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高(29)班(上篇)

阿灼获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秋又一次分班如期而至,这次的分班有人欢喜有人忧。文、理分科也是求学路上的分水岭。老师常挂在嘴边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极度害怕数理化的我想当然以为读文科就可以避开,可笑的天真!最终还是在高考时刻,数学给了我这个学渣致命的一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科高(29)敞开怀抱迎接莘莘学子的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里的美女老师总是最鲜活;第一学期的英语课老师是来自上海的唐老师。电影里见过的,生活中亲眼目睹穿西装套裙的人就是唐老师了,那可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一切都被禁锢的太严太久,所以当老师走进教室的一瞬间,被老师的端庄、优雅、知性震慑到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好在高一(25)班时的班主任就是英语课老师,自己的英语还不是很糟糕,在课堂提问中唐老师温柔期许的目光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有同学还记得唐老师的模样吗?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那位作家段子手傅首尔跟唐老师很像,我们唐老师更高挑,语言和声音却没有那么犀利,来自海派的吴侬软语足以让相对闭塞的三中学生,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学期唐老师调回上海去了,接替她的是籍贯广东的陈老师,与唐老师风格迥异的陈老师有着一张欧式脸庞,五官很立体,特别是一头波浪卷发时尚又前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恰逢‘’五.四‘’青年节,班主任舒老师为全班同学主办了一场永远铭刻在记忆里的班会。那首舒老师亲自教会我们并且用手风琴伴奏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相信(29)班所有同学都记忆犹新;课桌和椅子接龙似的靠墙围成长方形,中间空出的场地就是舞台,那次班会很多同学都出了节目,吹拉弹唱齐上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记得是自己拼凑还是在哪本书上抄来的一首诗,请陈老师中译英后由我和田敏在班会上用英语诗朗诵《Song of spring》(春之歌),在这里我想@一下田敏和全体(29)班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青年节吗?!那个承载着我们青春之歌的班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 按礼仪,女士优先,我的记忆之门继续为我们的女老师打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位老师其实我内心是想绕过去的,但是想想都这么多年了回避不是明智之举,总该面对现实了吧,她就是教我们数学的明芸瑶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最怕的数学课现在想来还是脑壳痛,我从没看到过明老师脸上的笑容,因为面对我这样的数学差生她怎么开的起笑脸?!何况文科班里像我这样的还有一群人。高考前的两个月,明老师彻底失望的放弃了我们,每逢数学课带着她的几个得意门生去到教导处的会议室开小灶。教室里留下的永远是我们一群‘’自习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考。</p><p class="ql-block">到目前为止也没弄明白,明老师这位高考摆渡人为了全力冲刺的几个学霸,终究还是把我们留在河岸的另一边驻足观望,悔恨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数学是一门连续性很强的课程,一旦掉链子断片全盘皆完。怪只怪自己偏科严重,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也算是咎由自取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自数学尖子大明同学对明老师的评价:明老师讲课耐心 ,板书仔细,对于数学公式的灵活运用讲的特别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就是教我们地理的晏秀华老师。晏老师身材比较消瘦,五官精致耐看,声音略微有些沙哑。她是一幅活的世界地图,每讲到一个国家,黑板上这个国家的地图就信手拈来,然后这个国家的历史、经济、人文、什么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式特别受同学们的喜爱。毕业后每每从电视里直观的看到书本里的世界各地,就会想起我们的地理课晏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少年时代曾经的引路人不知她们是否安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女老师的队伍应该还有:物理申紫春老师、化学胡利人老师、政治张秀英老师(现任市老年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要问高中课目中,最让人记忆模糊的估计应该是政治。这是一门缺乏存在感的课!枯燥的条目冷静的文字,要命的烦恼是死记硬背还答不对。</p><p class="ql-block"> 但曾经的两位政治课老师还是在记忆里清晰可见;一位是教导主任吴老师,讲话慢条斯理,喜用成语和歇后语。胆大的男生课后调侃吴老师有一张鲶鱼嘴,一张一合没完没了。上课时比喻某同学不善言辞,吴老师会説: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指出某同学学习抓不住重点;吴老师就说:你是眉毛胡子一把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就是张官仁老师,当时的张老师还很年轻,他也是一位善用成语的老师。当年三中校园里就盛传过张官仁老师与教导主任吴老师教科书版的成语过招斗智,引来无数学生围观,为两位老师你来我往精彩的成语辩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恃才傲物一个年轻气盛;斗胆借用成语此处用作褒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官仁老师多年后步入仕途成为一方市长,三中这块丰厚的土壤培育了我们莘莘学子更成就了有志者的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我们的历史课谭老师了,问了几个同学都不记得姓什么了,真是有愧于老师,但老师的模样和特点还是记忆犹新。个子不高戴一幅深度近视眼镜,地方口音很重。原始(yua屎)社会、答洛比图人(打落屁股人);这里我要@凤贵了,括号里面的文字是你根据老师的发音翻译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跟着感觉校园总是那么鲜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