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早就想去雪域高原,西藏。</p><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12晚,我俩终于踏上了上海---拉萨的Z164次列车,20:06分火车启动,徐徐驶离了上海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海到拉萨的直达火车每天虽有一个班次,但此条线路行车时间非常长,全程是47小时27分钟。途径的火车站有:苏州、无锡、南京、蚌埠、徐州、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终点站拉萨火车站。其中,在格尔木火车站停留时间最长,25分钟,因为从这里开始海拔逐渐升高,火车要在这里换车头并开始供氧,以便各位旅客能够有一个安全且愉快的旅途。</span></p><p class="ql-block">虽然旅途用时非常长,但也有很多优点:</p><p class="ql-block">1.从平原到高原,有一个逐步适应高原反应的过程。</p><p class="ql-block">2.这条线路上有不少美丽的风景,可以一路观赏沿途的风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吸引人的还是从西宁开始的青藏铁路段秀美的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3.我俩是买的卧铺票,累了就躺一会,晚上好好休息,白天观赏风景。退休人员最不缺的就是时间。</p><p class="ql-block">4.旅途遇到天南地北,见多识广的旅客,通过聊天能增长不少见识。</p><p class="ql-block">高原列车和普通列车从外观看,没啥区别,但稍注意看,你会发现高原列车的每节车厢的一头都有一个供氧的装置。火车去拉萨从西宁段开始供氧,列车的供氧装置在每辆列车上都配有两套系统。</p><p class="ql-block">一套是在去拉萨的列车行至高原区时,用来提升含氧量。另一套系统是让乘客通过独立接口自主使用的。紧急情况下,每节车厢也有氧气管和面罩提供使用。假若乘客觉得不舒服,可以寻求列车员的帮助。无论乘客购买的是哪种列车票,每位乘客都会得到一个私人氧气面罩。</p><p class="ql-block">当进藏列车驶向青藏高原区域,温度和气压控制系统会将氧气发送至所有车厢。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旅途中因高原反应而造成的身体上的不适感,诸如头痛、在氧气充足的车厢内呼吸困难等。在卧铺车厢内,可以在每个车厢内找到供氧管和面罩,供紧急使用。</p><p class="ql-block">高原列车,因路途远,每辆列车大部分是卧铺车厢。</p><p class="ql-block">晚上十点,列车熄灯,旅客们相继就寝。</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上海站,上海----拉萨的高原列车外观。</p> <p class="ql-block">Z164高原列车过了西宁站就进入青藏铁路。海拔3000---5000米。列车过了格尔木,穿过有神山之称的昆仑山。昆仑山的最高峰玉珠峰6178米,终年积雪。观望车窗外,一片雪地。雪地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公路,偶尔有一辆卡车在路上行驶。</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车窗外昆仑山下的一片雪地,雪地上孤零零的有条公路。</p> <p class="ql-block">在列车上远观我国美丽的第一大淡水湖----青海湖;途径神秘的可可西里保护区,草地上有些牦牛在吃草,有时还能见到远处三、五头藏羚羊轻盈地从草地上走过。这说明当地对藏羚羊的保护是非常有效的!</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的沿途风景,在白天,不时有人拍照。旅客们来自天南地北,互相交谈着。</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车窗外途径可可西里保护区,草原上的牦牛群。</p> <p class="ql-block">列车途径安多不久,就经过近在咫尺的错那河。四月的错那河正在解冻。河面上有的地方铺着白白的冰块,有的地方已解冻,露出了蓝蓝的河水。</p><p class="ql-block">列车正在翻越著名的唐古拉山,离我们的终点站,拉萨越来越近。</p><p class="ql-block">从上海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于4月14日19:35分,高原列车终于抵达目的地----拉萨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拉萨火车站呈藏族建筑风格,旅客不太多,显得很宽敞、广阔。</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拉萨的天还没黑。我俩一下车就拖着行李箱快步朝车站出口方向走。不一会就见到当地导游小杨举着写有我俩姓名的牌子。然后按照他说的位置上了一辆面包车。车上有8个宁波人,9个上海散客,共计老小17名游客临时组成了一支西藏旅游团。</p><p class="ql-block">我俩和另一名上海女游客为了住宿舒服些,再加了些钱,住宿在离大部队不远的,条件相对好点的酒店。</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肯定有人想知道:你们在拉萨或西藏感觉缺氧吗?有高原反应吗?</p><p class="ql-block">拉萨海拔3000多米,高原反应,各人反应不一,但多少有点。大部人最明显的是略感头痛,第一晚上睡眠不好,我俩属于这种情况;也有个别高原反应厉害的:和我们同一节火车厢里的一个30多人组成的旅游团中,有两位老人,高原反应严重,导游即送拉萨医院处理,但还是不行,只能终止西藏游,次日乘飞机回沪。</p><p class="ql-block">我们上了面包车,杨导在讲述注意事项时,也特意嘱咐了注意高原反应,当晚不要洗澡,尤其是冷水澡。</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酒店人员也反复提醒,行动举止尽可能慢点,不要急!不要跑!</p><p class="ql-block">而且,我还发现,在拉萨的所有酒店,无论大小,在大堂内都设有处理高原反应的医疗室。医疗室内可以量血压,还出售治疗高原反应的药,什么高原红、红景天之类的应有尽有,且价格比在上海买便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车窗外正在解冻的错那河。</span></p> <p class="ql-block">4月15日,吃完早饭,我们从拉萨去林芝。车驶离拉萨十几公里,途径松赞干布的出生地,一行人下车观赏。</p><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出生地,在墨竹工卡县,位于318国道旁一个村庄边上,名为强巴敏久林。他出生地甲玛乡,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古时为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圣地。据说,在松赞干布的父亲当政的时候,这里曾建有强巴敏居宫,松赞干布就出生在这座宫殿里。</p><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传说中的宫殿已不复存在,后人在原址前建了一座牌楼,标示这里的特殊地位。众所周知的是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执政期间,他推广佛教,创制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度,并分别与唐朝和尼泊尔联姻。公元641年,为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他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样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写有:松赞干布出生地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从拉萨到林芝的路上,必须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p><p class="ql-block">车到了米拉山口,车上的人都感觉头晕。车停路边,没几个人下车观赏米拉山口。</p><p class="ql-block">我俩下车,匆匆忙忙看了一下米拉山口,又拍了一张照片,就赶紧上车,离开了米拉山口。</p><p class="ql-block">在西藏,车每开约一小时的路程就有一个检查站。到了检查站,杨导把所有游客的身份证带下车,给检查站的民警登记、核实,然后民警开具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车下一检查站应该何时到,这样一路重复进行。车如没按纸上规定的时间,提前到达下一个检查站,民警是不让车通过的,故司机会按规定时间到达检查站,或在检查站前不远的地方停车,边休息一会,边等待,差不多快到规定时间再往前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人、车安全。</p><p class="ql-block">车离林芝越近,人缺氧的高原反应就逐渐消除。林芝平均海拔2000多米。</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米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鲁朗林海位于林芝县境内,从八一镇向东,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即到。此地风光秀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鲁朗林海的树种及植被丰富,林中有大量鸟类栖息。</p><p class="ql-block"> 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 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夏季,清风吹拂,翻起金色的麦浪;秋冬季节,鲁朗除了山腰的松树青葱不凋,两侧山脚的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弥漫满天的红霞。</p><p class="ql-block">远处,皑皑白雪婉如厚厚的棉花,温暖地滋润着座座裸露的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戏嬉追逐。在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田畴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还是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说得好,“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沃野万顷,清泉百转。”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景区,晃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鲁朗林海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鲁朗林海景点处的蓝天白云下的雪山、经幡。</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鲁朗林海的部分雪山、林海。</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鲁朗林海中的蓝天白云,茫茫雪山、林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月16日早上,我们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密境。中国最美十大峡谷西藏特色景点的著名大峡谷。</p><p class="ql-block">1991年和1993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先后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探险考察。</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世人有着神奇的魅力,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祖国的珍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自然遗产。