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h3> 我祖籍江苏扬州仪征,1953年随父母支援郑州纺织基地建设来到郑州。久居他乡是故乡,郑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如今七十岁的人,人老时的标志是容易回忆往事,首先开启我的记忆天窗的的是学童时代。时光已经很遥远,但是依然那么的清晰。140名同学出生于新中国初创年代,初入小学,懵懂的我们就经历大跃进的洗礼,接踵而至的三年困难时期忍饥挨饿的窘境,然而我们努力学习,在鲜艳的队旗伴随下结束小学生活。全然不知的我们在进入中学后与政治不解之缘,被卷入震撼世界“文化大革命”历史狂澜,终结了求学梦,随之“上山下乡”运动,我们这一届学生连同前后毕业的共六届中学生被界定为“老三届”,成为中国历史上奇特的一代人 。我们经历了共和国成立后所有的政治运动及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饱尝酸甜苦辣,除了我们外。恐怕少矣!2018年6月6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在“国棉四厂子弟小学1963届同学60年联谊会”上,40名年届七十的同学与两位八十多岁老师相聚,场面极其热烈感人。联谊会后,我突想,能否把我们小学同学当年在校期间的故事和影像还原出来,集结成书呢?此后虽努力过,毕竟时间久远,同学们年龄大,收集的回忆文章和图片难以成书付梓。由于已有十几位同学撰文和提供音像资料,此前我对数百张照片进行扫描、数码处理,索桂梅同学也对文字做了校勘。拷贝U盘发给同学们留存。后来了解到作用不大。刚好近期郑州市遇上千年不遇的水涝灾害,接踵而至的新冠疫情,我所在的家属区被封控,居家无所事事,于是利用现有资料制作本美篇。100个同学有100个童年往事,100个不同感受,以同学们的回忆辅以各自尘封的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发小的故事。纪念永远的郑州国棉四厂小学!纪念我们的恩师!</h3> <h3>图:国棉四厂开工典礼剪彩仪式。 </h3><h3> 一、 开篇</h3><h3><br>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党和国家为了尽快解决人民遮体御寒的需要问题和就业问题,在中南海召开全国财经会议,毛泽东发出要把纺织工业搞大的指示。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着手规划在北京、郑州、西安、石家庄、邯郸、咸阳建设新中国的"六大纺织基地"。</h3> <h3>图:国棉四厂开工典礼会场。1953年到1958年,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短短5年时间,国家投资1.76亿元,以一年一个厂的速度,一口气建成了第一、三、四、五、六共5座大中型棉纺织厂,锯齿形厂房连成一片,它们像五姐妹一样一字型排列在棉纺路上。共有纱锭40万枚,布机1.5万台。相当于解放前河南省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的20倍。5个厂一年生产的棉布可供1亿人口每人做一套衣服。这在建国初期,为解决衣食民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h3> <h3>图:六十年代郑州国棉四厂生活区大门。建设路从东到西,依次排列着郑棉五、四、三、一、六厂大门。一厂、三厂、四厂的生活区大门属古典牌楼式设计,高大厚重,</h3> <h3>中式挑檐门楼上赫然标识“国营第四棉纺厂”。几年间号称十万之众的纺织大军云集郑州西郊,蔚为壮观。</h3> <div> 二、我从哪里来?</div><div><br></div><div> 来自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山东等地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携家带口支援郑州纺织基地建设,加上陆续招收河南本地年轻新工。几年间,曾经荒芜的郑州西郊成为十几万人的新兴的纺织基地。各种配套的生活设施建立起来。曾经的臭水沟建成宽敞的建设路,一路公共汽车直达六个纺织厂生活区。河南省工人文化宫、纺织医院、纺织干校、碧沙岗市场、三厂市场、十九中、十六中、二十四中都沿建设路而建。我们第二代纺织子弟纷纷进入厂办的幼儿园和子弟小学,开始新生活。</div> <h3>图右起:翁黎明与姑姑 、哥哥、妹妹合影 。 </h3><h3> 翁黎明回忆:记得,经常听父亲讲起他引以为傲的往事。那是1952年,全国刚刚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那年我父亲26岁,正是热血青年。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支援祖国内地建设,他第一批报名,由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亲手给他戴上大红花,离开繁华的都市,从上海只身来到郑州,带着满腔热忱,一身的技艺,投入到振兴郑州纺织行业的热潮中。 两年后,我母亲就赴我父亲后尘,也来到了郑州国棉四厂,加入到援建郑州纺织行业的行列中。于是乎,又过了两年,我们祖孙六人再赴后尘,第三批赴郑州,可是走了“两年”。因为我们是1956年12月31日乘上西去的绿皮车厢火车,而到达郑州是1957年元月1日,可不就是跨了两年么?<br><br> <br></h3> <h3>图右起: 翁黎明 翁妹妹 仇文英。 我们小孩子得知要去“乡下头”(就是乡下的意思)见爹爹姆妈的消息,兴奋了好几天。却不理解阿爷阿娘脸上的担忧与无奈。 我是家中的小公主,要出远门了,被打扮得漂亮极了。穿着大红色的呢子小大衣,脚上是黑亮的小皮鞋。在火车上问东问西,天黑了也不肯休息。直到实在困极了,才歪在阿爷怀里睡去(那时乘的是硬座车厢,小孩子是没有座位的)。 一觉醒来,哇!车窗外飘起了大雪花,下雪了!我们从来没见过下雪,太惊奇了,恨不得立马飞下车去玩雪儿。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爹爹来接我们。下了车,我们小孩子开心得大喊大叫,乱蹦乱跳(太冷了)。 </h3> <h3>图:翁黎明。</h3><h3>一出郑州火车站,我再也笑不出来了,吓得我直往阿爷身后躲。原来那时候郑州是没有公共汽车的,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响着铃铛声的小毛驴。让我骑坐在小毛驴上,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肯上去。哭喊着:“我怕呀!我怕呀!勿要乘这种车子!”当然,最终我还是妥协了,从老火车站到西郊国棉四厂,那么远的路,还下着大雪,怎么可能让我爹爹抱着我走到家呀。只好让爹爹抱着我,我紧紧地搂着他的脖子,骑坐在小毛驴上,心惊胆颤地来到了“乡下头”的新家。开始了我人生新的起点。 </h3> 图:钱书华。<br>钱书华回忆:翁黎明的一篇文章,也勾起了我家从上海搬到郑州时的回忆。 1956年底,我随母亲从上海坐火车到郑州。从没有离开过上海的我,看着窗外漫天大雪的原野风景十分稀奇,兴奋的一路上也不睡觉。到了郑州,暂时住进了四厂的8号楼招待所,停电点着蜡烛照明。一路太累了,小手也懒得解,裤子也没有脱,倒头睡着了,半夜被褥上画上了地图。第二天一早,爸妈去火车站去提行李,我在家等待行李取回来好换裤子。<br> 1957年,四厂盖好了几幢家属楼楼,我家搬到了四厂中街3号楼,搬家时用的是木制轮子的独轮车。现在看起来很落后,8号楼与3号楼很近,请搬工搬家,楼前的沟还没添平。我家从上海带来的特号大樟木箱,父母帮着搬工推着独轮车过沟,真是费劲。我和翁黎明一同从上海来郑州,有同样的经历,回忆起小时候会激起浪花朵朵。 <h3>图“”张涛(阿牛)。</h3><h3>阿牛回忆:1956年,我们一家老小离开了故乡绍兴,年迈的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到郑州投奔支援郑州纺织厂建设的大姐。我们乘坐上乌篷小船在家乡河汊里漂泊,7岁的我低头看船底,仿佛感觉这船怎么停止了前行?在火车上唯一靠窗一硬座,阿牛与三姐争抢着坐,因可以观看到窗外的风景。而后转乘绿皮火车,向着遥远的中原大地北行。<br> 记忆中火车需在上海转车,在沪是乘坐的去乌市的54次列车。从老家赴郑,沿途经过钱塘、长江。钱江大桥早通,而过长江则通过船运(没有铁路桥),三天两夜后才到达目的地。<br>到了郑州,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凉一一西郊旷无人烟,遍地农田,不见绿植,黄沙漫天。更难以接受的是没有细粮(大米白面)。后对南方人有了一点特殊对待,每月有点大米白面供给。<br>每每吃到米粥,那感觉好不一般,也就此常与三姐争抢着刮锅底的残留,並规定了谁刮锅底谁洗碗,感觉俺碗洗得多。<br></h3> <div>图:余心远。</div><div>余力远(余心远弟弟)回忆:1956年的新春,支援郑州纺织厂建设的父亲来信讲我们举家迁郑,要妈妈做好准备。大人们在忙碌着,哥哥则带着我和小妹妹在床上蹦啊,跳啊,唱啊。我们兴高彩烈地唱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兴中华!兴中华!。”闹了个天翻地覆。</div> <h3>图:余心远全家福。左二余心远 左五余力远。</h3><h3>余力远(余心远弟弟)回忆:我们就要离开上海了,要告别喧嚣的大自鸣钟了,要告别曾去参观的中苏友好大厦了,要告别一同白相的小朋友了,心里总觉得有点难过。 相继一棉三棉之后四棉也开工了,父亲又调到了四棉,全家又随迁到了四棉家属院。在上海我和阿哥都能用流利的上海话交谈,到郑后不知不觉郑州话也十分熟练了,郑州是个新兴的城市,汇集四面八方的人,各种方言皆有,有一次我们上海人中的一小伙伴讲了一句:我家的“灶辟间”引起了哄堂大笑,如果用纯粹的上海话来讲倒也不错,但他夾杂着南腔北调却成了“造屁间”难怪成了众人的笑料。厨房一——上海话叫“灶辟间”。</h3> <div>图:夏元元(左2)与母亲 哥哥姐姐来郑州I前合影。</div><div>夏元元回忆:1953年,父亲从中南纺织工业局作为最早一批支援郑州纺织基地建设的干部,母亲则从银行系统转调,携家带口从武汉来到郑州筹建国棉一厂。初来乍到,全家人住在福寿街毗邻的石坪街的筹建处办公室四合院的一间10平方的厢房,眼见推着独轮车的买水人把2分钱一桶的水倒进水缸里好稀罕。最奇特是去一厂看新房子要骑毛驴车,两个小孩骑一条驴,左右分坐在筐中,当时一厂到河医还是一条东西向的臭水沟,沿沟道路坑洼不平,颠簸好吓人。当年伏牛路也是一条深沟,沟旁长满酸枣树,大人告诫沟里有狼的。在1958年轰轰烈烈大跃进的高潮中,记得一句口号“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短时间就把印染厂门前的高坡土推到沟中填平,修了极为宽敞中间有花园的双向道路,取名“建设路”。几年间,建设路旁好风光,鳞次栉比五座纺织厂门楼。三厂市场、碧沙岗市场很热闹,日用生活齐全,还有拉洋片、唱大戏、耍猴、变戏法、卖狗皮膏药的十分热闹。五十年代郑州城市建设重点在西郊,中原路以北是工业区,以南是市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往西不远的贾鲁河,是孩子的最爱,来此游泳,钓鱼,捞河蚌。<h3><br></h3></div> <div>图:夏元元母亲与孩子们在河南省工人文化宫游玩。