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旅,一路千年

阿颠

<h5>西北望,八千里路云和月。<br>这一路,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千年狼烟,有青海长云暗雪山的遥远守望,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缱绻伤怀,有敦煌重开千佛刹的文化复兴。<br>这一路,有大漠金、戈壁灰、海河蓝、丹霞红、盐湖白、翡翠绿、草原青、菜花黄。<br>这里汇聚了苍茫、血性、深沉、柔情、荒凉、妖艳……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这里是大西北青海甘肃环线。</h5> <h5>今年夏天,早早答应了带孩子毕业旅行。挑目的地时,与妻儿老友碰个头,没有犹豫地一下就敲定了这条线路。</h5> <h5>中午抵达西宁后,大家将今天的行程定为在城区内休闲游,逛吃逛吃。首先要去博物馆(每到一地,参观当地博物馆已成为我的旅行常态)。然而青海省博居然常态处在关闭中,问不少当地人,都笑笑:不开放很久啦。我们只能转道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原打算看1个多小时再转他处,可与一位藏族姑娘的邂逅,让计划发生变化。</h5> <h5>青海大学一年级学生东都旺毛和同学利用双休在这儿做志愿者,刚入大厅,她主动又有点羞怯的搭话差点让我以为是推销藏药的。结果接下来就是长达4个小时的全程导游解说。顶楼是镇馆之宝“中国藏族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的画卷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全景展示了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艺术、民俗、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然后是各楼层的民俗馆、文化馆各种专题展……单纯热情的藏族女孩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全程解说,给我们留下极好的印象,也为此次西北行看好景、遇好人开了个好头。</h5> <h5>次日,青甘环线大幕正式拉开。翻过日月山就是名声赫赫的青海湖。实际上,日月山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标,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青海湖的海拔比西宁高了近1000米,就是因为跨上了这级最高的台阶。</h5> <h5>青海湖是坐落于青藏高原的我国最大湖泊,海拔3196米,远高于五岳;面积4543平方公里,远大于五湖,省份都因她而名。每年夏天,是她最美的时节。尽管我已是第二次来,但依然毫无免疫力的被她征服。7月初次第盛开的油菜花,将黄、绿、蓝充盈天地间,让人如醉如痴。</h5> <h5>记得前些年,《国家地理》组织评选中国最美的五大湖。错过千年前入围“五湖四海”的青海湖,这次毫无争议地成为头牌。</h5> <h5>一路向西,来到茶卡盐湖,这是近十年来被“美哭”体说到滥的网红打卡点。其实,“天空之境”青海遍地皆是。青海的盐湖已探明储量超过数千亿吨,可供全人类食用一万年。茶卡盐湖占据地利之便,发掘的早,本世纪以来,经过小资们的不断宣传,才使得茶卡盐湖的工业功能让步给美学功能,成为“一生必去的XX个地方”之一。</h5> <h5>茶卡盐湖独特的结构在于:盐湖底部有一层厚厚的盐层,盐板上覆盖着一层浅浅的卤水。这样,无论湖域面积多大,人站在其中,就像立在镜面上一样。我们此行人品爆发,耶稣光、雨云、彩虹争相入镜,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不仅投射在湖面,更烙印在心底。 </h5> <h5>1300多年前,16岁的文成公主途径青海进藏成就了传奇的唐蕃古道。如今,崎岖的古道早已被平整的柏油路所替代。多条国道上车辆川流不息,沿途地形地貌差异巨大。旅行不是赶路,而是感受路。道路本身,已成为独特的风景线。</h5> <h5>好了,又见“最美”体。这里是被誉为最美公路的315国道,网传的穿越无人区,荒凉、孤寂……部分扯淡!除了沿路确实手机信号不好,车流量其实并不少。在315两个著名的大坡道底端,一批批网红冒着生命危险前赴后继坐在马路正中间,不顾过往车辆愤怒的喇叭,自作地摆着各种pose。强烈建议交警等部门设置监控,这里真的需要拍照开单!</h5> <h5>大漠中,很多风蚀的土丘像有生命一般静静矗立。有的像狮身人面像,有的像鲸鱼,有的像舰船,云影一动,它们也动起来。