</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第四纪中,有一条绿色通道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河谷一直向东南方向伸展,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是这绿色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宛如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个绿色门户,面向着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为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提供了一条天然的通道。</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年轻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丽、壮观的大峡谷?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最新地质考察获得的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地质特征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基本相似。</p><p class="ql-block">高峰与拐弯峡谷的组合,从雪线海拔4700米延至海拔2850米。</p><p class="ql-block">大峡谷主体在墨脱。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间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达5382米,围绕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远远超过深2000米左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深3200米的科尔卡大峡谷和深4403米的喀利根德格大峡谷。</p><p class="ql-block">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p><p class="ql-block">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p><p class="ql-block">199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峡谷的科学正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最大峡谷果然很壮观,天气好还能坐热气球,但总体而言:游区基础设施太差,游客能见到的美景太少,门票却太贵,物不所值!何况,我们来时天气不好,能见度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要将雅鲁藏布大峡谷整体美景呈现给游客,当地政府还需多年努力,想尽办法招商引资,不断改善、提高游区基础设施和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游区的品质会越来越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去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途中,见一队军车在过雅鲁藏布江大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雅鲁藏布江大桥口。</span></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千年大桑树。相传大桑树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的,已有1400多年的树龄。我们见到此树时没有树叶,都是树枝,但导游说:“每到天气温暖,该树枝繁叶茂,年年开花,当地人称为吉祥物,也象征着藏汉民族的团结友谊、情深意长”!</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去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路上的一棵大桑树及树上挂着的白色哈达。</p> <p class="ql-block">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景点的路上有一处地貌景观----丹霞佛掌沙丘。其位于丹娘乡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沙丘,因沙丘之形与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祷的佛掌而得名。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突兀的地貌景观。雅鲁藏布江米林县境内,这一沙丘的规模仅次于卧龙大沙丘。</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丹霞佛掌沙丘地貌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米林县过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约2小时车程,外来车辆是进不去的,买票后换乘景区巴士。从峡谷两侧狭窄曲折的盘山公路观赏景色。大峡谷景区有数个观景点,景区巴士每到一景点就停车,让游客们下车观赏景点、拍照。</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进口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自西向东奔流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最后于巴昔卡附近流出国境,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它在中国境内全长2057多公里,在全国名流大川中的河流位居第五位,其蕴藏的水力资源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单位面积水能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span>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p><p class="ql-block">从派镇到巴昔卡(在藏南地区底部)496.3千米的下游河段,河流水面高程由2910米,急剧降至155米,天然落差2755米,全段平均坡降为5‰,居世界各大河流首位。</p><p class="ql-block">同时在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从西兴拉往下到帕隆藏布汇入口20余千米河段内,前人已发现4处大瀑布群。</p><p class="ql-block">由下游往上分别是:绒扎瀑布群、秋古都龙瀑布群和藏布巴东瀑布群。其中,藏布巴东瀑布群包括藏布巴东瀑布和藏布巴东瀑布等两个瀑布群。藏布巴东瀑布最大,高35米,宽62.57米。</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气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有的地方成为西藏江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林芝县的色季拉山东南方的区域如鲁朗镇、排龙乡,和波密县的近河地带,是温带气候,雨水充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墨脱县的亚热带雨林(并非热带):从印度洋远道而来的水汽和热量,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路北上,直至遇到了呈东西走向横卧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和岗日嘎布山脉的阻碍,水汽和热量在海拔较低的墨脱地区不断积聚,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到一定程度,它们便一股脑儿冲向地面,浇灌着这片四季常青的圣土。于是充沛的阳光和雨水,造就了这里浓密的亚热带森林。如西双版纳。</span></p><p class="ql-block">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使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达4500-11060毫米;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了五个纬度;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推动许多热带动、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为许多古生物物种提供了安全庇护,不至灭绝。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由高向低,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亚热带季风雨林带,宛如从极地到东南亚半岛或从我国东北来到海南岛一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假如雅鲁藏布江经南迦巴瓦峰不是南转,而是向北逆势而上她会转性吗?变的具有我中华秉性----坚韧和温婉的哺育着西北饥渴荒漠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的大西北将变成绿树葱葱、遍地鲜花、粮食满仓的大西北。</span></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迦巴尔峰谷底雅鲁藏布江大湾处公路上的格嘎大桥。</p> <p class="ql-block">在谷底遥望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被洁白的云雾缭绕,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首。雅鲁藏布江围绕着南迦巴瓦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拐弯,高峰与江水5000多米的落差,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让人为雪山峡谷之壮美而窒息。</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迦巴瓦峰景色。</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的南迦巴瓦山峰。</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根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江水的冲刷形成的。峰与拐弯峡谷的组合,在世界峡谷河流发育史上十分罕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奇观。其实,大拐弯峡谷是由若干个拐弯相连组成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过两处海拔6000米的高山屏障,围绕神秘的南迦巴瓦峰途径林芝排龙乡奇特的U字形大拐弯向南,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路顺势而下,狂躁并咆哮着奔向印度洋,其壮丽奇特无与伦比。大拐弯</span>有的地方呈360度,这是“世界最大大拐弯”,也是“中国最大拐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般指南迦峰周围的南迦大拐弯(在林芝县排龙乡),广义说雅江的大拐弯很多,在墨脱县里有离县城约12公里的果果塘大拐弯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大峡谷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第一大拐弯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作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努力后蓦然发现的。</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藏民家养的“香猪”。香猪是西藏特有的一种猪,个小、肉精,吃起来味道香、鲜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约两点,我们团的部分人来到南伊沟景区。</p><p class="ql-block">据杨导讲:“南伊沟景区,原是军事禁区。后,前总书记胡锦涛来访,要求对游客开放”。车进入景区,检查站一名解放军战士亲自到车上对每个游客检查身份证,如遇出具护照者则一律禁止进入。</p><p class="ql-block">南伊沟气温在零度以下,我们穿着冲锋衣也不觉得冷。如穿着单薄,可在进口处租厚衣服。