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十五年前的十月三十日,西藏军区一纸通知书,开启了我们注定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相知、相识、相聚。<br></h3> <h3>西藏是个众人向往而又惧怕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人间天堂但是高原缺氧。西藏的察隅更是有着独特的风景,不同于大家印象中的高山风雪,莽原大地,这里的景色不同于一般的西藏地区,反而类似于江南地带,因此它也有着西藏小江南的美誉。不过这里地处偏僻,容易塌方交通受阻造成行路艰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更是如此。这里就是我们生活战斗多年的西藏察隅小山沟。在那里峥嵘岁月并肩战斗共同操练,酷暑严寒出力流汗风光无限。</h3> <h3>在雪域高原我们屯恳戊边、育兵于民。</h3> <h3>虽说我们最初相识到现在已经五十五年了,但是时间不会让人忘记过往,只会让人适应时间的磨炼。曾记否?我们一起走过很多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最早来到的繁华和苍凉,逐渐变得成熟,慢慢懂得了人生嬗变的真谛。五十五来,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不曾忘记那121张青春雅幼的笑脸,包括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天堂故人。[合十]我们中间谁家有红白喜事大难小灾和欢乐无忧,我们都心中有数互相关心亲如一家。真的是几天不见如隔三秋,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战友情。</h3> <h3>当年的一个外号,让人回忆起了青春时光美好。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一批人就如同老树枯叶一样,随时都有被秋风卷走的可能。一百二十一中已经有(24)人随风而去了。每次我们聚会,都会向他们默哀,让他们同我们一起回忆那年那月和那些人。</h3> <h3>我们不但是对逝去的战友们永记在心,就是他们的家人我们也从未忘记。特别是最早离我们而去的孙秋霖,战友周佩茹写过“永远的十七岁”,闫振峰写过“岁月的记痕”。我们进藏纪念日她的哥哥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含着眼泪与她的哥哥合影留念。</h3> <h3>数十年的艰苦生活铸就了这群热血青年牢不可破情深谊长。 更可喜的是我们中间许多知根知底的战友从相知相爱到相守相伴白头到老。</h3> <h3>在那里与老兵和老兵家属结下的不解之缘也同样延续至今。</h3> <h3>一曲《察隅,森林里的家》是我们相聚必唱的一首歌。</h3> <h3> 经过岁月的艰难磨砺,如今已成为两鬓染霜的老人,依然对西藏情有独钟,魂牵梦绕。闲暇之际,一曲《雪山大哥》锅庄舞让我们的夕阳彩霞满天飞!</h3> <h3>王洪普是我们中间能文善言最有心的一位。他时常用风趣的语句描述我们心中所想之事,还时常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供大家回忆当年。他发给我们大家一份资料,详细介绍和记载了我们当年实况:今年是河南省部分66年高初中毕业生支边西藏的五十五年纪念,省内六市八地分八批奔赴西藏高原的战友们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現将我掌握的不全的资料介绍给各位,供各位参考。根据中央决定截止197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成立了十二个生产建设兵团,三个独立师(西藏,广西,江西),人员480万,耕地4ooo万亩。1974年前后除新疆外都交给地方。经中央军委1959年7月7日批准,60年4月8日成立西藏军区生产部(藏字404部队),军级建制。1970年11月改为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独立师建制。1978年12月改为西藏自治区农垦厅。自65年开始西藏军区生产部向内地招收支边青年,北京支青分两批203人,山东支青261人(济南I00人,青岛161人),河南1226人。共计1690人。安阳支边青年121人与新乡支青72人,共计193人,是河南支青唯一一批从川藏线进藏的。安阳的支青战友中,男生64人,女生57人。其中来自安阳一中17人,二中5人,三中12人,四中13人,五中23人,六中8人,七中8人,八中10人,九中2人,十中3人,十一中七人等。到西藏后,分到察隅农垦六团三连104人,二连17人。在16年纪念进藏五十周年活动时,参加的69人中属鸡的一人,属狗的四人,属猪的九人,属鼠的四人,属牛的十三人,属虎的三十五人,属兔的三人。资料不全,供各位战友参考,祝河南各地纪念进藏五十五日周年活动园滿成功。望各位战友保重身体,健康快乐。争取到纪念进藏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再相聚。扎西德勒。[合十][合十][合十][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h3> <h3>王洪普珍惜战友情,利用见面机会让战友为他留言作为永久纪念,因为他坚信:旧情新谊,江河滔滔不腐;时过境迁,感情依然如故。</h3> <h3>王红普的签字留言__无言的时光,记录着情义,无声的文字,交流着我们无法用语音代替的情感。</h3> <h3>战友们:西藏变化日新月异,速度之快就是一日千里!在梦里,在梦里我们坐上飞机✈ 和高铁🚄 ,旧地重游雪域高原,一起看我们曾经走过的山川河流,再次感悟我们的多彩人生。[呲牙][呲牙][呲牙][偷笑]张嘉平重返西藏</h3> <h3>几年来我们中间多人重踏高原故土再叙西藏情怀,圆了对西藏魂牵梦绕的相思梦。曹翠智、李玉发、张嘉平、李月琴、张树忠、袁英……我也曾经三次重返高原。</h3> <h3>“老西藏”们一起重返拉萨成为“新游客”。</h3> <h3>李玉发在邦达机场</h3> <h3>李月琴、张树忠夫妇在拉萨</h3> <h3>袁英在兔儿山</h3> <h3>我和外孙在米拉山山顶留影</h3> <h3>亲爱的战友们:往事是幅画,我们是主体,任背景褪色模糊,我们始终是轮廓分明,色彩鲜艳;缘分是条路,我们走到一起,虽然起点越来越远,路却向着远方延伸;思念是首歌,缠绵动人,旋律持续在耳边回响,无论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我们会时时吟唱;友谊是条河,源源流淌,我们随时在河面聚散,互相关照,传递力量。祝大家晚年幸福、快乐、健康、平安、吉祥![合十][玫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