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分享,成长——蒸湘区幸福路小学青年教师阅读分享第五期

幸福路小学廖燕

<h3> 暑假期间,蒸湘区幸福路小学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青年老师们根据所读书籍以及自己的教育实践分享了读书感悟。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让我们一起跟随笔者的思绪来看看第五组小伙伴的分享,细细品味蕴藏其中的教育精髓,做爱阅读的智慧型教师……</h3> <h3> 凌丹老师分享</h3> <h3>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 这本书,作为班主任我对管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思考行动和坚持非常的佩服,书中的字字句句都是一道道教育教学的营养餐,让我品在其中,同时精神也成长在其中。<br> 尤其书中那些金点子,每一个都是点亮学生思想的火。我敬佩管老师智慧的大脑里有无穷无尽的妙招,就像细细流淌的永不枯竭的清灵的泉水。他于学生那几个不平凡的故事,也像一首首乐曲,其动人的旋律奏响在一线教师的时空里。<br> 在这本书的种种思想里,是管老师对教育炽热的情怀。感谢管老师在这个暑假让我懂得做好一个班主任必须要善于思考,勤于行动,重在坚持,贵在用心。</h3> <h3> 欧炎老师分享</h3> <h3> 闲暇时间,读完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我们平时经常用到表扬学,却很少有老师像王老师这样将表扬学做一个分类和总结,总结出18种表扬。每一类表扬都很具体落在实处,有例子叙事,实实在在的讲述中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也实实在在的解决一线教育问题。读来相当亲切,让我受益匪浅。夸学生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如何夸有技巧、有方法,夸对了才能起到表扬的效果,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与期待。你瞧,在“奖励性表扬”一招中,生活和学习中吃的、用的、看的、读的物品,都能成为管老师表扬奖励孩子们的重要资源;管老师的“逆袭性表扬”往往出其不意、暗藏深意、一箭双雕;而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指引性表扬”,管老师更是细致地引导孩子用一双慧眼,发现并仿效班级优秀学生优秀的本质,在管老师指引性表扬的激励下,会让整个班级的孩子成为不受干扰、态度第一、会用时间的优秀者!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前学生犯了错误,总是严厉的批评加以斥责,现在我会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然后对学生做的对的地方加以表扬,放大他们的优点。再跟学生一起分析这件事情换一种方式做会不会更加的好。</h3> <h3> 蒋芹羽老师分享</h3> <h3> 疫情假期间利用线下课余时间在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这本书,这本书整体来说就是一个个小故事的合集,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然而每个故事却又都是那么真实,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也会有类似的场景出现。但管老师总能运用自己的巧妙的表扬智慧将其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所以读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管老师那种细小的事情坚持做的态度以及管老师博学。<br> 剖析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目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点是绞尽脑汁琢磨自己怎样去讲能够让学生听明白,学生犯错了、不听话了要怎样实施惩罚以示警戒。对于表扬也仅是流于表面的夸奖,并没有付出真心去要了解学生背景、研究学生的心理。通过剖析,总结两点:1、自己的知识面窄,脑子里没有故事、没有材料,所谓的表扬就没有那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2、自己过于懒惰,对日常教学中所发生的现成的教学材料不去收集、追踪、总结。</h3> <h3> 廖燕老师分享</h3> <h3>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给英语老师的101条建议》,对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10年的我来说,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很多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继续学习充电加强自身教学能力显得非常重要。<br> 这本书在总结学习国际先进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前提下,为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提供了新思维。全书101条建议从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等多个维度出发,提供了英语课堂重构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举措。在注重实效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与同道建设真正意义上富有智慧的交流互动。<br> 全书101条建议,主要是围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教学的理念与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课程标准的领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文化意识、评价方式、外语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法与教法等方面全景式地勾勒出英语教学的新视野。本书的作者都是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践,力图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同中国外语教学课堂上的教与学有机结合。<br>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她使我们的心情不再浮躁,思路不再狭窄,她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脚踏实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h3> <h3> 贺文妮老师分享</h3> <h3> 暑假期间拜读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虽说是拜读,其实是囫囵吞枣。刘儒德教授把我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站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书中筛选了66条心理规律和效应,每篇正文前都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使那些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很容易地和自己的工作对号入座。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br> 很多老师对学生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可有的人非常努力,效果却并不理想。读了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等,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管理学生的诀窍竟有那么多书中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对“超限效应”进行分析。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钱,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箱子里偷了两元钱。这个故事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我们有时何尝不是犯牧师这样的错误呢?学生犯了错,批评一次或许会有效果,如果针对这件错事重复批评,就会出现不良效果。  <br> 我们常常就会因为孩子一次的错误而一再地指责他。这会让学生不以为然,收效甚微。学生犯了错,如果我们能宽容地对待他们,进行换位角度,多理解,少批评,适当的留点空白,给他们一个过程,让他们思考、反思,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人格的尊重,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有必要再次批评,也要改变方法,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才能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br> 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高中、大学,直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者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屡屡受挫,倒是前三名之外,第十名前后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业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为栋梁之才,印证了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的结论。  <br> 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我们大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好、表现好,各方面比较突出,深得我们的信任。相反对于后进生,我们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任其发展的姿态,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关注后30%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基础差,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怀,在活动中我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老师的好,学生记得;老师的情,多年后学生会牢记;老师的爱,可直入学生的心底。我常常告诫我们的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好与坏,他都是我们的孩子。无论他学得怎样,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以爱育爱,就无愧教师这一职业,我们都是成功的。  <br> 阅读需要积淀与理解,并在工作生活中应用。愿我们在“用心教育”时,“巧用心理战,四两拨千金”、“明暗结合,登高望远”,让我们“同学习,共进步”,进一步深刻地领悟“教育的科学和智慧”,在“教育生活路上且行且远”</h3> <h3> 以上就是我们第五组小伙伴的阅读分享。<br> 古语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能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让老师们共享读书的快乐,使大家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更在学习中超越自我。</h3>

老师

学生

表扬

教学

教育

分享

我们

本书

效应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