这些小山包叫“雅丹”,是极端干旱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柴达木盆地有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火星中心。</h5> <h5>这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最佳诠释,雅丹风蚀的表层犹如一条条深刻在皮肤上的皱纹,这些皱纹精确地勾勒出风的走向。狂风不时兴起,刮的人站立不稳。漫天黄沙中,魔鬼在哭泣,有形与无形互换,空间与时间错乱。</h5> <h5>如果把雅丹称为魔鬼,那水上雅丹则是魔鬼世界的天使。水上雅丹地貌是在极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独特的地域维度和气候等多种条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缺一不可,因此显得尤其罕见。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一度号称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可见其珍贵。</h5> <h5>它是荒漠深处的汪洋,神秘而魔幻;是不分年龄阶段的童话,至奇至真。特别是用无人机的视角观看时,“沧海桑田”四个字马上浮现眼前。在自然的轮回交替中,人类的渺小真的就是沧海一粟。</h5> <h5>315国道穿过西台吉乃尔湖,将它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道路受湖水侵蚀,变成搓板路。两边的湖水则泾渭分明,一边绿色,一边蓝色。这位藏在深闺里的少女,在荒芜的远方用更靠近天空的姿色,犒赏着追求美的远行人。</h5> <h5>今天在环线之外,要花一整天的时间跑个来回,去解一个心结:探访可可西里。翻越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遥望玉珠峰、玉虚峰等6千米级雪山,看青藏天路在冰川前驶过,深入无人区瞻仰索南达杰保护站。车窗外,是绵延的公路和铁路,它们以雄浑的气势直指天际,与这片高寒的地域合唱,让矫情的诗和远方黯然失色。</h5> <h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青海、西藏、新疆三地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2017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里神秘、美丽,荒无人烟,是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野生动物的天堂,盗猎也一度猖獗。1994年,杰桑·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遭到盗猎分子的杀害,壮烈牺牲。此后一年多,环保人士杨欣依靠义卖书籍筹集资金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促进了藏羚羊保护的进程。如今,可以告慰英灵的是,保护站已转入政府官方管理,可可西里也已经10多年未发生盗猎案件了。</h5> <h5>在茫茫大漠深处,有座孤独的小城茫崖,离它最近的城市都在400公里外。这是座因油而兴的小城。沙漠的生态限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这里连一片日常进食的菜叶都要从遥远的地方运进来。</h5> <h5>小城不远,是冷湖石油工业遗址。随着采油的变迁,上世纪50年代红火的工业基地早已成为废墟,留下繁华落幕后的大片残垣。这里,留下了在生命禁区用青春和汗水演绎的奋斗与梦想。</h5> <h5>一路行来,寂寥壮阔的风景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冲击和震撼,足以触动到平时难能触及的内心深处。在大西北,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在这样艰苦的环境生存下来,是为了什么?当年,甚至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默默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现在轻松自在的出游。感谢这些坚守的英雄!</h5> <h5>遗世独立的茫崖不仅有石油,更是一座拥有许多不可思议奇景的宝藏城市。<br>艾肯泉是处地热喷泉,它流出的泉水含有大量的硫酸,不停的腐蚀周边地表,浓稠的酸性土质铺满所到之处。从天空俯看,泉眼与喷涌出的泉水以及周围土地上红、金、橙、紫各色环带状沉淀物,组成了一个奇特的瞳孔造型,仿佛一只镶嵌在大地上的眼睛。