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初心之泉,登先锋之山

泉小奎

<h1></h1> <font color="#ff8a00">这是2021年8月11日,徐州日报第三版的一篇文章,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名来到奎山街道实习的大学生。他是就读于南京大学的一名淮安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在基层的故事——</font> 我是一个就读于南京大学的淮安人。出生于总理家乡,我在成长过程中长久地受恩来精神的熏陶,志存高远;在百年名校的五年学习生涯,也使我浸润于“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脚踏实地。<div> 这个暑假,作为研一学生的我参加了南京大学主办的“未来选调生”基层党政跟岗实习,被徐州市委组织部分配到泉山区奎山街道,跟随我的实习导师:奎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玉琳同志,开展了为期六周的基层锻炼。</div><div> 短短数周的实习转眼便即将结束,我的心情却在回望这段经历时久久不能平静——相比于以往我所参加的南京市级机关暑期实习,这段在基层锻炼的经历是大不一样的,带给我的收获也是那么特殊、深刻和丰厚。</div> <h5><font color="#9b9b9b">(南京大学来徐参加“未来选调生”基层党政跟岗实习的五位学生在淮塔前合影,正中为王雪琦)</font></h5> 作为生长在城市里、学习于象牙塔内的学生,怀揣着在未来考取选调生的理想,我渴望在基层实习的砥砺中增加经验见识,锤炼本领意志,向领导同事们学习,向工作任务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h5><font color="#9b9b9b">(为了解奎山塔的历史,与年纪较大的周边居民交谈)</font></h5> <div> 来到奎山街道后,我首先参与了奎东社区村史馆的建设。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在第一时间完成了脚本创作,并将搜集图文资料与深入群众走访相结合,还到研究奎山历史的老前辈李世明老师家中登门拜访讨教。在此过程中,我了解到奎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也为自己能够为传承弘扬奎山的优秀历史文化出一份力感到光荣与自豪。</div> <h5><font color="#9b9b9b">(到李世明老师家中登门拜访,讨教奎山历史)</font></h5> 街道的工作总是千头万绪的。人们常说基层街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我通过实习的经历见闻,则又多了一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受。国家各方面的政策部署、省市区的各类工作安排,都要通过基层来执行,都有具体的人来负责落实。我曾跟随着我的实习导师,在一天时间里先是参加信访维稳,用“有事好商量”的方式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再奔赴拆迁一线,确认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最后又赶回街道洽谈客商,为奎山的新发展谋篇布局。一条“干在实处,落在实处”的目标,对于街道而言就是超乎我原先所预想的忙碌。但在所有的实习工作经历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疫情防控工作。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泉山区委组织部发出了《号召全区党员践行“两在两同”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我看到后,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到街道的防疫工作中。随后,我来到奎西社区,协助完成辖区内南京来徐人员的信息核查以及需集中隔离人员的转运安置,解决社区防疫人手不足、工作压力大的困难。在这里,我真正见到了基层防疫工作的艰辛和劳累。 <h5><font color="#9b9b9b">(在奎西社区核查南京来徐人员信息)</font></h5> 到奎西社区后,我和吕青主任一起,每天对接由奎山派出所根据公安大数据系统整理筛查的南京来徐人员名单,对名单中住址或户口位于本社区的人员进行电话沟通,核查其行程轨迹,了解其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方面的情况信息,并帮助其中未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通过街道统一预约核酸检测,再统一制表上报。每天拨打上百个电话,录入上百条信息,核查近百名人员已经成为了工作常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作为社区干部配合区疾控部门,将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标准化隔离。白天核查信息,晚上转运人员,周末也不休息,我想这不仅是奎山街道奎西社区防疫工作的常态,也是泉山区乃至整个徐州市的防疫工作者们在这段时间里共同的工作常态。<br> 从7月20日到现在,我们已经连续加班了22天了,我参与了办事处所有的疫情防控的部署会,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对防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务实作风,也看到了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为了防疫工作奔忙操劳、夜以继日,看到了医护人员坚守一线,忠于职守。