</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到底,全程近四十里,故需乘坐电瓶车游览。电瓶车每到一个景点,则停下,由当地随车导游介绍景点,游客可拍照。</p><p class="ql-block">南伊沟景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距县城有20公里,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此地炼丹并行医授徒,故而有“藏地药王谷”之称。景区总面积达820公顷,区内生态保护完好,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8.2℃,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造型奇特的各种树木,种子植物720余种。</p><p class="ql-block">“南伊”,藏语意为“仙境”。不仅风景秀美,更为神秘的是这里鲜为人知的珞巴文化。景区平均海拔2500米,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沟内景色绮丽,有保护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既有高大的针润叶混交林,又有牧草丰盛的草甸。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春天满山的桃花杜鹃,秋天满山的红叶。景区内有珞巴民俗村、藏药观赏园、千年云杉王、扎贡原始森林、甘露洞(藏医药鼻祖玉妥·云丹贡布大师行医授徒之地)等景点。诗人王心鉴《游南伊沟》一诗中有:“清流扰幽谧,古村在山间。白云连雪岭,彩虹戍花田。蹊径多鸟迹,深林少人言。净土息尘事,此间是桃源”的诗句,赞赏南伊沟的幽美景色。沟谷两侧,林木参天,青冈、云杉、桦树、柏木翠绿幽深;淡黄色的松萝,从高大的树叉枝丫间垂下,有如童话剧中仙女的帷幔;林间草木繁茂,野花摇曳,红色,黄色,娇艳欲滴,妩媚动人;湍急的南伊曲水在谷间轰然鸣响,翻腾的浪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路边搁置的巨大圆木,静静地躺在野草花之中,诉说着一段古老与沧桑。</p><p class="ql-block">当地导游讲:“南伊沟的原始森林不比九寨沟差”!</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伊沟景区的进出口。</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伊沟景观台,边上是湍急的南伊曲水。</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导游讲2014年夏天时,有一位上海游客在拍照时不慎掉入湍急的南伊曲水,顺流而下。南伊曲的水冰冷,一直流向印度。</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湍急的南伊曲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伊沟原始森林。有几匹马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路边搁置的巨大圆木,静静地躺在野草花之中,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与沧桑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南伊沟的部分原始森林。</span></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伊沟的部分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伊沟的原始森林中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眺望远处的天边牧场,有牛、马在静静地吃草。山的那一边就是中印交界著名的“麦克马洪线”。</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泥沟的天边牧场。</p> <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多小时。我们要乘电瓶车原路返回了。在电瓶车停靠的路边上的一块牌子写着:您已进入边境严管联防区 南伊边防派出所为您服务。</p><p class="ql-block">我们乘上电瓶车,一路开到出口处,下车。</p><p class="ql-block">当晚回林芝八一街,入住酒店,结束了一天的游程。</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南伊沟中印边境处。</p> <p class="ql-block">4月17日一早,我们从林芝返回拉萨。途径伍巴村,又到了村里一藏民家。藏民把游客带到她家,目的是推销银器。我在她们小院里拍照。</p><p class="ql-block">当地藏民家都用起了自来水。</p><p class="ql-block">在拉萨到林芝的往返路上,我们见到一条正在修建的拉萨到林芝的高速公路。不需几年,高速公路建成后,交通会更加方便!</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伍巴村一藏民家的老妇人在自家小院里用自来水洗手。</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伍巴村一藏民家的自住小院子。</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伍巴村一藏民家的一幢二层楼的住房,说明该村藏民富裕,生活得不错。</p><p class="ql-block">当天中午,我们回到拉萨,参观了藏药博物馆等。然后在拉萨城里逛了逛。拉萨的消费水平不低。</p> <p class="ql-block">4月18日上午,我们参观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拉萨市区西北区域耸立着一座雄伟的城堡式建筑,那就是千千万万藏民心中的圣地——布达拉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达拉宫为公元7世纪时期(初建于公元631年),青藏高原上最强大的吐蕃政权领袖松赞干布为与大唐联姻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由于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奉为本尊佛,故而以佛经中观音菩萨的修行地给这座集寺庙、城堡和宫殿于一体的建筑命名为“布达拉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经历了数百年自然损毁和战火摧残后,布达拉宫逐渐没落。公元1645年,才由当时青藏高原的最高统治者五世达赖喇嘛完成了声势浩大的重建工程。在此之后,布达拉宫,经过多年不断建造堆积,直到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才最终成就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布达拉宫。<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布达拉宫成为了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如今的布宫依然保持着300多年前的风采,内部宫殿楼阁众多,并藏有众多精美文物,金石玉刻和珍贵经书。1994年,布达拉宫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参观布达拉宫,旺季门票为200元/人,淡季门票为100元/人,淡旺季时间分别为: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淡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当然如果你能在“冬游西藏”优惠政策期间进藏的话,布达拉宫门票是免费的,不过依旧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免费预约券。</p><p class="ql-block">预约门票:</p><p class="ql-block">1.网上预订;</p><p class="ql-block">2.布达拉宫西门窗口现场预约:现场预约仅限参观前一天预订,预约时间为每日09:00,领完为止,预约门票需要携带身份证;</p><p class="ql-block">3.旅行社报团:在西藏旅游旺季的时候,散客自己预约布达拉宫门票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布宫门票每天限量2300张,有将近1700张都交给了西藏旅行社。所以游客在预约不到门票的时候,可以选择找旅行社报名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一日游的旅行团。</p><p class="ql-block">注意!不要去找布达拉宫外面黄牛购票,价格高不说,还很容易钱票两空。</p><p class="ql-block">参观程序:</p><p class="ql-block">1.参观当天根据预约卷上面的时间,携带身份证等和预约卷上一致的证件,到达布达拉宫正门(提前一小时)排队过安检。</p><p class="ql-block">2.游客从正门或东门进入布达拉宫建筑群,首先看见的建筑是雪城,参观雪城后进入二道门检查门票和证件,之后开始爬布达拉宫的台阶。</p><p class="ql-block">3.抵达德阳夏广场,在这里购买门票,可以稍稍休息一下,拍照留念,因为正式进入宫殿之后就不允许拍照了。</p><p class="ql-block">4.进入布达拉宫的核心建筑开始参观,正式参观时间是1个小时左右,需自行安排参观速度的快慢。</p><p class="ql-block">5.结束布达拉宫的参观之后,在布达拉宫后山出门。</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不能带水进入布达拉宫,在安检前可以多喝一点,后面爬台阶的过程会比较辛苦。</p><p class="ql-block">2.布达拉宫的台阶有1000多级,约13层楼的高度,过程比较辛苦,记得放慢速度,否则容易高反。</p><p class="ql-block">3.布达拉宫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不要带有侥幸心理,更不要违反规定,否则会找麻烦的。</p><p class="ql-block">4.女性朋友不要穿裙子,也不要穿吊带。另外帽子、墨镜这些都是不允许佩戴的。</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广场正面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旅游要防止缺乏内源氧),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布达拉宫<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会客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布达拉宫的建筑结构为石木百结构,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度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问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答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版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权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这张照片摄于正面的布达拉宫。</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从正门进入布达拉宫参观,一路上行,检票处附近的一处小平台上有一座无字石碑,但却不知道这是何意?历史上的古人曾也有立无字碑的先例,如安葬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乾陵就有无字碑,以及南京中山陵的无字碑等等,石碑虽然无字,但却能找到其主人,但布达拉宫的这块类似于方尖碑造型的无字碑柱又是谁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在坊间,关于布达拉宫无字碑的来历其实有好几个说法。有人说那只是重修布达拉宫时,剩下的一块废石料,无处安放才立于此处;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布达拉宫的“红宫”落成而立;还有人说是为纪念历史上某位德高望重的喇嘛所立,遵照喇嘛遗愿石碑无字。总之没有一个可以令所有人信服的统一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但最多的说法,</span>该碑是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立。1690年(藏历铁马年)红宫动工。