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br></div><div><br></div><h3> 走进夏季,两山排闼,荷塘叶翠,尖角含笑,蜻蜓独立寻一缕荷香。农安作协儿童委员会的“童仁”们,激情似火般抒写着夏日的清凉,此时我们可以举一片荷叶当伞,捉一声鸟鸣为扇,品一篇篇佳作,如沐春风。愿春风化雨,滋润心田。</h3><div><br></div><div><br></div> 夏季研学硕果累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童诗</b></p> <p class="ql-block"> 诗歌是文学圣经上的宝石,而儿童诗就是宝石上的光,那光可以照亮你的生活。这一季,汪立伟老师可谓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童诗《掉落的小扣子(外一首)》(《艺术界 · 儿童文艺》2021年第4期),这两首童诗,都有“我”在意象之中,我发现了小扣子,橡树急忙告诉我那是它的橡果;我看到了可爱的娃娃,舔着肚子,带着帽子,我喜爱地捧起它,它赶紧告诉我,它是橡树的孩子。无论是我和橡子还是和橡树,关系那么和谐融洽,有情有趣。</p><p class="ql-block"> 组诗《河边看柳》(《读友·少年文学》2021年第5期),以柳为主题,写了小柳树是个慢性子、柳花、柳芽的杂技、小柳树喷泉。《小柳树是个慢性子》写了小柳树是个慢性子,春风催,春雨催,都不着急发芽,迎春花急得没有长叶先开花,童趣一下子跃然纸上。《柳花》一诗用拟人手法,向儿童介绍了植物知识,文学与知识的融合更见儿童趣味。《柳芽的杂技》把柳芽的样态以及柳芽给人们的欣喜描写的特别细致,春的信息总是那么让人开心。《小柳树喷泉》描写的是柳树枝叶繁茂的样子。纵观四首儿童诗,不难捕捉暗线及有顺序的选材。从春的发芽到夏的叶繁枝茂,诗人的观察视角是全方面的、细致的,童心、童趣带你与柳相约。</p><p class="ql-block"> 诗人的想象力犹如生长出飞翔的翅膀,橡果像小扣子,大树扛着小鸟,小鸟趴在大树的肩头,小雨点成了鼓手,小野菊是天宫的星星。自然界的一切都如孩童眼中的伙伴,他们那么亲密,那么美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术界 · 儿童文艺》2021年第4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友·少年文学》2021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儿童散文</b></p> <h3></h3><h3> 儿童散文是散文的童话,它记录着对童年,对世界的种种清澈的情感。那情感如天山的雪莲、洞庭的青螺、大漠的落日,更是童年生活过的那些地方,像西涧。童年一起生活过的人如母亲。</h3><h3> 谢华英的散文《一二三起来》刊登于《儿童文学》(经典)2021年5月号。<br> 谢华英的儿童散文具有经典中品性,清浅中的光芒,那是文学的光。<font color="#333333">文章题目:“一二三,起来!”是文章的明线,前三次是母亲说的:<br></font><font color="#333333"> 偶尔躺下休息,她</font>也为自己设定了起床的号子:“一二三,起来!”<br> 母亲小声地叨念,然后,果决地对自己说:“一二三,起来!”<br> 妈妈每次弯腰都要捧上三五棵白菜,努力起身的瞬间,都认真为自己加油:“一二三,起来!”<br> <font color="#333333">巧妙的是后两次是作者自己说的:<br></font> 母亲回头看我,我赶忙假装把大白菜放到地上,再重新抱起,学着母亲的样子喊着口号:“一二三,起来!”<br> 泪光中,我看到了母亲眼里的威严,我听到了母亲低柔却果决的声音:“不要哭。一二三,起来!”<br> 爱在无言中有声,形式让内容更加精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儿童文学》(经典)2021年5月</h3><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刘立山的散文《甘甜的西涧》再次登上《读友·少年文学》。</p><p class="ql-block"> 《甘甜的西涧》中,<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劳动的滋味是甘甜的</span>:父亲是打草的好手,只见他双手握刀,两脚站成弓步,上身前倾,双臂有节奏地挥动,一排排的草就规规矩矩地躺倒并摞在了一起,比割草机打理得还要规整。</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一把镰刀改得更小一些给我用,渐渐地我学会了怎样用刀才能把草割得更长,渐渐地学会了用两缕长一点的草麻利地打个草绳,把割下的草打好捆,放在垄台上。</p><p class="ql-block"> 搂柴的时候,父亲就把那个木块卡在肩上,慢慢向前走,耙齿下干枯的荒草慢慢聚集,把整个耙子撑满后,父亲就把耙子拿起来,把搂好的草放在那里继续向前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劳动中的发现是甘甜的:</span>打草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有趣的事儿。有时候会遇到长虫,当然它会快速地溜掉;有时候会碰到鸟窝或野鸡窝,父亲会把它们周围的草留下来,否则,这些鸟和野鸡就会放弃这些窝;有时候会碰到一两只野兔落荒而逃。冬天的鹌鹑很有意思,它们会像老鼠打洞一样在雪地里打一个个雪洞,在里面找草籽吃。雪深的时候,整个身体都钻入雪中,很难被发现;雪浅的时候就不行了,只能把头和半个身子插入雪里,整个屁股都露在外面,是典型的顾头不顾尾。