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马栏革命旧址

马管处

马栏革命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心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是仁人志士和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br> 马栏革命纪念馆主要以收藏、展示、研究士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史和文物为主的革命纪念馆。陈列展示采用图片实物、场景复原、泥塑及电子书、幻景成像等声光电子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关中特区、关中分区革命史实,再现了习仲勋、李维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b></h1> 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位于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村,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后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是关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家堡处于西北根据地的最南端,是苏区与国统区的交界处,被称为西北苏区的“桥头堡”。1936年1月,中共中央派习仲勋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在这里工作战斗三年时间。景区现存土木结构房屋25间,窑洞40余孔,其中有保存完整的关中特委、特区苏维埃政府、保安司令部和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旧址,有习仲勋张仲良、霍维德旧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旬邑县阳坡头红色影视城</b></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阳坡头红色影视城位于旬邑县马栏镇阳坡头村,城墙、城楼、城门洞、城内民居保存完好,距今百年有余,是渭北高原上绝无仅有的老城。抗战时期,这里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著名民歌《绣金匾》是当地木匠汪庭有创作,从这里唱响全国。景区内有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等一批革命旧址,有当年的油坊、豆腐坊、铁匠铺等手工作坊,还有戏楼、马房、打麦场。走进阳坡头老城,仿佛走回了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花宫陕北公学旧址</b></h1> 陕北公学旧址位于旬邑县湫坡头镇看花宫村,距县城16公里,211国道从村中穿过。<br> 1938年7月,陕北公学在旬邑县看花宫村设立分校,校长李维汉,学员1700多名。1939年1月,陕北公学总校由延安迁来看花宫村与分校合并,成仿吾任校长。1939年6月底,陕北公学迁回延安。陕北公学在看花宫村办学一年,共办了54个队,培养了6000多名抗战干部,其中吸收300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陕北公学后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br> 现有旧址窑洞140多孔、房屋70间,包括李维汉、成仿吾旧居以及当年的校部、图书馆、供给科、维修科、豆腐房、学员教室和宿舍。在校部旧址内举办了“陕北公学在旬邑”专题陈列,展出了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地暨军部旧址</b></h1> 红26军军部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距县城65公里。193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成立红二十六军。1932年12月24日,红军陕甘游击队开往旬邑转角村整编,召开全体军人大会,举行了授旗仪式,宣布红26军正式成立。军政委杜衡(后由汪锋代理),参谋处长刘志丹。红二十六军下辖红二团,团长王世泰。景区现保存有10余孔窑洞(军部旧址)和一个哨楼,有刘志丹、王世泰旧居,举办有“红二十六军战史”专题陈列。 <h1><p> </p><p></p></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