1693年(藏历水鸡年),红宫完工;同年藏历四月二十日红宫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一座以示纪念。该碑称为“内碑”,藏语为“多仁囊玛,宫外的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则被称为“外碑”。该碑形制与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类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张照片摄于从布达拉宫正面拾阶而上的途中所见的“无字碑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如你问导游或讲解员,布达拉宫里面到底有多少间房子?他们一定会脱口而出——“宫殿房屋999间,外加山顶1间修行房,刚好1000间!”如你想要论证清楚到底布达拉宫里面有多少建房,让你在七拐八绕的走廊之间,把错综复杂的山顶建筑全都走上一天一夜,恐怕你也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间房屋。那么,事实上真的如导游所说是999+1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问题看似很简单,史料中也有体现,但真实性还是值得怀疑。根据布达拉宫的重修记载,1645年,在当时青藏高原最高统治者固始汗和摄政者索南群培的主持下,布达拉宫完成重建,流传下布宫房间999间的说法,但是如果考虑到当时的古人仍以“9”字作为最大值的概念来分析,或许这“999间房”或者“1000间房”就是个虚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另外,布达拉宫到底有没有藏宝地宫也是外界猜测的一个问题。相传,当年大唐文成公主嫁入布达拉宫时,曾带来500车金银财宝和500位金童玉女。这么多价值连城的珠宝金银和珍贵的经书典籍一时无处存放,便集中藏于布达拉宫的地宫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布宫里面到底有没有这个藏宝地宫呢?遗憾的是,由于布达拉宫建造年代久远,相关建筑图纸早已遗失不见,所以地宫到底在哪里?或者有没有?都成了未知数。再加上布达拉宫结构复杂,许多区域并未对游客开放,所以藏宝地宫也就成了未解之谜。当然,布达拉宫除了藏宝地宫外,还有很多悬而未解的、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后人去探索揭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正面石阶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禁止拍照的,发现偷拍会没收相机,甚至召来更大的麻烦。</p><p class="ql-block">进入布达拉宫,拾阶而上,先往白宫东大殿出发,见到白宫东大门,虽然门没故宫华丽,但是内有乾坤,里面到处都是壁画。画着各种不动尊菩萨。</p><p class="ql-block">接着穿过走廊,来到了一个广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广场是用来跳神和臧戏表演用的。广场后面有一个僧院学校,专门学习经文和礼仪的。</span>不过据说,进这里读书考试非常难的,能进去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进入白宫。从这里开始游客必须在一小时内离开而且中途不能拍照。这里面的大门金碧辉煌印有各种壁画,其中一幅壁画最出名,那就是《文成公主进藏图》。里面有白宫最大的寂圆满大殿,上面还有同治皇帝赐的牌匾。宫内还放着五世达赖的金印。那可是价值连城呀!</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白宫是达赖喇嘛的起居饮食、念经、会见客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走到白宫的顶层,有个通道可以通往红宫。可先站在最高点俯瞰整个拉萨城。接着就去红宫。</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正前方进入白宫。</p> <p class="ql-block">接着,介绍一下红宫的珍宝。</p><p class="ql-block">这是存放在红坛城殿密集本尊大坛城、还有这个大威德本尊坛城、全身镀胜乐本尊坛城是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筹建的。好漂亮!</p><p class="ql-block">在红宫里面还供奉着许多佛像:弥勒佛殿主尊、弥勒佛像法王洞弥勒佛像、银质千手千眼观世音,这个当时花了上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500万人民币;</p><p class="ql-block">在殊胜三界殿里还供奉着,乾隆皇帝的牌位。据说当时乾隆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达赖喇嘛为了谢皇恩设的;</p><p class="ql-block">红宫里面还有八大祭堂,供奉着各世喇嘛的灵塔殿:</p><p class="ql-block">最年轻圆寂的达赖喇嘛,圆寂时只有12岁;</p><p class="ql-block">最大的灵塔殿是五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挫,整座殿高25米,塔身由黄金打造,里面放着五世达赖喇嘛的真身。他的灵塔殿价值最高;</p><p class="ql-block">里面供奉的除了各种金银饰物宝物,还有古代法王的各种法器,已经不能用价值连城形容了,毕竟都价值连好几个城了;</p><p class="ql-block">圣观音殿是布达拉宫的中心,也是最早的建筑。殿内供奉的是松赞干布所依本尊观音像;</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参观一下其余供奉不同佛像的大无量寿佛殿,里面供奉了9尊佛像和21尊度母。栩栩如生的神明让人敬畏</p><p class="ql-block">里面还有赤尊公主、文成公主、蒙萨赤嘉的塑像,还有一个响铜殿里面供奉着3000尊铜佛像;</p><p class="ql-block">菩提道次第殿,供奉着2米高的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座像。</p><p class="ql-block">走到持明殿,再看看红宫顶楼的风景。</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红宫背面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你到布达拉宫,可能会看到有的藏民全身紧贴着城墙或者宫殿的墙壁,闭目屏息的场景。其实,他们并不是在祈愿,只是单纯地在享受墙面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据拉萨本地人说,每年的藏历九月二十二那一天,西藏各地会举行隆重的“降神节”活动,而粉刷布达拉宫墙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节日当天,从藏区各地千里迢迢赶来的虔诚藏民,亲手为布宫的宫殿建筑和围墙刷洗墙壁,所用的涂料中除了有生石灰之外,还要掺加大量的牦牛奶、糖和蜂蜜等甜味料,以及藏红花。目的是为了使墙壁更具黏性,从而使之更加坚固。粉刷之后的墙面经过风吹雨打,是否还有甜味(本人没有尝过)就不得而知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这张照片摄于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背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背面。</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背面处正在休息的藏民凝视着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背面靠中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背面靠西处。</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侧背面。</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的红山西北角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午,我们一行人去大昭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昭寺,藏语为“觉康”,又名“祖拉康”(藏意为佛殿),是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终点,在他们的心中,大昭寺之神圣,并不逊于布达拉宫。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在藏传佛教信徒的心目中来说,大昭寺都是名符其实的藏传佛教圣地和中心,在藏传佛教史上拥有极其崇高而圣洁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昭寺始建于唐贞观21年(647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庞大规模的建筑群。昭,是藏语中“佛”的意思,大昭即释迦牟尼。</p><p class="ql-block">进入庭院,四周有柱廊,廊壁因满绘上千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画有4400余平方米。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这是大昭寺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span></p><p class="ql-block">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p><p class="ql-block">寺内保存有唐代乐器及相传为文成公主使用过的石制盥洗用具等文物。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一幅为胜乐金刚。另一幅为大威德金刚。两幅刺绣至今色泽鲜艳,画面完整,为难得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明永乐七年(1409),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发起大祈愿法会,此后每年藏历正月都会聚集数以万计的僧人在该寺前诵经。乾隆五十八年,清廷颁赐金瓶,以掣签方式确定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其仪式亦在本寺觉卧佛像前举行。</p><p class="ql-block">塔尔寺医宗学院门楼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经典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融合了藏、汉、尼泊尔、印度的建筑艺术风格,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成为西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关于大昭寺的选址也有一段故事,相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全藏,为了继续稳固自己的江山,便先后迎娶了尼泊尔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成公主带着12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历经旅途风波,当行至现今的小昭寺时,运载释迦牟尼佛像的木轮车,陷进泥坑中,任凭大力士如何拉拽,也没有办法将车拖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经过文成公主卜算发现这里是旧时的神龙殿,释迦牟尼佛想要停留此处,镇服恶煞。于是在佛像四周支上支柱,张挂绫罗帐幔,进行供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昭寺也是整个藏区人民的精神中心,远到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藏区许许多多的藏传佛教信徒,跋山涉水,不辞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而来朝拜的圣地,心愿就是能在这里多待一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昭寺内香火旺盛,随处可见大铜锅内盛放着白白的、稠稠的酥油,中间一排芯子被点燃。寺内的这些酥油都是藏民信徒不辞千辛万苦捐赠的。几百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昭寺内佛像众多。