</div><h3>夏元元回忆:建设路旁为纺织职工建设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省工人文化宫有电影院、标准跑到运动场、足球场乒乓球室、阅览室、半开放的篮球馆、配有三米、十米跳台的游泳池——留下美好童年记忆。</h3> <h3><br> 三、我们的母校—-郑棉四厂子弟小学</h3><h3><br></h3><h3> 六十年过去,当年学生记忆犹深。钱仙宝回忆:我们的小学校舍是一座苏联式的平房建筑,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美丽幽静,师资优秀,学生来之四面八方。每天一早,我们欢天喜地背着书包到学校,先到操场上疯跑玩耍,上课铃声一响,我们马上入座,老师还没有进门,值日生就会喊:“起立”,全体同学站立起来,向刚走向讲台的老师齐声说道:“老师好”,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余力远回忆:我和阿哥俞心远是在1958年9月1号同一天进入郑州国棉四厂子弟小学。校舍是一座青砖红瓦单层苏式建筑,窗明几净很漂亮,大约只能容下六至八个班级。</h3> <h3>图:夏元元保存的小学《学生手册》。<br>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良好的养成教育。夏元元保存的《学生手册》中就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学生守则”,并且一以贯之。<br> 《小学生守则》<br>一、 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准备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br>二、 尊敬国旗,尊爱人民领袖。<br> 三、 听从校长、教师的指导,爱护本校本班的名誉。<br> 四、 按时到校,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缺课。<br> 五、 上课时要带齐用的课本和用品。上课以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br> 六、 上课时要整齐、安静、姿势端正,要离开教堂,先请求教师的许可。<br> 七、 上课时认真做功课,用心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问答,不随便说话,不做别的事情。<br> 八、 上课时要回答问题或者要提出问题,先举手,教师让说,要站起来说,教师让坐下,再坐下。<br> 九、 按时用心做好教师指定的课外作业。<br> 十、 做好当值日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br> 十一、 尊敬校长教师,上课下课都要对老教师行礼,在校外遇见校长教师也行礼。<br> 十二、 和同学友爱团结,互相帮助。<br> 十三、 上学和放学回家在路上不耽误时间,避免发生危险时。<br> 十四、 尊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帮助父母做自己能做的事。<br> 十五、 尊敬老人对老人、孩子、病人,行动困难的人让路,让座,给予可能的帮助。<br> 十六、 对人要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不在公共场所吵闹,不妨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睡觉。<br> 十七、 不说谎,不骗人,不赌博,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不做对自己,对别人有害的事情。<br> 十八、 爱护公共财物,不弄坏弄脏桌椅,门窗,墙壁,地面或者别的东西。<br> 十九、 按时吃饭,休息睡觉。常常游戏运动,锻炼身体。<br> 二十、 对身体、饮食、服装、用品、床铺和住所都保持清洁卫生,对公共场所也注意清洁卫生。<br> </h3> 四厂子弟小学1963届学生总计140名,毕业班为三个。 <h3><br> 六一班 男同学(23人)</h3><h3> 陆游方 张伟 汤荣生 王春生 张春生 李斌 薛怀宝(仁贵)黄昌龙 金中元 李树芳 梅忠培 浦忠培 周本义 夏元元 罗雷生 禹郭超 </h3><h3>黄炳荣 靳时祥 马振山 陈龙 叶林根 陆泽民 王扣成 俞心远 </h3> <h3> 六一班女同学(18人)</h3><h3> 廖亦男 丁洪根 孟美莲 周秀娟 边素云 黄昌玲 顾銮娣 汤丽芬 徐祝芳 薛怀英 吴存信 裴丽珍?邱爱莲 张玲玲 陈龙姐姐 邢玉珍 何玉萍 史巧茹</h3> <h3> 六二班 男同学(30人)</h3><h3>张阿牛 郝继光 李复兴 王赵兴 张 敦 董学文 周浩东 冯铁勋 郜岐勇 谢良知 颜子安 池韵平 陈润平 李炳坤 韩汉武 江 鹏 蔺海泉 薛建平 赵金锋 陈延平 铁新安 王显川 陈逸飞 万毅勇 李玉珠 赵振伟姚 坤 刘希胜 王胜利</h3> <h3> 六二班女同学(28人)</h3><h3>索桂梅 刘荣娣 郭克琴 张玉芬 杜玉春 贾秀梅 王玉娣 徐建月 陆爱莲 金美英 段凤妹 朱秀芳 吴其兰 郭宪荣 季新美 倪秋娟 吴丽英 寇自芍 郜歧琴 宋桂秋 王天荣 吴凤琴 张冬妹 黄琴仙 代云燕 沈国珍 黄瑞芬 王秀英</h3> 六三班男同学(24人)<p class="ql-block">朱伟晶 付新忠 钱书华 李浩军 田幼甜 陈新生 杨书保 杨承印 杨广轩 杨存林 徐泽忠 蒋树勤 钱根宝 姚士友 丁庭汉 秦玉科 李恩典 曹家学 赵笑心 崔海见 刘 勋 庞文秀 陆林根 赵贵良 </p> 六三班名单女同学(19人)<br>翁黎明 钱月娟 黄广英 张 珣 解雪玲 钱仙宝 张凤舟 戴宇华 蒋树英 孟凡娥 裴洛泽 王爱见 刘毓琪 海 煥 裴玉兰 王招娣 张翠花,仇文英 刘锡秀 崔化芳 <h3>图:蒋树英蒋树勤姐弟。</h3><h3>蒋树勤回忆:二年级下学期开学那天,班主任半天没来、大家都不知发生了啥事,直到预备铃响过,才见王主任陆续领着一对对男女生进来,她站到讲台前宣布:应有关家长要求,也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决定把同届的姐弟俩都集中到我们这个班。她的话引起好一阵嗡嗡的议论,静下来后大家都明白了,这是让姐姐管弟弟的特殊安排。依稀记得我们班属于姐弟俩的有:蒋树英与蒋树勤、薛槐英与薛槐宝、黄昌玲与黄昌龙、汤丽芬与汤荣生、张冬梅与张春生……更多就记不准了。 还别说,学校和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们这些当弟弟的没几个省油灯,明皮暗捣的不说、斗殴打架那是常态,好在此类事情一有苗头,姐姐们立马尽职履责过来劝阻拉拽,好几次及时制止了战火蔓延。有些好事的还为这逗过姐姐们,哎!XXX,你弟弟和人家打架啦!值得称赞的是,姐姐们没有护短的,发现气氛不对先把自己弟弟拉走,而她们之间的友谊却丝毫不受影响。几十年过去,每当想起当年弟弟们掐,姐姐们拽的样子有时能笑出声来,谁敢说这不是当年我们上小学的一道趣景呢?<br></h3> <h3>钱仙宝、钱根宝姐弟。</h3><h3>钱仙宝回忆:当年我们这一代人,家中兄弟姐妹都是五六个,我们班上好多都是姐弟是同班同学,我和弟弟钱根宝就是同班同学,并且是同桌,都是父母这样安排的,让姐姐留学一年,陪同和照管弟弟。家中老人很看重男孩子,弟弟“钱根宝”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感觉非同凡响,这可是我们钱家“根”和宝贝哟!当然,我的名字 “仙宝”也不差呀!<br> 男同学们调皮,玩着玩着就打起架来了。弟弟打架,姐姐在旁拉架,防止事态扩大。这在当年也是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同学打架,今天打明天又和好了,从来不记仇。男女同学也很和睦,有很多家庭都是在南方来郑州前就是同事和邻居,到了北方的郑州,逢年过节,各家加强来往,请客吃饭,现在孩子们又是同学,关系紧密。我们的少年时代学习负担很轻,作业不多,没有过多的学习压力,每天无忧无虑。<br> <br><br></h3> 图:陈龙姐弟同学。<div>兄弟姐妹同班同学名单:钱仙宝 钱根宝;汤荣生 汤丽芬;张春生 张冬梅;薛槐宝 薛槐英;顾銮娣 顾銮勇;黄昌玲 黄昌龙;蒋树英 蒋树勤 ;陈龙姐弟</div> <h3>图:翁黎明。</h3><h3>翁黎明回忆:那年的秋天,我上学了。报到的第一天,放学前,班主任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回家跟家长说清楚,一定准备好第二天上课的用品。我认认真真地记住了,回家跟大人讲,老师让准备两根铅笔和两个“盆子”。家里大人讲我一定记错了。我信誓旦旦,肯定没记错。非要缠着大人立马去买两个“盆子”不可。还拿出了绝招-——哭,一发不可止住。结果,大人只好连哄带骗,答应第二天陪我去上学,到学校问老师,如果确实需要的话,一定给我买。我这才破涕为笑,不闹了。 第二天,阿爷老清早就起来陪我去上学。后来弄清楚了,原来是要准备两个作业本子。而我那时刚从上海来到郑州,对郑州方言还不太熟悉,把“本子”听成了南方音的“盆子”了,因而才闹出了大笑话。 </h3> <h3>图:张玉芬。</h3><h3>张玉芬回忆:语文课学习《刘胡兰》一课,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个同学,记得有天下午放学后,在学校北门外一空地,我们班几个女同学自导自演了刘胡兰英勇就义前的小微剧,金美英同学自报奋勇演刘胡兰,几个同学給她绑在树杆上,用小棍抽打她,问她 “村子里谁是共产党”?金美英抬头挺胸大声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的就不是共产党”......刘胡兰的英勇不屈精神教育了我们这一代人。</h3> <h3>张玉芬 回忆:学校根据要求开展“除四害”活动,规定有任务每人交几根老鼠尾巴,几个苍蝇……记得有一 天下午不上课,几个同学每人拿了一个小空瓶,到林山寨菜地里,我们发现有一个方型的干粪坑,几个人也不怕脏跳下去,去挖蝇蛹 ,也不知道什么蛹,回来高兴地交了差。现在想起小时候真幼稚又可笑,去粪坑里“除四害”有什么用呢? </h3> <h3><br>图:蒋树勤。<br>蒋树勤回忆:1956年底,全家人随父母支援郑州纺织厂建设由上海迁到郑州。第二年妈妈悄悄在户口本上把我改大了几个月,领着我和姐姐到原建设路一小报了名,就此结束了我穿开裆裤的窘境。姐姐比我大两岁,从上海来时已经在上海曹杨小学读完一年级,爸爸说我太调皮需要人管,就连哄带逼让姐姐陪我重上一年级,这就是我和姐姐是同班同学的由来。<br>1958年四厂小学建成,姐弟俩又转学到四小。开学典礼那天,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和我们一起列队,共同开启新学年。忘记到场的领导和来宾都有谁,只记得台上的校长姓夏,满脸严肃是个瘦高个,穿一身洗得发白蓝色中山装。教导主任是女的姓王,说话口气很严厉。时至今日,那天到底是啥议程、啥内容全然忘记,当时就想着离家近了,栓我这匹小野马的缰绳也紧了。<br></h3> <div>图:四厂小学少先队大队长丁庭汉。</div><div>蒋树勤回忆:现在四厂大门口,依然能看见门楣上五、六十年留下的标语,不由想起那些年我们这帮少先队员的初心。