</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劳动中品尝的果实是甘甜的:耨耨,地柿子,红菇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劳动中的时光是甘甜的:</span>甘甜的味道还不够深,我和父亲共同的时光如今品尝起来更为甘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友·少年文学》2021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小说</b></p> <p class="ql-block"> 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儿童小说可以让儿童更真切地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遇到自己熟悉的人物,比照自身思考在不自觉中产生,这种教育是无痕的。这一季的儿童小说有袁淑娟老师的《发型》和姜连波老师的《教室里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袁淑娟小说《发型》刊载于《中国校园文学》2021年6月下旬刊。</p><p class="ql-block"> 小说让读者读下去的动力是有趣。而有趣需要情节的一波三折的推动才有趣。《发型》的作者是运用这一技巧的高手。当你在读小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嗯,什么情况,一样了,嗯,什么情况,又一样了……甚至当我们希望一样时,情节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是作者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她的创作谈中说: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曾有意无意地模仿过他人,也曾有意无意地被他人模仿。可以说,模仿是人类创造和进步的一种方式。在这场“模仿”的游戏里,乡村女孩李小蝶和城市女孩西西在摩擦与合作中,在班主任叶老师的引导下,重新打量对方、审视自我,碰撞出友谊的火花,伴着爱的旋律,奏响一曲动人的成长之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校园文学》2021年6月下旬</h3><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姜连波《教室里的海洋》刊发于《文学少年》2021年第4期。</p><p class="ql-block"> 《教室里的海洋》中的主人公“她就像墙角的一株小草,很少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这一句定位了主人公,接着记叙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课间的讨论,午休的做题,但这中间暗暗点出主人公不计较,借笔给同学孙小海,孙小海怕虫子,主人公沉浸在自己的海洋世界。一切都在大课间的跳绳活动中得到答案。主人公的爱助人,孙小海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的人物有成长,孙小海也从主人公身上学会了助人。这是主人公人格魅力所起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小说的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孙小海前面怕虫子,后面跳绳时怕虫换衣服。前文时时事事对主人不友好,后文給主人公讲题等。前文主人公沉浸在教室的海洋,后文主人公也沉浸在教室的海洋,但意义不同。</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可见一斑,值得学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学少年》2021年第4期</h3><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著作</b><br></p> <p class="ql-block"> 这一季的重磅作品,无疑是冰心儿童文学奖的得主谢华良的新作《秧歌湖》。这是他在“金色时光”系列作品之后的又一部创新力作。2021年5月由明天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东北平原上一个名叫秧歌屯儿的地方,屯儿里有一个秧歌湖,屯儿里的人都喜欢扭秧歌。男孩英淘从城里回到秧歌屯儿,和堂妹秧歌一起过暑假。太爷太奶、爷爷奶奶、二爷、球王、钟老师等人乐观真诚的生活态度、对乡里乡情的浓浓眷恋,深深影响着英淘和秧歌。美丽的秧歌湖、热闹的秧歌、神圣的祭湖活动……两个孩子慢慢发现了这些事物、活动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光芒……</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书评人评价这本书:谢华良笔下的秧歌湖是一个充满暖意和诗意的乡土世界,这里的人们都有着鲜亮的故事。关注时代变迁,关注时代变迁中农村少年的精神成长,是谢华良儿童文学创作的特色。来自农村的他以对乡土世界深沉的理解和爱,用纯真质朴的语言,创生出充满浓郁地方色彩和无限暖意的文学故乡,塑造了一系列像陈土豆那样善良、踏实、坚韧的少年形象。而《秧歌湖》显然是谢华良在这一创作领域的新思考和新探索,小说既展示了乡土世界在与城市文明对峙中的落寞忐忑,更发现了乡土世界的强大生命力,能够给予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以根性的慰藉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本书的作者谢华良在他的创作谈当中是这样说的:</p><p class="ql-block"> 大秧歌扭起来,那是黑土地上的生命热情,也是黑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可怎么才能让这生命的热情和生活的风情落地生根、源远流长呢?我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曾经看到的那些泡子:白鱼泡子、菜园泡子、笸箩泡子……我们这里其实一直把湖叫泡子,它们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传统文化之根,它们在日月星光的照耀之下,映衬着时代的变迁,也辉映着一代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之美和理想之光。