一尊尊叫不上名的佛像或坐或立在那里,大多是慈眉善目、大耳垂肩,相比内地有些寺庙里的佛像,这里的佛像仿佛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他们的宝座面前摆满了鲜花、鲜果、面额大小不一的钱币;香火缭绕、乐声飘飘。如果真象那些信徒所说:“这里的许愿求佛最灵验!”那也是因为来到这里的人们的心灵最虔诚,朝拜品最丰盛而打动神灵的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西藏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心中若没有一种信仰作为精神支柱,人是很难在这里生存的。佛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是深入到灵魂最深处的依赖,也是藏族人民最信赖的支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藏是一个全民族都信佛的地区,所以,自古就有雪域佛国之称。每一个人,不管他是生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距拉萨有多远,能在这尊佛像前虔诚地拜上拜,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伟大、最崇高的事情了。所以,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踏上朝圣的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昭寺是拉萨城的标志之一,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西藏历史悠久,民族气息多姿多彩,藏传佛教文化十分浓厚。每到一处,都可看到大大小小的寺庙,老老少少的信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张照片摄于大昭寺和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昭寺拾阶而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大昭寺屋顶,向下</span>看到大昭寺广场的全貌。</p><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楼下大昭寺正门前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正对大门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O.3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p><p class="ql-block">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但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p><p class="ql-block">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唐太宗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时还看到大昭寺大门的两边信徒们此起彼伏、虔诚地磕拜在寺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藏族人民对信仰的虔诚,真的只有在现场才能体会,内心会感慨信仰的伟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城里人讲究些,磕长头时身下有一个用木板做成的软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大昭寺楼下的广场上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在大昭寺外都有磕长头的信众,他们来自藏区的名个地方,有青海的、甘肃的、四川的、云南的,当然也有很多是拉萨当地的。藏民为啥千里迢迢到大昭寺前磕长头呢?</p><p class="ql-block">大昭寺之所以成为藏民信众的佛土,是因为大昭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据说佛祖在世时,其弟子按其奶妈指点塑了8岁、12岁和25岁三尊金像并由佛祖亲自开光,8岁金像已遭毁损,今存于小昭寺,25岁金像远在印度,因此大昭寺内的12岁金像就变得十分珍贵。</p><p class="ql-block">藏民视佛祖金像为佛祖本尊,千里迢迢从各地到大昭寺朝圣,表现出的那种无比虔诚和执著,令所有人都感到强烈震撼。据说朝圣者都是代表一个村或家族,他们用板车拖着行装,餐风露宿,不避雨雪,一路磕着等身长头,经年跋涉来到大昭寺前,在此再继续磕长头十万个,达数月之久。</p><p class="ql-block">大昭寺金壁辉煌的金顶上的金子和供奉在菩萨面前的几百盏长明灯里的酥油都是藏民奉献的。藏民生活的地方,大都不太富裕,但他们省吃俭用,卖一些羊,一些牛,一些粮食,把得来的一点钱换成金子或酥油。每年换一点,过几年就积少成多。然后就磕几百、几千里地的长头到拉萨,全部献给了庙里,献给了佛。</p><p class="ql-block">相比而言不少汉族人,还有许多外国人,都信我们的佛。不过,这些人把财产,把尘世看得太重,他们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佛,或者只有自己遇见了麻烦事,才想起佛来,这是得不了救的。相反,财产多余了,人就要产生贪婪,就会作恶。</p><p class="ql-block">有的汉人信佛都是看破红尘,当不了官,发不了财,健康有问题,儿女不孝顺,还有男女不相好了,觉得活着没意思了,于是想解脱,出家躲起来,人在寺庙里,心在外面。</p><p class="ql-block">藏教信徒把金银珠宝都献给寺庙,把最聪明最有出息的孩子送去待奉佛。他们一路磕长头来拉萨朝圣,虽历尽千般艰辛,万般磨难,但心里高兴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去林芝的往返路上,我们都见到一路磕长头去拉萨的朝圣者,有的来自四川、有的来自青海,每次看到磕长头朝圣的人们时,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标准的瞌长头姿势。磕长头的人的姿势是一丝不苟的。一般先取立正姿势,口中边诵经文,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前行二步,迈第三步时,膝盖先着地,然后掌心朝下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同时就用前伸的手在地上划一条线.爬起来后从那线开始,继续往前磕,如此周而复始,直到目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磕长头者手上、脚上、膝盖、前身都有护具。</span></p><p class="ql-block">朝圣者一路风餐路宿,甚至行乞,所经历的辛苦和艰难,难以想象!但是,这些朝圣者,一旦踏上了朝圣的路,便没有一个会遇难而退。信仰是他们灵魂中的一轮永恒的太阳,给了他们战胜一切艰辛困苦的无穷力量,让他们从精神上升华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朝圣的路上,有时会有新的生命诞生,当然也会有生命结束在这里。许多朝圣者会因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永远地倒在了朝圣的路上,即将死去的朝圣者临死前会敲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托同行的伙伴带走。</span></p><p class="ql-block">在西藏,朝圣者永远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若是有人死在朝圣的路上,同伴们便默默地把他埋葬,然后再带上他的一颗牙齿重新上路。即使他是一个孤独的朝圣者默然地死在路上时,后来经过他身边的朝圣者也会像他的同伴一样,把他埋葬,然后再带上他的牙齿上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昭寺的主殿里,有一根紫檀木做成的柱子。柱子上原来雕刻着复杂精美的图案,但由于无数朝圣者的抚摸,现在这根木柱油黑锃亮,上面的木雕已经模糊不清。由于年代久远,这柱子上有一道道从上至下的裂纹,仔细看可以发现裂纹里镶嵌着一些白色石子样的东西,再仔细看,那是人的牙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些牙齿都是死在路上的朝圣者的牙齿。顺利到达了目的地的同伴们,会将死在路上的朝圣者的牙齿塞入这根木柱,他们用这种方法告慰死者,也是在告知神灵,死者已经和他们一起共同走完了朝圣之旅,死者已经和他们一起共同圆了朝圣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们把这根柱子就叫“牙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多么地使人心灵震撼而深厚的朝圣文化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大昭寺广场青石板上磕长头的男青年。</span></p> <p class="ql-block">信徒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p><p class="ql-block">以前总以为瞌长头是年长之人的事,想不到瞌长头的几乎全是年轻人!</p><p class="ql-block">如遇到道路正在翻俢,路上到处都是尘土,藏民们照样在土地上瞌头,而且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据说:瞌过长头到拉萨朝圣的藏民,在当地会很受尊敬,被视为“英雄”。我以为:是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藏族的特殊文化背景造就了这种特殊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任何地方都不具有复制性。祝他们一路走好,愿佛保佑他们!</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八廓街上的一位青年藏民在石板上磕长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入大昭寺,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这是大昭寺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大昭寺上的金顶、布幡。</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大昭寺时,天气阴暗,像要下雪。果然,临近傍晚就开始下起了小雪。</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大昭寺往布达拉宫方向处。</p> <p class="ql-block">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廓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廓街”,街道上有不少藏传佛教信徒一步一磕等身长头,非常的虔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街上店铺林立,商摊成行。各种各样具有浓厚的藏族风情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很有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街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尤其是藏民真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八廓街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八廓街上保存完好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外景。</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上午(因昨晚下了雪,导游和司机出于安全考虑等雪停了,故晚出车了一会),我们去日喀则。</p><p class="ql-block">在路上,杨导指着一座山,对我们说:“这个山顶上是‘天葬台’”。</p><p class="ql-block">藏民死后有天葬、水葬等习俗。</p><p class="ql-block">天葬的过程除了天葬师,其他人是不允许看的。我曾经收到过一位在拉萨的朋友发给我的完整的天葬视频,后来被删掉了。这恐怕有违藏民的风俗习惯吧。</p><p class="ql-block">我们应当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途径天葬的山。</p> <p class="ql-block">到了日喀则,不能不到扎什伦布寺。