为了宣传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队辅导员带我们化妆在家属区表演文娱节目;四厂发生特大火灾后,学校组织我们进厂捡拾没烧完的棉花,和工厂一起共克时艰;为自力更生,我们在学校周围开地种菜、种红薯,不怕脏和累到处拾粪积肥;为学习雷锋,全校开展每天每人做一件好事的活动,个个争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色少年。五年级为了备战毕业和升学,我们班就近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同学家的楼道里借微弱灯光认真学习、热烈讨论,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br> 反思我们这届后来被称为老三届的学生,之所以至今被社会称道,不仅仅在于吃了多少苦,还在于小学就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底子。我们经历了1959年汉字简化改革,是最小接触繁体字简化和新拼音的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有较为系统的掌握与认知。我们很早就开了历史、地理、珠算、书法等课程,甚至还开过初中才有的俄语课。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国家极困时期的磨难,奠定了我们听党的话,做毛主席好孩子的初心,所以历经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洗礼,仍然是国家与社会稳步前行的坚定力量。<br></div> <h3>图:杜玉春。</h3><h3>杜玉春回忆:上小学那时候的我们一个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整天都是乐呵呵的,无忧无虑.每当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往教室跑,坐得端端正正,等候老师给我们讲课。一下课就会跑向操场,追逐玩耍,打球、跳绳、跳皮筋,蹦啊,跳啊,唱啊!玩得多开心呀!<br> 那个年代生活困难,经常吃不饱,我落下了毛病,饿了就会犯病。有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毛病犯了,心里发慌,头冒虚汗,全身瘫软,我勉強把卷子答完,就趴在桌子上。放学了,五厂西街住的几位同学,看我连路都走不成,陆爱连就把我背起来,几个同学相伴一直把我送到家里。陆爱莲累得滿头大汗,直喘粗气。<br> 这就是发小情,一辈子的友谊,永远的好朋友,终身难忘。<br></h3> <h3>图:钱月娟。</h3><h3>钱月娟回忆:学校组织踢毽子比赛。因为这是我的拿手好戏。回家后准备马上自己动手做毽子。在家里找了两个铜板,问隔壁阿姨要了她家最漂亮的大公鸡鸡毛,到卖鸡鸭摊上要了两根鸭毛管动手做了漂亮的键子。<br> 比赛经过多轮淘汰,剩下我和黄广英分别代表五四班和五一班争夺年级踢毽子比赛冠军。一声哨响,我俩把长辫子盘到头上,穿着白力士鞋,袖子挽到胳膊上精神抖擞进场。比赛开始,两位运动员毽子忽上忽下,就像有一根绳子拉着一样,同学帮着老师数数:1、2、3、4、5…… 踢到310多的时候,黄广英的毽子踢出圈外,老师宣布黄广英落败,这时我只要多踢几个就赢了,可是我还觉得浑身都是劲,想为班里多争取点荣誉,当我踢到350多时。观战有的同学说行了,你已经是冠军了不用踢了,也有的同学说为荣誉而战。我心想说得对,为荣誉而战,我坚持踢到360多时,老师怕我累坏了,当即宣布:五四班获得踢毽子比赛冠军。我满脸得意,通过努力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的希望,为五四班争得了荣誉!<br></h3> <h3><br>图:刘荣娣。</h3><h3>刘荣娣回忆:那年月从京城紡织工业部下属单位随父母支援郑州紡织厂,转入四厂子弟学校上三年级,虽说那时的生活艰苦,家境不如有钱人家,是个不被老师同学关注的丑小鸭,可学习努力,品徳优等,很快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最难忘的儿时玩伴张玉芬、王玉娣、杜玉春、宋桂秋等,放学不回家,就到玉芬家,玉娣等一起搞吃搞喝,玩够了才家走,那时的我们有点叛逆,却很开心,无忧无虑很快活。 </h3><h3> 我与杨书保是小学和中学校友,他的大弟与我二弟是初小学友,他二妹书珍与我小弟是学友,我与书保小妹杨书妹是下乡同吃同住,广阔天地的知青,我与小妹两年农村生活姐妹情深,曾同哭过,同笑过。还有段凤妹,我们下乡时同吃的一锅饭,同点的是一灯油,在青春岁月中结下深厚的友谊。社员们说我们是两妹+一弟(杨书妹、段凤妹、刘荣娣)……</h3><h3> 杨书保听说我和老伴在新疆,他携爱妻专程去看望我们。后来我在新疆民航的老同仁来郑州旅游,书保夫妻二人冒酷暑亲自驾车并热情接待。同事们对书保赞口不绝,这真是比那亲兄弟还要亲。当年我母亲与书保母亲又是都曾在四厂总务科同事,我们是比那亲眷还要亲的学友加兄妹情。<br></h3> <h3>图:2018年同学聚会,刘荣娣 戴宇华负责财务工作。</h3><h3>刘荣娣回忆:最难忘还是我和戴宇华同学被推荐为班里小储蓄代表,每周把同学们仅存的零花钱代收一起收集起来,记录小本上,然后为存入银行,同学们积极投入,我和宇华仔细认真,热情服务,为班级同学们做了小小贡献吧。2018年小学同学聚会,我和宇华又做了一回财务大臣,感谢发小们一如即往的信任。<br></h3> <h3><br>图:郝继光。</h3><h3>张涛(阿牛)回忆 : 记忆中的发小,均乳臭未干的一群毛头小刀,个个古灵精怪。<br> 之一 郝继光。一头卷毛,左撇子,擅长打球玩弹蛋,水平一流,我俩玩得最溜,俺与继光缘份非一言可蔽之,两人影形不离,並一块儿考入郑州十九中。后来,俺因为姐姐调往南方,不得不离开深情难忘的四小与发小,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郑州。分别后,仍保持联系,所以便有了以他为基础的连锁反应。<br> 之二 发小薛建平。他残疾,与俺又是丹阳同赴郑的邻居(12号院邻里)。他心残志坚,每天对电台少儿广播节目(小喇叭)情有独钟,他懂很多小知识,兴趣广泛对集邮特别热爱。他学习特别优秀,尽管上学需要大伙儿帮忙扶助(丁庭汉也背过他上学下学,俺记忆犹新),可他从未旷过课,且毅力超乎坚韧,给俺不少坚定学业的信心。</h3><h3> 之三 发小姚坤。我俩都是家中唯一男娃,属乖宝宝型,也许是溺爱,都养成了偏执且顽皮个性。记得有一次,我俩贪玩竟不知回家,到了很晚,心里也怕了,便躲进院内一空房内。家人们急着四处寻人,喊着俩人的名字到处找,后来姚坤没能坚持住(我俩约定一夜不归的),当她妈再度寻找至空房前,姚坤一声“我在这里”,把俺出卖了? <br></h3> <h3>图:张涛(阿牛)。</h3><h3>张涛(阿牛)回忆:1957年,郑州西郊那片荒旷土地上,一座崭新的学校迎来了四厂职工子弟们。依稀记得,校长连金玉,班主任的秦春耀、音体王培棠、美术马老师、唐立中、陈桐珍老师……我们济济一堂,憧憬着未来,寻找着梦想,一块儿在露天广场看电影,在厂灯光球场观球赛,打弹蛋,甩洋片,砸铁钉,玩耍嬉戏,快乐歌唱,玩斗鸡跳皮筋,赚班费劳动养兔忙,欢乐过着愉快时光;那年月,我们共同经历了黄沙弥漫的洗尘,饱受了五谷杂粮的滋味,一次水灾和一场大火,在幼小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印象;我们拿着早中晚餐券,享受厂里的福利吃食堂的大锅饭,就餐于露天广场;要好的发小组织学习小组,在郝继光家温习功课,侃大山《林海雪原》中的英雄扬子荣。那是快乐时光,永生难忘!<br></h3> <h3>图:索桂梅。</h3><h3>索桂梅回忆:小时我是一个顽童,从来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 小学初建,师资不足,有的老师是从工人中抽调出来的。有一位手有残疾新老师来我班上课,我很想看看残疾老师怎么教学,因此听课很专注。还好,老师的右手很正常,不影响板书。自习课上我打开新的作业本认认真真地写。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了,上面打满了红红的对钩,末尾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字。我好高兴,第二天更加认真地写,就是为了那个大大的“好”字。一本数学作业写完了,竟然没有一道错题。老师抚着我的头说:“全本不错一题,好孩子!”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我从此爱上了学习。我想起了教师节歌颂老师的句子:老师深情地守在夜的边缘,用红钩吊起一轮火红的太阳。我不再是懵懂顽童,我开始热爱学习,我的心中有了一轮红太阳。 <br><br></h3> <h3>图左起:徐建月 何玉萍。</h3><h3>索桂梅回忆:小学时的我就是一个懵懂顽童。 有一次,我被文化宫的游泳池正在进行的游泳比赛勾住了魂儿,就爬上文化宫的小矮墙手攀着栏杆看游泳比赛跳水比赛,我逃了两天学。吃晚饭时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索挂梅在家吗?”徐建月对我妈说:“老师让问问索挂梅为什么两天没去上学了?” 我逃学的事情终于败露,那一天我挨了一顿揍。 后来,我不再逃学,因为徐建月同学每天上学从我家门口经过都喊“索挂梅上学啦。” 我心里很纳闷,她为啥叫我“索挂(gua)梅”?后来我翻开语文书第一课巜毛主席的像挂在墙上》,忽然明白了,原来徐建月同学刚学过“挂”字,还不认识“桂”字呢! 二年级新书发下来的时候,同学们都愣住了,这生字上的拼音怎么一个也不认识呀!我们一年级学的汉语拼音是勹攵冂匸,而新课本的汉语拼音是bPmf。原来,国家在1958年2月11日推广了新的《汉语拼音方案》,小学生无论几年级一律从头学起。唉,没办法,我们又学了一遍新的汉语拼音</h3> <h3>图:金美英。</h3><h3>索桂梅回忆:排座位的时候,唐老师让我站在小排头,我往后一瞧,哇!羊群里杵出了几峰骆驼,我们女生队伍里有四位大高个,她们比我们班的男生还要高出一个头。她们就是我们班的姐姐们。她们的年龄长我们二三岁。金美英是我们班的大姐大。她担任我们班的中队长。那时候的队会(也就是班会)很有仪式感。先是出队旗,一位男生敲鼓走在前面,金美英则打着队旗雄赳赳地从讲台走过,我和另一位女少先队员敬队礼跟在后面作护旗手。那是中队长最风光的时刻。金美英有一种天生的英雄情结,她崇敬解放军和英雄。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她要么在腰里系一根绳子当腰带,举右手行军礼,学解放军的样子;要么就让我们把她绑起来扮演女英雄刘胡兰。金姐姐身上充满了正能量,她不仅成绩优秀,处处事事走在前面,被评为全校少先队的标兵。那时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学校号召我们打苍蝇,抓老鼠,灭蚊子,网麻雀。各班每天都统计打苍蝇的数量。那时候我们见了苍蝇就一阵狂喜,举拍就打,然后就用冰糕棍做成的土夹子,把死苍蝇装入瓶中,下午交给小队长。小队长则倒在纸上一个一个地数,抓了老鼠,就剪下尾巴交给小队长。金美英是打苍蝇能手,她眼疾手快,一拍一个,甚至是两个。她打的苍蝇数每天都在班上名列第一。<br> 金姐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br></h3> <h3>图:朱秀芳。</h3><h3>索桂梅回忆:朱秀芳姐姐,好像记得她是上海人。