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吴建平</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一年八月</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踏上西藏这片热土,心情还是有些激动。内陆省分很多人提到去西藏都有一种恐惧心理,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对这些人我是不是多食多占了。向往去西藏的人很多,传说中的故事也很多:有些人确实是因身体不适到拉萨后即刻返程者有之:有些人则不遵守高原反应的注意事项发生意外或不测者有之;最具恐惧或威胁的是有些人确实是“有去无回”,长眠在了西藏。这就是很多人怕去西藏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西藏乃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湛蓝深邃的蓝天、圣洁空灵的白云、危耸陡峭的皑皑雪峰、广袤无垠的茫茫草原,一个让人没有理由拒绝和不敬仰的地方。神驰向往——走近她是人生一次久违的感动;心向往之——感受她是人生一场心灵的旅行。雪山-神山、湖泊-神湖。西藏——神奇的西藏。</p><p class="ql-block"> 3月底至4月初是西藏林芝桃花盛开的季节,来之全国的游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自林芝2002年举办首届桃花节以来,便成为了林芝旅游事业发展的一张大的明星片。每年桃花节的日期是根据当年桃花期的情况而定,在3月15日至4月1日之间。</p><p class="ql-block"> 4月3日(星期六)是摄影团报道的日期,临行前我查看了前后几天的机票价格情况,4月3日从重庆飞林芝是5880元,而4月2日是1740元,提前一天去是不二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从赣州启程一路高铁:赣州——武汉——重庆,晚住重庆。第二天一大早赶第一趟地铁至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p> <p class="ql-block">空中俯瞰白云原来是这般模样</p> <p class="ql-block"> 乘坐重庆航空公司的CZ2781号航班9:50起飞12:20到达林芝米林机场。米林机场因为受地理位置及机场周边的气候条件的影响每天14点至18点时段风速为27米/秒,远远高于B757机型15米/秒的适航标准,所以这个时段没有飞机起降,飞机只能是上午起降。</p><p class="ql-block"> 4月初江南早已是草长莺飞的仲春时节,可是西藏林芝依旧是隆冬季节。周边的高山白雪皑皑,夜间的最低气温都在0°下几度。天气的变化更是反复无常,时而乌云密布,时而阳光明媚。早上醒后在阳台上乘着天气变化的机会用长焦调了几张小品。</p><p class="ql-block"> 3日晚报道,安排吃石锅鸡。石锅鸡是林芝地区最负盛名名的一道菜肴,被中央电视台载入舌尖上的中国。主料:藏鸡,配料:松茸,手掌参等,炊具:墨脱产石锅;制作:慢火熬2个小时。品之味道极佳。其香其甜都是别具一格。和我们在家乡吃炖鸡的味道真的是不一样,大相径庭。建议去者必食之。</p> <p class="ql-block"> 4月4日(第一天)。林芝——尼洋河——沿雅鲁藏布江至——索松村(是翘望南迦巴瓦峰最佳位置和最近的村庄)。在尼洋河景区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拍照时间。大大小小,形状各异蜿蜒的河流和密疏纵横,郁郁葱葱翠绿的柳树与裸露的沙滩构成了景区的风景。不时也有一些马、牛穿行其间,但是我个人感觉画面的程式感不是很强。即便河水为湛蓝色,但是综合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整个画面的色彩不是很丰富。加之光线平平,也就是一般般的风景片。</p> <p class="ql-block"> 远处有耶稣光的地方其光线都没有打在主体上,更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配体,所以画面感不是很强,没有打动观众心灵和吸引眼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下面这张照片是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汇合处。</span></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那个时候,西藏的冬天还未退却银装,西藏江南林芝的桃花已然如藏族姑娘脸上美丽的高原红,如醉霞绯云般的争奇斗艳,不仅能让人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迤逦风光,更能让人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两张是在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强巴村所拍。 一张是特写;一张是局部的田园风光。从这张特写的图片就可以领略到林芝的桃树有多大。千年的桃树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左右赶到了索松村,近在咫尺的南迦巴瓦峰时隐时现。村庄周围的桃树星星点点散落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虽说此时的光线很强,但还是忍不住走出去拍一拍。索松村不大,但离南迦巴瓦峰很近,它是一个旅游村,游客很多,除此之外专业摄影团也是随处可见。因为不难看出,很多人身背长枪短炮,三五成群,四六成伙的人都是围着指导老师,在摄影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团下午是自由拍摄,说好18点30分集中,拍摄南迦巴瓦峰的日落。可是到了日落是时候其主峰披着神秘的面纱,被云雾笼罩着,没有给我们机会一睹其芳容。拍摄时也没有出现理想日照金山的光线,但一片赭红色留在了南迦巴瓦群峰之上。拍摄机位是很不错的,南迦巴瓦峰和山底的索松村及其桃花同时呈现在镜头的画面里。