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调研生物学科四名教师分别在周一至周三完成调研听课评课活动,讲课内容为《伴性遗传》一节,通过各位专家们听课评课,高三生物备课组受益良多。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21年8月9日 下午第二节姚花荣老师在1901班授课,观察员刘琦,高丽琦,白俐樱,郁阳,路阳阳以及同组老师参与听课评课。</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课后,姚花荣老师就本节课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伴性遗传这节课是生物组集体教研确定的课题,核心为“突破伴性遗传概念”,各位老师考点一致,根据各班学情分层推进。任教班级1901班计划用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目标为捋清思路,各知识间的逻辑。第二课时突破伴性遗传实验设计及比例判定。</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评课老师提出要有“四懂”:懂学生学情,懂学生难点,懂学生感受,懂学生方法。课堂提问要具体。高三应有基础课,方法提升课,习题训练课 和反思总结课,“四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关注。高三复习应是高一高二知识的整合,应细致,用新颖的方式讲解。关注新教材中的情境、习题与大概念。老师们肯定了本节课“课前热身 检测先行”,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模式新:先方法,后概念;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形式。指出一轮复习首先要细致全面 ,提出并解决普遍问题。考纲作为借鉴,通过情景化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教材为本,问题为本,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搞清楚,才能利用学生能力迁移。学情为准,特色课堂,专项训练,合理使用教辅资料。高丽琦老师再次强调了本次教研评课活动的评价指标:集体教研,落实为基,主体为先,理念先行。要重视集体教研 ,落实不仅是课下,作业如何布置 ,学生状态如何,课堂参与度如何,每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学生收获了什么?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div> 2021年8月9日 下午第一节路阳阳老师在1903班授课,观察员白俐樱,武小洪,姚花荣,李月芬,王双兵以及同组老师参与听课评课。<div> 评课老师们肯定了路老师对本节课科学史等背景资料的研究,只有研究清楚,才能灵活运动;课堂充满激情,内容有层次。注意课堂导入时间的把控,注意学生基础。</div> 2021年8月11日上午第四节张之明老师在1902班授课,观察员刘琦,白俐樱,郁阳,姚花荣,李月芬以及同组老师参与听课评课。<br> 评课老师指出本节课张老师目标清晰:熟悉假说演绎法,明确遗传图解书写规范,重点区分X染色体与XY同源区段,体现出“共同基础 不同需求”,重基础,重提升。每节课应注意目标清晰,从小点切入,落实和提升。提出要注意学科教学策略,目标不是一节课达成的。建议平时老师们注意研究科学史与核心素养,熟悉并挖透科学史,才能灵活运用。<br> 通过听课和评课,老师们均表示又有很大收获。 2021年8月11日下午第二节蔡亚瑄老师在1904班授课,观察员高丽琦,白俐樱,武小洪,李月芬,王双兵,路阳阳以及同组老师参与听课评课。<br> 评课老师指出本节课大板块清晰,应该注意小板块内的逻辑顺序,内容如何层层递进,做到讲练对应,循序渐进。课堂注意语言的精炼,语气的起伏感,氛围的调动。老师们指出(1)应加大集体教研,集体教研力量大。目标应是分层次分阶段达成的,(2)教师应认真研究学情,才能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建议可以自习课抽出十分钟,简单测验并抽检及时了解学情。(3)注重落实。作业布置,要做到逢布置必检查。建议一周抽出一次单独面批,关注学生,师生交流。(4)学生主体,把学生放在心里,指导学生行为,调整学生心态。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大胆表达与交流。(5)理念先行。充分研究课标、学情、教材,在三个维度上确立教学目标,构建自己的高三教学观,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br><br> 高三生物组全体教师非常感谢本次听课评课活动的各位专家,有专家引领,学科共研共进,真教研,真受益,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