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化气息。笔墨里包含着文化气息,正像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笔墨,历史地来看,其实就是文化。艺术文化,通过笔墨,得以延伸,得以传承。</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传承艺术文化,而更多的是传承中国人的精神,传承中国人骨子里的气息。在谢赫“六法”中,骨法用笔,就被解读出用笔与中国人的精神高度合一的解释。骨法用笔,有骨才能立得住,这正是做人的道理:要有骨气,才能立于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笔墨不仅自身成为文化,而且也在描述文化。在艺术作品中,文化内涵、文化寓意等,成为绘画的题材。举例来说,比如画竹,其实就是画竹子的文化,即文化赋予竹子的精神。画竹,映射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虚心、有气节、长青有活力、傲然不媚俗……</p> <p class="ql-block">格调。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句话用在绘画上,可谓异途同归。画家自有高格,自有名画。元代画家王冕的梅花画得固然好,但比他画得好的画家,多的是。但为何他的梅花最出名?其实就是因为王冕画梅格调最高。他在《墨梅图》中写道: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p> <p class="ql-block">清代画家石涛说: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绘画,作为一种笔墨语言,表达的是艺术家的志趣和境界。一句话,绘画作品呈现的是书画家的格调,所以,中国人喜欢用“画如其人”四个字来评画,评者说了不违心,画家听了高兴。</p> <p class="ql-block">清代画家邹一桂在看了西洋透视法绘画作品后评价说:学者能参用一二,亦醒其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西方绘画不讲格调,展现的是科学(几何学、解剖学等)的最高境界,而中国画强调艺术家的格调,展现的是精神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创意,来自艺术家的心灵映射。宗白华认为,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创意,在中国画家眼里,更容易被接受的是:变法。齐白石年过六十而变法,他开创的红花墨叶、他笔下的虾和草虫,将自然造化之美和艺术家的创意融合为一,达到至臻境界。</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画总体说来,是摹古的艺术,只有摹古,才能推陈出新。因此,创意对于书画家来说,有比较高的门槛。在古代,只有文人才有此种权利。而当今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脱离的传统的创意,书画还能是书画吗?肯定不是。前面邹一桂对西洋画法的评判,已经给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书画家在能够融会贯通之后,就能够卓有成效地发挥创造力,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牡丹13笔有大能量,如果有缘相遇,你可以问我</p> <p class="ql-block">你得有一套笔,才能画你喜欢的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