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我坚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决策部署、基层防疫人员的有力贯彻执行,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一定会取得胜利! <h5><font color="#9b9b9b">(与徐州观音机场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对接,转运需集中隔离人员)</font></h5>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之前一直没能够亲身投入防疫一线做出自己的贡献,但这次实习恰恰给予了我这样的契机,也正是在我所奋战的地方,我真正见到了基层防疫工作的艰辛和劳累。我记得,一次周六晚上,我和吕青主任一起乘车赶往四十多公里外的徐州观音机场转运需隔离人员。路上,我架不住白天工作的疲惫,坐在车里睡着了。睡醒后,吕青主任对我说,她看到我那么疲劳的样子,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他比我还要大三岁呢,感觉很心疼。我听了之后,也感到很心酸:她和我的父母年龄也相仿,如果我自己的父母也像吕青主任这样为了防疫工作终日辛劳,我也会无比心疼的。实际上,我不过是作为实习生,短暂地参与基层防疫工作罢了。真正长期奋战在防疫一线、不辞辛苦筑牢防疫长城的,恰恰是无数个像吕青主任这样的一线防疫工作者啊!我衷心地向这群可爱的人致敬! <h5><font color="#9b9b9b">(参与对需隔离人员的转运安置,工作到晚上十点)</font></h5> 8月1日,周日也是建军节。但奎山街道的许多军转干部,却在这个自己的节日里坚守岗位,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这一天,恰是街道一位防疫干部的生日。在中午休息时间,我跟随曹书记以及其他同事一起,为她送上生日蛋糕,齐唱生日歌,用一场简短但温馨的生日会,给紧张忙碌的防疫工作画上美妙动人的休止符。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严峻的形势和紧张的工作并不会压垮我们,我们则会以乐观的心态和昂扬的姿态去取得新的胜利! <h5><font color="#9b9b9b">(为一线防疫工作者过生日)</font></h5> 履职尽责、坚守岗位,我的身边处处可见这样的榜样,而我自己也受到触动和激励,先后参与了街道的多项防疫工作。为辖区内所有养老机构的人员做核酸检测、到徐州市科技中学为12至17岁的未成年人接种疫苗、承办泉山区全员核酸筛查采样实操演练、协助奎山社区医院完成疫苗接种的信息登记和秩序维护……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冲锋在前的战士。虽然我已经连续三周没有休息,但参加防疫工作的经历见闻所给我带来的收获,不正是我想要通过这段实习学到的吗?它对我思想上、能力上、意志上的锤炼提升,不正是我宝贵的财富吗? <h5><font color="#9b9b9b">(在奎山社区医院协助疫苗接种,登记信息)</font></h5> <h5><font color="#9b9b9b">(在徐州市科技中学为12至17岁的未成年人接种疫苗,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合影,第二排中间即为王雪琦)</font></h5> 8月2日,奎山街道承办了泉山区新冠肺炎核酸筛查采样实操演练。我们前一天晚上加了一夜的班,从前期演练方案的草拟,到主持词的撰写,从方位布局图的规划,到现场演练的推敲,一次次的修改、一遍遍的调整、一点点的打磨,让我感觉到我真的就是一个抗疫“战士”。泉山区委李勇书记、区政府庄红区长亲自莅临现场观摩指导,炎炎夏日,此时汗水已经浸透我的上衣,随着工作任务良好的完成,我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提升。<div><br></div> <h5><font color="#9b9b9b">(泉山区委李勇书记、区政府庄红区长亲自莅临现场观摩指导,最右为王雪琦)</font></h5> 习总书记说:“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只有通过多经事、多干事、肯请教、善总结,我才能拥有宽肩膀、大心脏,在关键时刻扛得住事、担得起责。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就是通过这段实习,体验和见识到真正的基层工作是何等不易,真正的一线防疫是如何艰辛。 曹书记最近对我说,小王,你比来的时候变黑了,也变瘦了,但也更有基层干部的感觉了。其实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学生,一名党员,变黑、变瘦恰是我“寻初心之泉,登先锋之山”的“军功章”,是我响应“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号召的个人行动。所有辛劳工作的防疫一线工作者,所有在岗位上恪尽职守的街道的领导同事们,都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感佩和感谢。“菁英聚彭城,青春勇建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学生来到徐州、来到泉山、来到奎山街道,用一段不长的实习经历,接受一次难忘的思想洗礼!<br> <h5><font color="#9b9b9b">(前后间隔不到一个月,肤色却对比明显)</font></h5> <h5>(奎山街道党工委向南京大学寄的感谢信)</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