“军事革命委员会”颁赠勋章的革命有功人士。之后苏联政府在两座墓园下葬了因十月革命阵亡的238个红军士兵。1919年9月25日在此国葬了几位布尔什维克高级干部。<br> 1924年列宁墓成为“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的中心。这里葬着前苏联领导人和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名人,墓园内为他们树立了墓碑和纪念碑。<br> 在“克里姆林宫塔群”两边,苏联政府放置许多名人骨灰昙。包括自1925--1984年苏联共产党及世界各国共产党领导、政治或军事领袖、科学家与文化人物、作家,部分过世的苏联太空人如第一位上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等。 国家历史博物馆 是红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872—1883年。博物馆红砖银顶,建筑呈古典主义风格,主体建筑物的两侧各有一座高耸对称的塔楼。装饰性的尖塔、三角檐与圆拱型窗户是塔楼的主要特色,塔楼顶部是俄罗斯双头鹰国徽。博物馆的展品不仅包括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历史,还包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br> 朱可夫元帅雕像 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耸立在国家历史博物馆门前。朱可夫元帅青铜雕像着一身戎装,器宇轩昂,胸前挂满了战功勋章,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于1995年5月8日立。朱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赫一时的“传奇元帅”,并作为与库图佐夫、苏沃洛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而载入史册。 无名烈士墓 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建成于1967年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花岗岩平台上摆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凸起的五星状中央火炬长明,自点燃不曾熄灭。上面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简明意深的词句,让人肃然起敬。<br> 这熟悉的场景曾经在报纸和影视镜头中见过,今天来到现场看到那永不熄灭的火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年轻英俊的卫兵守卫在烈士墓两边,每个整点都举行卫兵换岗仪式。<br> 许多国家都把卫兵换岗作为一个仪式,奉献给游人参观,同时也彰显其国威、军威,很吸引人的眼球,旅行社也把它作为景点,每到整点聚集着很多人在此驻足参观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