方圆数里寸草不生,甚至连飞鸟和野兽都不敢靠近,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恶魔之眼”。这支眼诡异的色调惊艳了世人,却至今尚未正式开发,只收10元停车费。</h5> <h5>同样只收10元停车费的另一处瀚海秘境是翡翠湖。这处盐湖由于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形成了多彩的层次,淡青、翠绿、天蓝,颜色纯美剔透,如同镶嵌在戈壁上的宝玉,真真名副其实的翡翠湖。晨光耀翡翠,湖色浸琉璃。天光云影下,一汪碧翠将丹霞倒映,晶莹的盐花盛放在绿波间。人在湖畔行,影在水中游,寂寥瀚海里的似水柔情,令人流连沉醉。</h5> <h5>继续北上,离开青海,进入甘肃。高原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使得座座风车如森林矗立,应了“风”光无限好的景。而路上,依旧是震撼人心的荒漠、戈壁、无人区。</h5> <h5>一如到阳关的路。从古到今,都是寂寞荒凉。</h5> <h5>其实,这个被一首唐诗捧红了1300年的阳关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关隘,甚至早在王维写诗之前便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风沙中。现在看到的不过是黄沙戈壁上新建的景区。但我依然坚定地要去打卡。就如作为江西人的我,依然对重建N遍的“赝品”滕王阁心怀执念。因为那里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阳关,已经作为“家国”和“乡关”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驿站。不为别的,只为从小就倒背如流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5> <h5>阳关因何而设?它与玉门关一南一北拱卫的,正是那座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分量沉甸甸的城市——敦煌。这一小片被大漠包围的绿洲,却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唯一交汇的中心,虽历经波劫,至今仍薪火不息。</h5><h5><br></h5><h5>而说起敦煌,人们马上反应的必是莫高窟。这些崖壁上的洞窟在1600年的时光里,与敦煌共兴衰。始凿于魏晋的石窟秉承了敦煌多元共融的开放包容,各个阶层、各个时期的石窟造像和壁画除美学和宗教价值外,还囊括了不同朝代的政治、军事、外交、歌舞、杂技、耕作、狩猎、营商、出行等历史事件和生活场景。而浩如烟海的存书,所涵盖的范围更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赠是研究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最难得、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是当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要乔装逃难时,这些瑰宝让何人保护?!或许正因为痛心的往事,如今敦煌学的崛起和发展才会如此地有力。与其去恨,不如努力不再落后于人。</h5> <h5>敦煌的数字化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穹顶影院,实景模拟洞窟,甚至超过实地观看感受。</h5> <h5>敦煌的另一张名片是浑然一体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它是一个奇迹:沙子每时每刻都在飞扬滚落,但3000年来就是不会侵入那一弯月牙,不会侵入近在咫尺的城市。至于盛传的沙山鸣响……抱歉,至少我们都没人听到。</h5> <h5>爬上沙峰,静静地等待日落。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渐渐披上柔和的橙色,沙漠不再像白天那样亮得刺眼。掬一捧细沙,指缝太宽,细沙如时间流逝。我们也像这太阳么?如日当空时,不可一“视”,年岁渐长了才更加包容。我们每天像太阳那样按时赴约,走规定的路线,做规定的事,回到规定的地方,年复一年。</h5> <h5>好在还有星空。那么多星星,是那么多灿烂的梦。还记得当年数星星的孩子吗?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数字,是在和梦想说话呢。</h5> <h5>我们的西北环线一路往东返回了。往中原方向几百公里后的嘉峪关,是明朝中后期收缩的西部边界。彼时,早已没有了汉唐气象。没有中原的支撑,当年孤悬于外眼里滴血的阳关将士们不得不穿上了胡服。