她圆圆的脸庞,一双大眼睛顾盼生辉,皮肤细嫩,齿白唇红,一笑右颊一个深深的酒窝,两条搭肩小辫儿。最喜欢听她的吴侬软语,香而柔。有一次她问我:“你是南方人对不啦?”我摇摇头,她说:“那你语速那么快,还有那么多ZCS音?”我告诉她我在安阳长到6岁,安阳话舌尖音很多。从那以后,我读书很注意舌尖音与卷舌音的区别,朗读水平有了提高。还代表我们班参加过学校的朗诵比赛。<br> 朱秀芳家住向荣街一个拐角楼上,我常到她家去玩儿。她的父亲是一位瘦瘦的老伯伯,在总务科工作,名叫朱毛狗(这名字很好记,所以至今记得)。有一次,我到朱姐姐家去写作业,美术老师布置了图画作业《人民公社好》,我俩从没去过农村,更没见过人民公社,怎么画呢?我们冥思苦想,不知该画什么。忽然我想起了四厂的公社大食堂,我们的大人把锅盆上交后,厂里就办了公社大食堂,我们这些孩子们除了背书包还要拎个装碗勺的饭袋去公社大食堂吃饭。对,就画公社大食堂。朱秀芳很快就画好了,而我只画出几张桌子,几条板凳,还在桌上画了饭菜碗。小人儿一个也不会画,朱姐姐看我实在为难,就拿过我的图画本,三两下就画出几个排队的和吃饭的小人儿,惟妙惟肖。然后,她说你涂色吧。<br>朱姐姐最会画人物,真棒!<br><br> <br><br></h3> <h3><br>图:郜歧琴。</h3><h3> 索桂梅回忆: 郜歧琴姐姐个子最高,眼睛也最大,她怒目圆睁时,很有点儿女汉子的感觉,男孩子从不敢欺负她。郜姐姐好像是长垣县人,她的长垣乡音很重常常把“an”说成“ai”<br>我们有时会偷偷地学她的长垣话。我从小就害怕毛茸茸的东西,猫呀狗呀老鼠呀,我一看见就哇哇乱叫跑得很远。那时我们的课桌是带抽屉,下面还有一块隔板。有一天下课,一个男孩子跑到我的座位上,悄悄地对我说:“你站一边儿,捂住眼别看!”他越说我越好奇,越想看。只见他把我的抽屉拉出来,另一个男孩子从抽屉的夹板处,拎出一条细细的尾巴,我定睛一看,是一只老鼠,哇地一声冲出人群,哭着往教室后边跑。我跑到郜姐姐身后躲着大哭。郜歧琴问我:“该(干)啥哩,该(干)啥哩!”我指着那群男孩子,哭得说不出话来。郜姐姐站起身往前走,男孩子就如鸟兽散,提前小老鼠跑到门外去了。上课铃响了,我不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我害怕那里面还会有一只小老鼠。冬妹姐姐和歧琴姐姐就给我挤出一个地方,让我坐在她们旁边!我在姐姐身边坐了好几节课,好在老师没发现。我们班的姐姐们,她们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保护神。后来,她们没有上完小学就参加工作了,子承父业成了纺织工人。<br><br></h3> <h3><br>图:杨承印 秦玉科 李复兴 李浩军 陆林根 庞文秀合影。</h3><h3>李复兴回忆:童年的记忆,想起了启蒙老师唐立中老师亲切严厉的面容;爱拉二胡亲如长兄的张俊刚老师;热情、奔放、多才多艺的王培棠老师......记得郝继光打着大鼓走在队旗后面,领着我们前行;我记得索桂梅班长像个“小大人”一样号施令;记得阿牛留着小辫子在四厂家属院里窜跄的身影;看见了敦儿流着鼻子爽朗的笑声;仿佛又听见郭克琴在小路上美妙的歌声。还有刘荣娣等女同学们爱美羞涩的面容,和周浩东、帖新安看露天电影时占位置的不和谐的争吵情景,还有小伙伴庞文秀一起踢球的身影。<br> <br><br></h3> <div>图:张敦 赵贵良 叶林根。</div><div>李复兴回忆:经历了教室六年的(应是五年)朗朗读书声;考试的笔下沙沙声;操场上流汗后走向升学分开的过程。多年后,特殊年代的我们各自经历了下乡、升学、当兵就业后走向不同岗位,奔赴祖国的东、南、西、北、中,为事业,为爱情,为家庭拼搏、努力贡献我们的一生。回忆起往日岁月的峥嵘,值此敬上一句:同学们、发小们,珍重,再珍重!</div> <h3>图:余心远。<br>余力远回忆:阿哥余心远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童年稚气渐退,少年风华正茂。读书成了阿哥的嗜好。像《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红旗谱》等长籥小说,阿哥都能完整地读下来。他也看外国小说像《牛虻》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和散文诗《海燕》。说起诗,阿哥情有独鐘。他读诗的模样至今我记忆犹新。当时他站在我的面前,一脸的严肃认真。只见他右手臂向左上方一挥,大声读起了毛主席的律诗《长征》,抑扬顿挫声情並茂,俨然像是一位红军指挥员。当读到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时候,提高了嗓音高举起双手,脸上放出了胜利的欢笑!阿哥的同学薛槐宝也嗜好读书,小学时就戴上眼镜。还有一位刘勋同学,手有残疾,但他崇拜江湖英雄练金沙掌,读书则误入歧途,看了《济公传》后走火入魔,不思学业,终日拖拉着一双烂鞋,搖着破蒲扇,模仿济公,幻想着得道成仙济世救民,成为笑谈。1958年的金秋,学校的生活是愉快的,社会上搞大跃进运动,学校的活动也是红红火火。冬天的晚上,阿哥则会被老太太们喊去,沿着居民街道,拿着纸筒喇叭,大声地喊道:预防煤气中毒!那时候,家家户户取暖都用煤炉,也不装烟囱,不知开窗通风,因而中毒身亡,死去的多为南方人,听了怕怕的。六一儿童节,四棉小学新旧两处校舍充满了喜庆,郎郎的读书声、歌声,声声入耳。由于阿哥学习勤奋,成级优秀,老实听话,为人忠厚被吸收为了少先队员,同批的还有也是从上海来的朱伟晶、王扣成等同学,后来他们都被评上了优秀少先队员,成了中队干部。<br><br><br></h3> <h3>图:周浩东。</h3><h3>周浩东回忆:胡思乱想……发小何时再聚?阿牛歌喉再响。炳坤玉珠记我否?可是当年模样?逍遥还在游?低音号还那么亮。有人唱歌时总想起小学同学唱《小路》的那个美丽的小姑娘。记得灰天鹅变凤凰的刘荣娣。还记得曾被我们翘起的索桂梅班长。郝继光豪气仍在(他跟我老父亲很熟)。有印象和李玉珠在省工人文宫草地上的长谈。<br><br><br></h3> <div> 左起:钱书华 赵贵良 张敦 叶林根。</div><div>周浩东回忆:小学同学中,因为张敦名字中的“敦”字,我知道英国的首都是倫敦;再一个就是李炳坤,我们俩有一段“老怀”过,后来老爹揍了我,不让跟你玩;四厂大食堂时加入少先队表演说快板;记得在碧沙岗公园与戴云燕相见时的尴尬相;王培棠老师的潇洒才艺,张俊刚老师球场的锋芒;唐老师曾把书本摔到我脸上……还有谁?还能想起谁?……哦,还有一个史老师,去过她家吃过烤红萝卜干,好人呢,至今久久不能忘!趁现在酒劲尚在,醒了肯定要删除……想一出是一出,都是喝酒惹的祸!</div>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face="等线"><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图:郭克琴。</font></font></font></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等线"> 郭克勤回忆:第一次体会到记忆是能够激活的,终于我想起好多小学同学的名字和模样了。美好的童年和可爱的小伙伴怎么能真的忘记?!只是暂忘而已。<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刘荣娣变化最大,丑小鸭变天鹅,越来越漂亮了,显得年轻又有气质,精力充沛,神彩奕奕,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活出了精彩人生,还是咱们群里活宝,开心果,给大家带来快乐!</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font></font></font></p> 图:夏元元。<div> 夏元元回忆:靳时祥同学是从农村小学转学插班到我们三一班,他个子不高,眉清目秀,个性羸弱,和同学交往嗫嗫地说着一口外地的方言,因此在班上很另类。听说是父母去世后跟随在四厂工作的叔叔生活。叔叔一人工作有5个孩子,家庭生活很拮据,刚好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孩子多缺吃,又增加一张口,在家中遭嫌弃,经常吃不饱,时常见他在菜场和垃圾桶旁转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提问问东道西,语无伦次。<br> 那年头,我也没有逃脱厄运,患上了浮肿病,厂里普查时时列入重点照顾对象,集中在一号平房院的营养食堂集中吃营养餐。我一看靳时祥的脸都已经浮肿,肚子也鼓起,比我要严重。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参加厂里儿童的普检,他说参加了普查,由于他没有福利卡不能享受吃营养食堂的福利。<br> 新学期开学,靳时祥突然失踪没有来上学。这年的冬天,似乎特别寒冷,一天我们正在操场上体育课,一个蓬头垢面的孩子出现在远处,同学们以为是个要饭的人,没有在意。休息时,他走到同学面前,这时同学们认出了他,惊呼:“靳时祥”,他尴尬地应了一声,同学们围拢过去,顿时闻到他身上的恶臭,他头发杂乱,脸上黑黢黢的,上身棉袄露着棉花,下身穿着一条露膝盖的单裤。同学们惊呆了,喊来了班主任老师把他带教导主任办公室。据说他被人骗到湖北去,说是去工作可以吃饱饭,于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随着那人走了,以后发现自己被骗干苦工,还是吃不饱饭,经常挨打,百般无奈偷跑冒着风雪,扒货车回到郑州。<br> 靳时祥再也没有来上学……<br> 四厂子弟小学1963届学生前后入学共计140人,分为4个班。毕业时为3个班,人数不足百人。<br></div> 前左一杨承印,后右一李浩军。 图:裴洛泽 张珣 图:陆爱莲 贾秀梅。 图:黄广英 钱月娟 图左起:顾鸾娣 何秀花。 图:24中学初三二班的6名四厂子弟小学同学发小。前左起:周本义 何秀花 周秀娟 李恩典;后左起:王胜利 夏元元。 图左起:解雪玲 张珣 图左起:张珣 钱月娟 黄广英。 图左起:浦忠培 秦玉科。 <h3>图:困难时期的小学《学生手册》用俗称的马粪纸印制。<br>蒋树勤回忆:1959年年底,开始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刚兴起的大食堂突然垮掉,接踵而至的是粮食极端紧张,细粮没了、粗粮也没了,号召瓜菜代,红薯、胡萝卜、南瓜、大白菜、连什么海藻粉条、榆树叶、槐花、野菜都拿来充饥,饥饿成了我们此生最刻骨的记忆。那时上午第二节课刚过,肚子就开始闹革命,放学时早已是前胸贴后背。晚自习后,回到家先揭锅看有没有吃的,如果有,不管冷热啃了再说;如果没有,只好洗脸洗脚钻被窝。饥饱无规律加上吃冷窝头、冷红薯,我的肠胃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那几年,饥饿、贫穷、再加物质奇缺,我们这孩子书读得很难。那时除课本还好,作业本不够还纸张粗糙、铅笔紧张笔芯很硬,写字本用完换面再用,铅笔短了套上铁皮筒再写,有些人养成写字前先用舌头舔笔芯的习惯。还记得吗?那时人们刷牙、牙膏不够用牙粉;用不起钢笔用蘸笔,墨水不够用墨水粉。虽说艰难,可有赖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性,我们吃苦不觉苦,跟大人们一样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br><br></h3> <h3><br>图:郑棉四厂子弟小学毕业证书.</h3><h3> 1963年,我们小学毕业了!再见母校,再见亲爱的老师!再见发小同学们!