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天,樱花从开放到凋零,不过短短七天。秋天,枫叶由染红到飘落也只有半月时间。最美的风光只在对的时间,和对的人,去看对的风景。人生就是一场行走在四季里的旅行。而旅行,是一种热爱,一种执念,有人为了日照金山的那个瞬间,有人为了飞流直下的那种气势,也有人为了亲手触摸古老的灰砖青瓦。总之,你不去,它便召唤你,直到你寻踪而至,那颗不愿被平凡生活困住的心,那个不畏颠沛流离的你,终于可以尘埃落定。</h3> <h3> 2021年7月9日下午,细雨霏霏中,我们一行终于到达马尔康的卓克基景区,入住在半山腰的一家名叫“藏林卡”的网红民宿,那个昵称“初初”的女子,有着典型的嘉绒藏族女子端庄秀气的模样。据《安多政教史》载:“多麦南北(指:康巴地区)的人种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按:指松赞干布)安置在唐蕃边境驻军的传人,……”。初见就很喜欢,在这次旅行中,初初的藏林卡让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也让我们在“嘉绒圣地”有极好的体验与收获。</h3> <h3> 安顿下来,从三楼的窗子看出去,阿来的小说、电视剧《尘埃落定》的外景拍摄地,马尔康的卓克基官寨和西索民居尽收眼底。四周高山环绕,山上长满密密的松树,青葱苍翠。山峦间有高低错落的耕地,嘉绒藏族是以农耕为主的藏族,终于在这里得到印证。雨渐渐停了,眼前的一切都笼罩于氤氲雾气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点点滴滴不绝如缕。深山古寨,让人想起那个最后的女土司,虽已走入历史深处,但眉眼依然温婉,风姿与韵致似现非现,遗世独立,留人驻足。</h3> <h3> 当你走进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走进卓克基官寨,还有更振憾的历史等着你。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无声地告诉你它曾经的故事。1935年7月1日,飞夺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中央红军来到马尔康,中央机关进驻卓克基官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住在官寨的三楼,在此停留一周,并召开卓克基会议,仍处在艰苦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进一步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h3> <h3> 毛泽东住在一间叫“蜀锦楼”的房间里,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索观瀛也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1952年,书的主人索观瀛终于在北京中南海见到了这位借阅者,历史留下一段佳话。毛泽东曾感叹:“古有堳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经过一周的调整,7月8日中央红军从这里继续北上。</h3> <h3> 然而北上,红军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敌人,而是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他坚持南下,拒不执行中央的北上决定,一再借故拖延,使6月12日即在达维会师的红一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1953年改为小金县)至两河口一带耽误了两个多月之久,给了敌人排兵布阵和预测红军下一步行动路线的时间,也错过了雨季来临前穿过草原的最佳时期,令遵义会议后形势好转的红军,再次陷入困境。直到八月下旬,为了躲避国民党正面围歼,选择了走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这也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险,如同噩梦一般的一段经历。</h3> <h3> 回想我们到达卓克基之前,在红原瓦切日干乔红军纪念碑前缅怀先烈的情景,百感交集。镜头中的日干乔大沼泽风景如画,天空虽然不蓝,银白的云层下牦牛悠闲的吃草,草原上的野花在早晨的微风中摇曳,一切安静详和。正当我们围着纪念碑参观时,远处一面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一队人沿着木栈道走向纪念碑,走近一看,是汶川漩口小学老师们进行“重走长征路,启航新征程”的党史学习教育。我想此刻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们应该欣慰,英雄故事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h3> <h3> 此刻,我们在这里裙裾飘飘,触目所及皆是美景。但穿越八十六年时光,仿佛能看到苍茫无边水草地里,一支衣衫褴褛,拄着拐杖的队伍正在艰难前行。这支年轻的队伍,哪里知道,日干乔大沼泽面积大约250万亩,因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然而,这里又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广袤达数百英里的沼泽,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布满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终于,经过史上最漫长最黑暗的六天六夜,这支英雄的队伍,在付出巨大牺牲后,从草地泥沼中走出来了,到达班佑。</h3> <h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们走过枪林弹雨,翻过雪山草地,走出荒凉,走出贫穷,走出落后,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为今天我们创造出和平幸福,繁荣富足。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金色的鱼钓》《七根火柴》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草地。1960年,周恩来亲自命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正式建立了红原县。</h3> <h3> 现在日干乔大沼泽已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所在的瓦切乡,是红原县至若尔盖县、松潘县的必经之地,海拔3454米。这里有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瓦切的牧民定居点,整齐的藏式民居也已是游人驻足观光的地方。正如瓦切红军纪念碑的碑文所写“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h3> <h3> 我们在川甘青的草原上旅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与红军长征相关的纪念碑或雕像,每座纪念碑,都撞击到我们灵魂深处,都讲述一段英勇悲壮的往事。历史应该记住,历时两年的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这片土地上长达十六个月,他们播下的红色火种,已呈燎原之势。一路走来,腊子口、若尔盖、红原、马尔康、金川、班玛、达日,一串红色地名,时刻提醒我们,享受美景的同时,还应当满怀敬仰与感恩之心,不忘先辈们曾在这里付出的一切。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走过这片草原,留下宝贵的红色记忆,也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