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沉淀——太原文庙探秘

慧摄影像

太原文庙原来位于太原府城水西关,清光绪七年,因汾河水泛滥被损毁。次年,由时任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1864年即同治3年大火焚毁的崇善寺废墟上,即崇善寺残留部分(现在崇善寺)的正南面修建,新文庙依惯例按照曲阜孔庙的格局设计,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构成三重院落,前两院建有厢房,做殿祠学宫等用。庙四周有红色高墙。<div><br></div> 文庙外观矩阵图<div><br></div> 文庙外观全景图 棂星门外按照定制建有牌楼和照壁。新文庙修建时,将崇善寺未烧毁的两个六角攒尖井亭,设计对称留置在棂星门与照壁之间的东西两侧。不影响庙内规制,又保留了遗物,增加了庙前的美感和庄严感。后来要把文庙辟作博物馆,延伸文庙东西墙,连接两座井亭及大照壁,另筑了新的围墙。所以,在棂星门外又形成一院落。<br>棂星门是文庙外门的专用名称。灵星本来是天上的田星,古代皇帝曾经设灵星门祭天祈求农业丰收。可能觉得孔子是天上的灵(聪明)星下凡,反正为了神话拣好的用吧。后来以示区别定为棂星门。太原文庙的棂星门还是比较讲究的,四块绿色龙团琉璃壁间隔三进门,与砖雕龙团扇形壁联接。中间两块龙团壁上方的斗拱下,左有道教三仙,右有天上福禄寿三星。门前有两对明代铜铁狮镇守,据说中间一对铜狮,是晋恭王朱冈府门前的瑞兽,现在仍然锃亮。 棂星门广场矩阵图 棂星门全景图 大成门有三门,中为“大成”,东“金声”,西“玉振”,表示“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大成门只有在重大仪典才开启,平日均须从两腋出入。从资料上看,因为门列二十四戟,大成门亦称“戟门”。又称“棘门”,取以刺御恶之意。<br>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有半圆形的水池,池上有石桥,称为泮池、泮桥,是文庙的标配。新华字典解释“泮池”为:“旧时学宫前的水池。” 又称泮宫,是官学的标志。再查资料,春秋时期,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壁雍”。而诸侯不得观四方,其学校只能半环水,称为“泮宫”。科举时期,考中秀才称为入泮、入学,才有资格跨过泮桥,即进入孔学的大门。所以,泮桥在读书人心目中自然很神圣了。讲究一些文庙的泮桥为三座,以中为尊,供学有成就的文人学士通行。两座侧桥,按文左武右,为一般官员过往。而俗子、草民只能从桥旁的小径而过。太原文庙的原泮池、泮桥建筑结构不详,文革期间给填池拆桥平掉了。现在的这组是近年新建的。一进院东西两庑,应当是当地有功名的人的碑记,陈列当地名宦、乡贤等事迹的地方。没有找到先前的陈列记载,现在都是博物馆的陈列展厅。<br>跨过泮桥,正对着就是文庙仪门——大成门。在文庙礼规中,拜谒圣人要在此门内先整洁衣冠,端庄仪表,因此,称为仪门。大成门有三门,中为“大成”,东“金声”,西“玉振”,表示“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大成门矩阵图 大成门全景图 大成殿前有石雕栏杆大月台,是举行祭孔仪式的地方。对孔子的祭祀,有春秋两大丁(即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祭,有孔子的诞辰(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祭。登月台,中间有御道丹陛,两侧有台阶。月台两旁植有银杏树,月台前台阶下两侧分开排列四通“忠、信、节、义”单字碑。<br>文庙是文宣王庙的简称,后来基本被定名。据说全国有记载的文庙有1600多座,现在定为国宝文物的43座,以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吉林文庙最著名。<br>太原文庙大成殿,单檐歇山顶,斗拱重昂,三色瓦覆顶,琉璃剪边,殿宇宽阔庄严雄伟。 大成殿前广场矩阵图 大成殿前广场全景图 大成殿殿内正中陈列着重达一吨的孔子铜制立像,背书千秋孔子。两侧有四配十二哲铜制浮雕墙。四配是颜回(字子渊)、曾参(子舆,做《大学》)、孔汲(子思,做《中庸》)和孟子,这是孔子的四大贤弟子及嫡传人。十二哲是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冉求(子有)、仲由(子路)、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有若和朱熹。立像前面玻璃地板下,是孔子14年周游7国沙盘。上方悬挂列朝皇帝题匾。大成殿内四周陈列着儒教完整介绍,全国和山西省儒教载体和儒家代表人物及学说成就等。 大成殿矩阵图 大成殿全景图 大成殿后面是崇圣祠,是供奉孔子祖先的,有的地方孔夫人也列位。 崇圣祠矩阵图 崇圣祠全景图 崇圣祠院内矩阵图 崇圣祠院内全景图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全人类个体财富,孔子思想也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iv> </div><div> 摄影、编辑:武勇慧</div><div> 资料来源:网络、文庙展厅</div><div> 2021.8</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