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水崇逊(生殁年不详),字次惠(或作慧),江苏省淮安府阜宁县人,宣统三年进士,其妻为傅增濬之女。<br>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入学北洋大学堂工科采矿冶金门甲班生,宣统二年毕业。<br> 宣统二年十月,学部会考北洋大学堂毕业学生,水崇逊得75.77分,考列优等。<br> 宣统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己酉(1910年12月10日),因现在丁忧期内,应俟服阕后再行带领引见。<br>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补行带领引见,赏给进士出身,改为翰林院庶吉士。<br> 民国六年(1917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任川北盐务稽核分所经理兼代运副。川南盐务稽核分所经理。两浙盐务稽核分所经理。<br> 民国八年(1919年)9月28日,给予四等嘉禾章。<br> 民国十四年(1925年)乙丑春间,杨森派兵进攻自贡,刘文辉与杨部在双石浦战斗一昼夜后退往重庆,杨部郭汝栋、白驹等师驻防自贡。杨森妹夫陈正五(元音)任提款处长,陈威逼运商倪敬先替杨部办理预借税款及期票扣现等共约二十万元之多。陈正五向稽核分所要求提取库存的盐务经费现款,遭到水崇逊经理的拒绝,派兵包围分所,僵持两天,由中国银行出面调停,付给现款两万元始得解围。(摘自[自贡乡土文化]《民国自贡地方驻军情况》 )<br>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因划设省治,盐务亦改设甘肃、宁夏、青海三榷运局,名曰甘宁青分省榷运局时代。其五,收税总局时代(1935~1949)。<br>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任东北矿务局铁岭金矿矿长。<br> 九一八事变后,任河北密云平泰煤矿公司经理。李丙壂应水崇逊之邀请任帮矿师,后来任命为矿师。平泰矿业公司的职员有马彦魁(国民党员)李泽民、房均、王文元、徐玉湘、刘英魁、郑春生等,驻北平办事处有谭景来、王圣植(上述人员后来都到了西北甘、宁、青盐务局)。<br>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派水崇逊为西北盐务专员,前往西北整理盐务,由于水崇逊整理有方,一年后有明显的起色。<br>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财政部鉴于西北甘宁青盐务由三省分办,系统紊乱,税率分歧,有亟待整理之必要,六月委派水崇逊为整理西北盐务专员,效果极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派为财政部盐务稽核所西北盐务收税总局局长<br>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七月,财政部为统一管理,西北盐务管理局局长水崇逊接收甘肃榷运局。七月正式成立西北盐务收税总局,十一月接收宁夏榷运局,十二月接收青海榷运局,至是,西北甘宁青三省盐政统一于中央矣。并将三省食盐产区划分为三陇、中条、凉州、宁夏、青海五区,每区设立盐场公署,就近指挥各产盐场所,办理放销、征税、缉私事宜。取消了保运制,全部改为官运商销。<br>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宁夏盐场公署改为盐务管理分局。<br>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任黄荆沟煤矿矿长。<br>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任威远煤矿协理。<br> 水崇逊著作:“自贡盐产之热力——威远煤矿” 水崇逊.《盐务月报》,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4卷第3期。<br><br></h3> <h3>河北密云平泰煤矿公司驻北平办事职员王圣植(作者父亲)</h3> <h3> 水崇逊在兰州的朋友有:文化界如水梓,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兰州新关昙云巷。民国时期,先后任甘肃省立一中校长,狄道(今临洮)县县长,甘肃省代理秘书长,甘肃自治筹备处处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甘、宁、青考铨处处长,安徽省政府秘书长,中央考试院委员等职。建国后,又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常委会委员,民革甘肃省第一届副主任等职。子水天明,兰州大学外语系教授,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俄苏文学》杂志副主编,甘肃省外国文学会会长;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是水天明第三子。<br><br></h3> <h3>水梓</h3> <h3> 水崇逊还虔诚于佛教,发起成立了甘肃省佛教协会。民国二十三年,作为西北盐务总局局长的水崇逊电邀曹本宗开祖心道法师,由武汉乘飞机至兰州,讲经说法主持盂兰盆会。<br> 佛教界如心道法师,曹本宗开祖。十八岁披剃出家,取名源福,号心道。民国十九年毕业于闽南佛学院,任该院助教,继任教授、督学及教务主任于福州鼓山佛学院。民国二十三年赴青海学密宗,路经陕甘,后抵青海,由青海省政府主席马公麟介绍,住西宁塔尔寺,从蒙藏诸大德研究藏文显、密经典。未几,法音外传,全青居士纷纷请师讲经宏法,一时闻法皈依者约万千余众。后曾任宁夏省北塔海宝寺方丈、宁夏南乡正觉台法幢寺方丈等。<br> 喜饶嘉措(1883-1968),中国现代高僧、佛教学者。藏族 ,青海循化人。幼年在循化古雷寺出家,后在甘肃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拉萨哲蚌寺求学。32岁时考取最高格西学位“拉然巴”。任第十三世达赖经典侍讲(承学),曾校刊布敦·仁钦朱全集和主持重刻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以及校刊《第悉·桑结嘉措全集》。国民党统治时期,担任过国立五大学西藏文化讲座讲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文教委员会主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喜饶嘉措热爱祖国,对和平解放西藏,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多次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尼泊尔、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著述有《喜饶大师文集》《藏族文化概论》等。</h3> <h3>毛主席和喜饶嘉措</h3> <h3> 水崇逊妻为傅增濬之女。<br> 四川江安傅氏傅增淯、傅增浚(濬)、傅增湘三兄弟先后在清光绪年间高中进士,被誉为”一门三进士两翰林”,”江安三傅”。 傅增淯 ,字雨农,四川省江安县(今属宜宾市)人。清末官员、诗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江苏知府。傅增淯工诗,《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二首。 傅增湘(1872—1950),字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等。1917年12月至“五四”运动前,曾入内阁任教育总长,期间推荐徐悲鸿到法国留学,徐回国后为傅画一油画肖像。傅氏一生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种,四千六百余卷;元刻本善本数十种,三千七百余卷;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总数达二十万卷以上,是晚清以来继陆心源皕宋楼、丁丙八千卷楼、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之后的又一大家。他无论是在藏书、校书方面,还是目录学、版本学方面,堪称一代宗主。</h3> <h3>傅增湘、水崇逊墨迹</h3> <h3>1935年2月春节期间,徐悲鸿结束苏联最后一站的画展归国,抵北平,为傅老先生作像,</h3> <h3>缘 起</h3> <h3> 父亲,名圣植,字孟平。1900年生于山西省平陆县,幼年丧父。稍长到四川省自流井当童工。1917年给时任川北盐务稽核分所经理兼代运副的水崇逊家当佣人。父亲从小爱读书,勤学苦练,自学成才,字写的好又精通珠算。被提拔为职员。为感恩水家,生下孩子以水起乳名。大姐水荷、二姐水仙、三姐水翠。父亲三十九岁那年生一男孩,取名水龙,不幸夭折。<br> 1934年水崇逊调兰州任财政部盐务局甘、宁、青三省盐务总局局长,父亲随调兰州。1936父亲调到中卫莫家楼盐务局当会计,从此离开了水崇逊,但父母一直没有忘记水崇逊,儿时常常听母亲问父亲水局长水太太。<br><br> <br></h3> <h3>父亲</h3> <h3>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