<br><br></h3> <div> 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div><div><br></div><div>余力远回忆:四厂小学连金玉校长年富力强,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平日里十分严肃,我们有些怕他,但他笑起来的时候又倍感和蔼可亲。连校长是郑州西郊人,自小是个苦孩子,是共产党解救了他,送他上学培养成了干部,他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为学校延揽了好些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我和阿哥熟知的就有宋广安,王培棠,张俊刚,林正魁,任老师和师专毕业的徐老师等人,他们为培养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呕心沥血,付出了无私的辛勤劳动。 <br> 小学的刘书记更是一位善良,慈祥,平和,质朴的老革命。早年参加八路军,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担任林彪元帅的警卫员,参加过艰苦卓绝的塔山阻击战,打过四平打过锦州,激战中腿部负伤落下了残疾。刘书记给我们上政治教育课时总是用地道的东北腔说:“小学生要学习,现在不学习将来无用。”此话至今记忆犹新!<br></div> 图左起:郝继光 唐立中老师 张涛(阿牛)合影留念。 <h3>图:袁玉芬老师。<br>周浩东回忆:大队辅导员袁玉芬老师是我们在五年级才来。她的形象气质很好。记得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她问同学们:我们上学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回答,为-自-己!(这是班主任陈老师经常教我们说的)。当时袁老师吃了一惊,停了一会说:不对,是为了祖国!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就像昨天……一直觉得老师家长灌输我们应该不会错,谁知道一句话打破了我的认知,从此后我就认识了“革命”知识。<br><br></h3> <h3>图:张俊刚老师。<br>蒋树勤回忆:五年级我的班主任是张俊刚老师。因为是新的学年,点名后班队仍然乱哄哄的。突然,张老师走到我跟前说,蒋树勤,你能把班队整理好吗?爱逞能我想这有何难,就大步向前喊了声,五四班的注意啦,立正、向前看齐!谁知道还真管用,纷乱的班队立马静了下来……由此我成了班中队的文体委员,戴上了两道杠。<br> 当年的张老师年轻帅气,生活俭朴,待人和气,讲课严肃认真,板书工整流利,他爱打篮球,经常家访。时间久了,我对张老师有了更多了解,师生之间有了特殊感情。一个冬天的傍晚,张老师顶着寒风来到我家,身上背了一袋红薯和二十斤杂面,说是我家人口多特意送来的……面对这些,我一时不知道说啥,只是一个劲地傻笑。老师走后,七十多岁的爷爷紧紧拉着我说,冬天送寒衣、荒年送食粮,这都是救命的恩德,你要一辈子记住这个老师啊!<br><br></h3> <h3>图:六三班部分同学与张俊刚老师合影。<br>钱月娟回忆:六年级中考后,班主任张俊刚老师笑容满面地来到教室,对同学们讲:“由于大家的努力,这次中考咱们班语文、数学两门功课,总分为全年级第一……”没等老师讲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张老师接着说,大家静一下,还有一个好消息:我们决定星期天组织同学们到碧沙岗公园过一个队日。使大家回归大自然,放松一下紧张的学习情绪,做到劳逸结合,达到加强团结,增强体质的目的。同学们一听一下炸了锅,“同意、支持、太好了!”<br> 第二天我们唱着歌,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碧沙岗公园。选了一个最高的山头进行游戏。张老师把同学们分为红军和蓝军两组分别攻守。红军的我们制定最佳进攻方案:“将人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从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攻”。一小组从正面,二小组从南面,大张旗鼓地进攻,引诱蓝军。三小组从后面,四小组从北面,在树枝和土堆的掩护下,秘密地摸着上山。蓝军发现我们一、二小组的人员 ,就把火力集中到了正面和南面。我们第三、四小组在前两个小组的掩护下,逐渐接近了山顶。我们也顾不上擦一下满脸的汗水,快速冲上了过去。大声喊:“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攻上了山头。红军同学们欢呼雀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活动结束后,部分同学和张老师合影,留下弥足珍贵的师生影像。<br></h3> <h3>图:2018年,张俊刚老师与朱伟晶合影留念。</h3><h3>朱伟晶在回忆:小学升初中志愿,我报了十九中。张俊刚老师鼓励我报考市重点中学郑州二中。我对郑州二中在哪里都不知道,我说行吗?张老师说:你一定行,考试那天我送你去。 考试那天一早6点半左右,张老师骑车来家接我。那时候五厂西街和嵩山路都是石子路,绿城广场向南都是菜园子和庄稼,张老师说抄近路让我坐稳坐好从菜园子里的田埂上走过,接着是水很清水面不宽的金水河,上面铺的土路,张老师刹那间就俯冲了下去,顺着惯性冲到了河堤半山腰,又猛蹬了几下冲上了河堤南岸,这时我才发现张老师已是汗流浃背了。到了郑州二中校门口,张老师一个前跨梁下来,满头大汗的他嘱咐我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就行了,向我挥了挥手手才离去。 考试那天我的心情特别好,上午数学,下午语文都是提前10分钟就交卷了。出校门口惊喜地发现推着自行车的张老师在校门口正向我招手呢,我十分激动地向张老师汇报了考试的情况。原路返回家中,天色已黑了,看着张老师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夜色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策划了我的未来,送我赶考,我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师生情谊让我终身铭记。</h3> <div>左起:朱伟晶 张俊刚老师 夏元元 金中元。</div><div>2015年,朱伟晶专程从驻马店到郑州宴请张俊刚老师,感谢师恩。</div> <h3>左起:张敦 朱伟晶。<br>朱伟晶回忆:灯光球场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球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我从人缝中挤进观看比赛,一个熟悉的面孔身影快速一闪,那是张俊刚老师!只见张老师左右前后移动,身轻如燕,一张一驰,有虚有实,敏捷矫健,犹如打太极,场上突显抢占有利点位时的机智灵活,投篮的爆发力和精准的命中率。张老师有个绝招,叫底线突破,张老师在右边线附近接到队友传球,向上投球姿态引对方扑盖,只见张老师虚晃一枪,突然猫身实施疷线突破,那速度,那敏捷,比喻似动物世界里的猎豹不为过,只见地右手翻转托起,轻轻向身后一挑,“唰”的球进篮内,篮框都不碰,全场喝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看得我目瞪口呆,随即站起把小手都拍红了。之后又观看二场比赛,球到了张老师手里,那是一个变幻莫测,神出鬼没,场下观众几乎是一边倒地为张老师喝彩鼓掌,那就是在专场表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那是咱们的语文老师吗? </h3> <h3>图:2018年,钱仙宝 戴宇华 翁黎明 钱月娟 蒋树英与张老师合影。</h3><h3>翁黎明回忆:在张俊刚老师的倡导下,班里成立了“五四”小银行,统一管理大家的零花钱。我是中队长,小小“银行长”这个头衔,就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很认真地按照张老师教我建账记账方法,认真地去做。有一天好几个同学急着跟我要钱花,还没来得及一一记上账,上课铃就响了,我自以为自己记性好,想着回家再记账吧。谁知等晚上凭记忆记完账后,算了好几遍,都少了一元钱。急得我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第二天早早就到了学校,看见张老师的时候,话还没说,就先掉眼泪了。张老师慌忙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别哭,别哭,有什么委屈慢慢说。”我告诉了张老师实情,张老师说,这事让我来处理。后来张老师在班里说,让昨天凡是到我这里领钱的同学再到我那里去核对一下。结果果然是我漏记了一笔账,我破涕为笑。放学的时候,张老师让我留下,说了语重心长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负责,仅凭小聪明,是办不好事情的。张老师的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后来高中毕业下乡到农场,我任连队会计,记账能力就像是与生俱来一样,帐簿平衡得一分钱都不差。场部财务处的高级会计师夸我,问我,你这是在哪里学的会计知识呀?我骄傲地说:“那是我的小学班主任教给我的。”<br> 张老师,我的恩师,不仅教给我们课本知识,更是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我感谢恩师,在我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对我的教诲,让我受用了大半辈子。<br><br> <br><br></h3> <h3>图:唐立中老师。</h3><h3>索桂梅回忆:三年级重新分班,新班主任是唐立中老师。<br>唐老师高高的个子,身材挺拔清瘦,眉清目秀,说一口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典型的文弱书生。唐老师管理班级很有章法,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记得那一场考试考数学,我想早点儿交卷出去玩。唐老师走到我的身边看了我的试卷,大声对全班同学说:“好好检查检查自己的试卷,不要慌着交卷!”于是我又拿起卷子对着题目看,看了三遍,认为自己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了,没有落下一题呀!如此“检查”之后,就交了卷子。卷子改完之后,我被唐老师叫进了办公室说:“你还是咱班的学习委员呢,看看你的卷子!”我一看,卷头上大大的“88”分,卷子上有四个红叉叉,我的脸就红了,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的眼晴。唐老师说:“考试的时候我就发现你有错题,还大声提醒全班同学检查卷子,你没听见?”我小声说:“我又把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三遍。”“啊?!你以为看就是检查呀?检查就是要一题一题重做对照是否有错。”唐老师又拿出金美英100分的卷子让我看,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唐老师说:“好啦!