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风骨 山水流韵

卧龙档案

<h3>一代艺术大师 姜光明</h3> <h3>出岫烟霞啸清风 如篆巨笔生浮云</h3> <h3>【艺术简介】<br><br>姜光明,男,1946年生,1976年毕业于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为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党校特聘画师,经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南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卧龙书画院院长。</h3> <h3>主要成果:<br><br>1993年.国画作品《清秋》获中国新时代巴黎铁塔艺术杯书画大赛一等奖。<br><br>1996年,国画作品《青山诗境飘红叶》获全国教育系统教师书画作品展金奖。<br><br>1997年,国画山水作品《浩然秋野》获中华书画摄影艺术大展一等奖。<br><br>1997年9月,国画山水作品《家乡的红果》获少林杯全国书画大赛-等奖。<br><br>1998年11月,国画山水作品《意写太行满目秋》获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银奖。<br><br>1998年11月,国画山水作品《家在深山更幽深》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br><br>1999年9月,国画作品《春溪青青》获庆祝建国50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书画家作品大奖赛佳作奖。</h3> <h3><br><br>1999年10月,花鸟作品《沐春晖》获第五届国际书画大赛金奖。<br><br>1999年12月,国画山水作品《家在千山万水中》获大观杯绘画大赛铜奖。<br><br>1999年12月,国画山水作品《万山深处》获中国美协主办的迎澳门回归中国书画精品展优秀奖。<br><br>2001年12月,国画山水作品《金风送来又一秋》获艺海精英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铜奖。<br><br>2002年6月,国画山水《秋实满山》获纪念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br><br>2002年10月,作品《伏牛秋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国画美术作品展。<br><br>2003年8月,作品《山冈凝翠》获中国美协全国中国画提名奖铜奖。<br><br>2004年4月。作品《山乡处处情无限》获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中国画提名展,《菜乡情》 获优秀奖。<br><br>2005年10月,作品《衡山深处写秀色》获首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画提名展银奖,<br><br>2006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作品《苍崖凝翠》获优秀奖。<br><br>2010年,作品《秋实满山》获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东北亚六国国际书画展铜奖。<br><br>2010年,山水作品《碧云舒卷伏牛秋》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br><br>2010年,《斜阳旧梦》 在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中获得优秀奖。<br><br>2011年9月,作品《故乡寻梦》入选中国美协和上海浦东区人民政府举办的辉煌浦东中国画作品大展。<br><br>2014年,《秋风落太行》 获第十二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br><br>2015年9月。作品《古风流韵纳西峰》荣获第五届国际书画摄影展铜奖。<br><br>2019年6月,作品《苍山流韵话峥嵘》荣获文化部举办的艺术大师顶级赛特等奖。</h3> <h3>  姜光明先生躬逢盛世,长期从事美术、素描、色彩基础造型教学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夙兴夜寐、废寝忘食,他醉心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西方后期印象派诸大师的作品,为西画精确的造型及微妙的光影色彩变化所叹服。他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推崇西画,但不主张照抄照搬。<br>  他深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入之。”他主张学习西画之长,以弥补中国画之不足。</h3> <h3>可贵者胆,所要者魄。姜光明对传统山水画技法了然于胸,但从不照抄照搬。他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取舍,概括提炼,自出机杼。在传统大小斧劈皴的基础上,融入了书法中的草书和篆隶意蕴,在大笔迅疾侧刷的挥运中,辅以中锋骨线用笔及淋漓酣畅的泼墨,创造了草意化的斧劈皴,削弱了其刻板方正的一面,造成大面积飞白、泼墨与中锋线质对比的丰富变化效果。使山石在朴拙中显得苍润,浑厚中透出逸气,气象峥嵘,意境超迈,真是匠心独运。纵观古今画坛,自南宋以后,能得斧劈皴奧蕴,传北方雄岳之精魂者,有几人哉?经过长期艰辛的艺术探索,他成功地将这一新的斧劈皴法融入了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之中,恢恢乎而游刃有余也。</h3> <h3>  中国山水画历来重视画品与人品的关系。当代山水画巨匠黄宾虹说过,“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由道崇。”“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故历代山水面大家无不注重涵养学问,砥砺人品。姜光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神之熏染,靠着家乡古朴厚重,沉雄博大,恣肆浪漫的楚风汉韵文化之滋养,七十岁以后的绘画作品更加沉雄老辣,内涵充盈,真力弥漫,堪称“元气淋漓,真宰上诉。”<br>  他特别重视中国画中的骨法用笔,深谙“五笔七墨”之法,主张以金石书法入画。他的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他对书法下过一番苦功,早期取法汉魏碑版,后习钟繇、索靖,以章草为本,广泛吸纳,终成自家面目。其书法盘纡妖骄,于拙朴中见灵动,与绘画艺术相互生发,相得益彰。他对绘画本体以外的戏曲、音乐、民间艺术、中外哲学美学的广泛涉猎亦为其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营养。<br>  </h3> <h3>  姜光明先生部分作品被国务院、国家钓鱼台宾馆、中央党校、上海美术馆、 南京美术馆、永乐宫、巴黎卢浮宫、西冷印社、齐白石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意大利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撰写美术论文二十余篇在全国专业论著和报刊上发表。艺术专辑入编于《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当代书画家摄影大观》、《世界书画名录》、《世界书法大辞典》、《国际名人录》。</h3> <h3>  姜光明的山水画创作克服了传统文人山水画单纯讲究笔墨意蕴而忽视造型色彩的弊端。几十年的素描造型教学和扎实的基本功使他的山水画显得格外厚重饱满,极富立体感不管是盈尺小品或是巨幅屏障,皆神形兼备。意韵丰赡,笔墨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或古朴苍润,或秀逸灵动,气韵悠远,意境深邃。大量的对景写生、以及对大自然长期细致入微的观察使他的画更加亲近自然,而又超脱自然。他始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讲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对山水画的点景颇具匠心,善于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笔墨简炼概括、形象生动、呼之欲出,使画面平添浓烈的生活气息。山野上的牧羊,水田中的耕牛,荷锄而归的山民,农家场院三五觅食的鸡群,山涧湖边饮水的野鹿,都给人以亲切的感受,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