去看看班禅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建于明朝正统十二年,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p><p class="ql-block">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朱巴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p><p class="ql-block">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扎仓(经院),教学显密并重。</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建筑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其他藏传佛教建筑,如:五当召。</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尼色日山顶和扎什伦布寺全貌。</p> <p class="ql-block">西藏历史上有两大宗教领袖,一为达赖,二为班禅,清政府时二者分别管理前藏与后藏,前藏中心是拉萨,后藏中心是日喀则。拉萨有达赖的布达拉宫,日喀则有班禅的扎什伦布寺。</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依山势而建,红墙金顶的庙宇和宅院从山脚下铺开,一直铺到半山腰,山顶上则挂满经幡,非常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没有一条整齐的直通而上的台阶,只有在错落的房屋中开出的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p><p class="ql-block">寺庙高高在上,下方还有僧侣的住处和民房,我不像走进了一座寺庙,我像拐入了一条拥挤偏僻的小巷,这就是扎什伦布寺给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到了金碧辉煌的寺庙部分,大大小小的院落里有宏伟的房屋,房屋有两三层楼高,中间空心的部分供奉着历代班禅的灵塔,像布达拉宫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一样,铺满了黄金与宝石,班禅的肉身被黄金包裹放在最高处。</p><p class="ql-block">一个院落是一代班禅,我记不清楚有多少个灵塔,反正特别多。院落间是狭窄阴暗的小巷,像迷宫一般。只有几个模糊的指示牌指引着游客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部分扎什伦布寺。</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扎什伦布寺的部分金塔。</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扎什伦布寺寺庙间狭窄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第四世班禅大师塔祀殿(曲康吉)”。</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部分扎什伦布寺。</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扎什伦布寺主殿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部分扎什伦布寺。</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扎什伦布寺中的一口钟。</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扎什伦布寺主殿中的紫檀木柱。</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扎什伦布寺中的游人与转经轮。</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蓝天白云下的扎什伦布寺。</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我们吃过早饭先到了帕拉庄园,并请了一名讲解员。</p><p class="ql-block">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位于江孜县城西南约4公里的班觉伦布村,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p><p class="ql-block">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全国五A级景点。</p><p class="ql-block">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贵族分为四种:赞普后裔、亚奚家族、第本家族,其余统称为格巴,帕觉拉康系第本家族,因此,帕拉庄园属贵族庄园。</p><p class="ql-block">帕拉家族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据考证,帕拉家族的祖先是藏堆王(1618)从年楚河上游强旺地方一座寺院中抽到不丹管理普拉康寺的喇嘛,后来成为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再后,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因率五百户丁返藏有功受封江孜重孜沙鲁地方作为薪俸。帕拉家族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并步入西藏大贵族行列。到十九世纪末,帕拉家族发展到帕拉家族在江孜县、拉萨、白朗县、亚东县、山南等地区拥有37座庄园、1.5万余亩土地、12个牧场、14000余头(只)牲畜、3000多名农奴,成为西藏十二大贵族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西藏地方政府中,帕拉家族担任孜本、代本、卓尼钦姆,直至噶伦的人丁不少。在家族兴衰史中,先后有5人担任过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总管西藏行政事务。在政教合一的旧西藏,帕拉家族有着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帕拉庄园原建于江孜江嘎村,1904年,英国侵略军烧毁原在江孜县城附近江嘎村的帕拉家族主庄园。1937年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重建于江孜城西南年楚河的另一侧,即距离江孜4公里的班觉伦布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帕拉庄园位于距离江孜县城西南面约4公里的江热乡班久伦布村,可自江孜县城包车前往,或者徒步前往也可,大约需要1个小时,沿途风景很好。江孜县城乘坐出租车10元可以到达。</span></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帕拉庄园主扎西旺久为逃避服兵役当过林布寺小喇嘛,还俗后主持庄园日常事务。他整顿庄园经济,扩充庄园规模,加强对农奴的统治,到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虽不能与先祖时的帕拉家族相比,但地位依旧显赫,其中主庄园--班觉伦布庄园就拥有农奴100多。</p><p class="ql-block">1959年,帕拉旺久参与叛乱并外逃,其庄园被全部没收,当时的江孜分工委考虑到帕拉庄园系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具有特殊意义,对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随后,县委、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维修,因此,帕拉庄园是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贵族庄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帕拉庄园多花树水石和家禽畜类,整体布局类似园林,平时非常安静。</span></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帕拉庄园颇为壮观,现存房屋57间,面积5357.5平方米,主体楼高三层,建筑配套完整,装修考究,设有经堂、日光室、会客厅(上接待室)、卧室,还有玩麻将的专用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经堂是帕拉庄主念经或举行法事活动的地方,堂内雕刻、绘画、摆设等多为内地样式,可见中原文化对其有着较大的影响。卧室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还有帕拉贵族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进口酒、进口白醋、珍贵裘皮服饰,极尽奢华之能事,生动再现帕拉家族当年的豪华生活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院子。</span></p> <p class="ql-block">此外,帕拉庄园内还有酿酒坊、磨坊、农奴大灶等。庄园酿酒坊酿制的青稞酒大部分自用,少部分出售或它用。帕拉庄园的磨坊可分为水磨和人工磨,主要加工糌粑和藏面,所加工的糌粑分为三等:一等庄主食用,二等亲信佣人食用,三等农奴和牲口食用。帕拉庄园的农奴大灶,主要为农奴做饭,据说,早晚各一顿,早上糌粑,晚上吐巴,无肉无菜,十分清淡。</p><p class="ql-block">主体大楼楼道中,陈列着皮鞭、脚镣等刑具,这些都是旧西藏贵族压迫和统治农奴的工具。为了惩罚农奴,帕拉庄园设有各种刑具,如站笼、镣铐、鞭子、牛皮筒等,刑罚有鞭笞、掌嘴、割鼻、断足等,手段极为残酷。庄园中还保存着旧时的监狱,这是西藏贵族统治农奴的工具。</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中、英、藏文《帕拉庄园农奴院简介》。</p><p class="ql-block">帕拉庄园有三千多农奴,其中主奚班久伦布庄园内就拥有一百多朗生(家奴)。这些家奴从帕拉所属各地庄园和属民中抢征过来的。他们在庄园内担任织氆氇、织卡垫、马夫、炊事员、酿酒、紡线、裁缝、侍卫等繁重的劳务。庄主根据不同的工种确定每个家奴的薪水,有的每年只有二十四甲克粮食,有的仅有十六甲克粮食,有的每天只有一勺糌粑,靠这些薪水养活全家人。</p><p class="ql-block">此农奴院使用面积150.66平方米,解放前夕共住有14户人家、60多名奴隶。最大的房间有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4.05平方米,平均每个农奴只有2.5平方米,而帕拉庄主两口人占有建筑面积为5357.55平方米的82间房屋。</p><p class="ql-block">农奴们祖祖辈辈住在这些低矮的仅有几平方米的房屋内,当时一户最多的达7口人,因人多房屋小,除了冬季寒冷季节外,大多数时间晚上只能睡在院内露天。</p><p class="ql-block">农奴每户除了极简陋的生活用具外,一无所有。农奴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时,被庄主一脚踢开,过着极其困难的晚年生活。如曾任班久伦布村村长的拉巴罗杰之姨母石达,从13岁开始至50岁织氆氇,年老眼瞎,失去劳动能力时,被庄主将其一脚踢开,过着极其困难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此农奴院,除稍维修外,房内设备,大多数是原物,个别物品根据房主的回忆进行了仿照。</p><p class="ql-block"> 2005年</p> <p class="ql-block">庄园对面,有一座农奴院,叫帕拉朗生院。朗生就是家奴,这些家奴是从帕拉所属各地庄园和属民中抢征过来的,他们在庄园内担任马夫、炊事员、侍卫,从事织氆氇、织卡垫、酿酒、纺线、裁缝等繁重的劳务。庄主根据不同的工种确定每个家奴的薪水,有的每年只有24甲克(1甲克相当于24斤)粮食,有的仅有16甲克粮食,有的每天只有一勺糌粑,靠这些薪水养活全家人。</p><p class="ql-block">据介绍,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生产力水平低下(平均亩产约90斤左右),广大农奴不仅没有自己的土地,还要承担相当重的无偿劳役,缴纳数十种实物或货币租。广大农奴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朗生更是如此。位于班觉伦布庄园的班觉伦布村,那时有131人,其中20%是庄园的朗生,该庄园的朗生与旧西藏其他地方的朗生一样,没有生产资料,没有教育、文化权力,受庄园主绝对支配,丝毫无人身权,被视作会说话的工具。朗生的子女亦为朗生,无论什么原因,一旦沦为朗生,不仅自己,连子孙后代也永远无出头之日,受到庄园的残酷剥削和人身摧残。</p><p class="ql-block">在这座仅有150.66平方米使用面积的院子里,解放前夕共住有14户人家、60多名奴隶。最大的房间有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4.05平方米,平均每个农奴只有2.5平方米,而帕拉庄主两口人占有建筑面积为5357.55平方米的82间房屋。