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宝葫芦的秘密》是童话故事,属于儿童文学作品。关于儿童文学原来它是慢慢演变出来的:古代并没有针对儿童年龄所设立的观念,而且将儿童看做成人,要求父为子纲,祖宗崇拜,长者本位。所以古代的儿童思维成熟的过早,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直到现代才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将儿童当做孩子看待,帮助其树立独立的人格。正是这种儿童观促进了儿童文学的发展,《宝葫芦的秘密》一书也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创作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性格,懂得倾听和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建立独特的人生性格。<br><br></h3> <h3>作者介绍:张天翼,中国当代作家,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br> 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br>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br>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h3> <h3>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阅读吧!</h3> <h3> 小学生王葆,好吃零食,又爱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br> 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他有了一个宝葫芦,心里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会摆在他的眼前。什么金鱼 、画报、玩具……要什么便有什么。他和同学下象棋,想吃掉对方的某一只棋子,那只棋子会倏地飞进他的嘴里。他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领,为班里做一个起重机模型,这个模型即刻在教室里出现。可当模型倒坍后,大家要求他重新安装起来时,他却手足无措,当众出丑。<br> 考算术时,他望着考卷发楞,可别人完成的考卷与他的空白考卷却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对换,此事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使他羞得无地自容。王葆有了宝葫芦,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逐渐认识到宝葫芦不是好东西,便主动向同学们揭露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毅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绝。他使劲地把宝葫芦一扔, 轰然一响,宝葫芦炸成碎片。<br> 王葆惊醒,原是一场梦 ……从此他改掉缺点,认真学习,奋发向上,做了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学生。</h3> <h3> 从王葆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两面性。他既有天真、好逸恶劳的一面,也有正义、热情、希望为国家做贡献的一面,而且在拥有宝葫芦到放弃宝葫芦的过程中,有所成长,有所醒悟。<br> 故事的最后,王葆明白了生活没有捷径,不劳而获并不能让他得到幸福,只有通过劳动创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宝葫芦作为王葆思想中爱慕虚荣、阴暗一面的外化,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警醒的意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