没人看到绝望的过程,只有砂砾随风呼啸。直到又过了几百年,68岁的左宗棠从嘉峪关的关楼下跃马而出,直杀到当年的新疆省成立。曾经戈壁大漠的漫漫征途,遥远国境的冲锋厮杀,都在那一天得到了安慰。国家一统之时,过去的渴望与努力,才会在历史里看清至深至重的意义。</h5> <h5>象征着王师的龙旗在大风中猎猎作响,远处是巍巍祁连雪山。让人不自禁想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如今,昔年的国门早已解除了戒备,兰新铁路和各条国道直通关外,丝绸之路上的驼印已涅槃为一带一路的宏途。唯闻燕子翻飞鸣叫,为家国千秋,岁月承平。</h5> <h5>作为中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嘉峪关的南侧还有一汪湖水。雄浑融入潋滟中,为常年的铁血征战化解出几分柔情。</h5> <h5>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丹霞,但张掖的完全不同:这是种华丽到眼花缭乱的神奇!尤其在阳光照射下,它的绚丽让人难以置信——原来山可以是这样的。红、橙、黄、绿、青、白、紫各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颜料形成了一种赤裸裸的视觉冲击,是纯粹的暴力美学,让人贪婪地移不开眼。</h5> <h5>我想:上苍是公平的。他赋予西北艰苦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倾注了偏爱,赋予这片土地诸多神奇的资源。大西北有不少声名早隆的地方,更有近年来陆续爆红的奇境。不断被发现出来景色无一不是世界级的,让人叹为观止。这夺人心魄的美景中,还混合着夺人心魄的胡笳和羌笛。只是,这些自带凄美属性的音乐正慢慢湮没在西部落日的余晖中。</h5> <h5>翻过祁连山,来到青海门源。每年7月,这西北苦寒之地都会变身为人间天堂。如果说全国大部分赏油菜花的地方都是以“亩”为单位,这里则是以“里”计算。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其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成就的博大壮阔,完全颠覆了观者的印象,这份磅礴豪放就是十足的西部风情。</h5> <h5>我们来的时间较早,油菜花还未全部开放。明亮的黄,柔软的绿,清澈的蓝,大面积色块与远山近水,村落人家交相辉映,浪漫望不到头。百里花海,微风轻拂,花香沁人心脾,仿佛在诉说,又像在歌唱,唤起心底许多美好的记忆,那是藏了很久童年的味道。不管时空如何变化,美好的味道都不会消散。</h5> <h5>环线的终点又回到了西宁。返程飞机的时间还早,我们自己在网上搜出一个冷僻的地方——北山土楼观。现在是青海省道教协会所在地,实际上是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综合场所。1900年前,人们在山崖凿洞,塑像,从此开始了源远流长的宗教传承。这里断岩壁立,气势宏伟。古洞窟凿嵌于山腰峭壁间,古刹殿宇鳞次栉比,崖体的露天金刚历千年风雨销蚀自然形成,是仅次于山西悬空寺的中国第二大悬空寺。虽说不要门票,但上到悬空寺庙和洞窟的山路都被堵住了,说是维修中。问了几个本地人,却说堵住路已经好几年了,上面那些一直破破烂烂无人问津而已。如此规模与含金量的古迹竟默默无闻,以致于网络上几乎搜不到西宁城区旅游推荐,真是怪事。</h5> <h5>一路行来,非常幸运遇到了一位好司机“小鱼”(13109761918)。小鱼是回族小伙儿,保有着少数民族的信仰与纯真。一路上不但主动介绍景点典故,为寻找最佳拍摄点多开车程寻找,还绕路带我们去计划外的小众风景点(免费的)。我对摄影的要求较高,到了好的点会守候天气。一路上小鱼没有抱怨地静静等待,有次甚至直到零点才赶到住宿地。而且即便我们没提要求,他也每天擦好车窗玻璃,方便抓拍路上景色。每到吃饭时,他就默默离开自己单独吃。我们数次邀请他都婉拒,说是回族人忌口。最后一天行程,许多司机会选择把人往机场一拉,早早散场。他则尽心陪着我们到市区购物,还到新提出的景点游玩,直到算着时间才送到机场告别。这样的好司机,我6星推荐!</h5> <h5><b>我喜欢出门在外的感觉。有时候只是一个人去爬一座山,有时候则与亲友在城市游玩。离开熟悉地方的意义在于,可以不断拓展认知的边界。这趟西北之旅,便极其丰富。沿途地点不止于简单的地域空间,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从眼睛的收获到心灵的冲击俱是印象深刻。</b></h5> <h5><b>站在古人站过的地方,看着很少会变化的自然景观,或者随时代不断演化的人文景观,透过时光与他们对话,耳旁是亘古不熄的西北风……</b></h5> <h5><b>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