</p><p class="ql-block">农奴们祖祖辈辈住在这些低矮的只有几平方米的房屋内,当时一户最多的达7口人,因人多房屋小,除了冬季寒冷季节外,大多数时间晚上只能睡在露天的院内。</p><p class="ql-block">至今保持原貌的朗生院,一间间拥挤、低矮、阴暗、形同牢笼的房间,与庄园贵族的豪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些农奴的房间内,除了极简陋的生活用具外,一无所有,据说,农奴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还会被庄主一脚踢开,过着更为困苦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其中有间是一名叫加布的农奴一家人的房屋,加布的母亲米玛片多从小开始在帕拉庄园内任纺毛线工,年薪只有16甲克粮;加布的父亲拉贵是帕拉庄园的“多多”(“多多”是强劳力或打手),后替帕拉去当藏兵;加布还有个兄弟叫罗杰,解放前,全家两代4口人就住在这间只有11.35平方米的房间内。</p><p class="ql-block">据介绍,现在的加布一家,共有23亩土地、6头奶牛、1匹马、20只羊、2辆自行车、1部马车、1台拖拉机、1部电视机,并盖了面积为460平方米的新房,一家子吃、住、用,全不愁,翻身农奴的日子真是不错呢。</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对面的农奴们居住的狭小的、黑暗的住房。门口有当时居住者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对面的农奴居住的狭小的、黑暗的住房内。</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用中、英、藏文写的帕拉庄园内设有《农奴大灶的简介》。</p><p class="ql-block">帕拉庄园内曾设有农奴大灶,主要为农奴做饭,早晚各一顿。早上糌粑,晚上吐巴,无肉无菜,十分清淡。</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内农奴大灶及做饭状况。</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年轻时的照片及和西藏一些贵族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使用过的金属器皿。</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当时戴过的一些名錶和闹钟。</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穿过的裘皮衣服。</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穿过的皮鞋和皮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喝的洋酒。</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戴过的各种帽子。</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戴的各种佩件。</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主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内的打麻将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帕拉庄园在201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牌子。</p> <p class="ql-block">参观“帕拉庄园”结束后,我们又一路驱车到了乃钦康桑峰。</p><p class="ql-block">乃钦康桑峰,海拨7206米,位于东经90.1度,北纬28.9度。在雅鲁藏布江之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有一条延伸360多公里的山脉,藏族人民把它叫做拉轨岗日山。在地质构造上,山脉属于新生代褶皱复背斜的轴部,有连串排列的窟窿和短背斜隆起,核部由片麻岩、混合岩组成。它的北面是雅鲁藏布江断裂谷地,南面则为复向斜构造的湖盆地市。宁金抗沙地处拉轨岗日山脉的东段,座落在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仁布县、浪卡子县三县交界处。宁金岗桑,藏语意为“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传说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 宁金岗桑峰,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形如鹰嘴。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主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宁金岗桑峰附近现代冰川发育,有冰川约50多条,冰川面积达129平方公里。卡惹拉冰川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条冰川,面积达9.4平方公里。卡惹拉是浪卡子和江孜县之间公路上最高的垭,上天把她变成天鹅贬在这里,诸峰的神女们都与她恋恋不舍,常来此洗澡与她相伴。</p><p class="ql-block"> 而卡若拉冰川是乃钦康桑最大的一条冰川,就在公路边上,下车就能看到.卡若拉冰川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东部源头。从羊卓雍错出来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卡若拉冰川在乃钦康桑峰南坡,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一直延伸至路边,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电影《红河谷》中的雪崩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树立着几块石碑,上面著名电《红河谷》,《拉孜之战》曾在这里拍摄。据说当年剧组为了拍摄需要,制造雪崩,人为地炸掉了冰川的一角。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支英国科学考察队来到雪山,年轻的探险家琼斯怀着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心跟英军少校罗克曼来到向往已久的神秘的西藏,罗克曼此行的目的是为英军进攻西藏打前站。过冰谷时,罗克曼不听从藏族向导的告诫,向相遇的马帮傲慢地鸣枪示威,引发了可怕的雪崩,马帮和探险队被雪吞没了。而为了这个镜头,摄制组仅付给当地藏民几万元就得了爆破冰川的许可。</p><p class="ql-block"> 在此拍摄时,当地藏民说:二十年来冰川退后很多。雪锋一年比年少。……。</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乃钦康桑峰雪山和路边耸立的几块石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乃钦康桑峰前,我太太与当地藏民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海拔5000多米,但我们一点没有高原反应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公路边的乃钦康桑峰和经幡。</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错,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Km2,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容积146亿立方米,属淡水湖,也是一个构造湖泊,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p><p class="ql-block">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历史上曾为外流湖,上述湖连为一体,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并分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过6.5米。</p><p class="ql-block">湖中山地突冗,湖内分布有21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8Km2,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p><p class="ql-block">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p><p class="ql-block">雪峰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的,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宁金抗沙峰。拉轨岗日山是一条延绵约360多千米的山脉,它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藏族人民把它的主峰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宁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它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著名的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麓。</p><p class="ql-block">杨导说:“这湖里的鱼,藏民视为圣鱼是不吃的。如见到有人在湖中洗脚,会发怒的。他们觉得这种行为玷污了圣湖”。</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羊卓雍措湖边。</p> <p class="ql-block">1996年,羊湖西岸发电站建成,是西藏最大的水利发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项目曾因生态原因遭到包括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等的反对,后改为抽水蓄能电站以保持湖水水位。据估算,羊卓雍措的面积在按原计划开发后将减小,在开发67年后达到新平衡,而由封闭性湖泊转为开放型后,盐类流失将在1000年后达到新平衡。</p><p class="ql-block">羊卓雍错人文风景。羊湖电站投资18亿元,安装4台抽水机组,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年发电量0.84亿千瓦时,电力供应拉萨、山南和日喀则3个地区电网。羊湖电站为引水式电站,电站进水口至发电尾水渠出口相距9.5公里,高840米。水工建筑物有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尾水渠、开关站、沉沙池抽水系统等组成。1989年国家计委列入预备开工项目,1990年国家计委正式列入基建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1991年5月25日主体工程开工。工程由成都勘测设计院负责勘测设计,武警水电部队负责建设和施工。 1996年建成。</p><p class="ql-block">动物。羊湖湖水碧波如镜,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错:“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冬天,羊湖冰封,似素衣美女横躺在喜马拉雅群峰的怀抱里。春末夏初,牧人便将牛羊运到湖中的十数座小岛上,让它们悠闲地享用牧草。夏天,湖畔水草丰富,正是牧人放牧牛羊的好季节。到了初冬,人与牲畜才重返湖岸。</p><p class="ql-block">美丽的羊卓雍湖。羊湖还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湖中浮游生物很多,鱼饵丰富,每到夏天,鱼群便由深水游到浅水区觅食、产卵,几乎徒手就可捞到,再加上藏人不吃鱼,这里便成了鱼类的天堂。湖中盛产高原裸鲤,其肉细嫩鲜美。鱼类蕴藏量可达8亿多公斤,有"西藏鱼库"之称。 此外羊湖还有西藏最大的人工养殖渔场,以养殖高原裂腹鱼、高原裸鲤为主。</p><p class="ql-block">羊湖周围和湖中小岛,还有很多 野生动物,周围5000米海拔的山上有雪猪,草滩上偶尔会遇到野羊和狐狸。</p><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中有大小岛屿21个,岛上生活着各种候鸟,使这里成为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和野生禽类的乐园。像黄鸭、天鹅、鹭鸶、沙鸥等应有尽有。那成千上万只白色水鸟在湖面飞翔的画面,十分奇异壮观。