遗憾!非常地遗憾!!好在晚饭的藏香猪填补调平了生理的失衡,熨平了失落的心绪。</p> <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峰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独立山峰第31位。为藏传最古老佛教“雍仲苯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南迦巴瓦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她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峰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1、“如电如火燃烧”;2、“直刺天空的长矛”。</p> <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主峰称之为“羞女峰”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名副其实。头顶的云层总是飘来飘去游走不定,当一团云雾即将离去,紧接着下一茬云层则不约而同地欣然而至。</p> <p class="ql-block"> 从雅鲁藏布江到索松村途径一个丹娘的村子,离村不远处有一堆沙丘,名曰丹娘沙丘,又其形状像佛掌又名佛掌沙丘。该处也是眺望南迦巴瓦峰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 4月5日(第二天)。早上拍雄多拉山,色季拉山,天气不给力,没有拍成。根据行程安排晚上要赶到波密住。必经318国道翻越色季拉山。翻越色季拉山是这两天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连日几场大雪上山和下山的路都已经被冰封了,许多车已经被困在色季拉山十几个小时,消息不径而走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无论如何必须前行没有退路。上山比较顺利,下山时碰到一点小阻碍,总的来说算很顺利。早在出发前领队做了思想动员,大家都已经做好在山上呆一天的准备,衣服、茶水和干粮都备足了。下2图中午麦通午饭。</p> <p class="ql-block"> 上面这两张就是在色季拉山垭口堵车的时候下车拍摄的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在去波密扎木镇的途中碰到一处云雾缭绕的地方,更有趣的是有一个藏民在田间劳作。</p> <p class="ql-block"> 这张云雾飘渺的图片还是有点意境的。</p> <p class="ql-block"> 下午在波密县扎木镇岗村拍桃花、田园风光和太阳西下的日照金山。由于光照和色温不一样,所以呈现的色彩也就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上返回波密县城住。</p><p class="ql-block"> 4月6日(第三天)。早上站在波密大桥拍日出。</p> <p class="ql-block"> 上午嘎朗村拍桃花。嘎朗村有小瑞士之美称,美丽绽放花朵的桃树穿行在房前屋后,把整个村庄装扮的多姿多彩;田园里稚嫩的草甸,星星点点美丽绽放的小黄花布撒其间;田垄、房屋之间篱笆穿梭、千姿百态;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湛蓝的天空,夺人眼目,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经常能看到天空中飞翔着一群一群的(乌鸦)雄鹰。它们翱翔自由地飞翔,俯瞰着大地。此时的它们正从雪山顶上飞过,机会难得应该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中午返回波密吃午饭。在酒店的院子里大厨们正在烤藏香猪,当时随手拍了两张。曾记得当时我还把这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并提了2个问题:1、烤猪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嘴巴锯掉?2、这只烤藏香猪市面价值多少?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来告诉诸位:1、烤猪的时候由于受烤炉尺寸的限制嘴巴烤不到火,所以得把它给锯了;2、这只藏猪烤熟后市面价值人民币5000元,这只猪本身就是顾客定制的。藏香猪都是散养,个头多在60-70斤,大伙应该知道藏香猪的身价了吧。</p> <p class="ql-block"> 下午许木乡林琼村拍桃花。当我漫步行走在村寨院落的时候,发现一户典型的藏式建筑人家,整个院落有围墙围着,院落里有一颗硕大的桃花树,缤纷的花瓣洒满庭院。院内还摆放着各式农具和生产资料,最吸引我的是那个秋千。</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一场景我立刻联想到苏轼《蝶恋花。春景》下阕:“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俏,多情却被无情扰。”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一个普普通通藏民家的院落里,竟然会有这么雅致颇具灵性的秋千。这么富有诗情画意,情趣别致玩物的主人应该是怎样的一位儒雅居士?</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一疑问,我便开始在房前屋后的周围四处寻我的“猎物”。当搜寻到后院的山场时令我眼前一亮,发现了他们一家3口人,正在凿石砌磊围墙。我小心翼翼的靠近他们,并主动地向他们示好。一番言语之后我发现他们面部的反应并没有迎合的我的语言而表现出相应的的表情。“估计他们不懂汉语。”我当即做出了这样的判断。</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们不会汉语我只能用形体、肢体以及面部表情跟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其实我当时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征得他们的同意我跟他们怕些照片。