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出示你的健康码、行程码。”8月10日,在高阳路街道杨西新村村口防疫卡点,一旁满头银发的志愿者边对过往的人员强调,边拿出二维码供他们扫描。 这位疫情防控卡点上的银发志愿者叫海全盈,曾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与儿子“驻守防控大门”,立下汗马功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村民向80岁的老党员海全盈竖起大拇指</font></h3> 在所有村民口中只要提到“抗疫父子”,就会出现两个响亮的名字——80岁的老党员海全盈和57岁的海广亭。 去年,一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战争拉开序幕。寒风凛冽的高阳路街道上,一对“抗疫父子”风雪无阻地驻扎在防控卡点,他们相互打气、配合默契,与村委会人员共进退,用100天的坚守筑起一道守卫家园的“防护墙”,也赢得了居民最美“抗疫父子”的美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57岁的海广亭引导过往群众扫描健康码</font></h3> 时光荏苒,情景再现。一年前的“父子抗疫”,一年后的祖孙三人防控,一家三代共同选择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b>面对闯岗熟人,这波操作很“霸气”。</b>“老陈,别着急回去,戴好口罩,先扫码!”今天,在杨西村村口的防控卡点上,站在C位上的银发“指挥官”对待闯岗的熟人“毫不留情”。 他一面安排旁边“骁勇善战”的儿子细地核实着老陈的健康码、出行码,一面“指挥”着“00后”的孙女海依冉帮老陈填写出入登记信息。 这波操作让原本打算钻个漏的村民们边苦笑摇头、边伸手点赞。而这把守疫情防控卡口的祖孙三代成为了杨西新村最抢眼、最有爱的风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祖孙三代齐上阵 奏响抗疫最强音</font></h3> <b>出了名的“大嗓门”。</b>自村上对重点地区返平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开始起,80岁的海全盈便当起了“人力喇叭”,逐门逐户地通知每一位村民,有近期外出的立即到村部去报道,生怕遗漏一个人,直到嗓子沙哑。 “父亲年纪大了,我们劝他今年不要再参加防控队,由我和闺女来把守,可是他就是不听劝。”作为儿子的海广亭提起老父亲很是心疼却拗不过他的坚持。跟着老父亲走家串户的脚步,海广亭已然成为了“抗疫宣传员”“信息员”“守门员”。 <b>从骄生惯养到“一夜长大”。</b>“爷爷平时就教育我,他从小是过着苦日子长大的,只有祖国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疫情的出现让很多人害怕,但作为年轻人我不能袖手旁观。”去年就因为高考备考没能和爷爷、父亲一起做志愿者,让海依冉“心生遗憾、耿耿于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00后海依冉正在给过往人员测量体温</font></h3> 今年,在爷爷的带动下,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她在疫情面前,不怕苦、不怕累,岗口值守、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品、指导邻居手机扫码。曾经被家人贴上“任性、懒散、娇气”的标签的独生女,今天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一个“曾经是你,现在是我”的新时代青年抗疫故事。 这一家三代人,在这场抗疫战斗中,都把守着自己的“战位”,“三代人”的战“疫”接力,没有一个人掉队! (编辑:吴金金 图/文:陈英) <h3> </h3><h3>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