别难过了,吃一堑长一智。一定要仔细检查卷子。平时做题就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我终于明白了“检查”的真正含义。我牢记唐老师的谆谆教诲,在以后从小学到大学的每次考试,我都会接受教训,养成了认真细致检查,最后交卷的习惯。老师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br></h3> <h3>图:五一班同学欢送赵健民老师返乡合影留念。</h3><h3>夏元元回忆:1962年5月,三年困难时期已近尾声,国棉四厂精简人员,班主任赵健民老师名列其中,精简回农村老家。班上许多同学知道后都哭了,赵老师也很难过,提出走前与全班同学合影留念。5月19日,25名同学穿着整齐的服装,佩戴红领巾在碧沙岗市场照相馆拍了”五一班同学欢送赵老师返乡留念“合影照后师生挥泪告别。</h3><h3> 半年后的1963年初,经济形势好转,四厂许多精简回农村的人员陆续回厂复工,可是同学们再也没有等来赵老师。分别时,赵老师把照片底片交给我保存。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盼,这张珍贵的瞬间得以留存至今。</h3> <h3>图:索桂梅。</h3><h3>索桂梅回忆:我们四年级的新班主任黄富珍老师,她是归国华侨,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黄老师中等个,乌黑的头发烫成了大波浪,鹅蛋脸,大眼睛,弯弯的眉毛,显得小巧别致。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无名指戴着一枚当年少见金光闪闪的戒指。黄老师教语文,说着一口夹杂广东话的普通话,听起来有点儿怪怪的。恰逢三年自然灾害,老师也和我们学生一样勒紧裤腰袋“低标准,瓜菜代”,忍饥挨饿,冬天来了,来自热带印尼的黄老师纤纤玉指冻成了小红萝卜,手背上生了冻疮,还裂了口子。她面对这些困苦坦然处之,没有半句怨言,没有一点儿悔意。老师工作很认真,当日作业当日批改完,还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有一天很晚了,我和另一位女同学看见老师的办公室亮着灯,伸头一看,黄老师还在那儿批改作业呢!黄老师看到了我们,招招手说:“快来,帮我个忙!”我俩欢快地跑到老师面前。黄老师从她的无名指上取下那枚金戒指,交给我说:“帮我在作业本上盖上章,写上日期。”啊!?金戒指也能盖章?我们仔细一看戒指上边刻着反体“黄富珍”三个字。我们很快帮老师干完这件事。从那以后,我们常去帮老师盖戒指章,我们同学的作业本上每天都会印上黄老师的金戒指盖上的红印章。 </h3> <h3>图左起:王天荣 索桂梅 宋桂秋。</h3><h3>索桂梅回忆: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史维新。我们很快便喜欢上了这位美丽的语文老师。她的语文课很有魅力。史老师的《望庐山瀑布》诗词课让我们如醉如痴,那份清新优雅至今记忆犹新,她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诗歌的种子。史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她常常指名让同学们单独朗读课文,老师表扬了我,说我朗读很有感情。从那时候起,我爱上了诗歌,受史老师启蒙,我悄悄地走进了神秘的诗歌王国。史老师常常带我们到郑州炮校的家里去玩,她的爱人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她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给我们分糖吃。那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各家也没有多余的食品,她就给我们烤红萝卜吃。一天我忽然发现老师的胸前多了一枚徽章,这时另一位数学老师走过她的身旁,指着那枚徽章问:“你的问题解决了?”史老师回答:“解决了,下学期就回大学上课了。” 我吃了一大惊,现在想想,可能是在大学时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被下放到我们小学教书了。史老师的一段人生不幸却成就了我们小学生生涯的一段幸运时光。 听说史老师分配到郑州的一所中学,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迫害和打击,我不敢想下去,希望这不是现实。史老师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诗歌女神的形象,她在我幼小的心田播下了诗歌的种子。这种子生根发芽,成就了我的人生。我由热爱诗歌到热爱文学,最终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诗歌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史维新老师,学着她的模样教学。是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一史维新老师。 </h3> <h3>图:郭克勤。</h3><h3>郭克勤回忆:“文化大革命”动乱,学校是重灾区,老师是最早受害者。记得有一天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目光呆滞的老人蜷缩在路边,裸露的双腿肿得很厉害,好可怜。仔细一看,啊!这不是王培棠老师吗?我从小就胆小,远远地不敢靠近,心情很难受,很酸楚。后来听说王老师因为历史问题被揪斗,受尽磨难,神志不清人疯了。我那时年少,不知道该怎么做,却没对他表示过关怀,总觉得应该大人管,把他送到医院或派人照顾。不久听说王老师死了,我后悔当时哪怕是送个馒头送杯水给他,也是尽了学生的一点情谊。泪奔!后悔!至今还感到内疚,对不起老师!<br> 王老师教音体课,重视学生的文体发展,因材施教,他说我音色很好,专门指导我演唱苏联歌曲《小路》,在班上演唱,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说要教我拉手风琴,又把我介绍给文化宫搞文艺的老师,对我很有期待。因为面临小学毕业备考,就没有往下进行,感谢王老师的音乐启蒙,给我和我的同学们带来快乐,也感谢同学由此记住了我,现在每当有同学提起,我心里都会美滋滋的。<br> 永远不忘恩师王培棠!永远不忘童年的欢乐和发小的情谊!愿王老师在天堂里欢乐!<br><br> <br><br></h3> <h3>图:夏元元。</h3><h3>夏元元回忆:对我一生影响最大莫过小学体音老师——王培棠。记得第一次认识王老师,他挎着一个硕大的手风琴进入课堂,以微笑对学生的问好作答,随后拉响了手风琴须臾,琴声戛然而止,王老师“啪”打了一个响指,结束这种新颖的见面方式,使我们认识了王老师,并且喜欢上了他。我们经常到他房间玩耍,那间陋室常常充满欢声笑语。王老师很喜欢我,总拿出糖果和饼干让我吃,香甜感觉至今难忘。王老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一股清风和活力,他教体音是副课,但却是我们最喜欢、最盼望的课。开始教学生打棒球,后教篮球,学校兴起一股篮球热。</h3> <h3>图:美\式踢踏舞表演(网络下载)。</h3><h3>夏元元回忆:王老师教的美\式踢踏舞就成了学生的集体活动项目,一个人可以跳,一个班同时跳,最多时全校师生集体跳踢踏舞,整个操场尘土飞扬,热火朝天,十分热闹。王老师组织成立学校踢踏舞舞蹈队,我和索桂梅、徐建月、张阿牛、李浩军等同学被选中。踢踏舞要表演,需要队员动作一致,队形变换,表情丰富,节奏变化,快时如疾风暴雨,慢时如闲庭信步,需要热情奔放和快慢节奏变化的音乐配合,王老师手风琴伴奏是不二选择。没有专用的踢踏舞蹈鞋,为了增强效果,王老师发明一个替代方法,在队员鞋掌前部钉上一块鞋匠用来钉皮鞋后跟的铁掌,这样在舞台地板上可以敲击出明快的声响。舞蹈队在四厂职工元旦联欢晚会上演出,在王老师手风琴伴奏下,男女同学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用节奏强烈、整齐一致的脚步在舞台水泥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踢踢踏踏” 清脆悦耳的声响。演出到中间,我们静止,只见王老师穿着专业的踢踏舞鞋,拉着手风琴舒缓的音乐节拍配以舞步,从幕后进入队中。接着他用一个夸张的动作指挥我们齐舞,丰富的表情把演出推向高潮,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场看演出的父母们高兴的不得了,演出大获成功。我们的踢踏舞蹈队当时名声远扬,多次受邀外出表演。未曾想到,踢踏舞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压倒王培棠老师的最后一根稻草。</h3> <h3>图:王培棠老师颁发夏元元的校运动会奖状。</h3><h3>夏元元回忆:自认受恩于王老师,养成爱好多种文体活动的习惯,使我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一个适应社会的生存的能力,养成了一个进取向上的个性,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了自信,这些使我受益终生。</h3> <h3>图:《世\界周刊》第1504期刊。</h3><h3>小学毕业50年之际,我抱着对恩师的怀念,写了《回期忆我的老师王培棠》一文,在美 /国最大的华文杂志《世\界周刊》2013年1504期刊载后,引起读者很大的反响。该刊连续4期选摘读者来信:*阿拉巴马州成亦非:读《回忆我的老师王培棠》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作者对恩师的长久思念感动。王老师的悲/剧绝非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王培棠老师被人永远怀念……密苏里州 直言:看了《回忆我的老师王培棠》一文,让我们经历过那段苦难岁月的人们深有同感……纽约 大湖人:王老师的个人的悲/剧,在这个时空里,一个无尽的灵/魂包含着无穷的过去和将来,连接着往生的牵挂和遗憾……南达科他州 艾琳: 读了《回忆我的老师王培棠》,我泣不成声,不知这位受难天使从何处来,现在又安在何处?我祝祷上天/赐王老师安返天国永/生。</h3> <h3>六、我们都有一个军人的梦。</h3><div>我们从小热爱解放军,崇敬军人,人人梦想当一名军人,雄赳赳,气昂昂,扛起冲锋枪,保卫祖国边疆。其中十几名同学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div> <h3>图:校外辅导员仇广华。<br>俞力远回忆:中印自卫反击战后,阿哥已是小学六年级了。阿哥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听校外辅导员炮校的仇教官做对印自卫反击战报告,少先队员给仇教官戴上了红领巾。放学后,阿哥绘声绘色地先讲起了麦克马洪线是英殖民地占领军司令麦克马洪擅自划定的中印领士边界线,根本就是不平等的,而印军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进而侵占我国领土。