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第一章第七篇

A 🌼 Sunnee | 张外附属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晚清以来,随着西学、新学的兴起,传统学问在新式学堂里逐渐式微,尤其是随着1905年废除已有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私塾制度以及塾师亦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去的,自然还有莘莘学子无法忘怀的“戒尺”。</p><p class="ql-block">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p><p class="ql-block"> 查阅资料,发现戒尺的使用,并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美国人兰妮 麦克穆林在《体罚》文章中回忆弗洛斯特女士的绝招——让犯错误的“我们”闭上眼睛,用“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狠狠地抽打座椅的垫子。这一次的“体罚”,虽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朋友“受罚”时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阅读历史或者观看旧时电视剧时,“戒尺”仿佛神佛一般的存在,无人敢违背。</p><p class="ql-block"> 转而间等我踏入学堂后,老师手中的戒尺变成了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的三角尺。</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有幸,亲眼所见同学被“邀请”到讲台上,为大家即兴表演了一场“体罚”剧。</p><p class="ql-block"> 台下的我们剧前暗自憋笑,剧中心生怜悯,剧后怒不敢言。</p><p class="ql-block"> 陈美龄她不一样,理念之前卫,行为之尊重。</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章:身为家长的8个觉悟</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七篇:绝对禁止体罚</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绝对不能进行体罚。因为它是最差劲的教育方法。</b></p><p class="ql-block"> 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会有错误的观点,认为力气大的人才是伟大的。当自己碰到不如意的情况时,也会靠武力解决。</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手中的力气和体内的爆发力不如成年人时,体罚是有效的。等到能量转换时,也许会产生逆转,为时已晚。 </p><p class="ql-block"> 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被创伤烙下的印记,会借用同样的手段“报复”在侵害他的人身上。恶果循环,天道轮回。</p><p class="ql-block"> 当陈美龄的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u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她会和孩子一直谈话,直到他们接受、认可为止。她将此称为“说教”。</u></p> <p class="ql-block"> 陈美龄的大儿子在一次汉字测验中考取了低分,于是他向妈妈撒谎说卷子还没发下来。</p><p class="ql-block"> 陈美龄偶然在整理大儿子书包时,发现那份卷子被压在了书包的最底部。</p><p class="ql-block"> 当陈美龄询问为什么要撒谎时,大儿子说:“因为考的不好...”</p><p class="ql-block"> 在大儿子心中,认为考的不好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成绩优异,父母会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这番观念,是没有灌输给孩子的,但是大儿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无论孩子考了多少分,陈美龄都不会失望都不会生气。导致结局的原因是<u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人从未向孩子传递出“考的不好不会影响我爱你”的心情和信号。</u></p><p class="ql-block"> 瞧,孩子的内心是多么敏感和脆弱。</p><p class="ql-block"> 陈美龄并未因孩子说谎而厉声斥责,她用<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8小时的“说教”</b>替代了体罚。</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大儿子再也没有隐瞒过任何事情。他理解了母亲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p> <p class="ql-block"> 分享一件我在小学四年级的“痛苦”事件。</p><p class="ql-block"> 我的数学才能在小学阶段平平无奇,直到初中才被完全开发,只因遇见了一位好老师,从此遇见高难度的数学题两眼发光,内心暗语一定要破解出正确答案。</p><p class="ql-block"> 然而四年级的回忆,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原谅这位数学老师。</p><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位很典型的只喜欢优等生的老师,而我们这类反应能力稍弱的孩子,相较于优等生已被打入负级。</p><p class="ql-block"> 我惧怕上她的课,惧怕她来回巡视我们做作业。</p><p class="ql-block"> 稍不留神,她就站在你的身边,一旦做题速度慢、做错题,她手的“印记”立马留在了你的脑袋上、脑门上、耳朵上、手心里...</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我们这类学生,没少被她体罚过。</p><p class="ql-block"> 好似,这件事情,从未向父母提起。</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时的自己柔弱、惧怕、不敢怒不敢言;因为她是一位老师,我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我卑微到,她的问题回答正确了、考试成绩优秀了、做作业速度变快了,一整天都是开心的,甚至渴望得到这位老师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她更是违背了身为一名【人名教师】的师德。</u></b></p><p class="ql-block"> 如果她能静下心来留给我哪怕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答案,也不至于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p> <p class="ql-block"> 我现在仍然感谢四年级的英语老师,她会不间断的鼓励我,趁着周末在校时段为我另开灶炉补课,以至于英语这门学科总是优异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如果能好好地和孩子交流,让他们从心底接受,那么这次教导就会一直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再不会忘却。</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 不管花多少时间,和孩子好好交谈,他肯定会明白。</u></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才是真正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明日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