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王雨华《<摄影趣话>中的红色记忆》第29篇</b></p> 《毛泽东和韶山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侯波 摄(1959.6.26) 这幅照片曾经出现在小学课本里,也出现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这是著名的中南海摄影师侯波,1959年跟随毛泽东回故乡,在韶山学校拍摄的。<br>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第二天清晨,毛泽东上山给父母扫墓,然后回到自己的旧居看了看,与邻居和乡亲们聊天、拉家常,同时进行调查研究。<br> 从旧居出来,毛泽东向韶山小学走去。<br> 师生们听说毛主席来了,欢呼着跑出来迎接毛主席。<br> 蒋含宇和彭淑清作为少先队员的代表,走到毛主席跟前恭敬地行了举手礼,然后给毛主席献上两束鲜花。<br> 全校700多名师生在学校台阶前站好,等着和毛主席合影。<br> 毛泽东健步走到同学们中间。蒋含宇解下自己的红领巾,双手捧到毛主席面前,恭敬地行了个队礼。然后,他把脚踮得老高,给毛主席系上了红领巾。<br> 毛泽东问蒋含宇:“你不要了?”<br> 蒋含宇说:“送给您,主席。”<br> 毛泽东又说:“你真的送给我,那我就把它带到北京去啰!”<br> 毛泽东戴上红领巾后笑着说:“你们看,我年轻多了,现在都变成了少先队员啦!”<br> 大家听着毛泽东风趣的话语,迸发出一阵欢乐的笑声。<br> 毛泽东被师生们簇拥着,侯波不失时机地把这个画面抢拍下来。照片上的每一个人都笑得十分甜蜜、十分灿烂,充满了幸福感。<br> 然后,毛泽东到学校教室、办公室和食堂看了一遍,还风趣地说:“你们有小学、初中,还有高中,你们是一个戴帽子的学校。”于是,他在为学校题词时,称“韶山小学”为“韶山学校”。<br> 以后每年的6月26日,便成了韶山学校的校庆日。<br> 在毛泽东主席身边依偎着的两个少年儿童,男孩叫蒋含宇,是少先队大队长,女孩叫彭淑清,是少先队大队委员。他们很快被人们称为毛主席身边幸福的“金童玉女”。 <br> 1963年,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学院炼油机械系。<br> 正是由于这张照片,成就了他们的美好姻缘。<br> 由于两个学校都在北京,离得不远,两人又曾是“青梅竹马”,因此在大学四年级时,他们相恋了。<br> 1968年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分配到辽宁省工作。蒋含宇在凌源县教育局任干事;彭淑清被分配到锦西石油五厂当技术员。<br> 1971年,两人喜结良缘,在凌源县举行了简朴的婚礼。<br> 之后不久,江汉油田会战,两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先后调入湖北荆门炼油厂工作,以后又调到江西九江石化总厂工作。蒋含宇后来担任九江石化总厂党委宣传部长,彭淑清一直担任九江石化总厂设计部高级工程师。<br> 蒋含宇、彭淑清应该有两位“红娘”,一个是毛主席,另一个就是当年拍下那张照片的著名摄影家侯波。<br> 1992年7月1日,蒋含宇、彭淑清敲响了侯波家的大门。<br> “都长这么大了!”侯波把他们让进屋里,感慨道。在她心目中,他们一直还是少先队员。侯波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一定要给毛主席争气。不仅要对得起韶山儿童,也要对得起全国的少年儿童。” 《蒋含宇、彭淑清夫妇与老照片合影》 周沛 摄(2013.10.14) 如今,当年的“金童玉女”也已年近古稀。<br> 几十年来,他们心中一直坚守着一条原则:“一定不能给毛主席丢脸,一定不能给韶山人民抹黑!正确对待人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br> 这些年,蒋含宇和彭淑清已记不清多少次讲述过给毛主席献花和戴红领巾的故事,“每一次回忆,我们都感到无比幸福和光荣。”蒋含宇说,他和妻子从不以此去追求私利、寻求方便,而是一直坚持着“我们所做一切,一定要给毛主席争光,不能给韶山人民丢脸”的原则。<br> 在工作中,夫妻俩勤勤恳恳,将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后来双双从中国石化退休。在生活中,他们幸福和美,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和妻子偶尔发生口角,儿女们还会说,你们可是和毛主席合过影的人,吵嘴可影响不好啊,请你们改正!”说到这里,蒋含宇爽朗地笑了。<br> 蒋含宇和彭淑清有着很深的“红色情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专注红色收藏,至今已收藏数十个国家出版的毛主席著作、传记、字画、纪念邮票等2万多件(册)藏品,举办红色展览20余场(次)。他们还打算在韶山开办红色文化珍藏馆,让这些藏品回到毛主席家乡。<br> 被毛主席视察过的韶山学校,如今已是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6月26日也成了学校的校庆日。“毛主席的鼓舞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学校前行的道路。”韶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煜华说,将牢记毛主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嘱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br><br> 王雨华 编撰<br> 2014年8月11日初稿<br> 2021年8月10日修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