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崇安第的美篇

武功山崇安第

<p class="ql-block">武功山下最后一份保长任命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信很多人对“保长”这个词很熟悉,在民国时期听得比较多。</p><p class="ql-block">保长是“保甲制度”的产物,它是以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战国时期的商鞅最先提出这一制度,并实行连坐法。到了汉朝,由五户平民编成基层单位“伍”十户平民编成“什”,百户为“里”。唐朝时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保甲制度进一步发展,王安石提出“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直到清朝,终于形成了与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非常相似的“牌甲制”。当时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从而形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全国的严密控制。</p><p class="ql-block">民国之初,保甲制度被取消。由于环境的需要,后民国政府于1934年再次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其基本形式是十进位制,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十保以上为乡镇。保设置的有保办公处,包括了正副保长、民政、警卫等职务各一人。同时,保长还兼任国民兵队队长和保国民学校校长,实行政、军、文“三位一体”。当保长的,一般都是当地的地主、土豪、文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长的职责与现在的村长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管理的人数差不多。保长管理100来户人家,村长也差不多。其次,保长的管理范围相当于一个村那么大,和村长也差不多。最后,两者都是基层民众自治组织中的一员,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群众。</p><p class="ql-block">不过,保长和村长也有差异。村长的职责更多的是组织村民开会讨论问题、宣传上级的政策,相当于是群众和上级政府沟通的一个中间介质。保长就不一样了,其权力更大。不仅有村长的这些权力,还能调动当地的民兵队,甚至是担任学校的校长,能在地方收税。如果保长愿意,完全可以在当地进行独裁统治。在选举方式上,两者也不一样。村长是由群众投票选举出来的,是民主的产物。而保长是直接由上级政府任命,不需要群众投票。</p><p class="ql-block">1948年前后大安乡下一份保长任命书到苍老,让蔡相震任当地保长,此时蔡相震正在萍乡私有煤矿负责销售工作,把萍乡出产的煤炭押运到九江,湖北一带销售,他接到任命书后,经过深思熟虑,他觉得能力难以胜任,就把任命书送到同村的蔡冬枚,蔡冬枚接过任命书,精心组织群众发展地方经济,文化,到1949年萍乡解放,才任命不到二年的蔡冬枚根据当时规定,需进行劳改,后与其他保长一起押解到大西北或新疆一带劳动改造三年,很多保长有去无回,但三年后的蔡冬枚虽回到了苍老,可精神己不正常,犯有精神障碍!他的这三个年头是如何度过的,我们不得而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