</p> 夏季发表作品简报 <p class="ql-block">1.谢华良散文《童心·童年·儿童文学》发表在《长白山》2021年第3期卷首语</p><p class="ql-block">2郭丽娜童诗《蜜蜂和海棠花》发表于《作文》2021年第4期<br></p><p class="ql-block">3.谢华英评论《建构诗意故乡》发表于长春日报 2021年4月22日</p>4.谢华良小说集《向日葵》2021年5月由河北出版社出版<br><p class="ql-block">5.谢华良创作谈《土豆·毛驴·红灯笼》发表于《文艺报》2021年5月17日</p><p class="ql-block">6.袁淑娟小说《淡紫色的蝴蝶结》发表于《文学少年》2021年6月</p><p class="ql-block">7.汪立伟童诗《大树和小鸟》发表于《动漫界·幼教 365》2021年第6期<br></p><p class="ql-block">8.高宏宇童诗《蒲公英》发表于《东方少年》2021年7—8期</p><p class="ql-block">9.姜连波童诗《想以此来诱惑春天》入选《通明的拥抱》2021年<br></p><p class="ql-block">10.徐冬杰童诗《蝴蝶只认得花朵》编入《幼儿多元智能发展课程》2021年</p><p class="ql-block">11.汪立伟童诗《小雨点》《小野菊》编入《幼儿多元智能发展课程》2021年</p> 夏季研学喜事连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入选作品</b></p> <p class="ql-block"> 《吉林文学作品2019年选》由吉林作家协会 编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年选作品分长篇小说(节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随笔、儿童小说六大部分。儿童文学共入选13篇文章,<b style=""><font color="#ed2308">农安作协共入选3篇文章,袁淑娟《红被子》、谢华良《一只叫奶茶的狗》和谢华英《砖头大叔的马》。</font></b></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入选数量,证明了农安作协儿童文学正在以稳健扎实的步伐向优秀迈进。</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获奖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1.谢璞文学奖</b></p><p class="ql-block"> “谢璞儿童文学奖”是为促进短篇儿童文学创作、给少年儿童提供更多优秀精神食粮而设立的一项文学奖。第二届谢璞儿童文学奖自2020年11月20日征稿以来,来稿十分踊跃,共收到参评稿件和湖南少儿报刊推荐的佳作近2000篇(首)。评委会办公室邀请专家、编辑组成初评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认真进行筛选和初评,评选出入围奖作品100篇(首)<b style=""><font color="#333333">。</font></b><b style=""><font color="#ed2308">农安作协有三位入选:袁淑娟的童话《请到我家来采蜜吧》、郭丽娜的儿童小说《成为焦点》和胡香文的童诗《星星组诗》。</fon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2.公木奖获奖</b></p><p class="ql-block"> 吉林文学奖是吉林省文学专业性的最高奖项,是经省委宣传部正式批准立项的省级文学奖,由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按小说、诗歌、散文(包括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五个类别评奖,一般3年评选一届,从第六届开始更名为公木文学奖。<font color="#ed2308"><b>本届获奖的有袁淑娟的儿童小说《红色轮滑鞋》和刘立山的散文《会喝酒的马》。</b></fon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3. 全国儿童文学奖 </b></p><p class="ql-block">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同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一样,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是我国唯一的纯文学性的儿童文学奖项。它是为鼓励优秀儿童文学创作,推动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为我国三亿多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而设立的。<b style=""><font color="#ed2308">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谢华良的儿童小说《陈土豆的红灯笼》斩获此项殊荣。 </font></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本期编辑:郭丽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制 作:白晓磊</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修 订:汪立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1年8月10日</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