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遗存之渤海农场等210221

方舟

东营,是黄河入海的地方,这是一片盛产石油的盐碱地,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就坐落于此。在地广人稀的盐碱滩上,曾经有几家著名的国营农场,比如说广北农场、黄河农场、渤海农场、青坨农场等等,这些农场,有的是国家为了垦荒而建设的,经历过兵团时期,如广北农场、黄河农场等,有的是为了让犯人进行劳动改造而建设的,如渤海农场、青坨农场等。 渤海农场旧址210221 渤海农场总场的居民区,枣树和香椿是家家户户门口常种的树种。 废弃的水塔,水塔,应该是农场区别于普通农村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黄河入海口的乡村,如果你看到一片破旧的砖瓦房屋,但它的旁边却有一座废弃的水塔,那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这肯定是一个国营农场的单位。在那个年代,农村是没有条件用上自来水的,只有国营农场才有能力建设水塔,吃上自来水。别看现在的农场都是低矮破旧的小房子,与周边农村高大宽敞的房子相比很是寒酸,但是,你不要忘了,周边农村的房子都是近些年才翻盖的,原来农村都是土坯房,农场的砖瓦房可是非常高大上的。在那个年代,农民住土坯房,吃杂粮窝头,农场职工却能住砖瓦房,吃白面馒头,娶年轻媳妇,还能月月领工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放着农业局、林业局这些单位不去,争着抢着往农场分配,如果当年去了农业局,现在至少也是局长了吧。知青下乡的年代,如果能到农场插队,那就能每月领工资,还能给家里寄钱,到农村插队的就不行了,每天挣那点可怜的工分,没法和农场比。  渤海农场三分场的水塔,这个水塔是青砖的,不知为何部分青砖都腐蚀风化了,我猜可能和盐碱侵蚀有关,但是砖缝里面的水泥抹缝还在。 渤海农场四分场的老建筑,现在有一家外来的人在这里居住,墙上写着标语“农业学大寨”,不管是口号还是字体书写的方式,都极具那个年代的特色,现在这种标语保存的已经极少了。 狭义的理解:监狱是关押犯人的场所,劳改农场是为犯人提供劳动改造的场所。广义的理解:监狱是改造罪犯的机关,不仅是关押犯人的场所,还是教育、感化、改造罪犯的机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义的监狱包括了劳改农场。 青坨农场监狱210401 青坨农场监狱210504 210807黄河农场南监狱 渤海农场三分场废弃的监狱,当初的劳改犯人应该就是关在这里面,现在监狱都是废墟了,里面有一户人家养羊,原来是圈人的,现在是圈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