我国忍无可忍迫不得已自卫反击,打得印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解放军乘胜追击,活捉了许多俘虏兵的故事。阿哥说到抓俘虏,学得惟妙惟肖。反击战正值冬季,地又处高寒,红头阿三们(上海人对印度人的蔑称)怕冷,一个个蜷缩进睡袋里呼呼大睡。我们的突袭队摸进印军阵地,打掉哨兵,把一个个睡袋口扎死,等到印度兵睡醒,伸胳膊蹬腿,大呼小叫还以为同伴在开玩笑,却浑然不知已当了解放军的俘虏了。听得我捧腹大笑,想想当时的景况,红头阿三们也忒笨了!<br><br></h3> <h3>图:校外辅导员仇广华。</h3><h3>蒋树勤回忆:炮校的解放军叔叔仇广华担任四厂子弟小学校外辅导员。仇叔叔隔三差五陪伴我们的晚自习,看同学写作业,低声询问几句。一段时间他突然像失踪似的,一直到个把月后他的重新出现,才知道叔叔是到福建前线执行任务刚回来。叔叔讲了前线的所见所闻,勉励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完学习。那时的孩子非常崇拜解放军,老缠着叔叔谈部队生活、讲战斗故事,他总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教育我们要立足当下好好学习,做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合格接班人。仇叔叔约同学们到炮校玩了半天,在宿舍里拿出糖果招待我们,还应邀拉了一段小提琴,还大大方方展示了女朋友的相片。无形中更拉近了我们和他的情感距离,更觉得叔叔可敬、可亲、可爱。<br> 仇叔叔配合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同学们谈话、化解矛盾。利用课余时间宣传学雷锋的意义,表扬班里涌现的好人好事,引导大家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理念,这些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毕业前一年,我们几个男生发现叔叔的领章上多了一颗豆,于是带点戏谑味道向他鞠躬、作揖,既调皮也不乏真诚地恭喜他晋升为上尉。是的,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叔叔在进步,我们又何尝不是?<br><br></h3> <h3>图:2018年,四厂小学六(三)班同学终于找到仇校外辅导员,见面礼是献花和少先队礼仪——戴红领巾,敬队礼。</h3><div>蒋树勤代表同学致辞:<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敬爱的仇叔叔:</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请允许我们几个老同学仍然以当年的称呼向您问好,向您致以少先队队礼!</font></span></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五十七年前,您担任四厂小学校外辅导员,以满腔热情和博大胸怀陪伴我们度过难忘的小学生活,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播下一颗颗理想的火种。您关注我们学习和集体的团结、;您讲中印反击战和粉碎蒋军反攻大陆的战斗故事,激励我们为了祖国好好学习;您协助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增强我们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您搞课外军事游戏,培养我们不怕困难守纪律的好作风。</font></span></font></font></span></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 仇叔叔,当年的您军容、年轻潇洒,曾一次次带我们到你的住处参观聊天,您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整洁的军人姿态,丰富的个人爱好,成为影响我们健康向上的光辉榜样!您当年的谆谆教导,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早已成为我们矢志不渝的信念。</font></span></font></span></font></font></span></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 分别几十年后,我们永远记着您——我们少年时代的领路人。<br></font></span></font></font></span></p></div>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图:蒋树勤 钱书华与仇叔叔合影留念。</font></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相见时,同学们和仇叔叔老两口拉家常、诉过往、沧桑气氛里不免还透着点点稚气。分别的时候心中刚掀起的波澜幻化的仍旧是当年的心声:仇叔叔好!</font></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蒋树勤和钱书华同学牢记当年仇辅导员的教诲,以为榜样,中学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br>
</font></font></span></p> <div>图:钱月娟 、翁黎明、解雪玲、钱仙宝与仇阿姨合影留念。</div><div> 四个女同学都是军属。她们和仇叔叔当年的女朋友,今天的老伴五个军属唠家常,合影留念。几十年的缘分、几十年的思念,岁月流逝却磨灭不了同学们儿时记忆!</div> <h3>图左起:海焕 翁黎明 刘毓琪 钱月娟。<br>钱月娟回忆:一天,张俊刚老师组织同学们到碧沙岗公园集体活动一一攻山头游戏。同学们一听一下炸了锅,“同意、支持、太好了!”。张老师又说咱们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两组,一组为敌军,负责守山头,一组为解放军,负责攻山头。张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的声音顿时此起彼伏,“我不当敌军,我要当解放军……”张老师说:“没有敌军,谁攻谁的山头啊?”停了一下,张老师接着说,要不这样:我们把敌我双方,称为“蓝军和红军”这样同学们才平静了下来。</h3> <h3>图右起:朱伟晶 陆游放弟 夏元元 俞心远 金中元 陆游方。<br>余力远回忆:陆游方的爸爸是上海三十年代的老纺织,技艺超群,踏实肯干,织布机出现的任何故障,一经他老之手,手到病除。特别是织机改换品种,调整幅宽更是一绝,无人不服。在旧社会连资本家都要敬重有加不敢怠慢。陆伯伯家的墙壁上帖有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土兵的画,我和阿哥俞心远、幼幼(陆游方)常在画像下争议:我当空军!我当海军!落末当了个陆军的也非要说我是陆军中的坦克兵!小时我们都有一个当兵的梦,可长大了,这几个人也沒有一个实现小时的梦想。<br></h3> <p class="ql-block">七、纪念郑州国棉四厂子弟小学1963届同学60周年联谊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联谊会筹备组成员左起:钱书华 夏元元 翁黎明 钱月娟 刘荣娣 郝继光 索桂梅(缺蒋树勤 戴宇华 张阿牛)。<div><br><div><br></div></div> 图:联谊会会场。<div> 2018年6月6日,郑州国棉四厂子弟小学六三届的老师和同学在分别了55年之后欢聚一堂,欢声笑语唤起我们尘封的记忆,鲜艳的红领巾召唤我们梦回童真。</div>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图:联谊会主持人钱月娟 蒋树勤。</p><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font face="宋体">
主持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font face="宋体">大家好!五十五年的人生,五十五年的征程,我们不仅收获了事业和家庭,也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同窗爱,<font face="宋体">今天,当年懵懂无知的我们终于和自己的老师、同学欢庆<font face="宋体">郑棉四厂子弟小学六三届同学联谊会!</font></font></font></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font><br></font></font></font></p><p></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全体起立,共同高唱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span lang="EN-US"> </span> 钱书华代表筹备组发言。 钱书华 朱伟晶按照当年的礼仪,向老师敬献红领巾。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向尊敬的老师致以崇高敬礼!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图:索桂梅同学代表六三届全体同学致辞。</span></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Calibri"><span lang="EN-US">索桂梅:2018</span></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年</span><font face="Calibri"><span lang="EN-US">6</span></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月</span><font face="Calibri"><span lang="EN-US">6</span></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郑州国棉四厂子弟小学六三届的老师和同学在分别了</span><font face="Calibri"><span lang="EN-US">55</span></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年之后欢聚一堂,共话今昔。欢声笑语唤起我们尘封的记忆,鲜艳的红领巾召唤我们梦回童真。<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莫看华发苍颜,归来仍是少年。</font></span></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首<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先,我代表六三届的全体少先队员向敬爱的老师致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最崇高的敬礼!
