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医院感控应急预案

平顶山河舞总医院感控科

树立“大感控”思维,将感控的关口前移!<br><br>“大感控”即站在全院层面系统化的去谋划感控工作,大感控既是全员感控,又是全部门感控,更是全过程感控。人人参与感控,人人对感控负责,医院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感控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医患安全。<br><br>感控工作的任务就是阻断感染源的传播路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冠疫情之下医院感控应急预案</b> </div><br>一、预检分诊<br><br>1.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应提高对新冠疫情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近期有无赴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观察病例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配备一次性外科口罩、快速手消毒液、体温表等,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br><br>2.门诊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置醒目预检分诊点。<br><br>二、医务人员的防护<br><br>1.发现观察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的原则,采取飞沫预防+接触预防相结合,在各环节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工作,各参加会诊医生及其他参加诊疗的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患者检查涉及到的放射等医技科室或其他辅助科室医务人员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并对诊疗过程可能暴露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br><br>2.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br><br>(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务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预检分诊必要时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br><br>(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 、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br><br>(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br><br>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br><br>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应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br><br>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后立即进行手部清洗消毒处理。<br><br>三、物体表面、地面、复用物品等的消毒措施<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物体表面的消毒: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高频接触卫生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量泵、门把手、计算机等物体表面、转运车辆、担架等运输工具(使用完之后立即消毒)首选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两遍),若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可清洁消毒一步完成,每天至少3次。遇污染随时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清理的污染物可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div><br>2.地面的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消毒。无明显污染物时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1~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br><br>3.空气消毒:房间、转运车辆或其他密闭场所的空气终末消毒可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消毒机,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br><br>4.复用物品如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应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对于造价较高,感染风险较大的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耳鼻喉镜、支气管镜等所有内窥镜,建议使用暂无耐药菌的新型过氧乙酸消毒剂(北清康灵医疗器械消毒液)进行灭菌处理;<br><br>5.医疗废物的管理: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管理,要求双层封扎、标识清楚、密闭转运。<br>

消毒

一次性

感控

防护

医务人员

防护用品

诊疗

口罩

污染物

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