</p><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关于白色水鸟,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羊卓雍措是一潭碧玉似的清水。湖边有一个叫白地的村子,村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每天夜里都要到湖里洗澡,因此,她的肌肤像白玉一般洁净。村中有一个农奴主看中了这位姑娘,要把她霸为己有。但姑娘已有自己的心上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农奴主。有一天夜里,农奴主躲在湖中,乘姑娘下水洗澡时,一把将姑娘抱出水面,要把她抱回家去。这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端站着一位仙女,她用佛珠将凶残的农奴主打死,但农奴主还是死死抱着姑娘不松手,结果两个人都沉入湖中,姑娘也被淹死了。第二天黎明,人们来到湖边寻找她,呼喊她的名字。突然,从湖中飞出了一只白色的水鸟。这只水鸟就是姑娘的化身。从此以后,水鸟总是在湖里戏水,在湖面上空飞翔。白云似的羊群,白色的水鸟,加上这个神奇的传说,使羊卓雍湖成为一个神秘“圣湖”。</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羊卓雍措湖的蓝天白云和蓝色的湖水。多美的圣湖啊!</p> <p class="ql-block">典故: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起码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这样做,至少“佛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不过,羊卓雍措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p><p class="ql-block">藏族人崇拜羊卓雍措,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杰盖吉佐(金刚障碍之主),她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措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或神力。</p><p class="ql-block">据民间传说,羊卓雍湖是天上一位仙女下凡变成的。</p><p class="ql-block">据记载,羊卓雍措形似蝎子,相传曾为9个小湖,空行母益西措杰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把7两黄金抛向空中并祈愿、诵咒,又把所有小湖连为一体,其形似莲花生的手持铁蝎。流域内一些地名与蝎子有关,如湖上游热耶白比吾、热域曲龙热耶、热域为蝎子左右角,指该地正处在蝎子的左右角之位置;居蝎子心脏位置的圆布多岛屿上有一座公元16世纪中叶仁增多俄迥乃兴建的宁玛派小寺遗址,寺附近还有莲花生大师的手印,湖西南还有桑丁寺,故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羊卓雍措湖美丽的蓝天白云和蓝色的湖水。</span></p> <p class="ql-block">特色:羊卓雍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措,“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措”: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130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p><p class="ql-block">高原明珠羊卓雍措:羊卓雍措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仿如置身人间仙境,羊湖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周围 还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达海拔7000多米。湖泊、雪峰与蓝天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羊湖会显现出不同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羊卓雍措的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的蒸发达到一种奇特的动态平衡,湖水随着光线变幻,演化成千变万化的蓝色。下岗巴拉雪山不远有一段很长的沿湖公路,在此停车驻足,或徒步至湖边,甚至露营湖旁是感受羊湖的最好方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羊卓雍措湖美丽的蓝天白云和蓝色的湖水。</span></p> <p class="ql-block">交通信息:西出拉萨,经过曲水县雅鲁藏布江大桥,沿拉亚公路南行170公里,翻过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美丽的、碧玉般的羊卓雍措便展现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羊卓雍错人文风景:从山口下到羊卓雍措湖畔需要大约30分钟,然后可以一直沿着湖边的公路欣赏羊卓雍措的景色。直到再开过60千米后接近浪卡子县的时候,这面美丽的镜子才会逐渐消失在你的视线之中。走这条路线,在过了浪卡子县城之后大约40千米时可以见到近在咫尺的宁金抗沙峰。</p><p class="ql-block">开发叫停:有消息称2012年6月,羊湖水上观光旅游活动正式启动,届时游客及市民可以到羊卓雍措乘坐观光游艇、水上巴士、牛皮船,领略高原湖泊之美了。”西藏珠穆朗玛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达娃说,前期已经进行了试航,此外,将在羊湖边上设置200多个遮阳伞、沙滩椅供游客休息。</p><p class="ql-block">此消息一出,遭到网友强烈抵制,驴友心中的羊卓雍措会不会因为过度的民间商业开发,带来气质上的沦落。一种原本混沌一体的自然状态,将被商业色彩损坏。</p><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17日,从山南地区行署了解到,《西藏商报》日前报道的羊卓雍湖游艇观光项目,未经自治区、山南地区任何部门批准,山南地区行署已责成浪卡子县立即停止该项目。《西藏商报》15日对6月底将开通羊湖游艇观光项目进行报道后,山南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立即对此事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山南地区行署决定,责成浪卡子县立即停止羊卓雍湖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并将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今后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羊卓雍湖水上进行任何旅游开发和商业经营活动。山南地区行署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山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羊卓雍措湖美丽的蓝天白云和漂亮的蓝色湖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羊卓雍措湖的蓝天白云和蓝色的湖水。多美的圣湖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摄于羊卓雍措湖美丽的蓝天白云和漂亮的蓝色湖水。</span></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返回了拉萨。</p><p class="ql-block">一到拉萨,我即赶到药王山拍布达拉宫的夜景。</p><p class="ql-block">药王山是拍布达拉宫的最佳摄影点,每天、每晚有很多人前去拍照或摄像。还好我去的早,占住了有利位置。</p><p class="ql-block">拉萨的夜比我们内地要来得晚一些。我耐心地等待着,天慢慢的终于黑了。</p><p class="ql-block">这时的药王山想拍照或摄影的人太多了!</p><p class="ql-block">我抓紧拍了几张布达拉宫和红山、街道那一头的夜景。然后打的返回居住的酒店。</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布达拉宫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上午约十点,拉萨旅行社派车把我们送到火车站。</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俩踏上Z166次高原列车,于12:15分驶离拉萨,返回上海。</p><p class="ql-block">在卧铺厢里,我们遇到了两位差不多同龄的杭州夫妇。他们说:“他们已经出来一个月了”。我不禁问:“你们到西藏来玩怎么用了那么久时间”?他们回答:“我们先到了拉萨,然后游景点。在游玩时遇到了几个年轻人(大学生)要去尼泊尔。我们也要求和她们结伴一起去。年轻人同意了”。他们还说:“与年轻人同行大有好处,一是年轻人懂英语,外出没有语言障碍;二是,她们出来时都做过功课,知道去尼泊尔应该玩什么,那里好玩;三是年轻人精打细算,玩得开心,钱又花得少。我们只要在每天结账时该给她们多少钱就是了。凡事不用操心”!他们还介绍了许多在尼泊尔的所见所闻,如尼泊尔有很多异域风格的古建筑;原生态的植被景色很美;有很多价廉物美的当地特色的小商品等。拉萨城里很多摊位上的小商品都是从尼泊尔贩运过来的。</p><p class="ql-block">他们娓娓道来,侃侃而谈,难掩内心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我听了很羡慕!心想,认识他们晚了,否则我们也一起同行。</p><p class="ql-block">他们是从西藏樟木出境到尼泊尔。原本打算从尼泊尔直接坐飞机回杭州的,但机票太贵,故他们又返回西藏。返回西藏后又去了还没来得及去的景点。他们从拉萨坐火车先回上海,再回杭州。</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聊天,真的学到不少东西!</p><p class="ql-block">列车到达上海,我们又一起乘上地铁。他们去南站坐火车回杭州。</p><p class="ql-block">我们到家后的第三天,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地震使尼泊尔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很多古建筑被毁……。听到此消息,我不由自主地为那一对杭州夫妇庆幸!他们去尼泊尔真是太值、太幸运了!我想,他们也会这么想的。</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拉萨和街道那一头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前后历经12天的“雪域高原,西藏行”结束了。然而,这12天的所见所闻却难以磨灭!</p><p class="ql-block">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众多的高山、名山、神山。层层叠叠的山峰上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时开时散。还有那耀眼的冰川,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斓,霞光万丈,美极了;</p><p class="ql-block">天上是蓝天白云,地下是“圣湖”中湛蓝的湖水,漂亮极了;</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大拐弯,江水日夜奔腾南下,永不止息。如这些水资源能流入我国饥渴的西北地区,其结果怎样?让人难抑遐想;</p><p class="ql-block">林芝鲁朗森林植被随着不同的海拔,出现一山有四季的绝妙色彩,令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南伊沟的原始森林,树林葱葱,一些倒在草丛、野花中的圆木头,在述说着岁月的苍桑。草地上的一些牛、马、羊在悠闲地咀嚼着嫩嫩的草。山顶上云雾缭绕,时阴时晴,时开时散,变化莫测;</p><p class="ql-block">壮观、雄伟、神秘的布达拉宫,历史悠久的大昭寺是藏民们心中的“圣地”。随处可见的来自各地藏区的信徒,无论千里、万里,不辞千辛万苦和艰难险阻,三步一磕等身长头,直至目的地,使人对信仰的伟大而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牙柱”,不禁示人对亡者肃然起敬,给人以心灵的震撼!</p><p class="ql-block">西藏是块净土!真的太美了!去过的人们都说,人生中不去一次西藏真的会有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