</font></span></font></span></font></font></font></span></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五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退出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华发秋霜。在岁月的静好中,我们变成了最美的夕阳。登高山以抒啸,坐看云卷云舒;临清流而垂钓,寻访鸟语花香。人生的旅途啊,悠远而又漫长,我们走啊走,却永远走不出对母校的那份眷恋和深情,走不出对老师的深深感念和敬仰,走不出对同学的童真的友谊和思量。</span></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size="3">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今天,分别了五十五年的我们欢聚一堂,忽略岁月留给我们皱纹,梦回母校,梦回纯真,梦回那个让我们魂牵梦绕的童年时光。</span></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p><p></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br></font></p><p></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图左起:秦春耀 张俊刚老师。</span></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索桂梅:敬爱的老师,</span><font face="Calibri"><span lang="EN-US">55</span></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年的岁月虽然漫长,但那首《轻轻地走过老师的窗前》的歌时常在耳畔回响。还记得您独坐灯下的剪影。一支蓝笔,恰似挥动的锄头,掘开地层将精选的种子撒下;一支红笔,批阅着我们跃动的步伐。老师深情地守在夜的边缘,用红钩吊起火红的太阳。<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大队辅导员袁老师带着青春的微笑把鲜艳的红领巾系上我们的脖颈,<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张俊刚老师在运动场带领我们腾挪飞转三步跨栏的英姿,<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秦春耀老师在讲台上挥动双臂侃侃而谈的激情,<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王培棠老师舒展手风琴眯缝着双眼教我们唱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的情景。</font></span></font></span></font></span></font></span></font></span></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敬爱的老师,</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在共和国最艰苦的日子里,是母校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一方晴空。是老师在我们纯真的心灵里扶犁,播种明天的星星。今天,站在您的面前,让我们高声呼喊:</span></font></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老师,谢谢您!</font></span></font></font></font></font></span></font></font></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span style="font-family: 等线;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1.0pt;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时隔五十五年,我们有幸再一次聆张俊刚老师的谆谆教诲令人激动,</font></span> 张俊刚老师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 秦春耀老师发言,情真意切。 <div><span style="font-family: 等线;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1.0pt;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图:六一班同学做个人介绍。</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等线;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1.0pt;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在重逢之际,几十年未见面的同学,相见不相识。为了找回儿时伙伴的印象,联谊会安排每个老同学自我介绍姓名、出生年月、毕业时所在的班级、退休前职业或单位,以使互相辨识。</span></div> <div><font face="等线">图:六二班女生做个人介绍。</font></div><div><font face="等线">曾记得,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寒来暑往,我们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得失之间同学们老了,得失之间大家更加思念那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都想看看如今老同学的音容笑貌。</font></div> <div>图:六二班男生做个人介绍。</div><div><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春风从湖面掠过,留下浅浅涟漪;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年轮;我们在国棉四厂子弟小学生活了五年,母校留给我们的是童真的美好和无穷无尽的欢乐。</font></span></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div> <div>图:六三班女生做个人介绍。</div><div><span style="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1pt;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曾记得,在那明朗的教室里,老师用渊博的知识激发了我们心灵深处美妙的共鸣,我们书声琅琅:八月里的一个早晨,我走过一条小河旁,河水轻轻地流过田野,唱着歌儿奔向远方……</font></span></div> <div>图:六三班男生做个人介绍。</div><div><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夕阳落山的篮球场上,球迷啦啦队的呐喊声伴随着运动员的飞奔,那是童年的快乐在飞扬,跳皮筋,女同学身轻如燕;弹弹蛋,男同学炯炯目光;扔沙包,一个个迅疾闪电;捉迷藏,角落里搜寻敌方。三八线隔不断少男少女的纯真情愫,打一架分不开手足间友谊深长。童年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留在我们心底的是纯真、幸福和欢畅。</font></span></p></div>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提:张俊刚老师表演太极拳。</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联谊会要找回的远不止这些,别忘了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多有能歌善舞者!</font></p><font face="宋体">
</font> <div><font face="等线">图:周浩东表演萨克斯独奏。</font></div><div><font face="等线"><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老师用真诚的爱心拨动我们心灵的琴弦,伴随着旋律优美的琴声,我们一天天成长。</font></span></p><font face="宋体">
</font></font></div> <div>图:杨书保表演独唱。</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当年我们齐声高唱《小路》《美丽的哈瓦那》《歌唱二小放牛郎》。</font></span></div> <div>图:张阿牛 夏元元 索桂梅是当年校踢踏舞蹈队队员。事前三人没有排练,即兴跳起50多年前的踢踏舞步。</div><div><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曾记得,王老师教我们跳踢踏舞,踢踏声在走廊上回响。在操场上练舞,</font></span>尘土飞扬,<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欢声笑语。在大礼堂演出,喝彩满堂。</span></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div>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图:四厂小学1963届同学合影留念。</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当年条件所限,我们没拍小学毕业照,留下终生遗憾。55年后的今天,国棉四厂子弟小学1963届同学与老师拍照合影,在生命轨迹里留下新时代的烙印!留下我们难忘的永恒瞬间。</font></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图:周浩东指挥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font></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face="等线"><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 岁月荏苒,55年时光催人变老,但无法改变我们一颗永葆青春的心。<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face="等线"><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当年的我们随父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这里投<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身新中国建设,多少艰难困苦、多少饥饿寒冷、都没有改变我们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的初心,无论不同时期、我们始终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是理想主义者一代的老三届人,当年我们是各条战线的中坚。</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face="等线"><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face="等线"><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face="等线" size="3"> 如今,已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人,放声高歌属于我们的那个时代,标志那个时代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face="等线"><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face="等线"><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lang="EN-US"> </span></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br></p> 图:六二班同学与班主任秦春耀老师合影。 图:六三班同学与张俊刚老师合影留念。 <div><span style="font-family: 等线;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1.0pt;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图:共进午餐,把酒言欢。</font></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等线;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1.0pt;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联谊会聚餐在小南国酒店举办。</font></span></div> <font face="等线" size="3">畅叙思念之情。</font> <font face="等线" size="3">互诉离别之谊。</font>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图:没有不散的筵席。周浩东吹响</span></font></font>委婉动人<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告别的曲子,曲终人散。</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 四厂子弟小学师生</span><font face="Calibri"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span lang="EN-US">60</span></font><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年联谊会有感</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手握手,醍醐酒,</span><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0000" size="3">绿城春色会学友;</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
<font color="#000000" size="3">忆幼时,多俊秀,<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size="3">一杯愁绪,</font></font></font></font><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经年离索,</span><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0000" size="3">留!留!留!</font></font></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颜如旧,人空瘦,</span><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0000" size="3">老泪纵横襟湿透,</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
<font color="#000000" size="3">萨斯奏,帷幕收,<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font color="#000000" size="3">酒杯难托,</font></font></font></font><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同学友谊,久!久!久!</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 </font></span></p><p></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图:位于六厂前街《纪念建国七十周年郑州纺织工业成就展》,征用夏元元的图文,刊登四厂小学五一班同学合影。</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10pt;"> 后记<br> 美篇发布之时,我如释重负。<br> 特别说明,本篇文字采用同学们的回忆文章,索桂梅在联谊会致辞,钱月娟、蒋树勤联谊会主持词;我历时数月,把征集的同学们尘封照片数码处理,逐一还原同学们当年的风貌,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现我们这代人一段青葱岁月,校园生活,童年梦想,师生情谊,是我们的经历史,也是这个时代的管窥,是我们共同的财富。<br> 特别说明,凡提供文字和照片的同学,全部归集刊用。由于同学众多,挂一漏万,如有缺憾,敬请包涵。<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font color="#000000" size="3"><br></font></span></p> 谨以此美篇献给:<br>——郑州国棉四厂小学;<br>——培养和教育我们的恩师;<div>——发小同学们;<br>——关怀我们的郑州国棉四厂老一代工作者;<br>——共同生活在郑州纺织系统的同龄人们。<div> 希冀感同身受!</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