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

云兮诗画院

<p class="ql-block">  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多有辩论,但个人认为其实意义不大。我更倾向于把人之初理解为空的状态。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其实大多情况是你种什么,他就长什么。你放什么,他就有什么。</p><p class="ql-block"> 人的恶,是为了利,善,也同样是为了利,只是产生利的途径和方式不同。我们通常说的恶,指的是损人利己。而善,则是指利他,通过利他,或者是希望得到自己内心的认同,或者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单纯的只是希望得到自我内心的认同,那是圣人,咱凡人其实挺难做到。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的追求应该是兼而有之,即:在内心自我认同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交换“,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交换,之所以能够存续几千年,并且推动人类的发展,其重要的根基,是公平。尽管,或许人们会期望自己获得多一点,但绝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依然是知道的,公平是交换的重要准则。所以绝大多数人依然会以公平为准绳,来完成交换,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但通常也不会让这种偏差偏离公平太多。因为我们清楚,我们需要的是长久的交换。如果只是单纯追求更多的获得,而付出很少,可能大家也就不和你产生长久的交换了。</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恶与善,其实都可以理解为交换过程中的不公平。恶,即以“我”为主,损人利己。善,即为他人着想,损己利人。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交换过程中的不平等,今天糊涂,明天懵懂,或许后天就会反应过来了,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追求公平的,如果你总是获得更多,别人一定会想着抓住某个机会要回来。即使这个人没能要回来,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一种“恶”习惯,你不遵守游戏的规则,别人对你,也就有可能不遵守这个规则,在某一时间点,某一特点的情况下,或者遇到了特定的人,他会让你付出更多,并且如此的以恶制恶,即使或许不赞同对方的行为,但是,至少很少有人会同情你,你终将会失去。</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总是为他人着想,损己利人。首先,在大众的心里其实是有一杆称的。大众其实是追求公平的,你的付出,终究会有一天,会有人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来回馈你。当然,也或者你对某人的付出,并没有在他身上得到回报。但是,“善”是你的习惯,对心存善意的人,投桃报李,也会有很多人以善意对你。当你被善意包围的时候,可想而知,你能获得什么。吃亏是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恶”所获取的回报其实总是有限的,可能风光一时,但很难风光一世。在某一时间点,这种不公平的获取会还回去。而“善”的回报,其实更大。你的源源不断的善意,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回报。或许,会有一时的损失,但回报,或许就在某一天悄然而至。可能会迟到,但不会不到。</p><p class="ql-block"> 你可能会说,“善”获取的回报怎么会是源源不断的呢?既然是交换,总是要付出,人所拥有的,是有限的,就像一根蜡烛,为了点亮别人,燃烧了自己,最后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是的,在基数一定的情况下,去付出,可能就会有穷尽的时候。但是:一、理论上我们可以不断的获取材料,来填充,来支撑蜡烛的继续燃烧。二、交换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果以物易物,你拥有的,总是有限。在这里,所说的物是有形的,但有很多东西是无形的,也可能拿来交换。比如说:你拥有知识,你总是用知识去帮助他人去解决问题。再比如说:你很懂得关心他人,别人在你哪里能够获得安尉、动力和力量。从这个角度,你就有可能无限的供应。你就有可能像太阳一样,永续的光辉,照亮他人。</p><p class="ql-block">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把“道“理解为防守方,把”魔“理解为进攻方。我们都知道,百密一疏,总是有可能被攻破。是的,在善与恶的直面斗争中,恶,确实有可能在一个时间轴内获得优势。所谓的“好人不长命 祸害遗千年”,或许说的就是这么回事,但是这种说法,如果拉长时间轴来看,其实不然,纵观历史,有几个恶人能够有好的下场呢?相反,种善因,得善果的例子,是数不胜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p><p class="ql-block"> 当“善”遇到“恶”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你的善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引“恶”向“善”,我们大可广播善缘。如果善意,带来的是助纣为虐,或许就应该追求公平。当然,这很难判断。如果我们的善意多一些,持续的时间长一些,通过对方的行为,或许我们判断起来就会相对更准确一些。我们追求公平的方法其实有很多,除了个人的努力,道德和法律法规,都能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如果依然求而不得,我们倒不如默摈,即不理采他。要相信,恶有恶报,只是时候未到。</p><p class="ql-block"> 法律法规,其实是通过惩恶,来维护某种程度上的公平。法律法规越是严格,恶的生存空间就越小。但是人类恐怕永远不会出台一部法律法规,来抑制善意。当今社会,善的生存空间,其实是越来越大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恶,其实通常指的是大恶,其实利己主义还有一类,即占小便宜的,我们或许不能称之为恶,但其实同样不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个人如此,企业乃至国家治理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说企业,比如说企业宗旨或企业精神,不知道你是否会发现,真正能够从客户角度出发,真正能够为他人着想,并且能够真正做到的企业,往往能够厚积薄发。而从自身角度出发的企业,或许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优势,但是走着走着,就很容易遇到瓶颈。</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现在的校外教育,国家在重点整改。为什么?你可能会说:校外教育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有错吗?我们且不谈校外教育的收费给家长们带来的负担,单从孩子培养的角度,我们其实知道,保留相应的时间,给孩子们去“玩”,其实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如今,孩子学习的强度甚至超过了家长们工作的强度,这合理吗?社会上如此多的校外培训,到底是在着眼于孩子的成长,还是着眼于自身的业绩,着眼于为企业多创造收益呢?</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华为,华为据说是以营销为主导,引领公司的发展。但是华为的营销,其实就是着眼于帮助客户解决现在或将来的问题,绝不投机取巧。用最“笨”的方法,去一步步赢得客户的信任。华为做这么大,并且能够在美国的打压下,还能够顽强生存。这就是真正为客户,真正为他人着想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有些偏题的感觉。但如果我们把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理解为“善”,那么就依然是切题的。如此理解,我们就能理解“善”的力量,也就能够眼光更加长远,而不是计较一时的得失,来获得“善”的洪荒之力。</p>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