说过这些话后他们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但是也没有阻拦和抵止的意思。就这样在他们的默认下我给他们拍了几张劳动的照片。之后我又跟他们比划着,意思是叫那个爷爷带着那个孙子去院子里荡秋千,我再帮他们拍几张。他们明白了我的意思,配合着我朝院内的秋千走去。我兴奋着兴致勃勃给他们拍照,拍了几张之后,突然相机的快门怎么按不下去了,才发现原来是相机电池没电了。关键的时候掉链子,一阵懊恼。</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看时间,这时离集合的时间只剩半个小时了。其实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拍到我理想的画面。这时我又跟那位爷爷比划着,告诉他相机没有电了,我要去车上拿电池,然后我再回来帮你们拍。我也不知道他听懂了我说的话没有。</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疾步去车上取电池。一着急,疾步前行,没走几步顿时感觉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由于心急竟然忘记了这是高原,随即只能是放慢脚步,调节到自己能够接受的频率步伐,朝车前走去。取到电池后我马上返回,又重新在后院找到他们。</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番比划后他们继续荡着秋千,我继续给他们拍照,一共拍了30来张,总算了却了我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临走前藏民拉着跟我比划着,估计意思是要我把刚才给他们拍的那些照片发给他们。我频频点头应允了他提出的要求。本想扫一扫加个微信。可是我们两个人比划折腾了半天也无法相互加上微信。</p><p class="ql-block"> 没有办法,在返回到车子的路上,我找到村委会扶贫住村的干部和他们说明情况。叫来一位本地的村委会干部用我的手机和刚才那位藏族村民通了话,两个人叽里呱啦一阵“藏”聊之后,最后在那位藏族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相互加了微信。这时汽车催促的喇叭声“叭叭”也响了起来。我后来按约把照片用微信传给了这位藏民。</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离开许木乡林琼村攀爬在盘山公路的半山腰时,突然发现有一束“耶稣光”正照耀在村庄的田野里。当即叫师傅停车就坐在车上用长焦吊了几张。因为要赶回麦通镇去住,路还比较远,劝说几句师傅才勉强停住车。</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典型的田园风光,而这样的场景在林芝所辖许多乡村都似乎雷同。村庄、田野、桃花,牛羊、蓝天、白云、雪山富有诗意的意境,交相辉映,镌刻成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麦通镇莲花山庄温泉酒店别墅。</p><p class="ql-block"> 4月7日(第四天)。早饭后脱离了318国道从麦通大桥底下沿303省道(西藏昌都地区边坝县境内的一条省道,路线全长56.896公里)即沿易贡藏布(藏布是音译,是江河的意思;康巴,安多地区发音为“曲”;极个别发音为cuo“错”。即:藏布、曲、错都是一个意思。)大峡谷逆流而行,途径易贡湿地捎做停留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湿地有不少的候鸟,我匍匐前行免强拍了几张,80--400焦段的镜头打鸟确实力不从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张作品的曝光速度为1/350秒,其目的就是呈现振飞的鸟儿有动感,静静的马匹为实这样的一种静中有动的虚实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着303省道前行,因道路泥泞,一路颠簸,这时我就在想,既然是省道怎么会这么差的路况。这在内陆省份是绝对不存在的。同时我就想能不能找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路段拍摄几张照片,以此之省道与内陆省份的省道做一个比较。当我们行至972公桩处时我走下车拍了几张。远处的便携铁桥,中间的公桩牌,近处的牛和泥泞水洼的路面,我觉得这个场景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画面感也不错。思索片刻我就给这张作品想好了一个名称:《303省道972公桩》。从此不难看出内陆省份一对一的帮扶援藏建设任务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当行至303省道980公桩时,原本是下车拍摄一个曾经居住在离雪山最近的远古村落。当我们在前行寻找拍摄机位的途中,发现这个高山顶上好像曾经是一个什么建设工地,废弃的建筑材料,套鞋等物质丢的满地都是。对面就是一座终年不化白雪皑皑的雪山,圣洁的雪山和满地废弃的垃圾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作品的名字就叫着《高山废弃场》。</p> <p class="ql-block"> 易贡藏布是流经嘉黎县—波密县的一条大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河流发源于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在这易贡藏布的河道旁隐藏掩盖着这样一处污染源,不得不说我国的江河治理亦是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这废弃场的谷底就是易贡藏布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 藏香猪其貌不扬,个子小一般个重都在60-70左右,因为都是散养,故肉质紧实,所以价格不菲60-70元一斤。</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巴盖乡吃午饭,趁着等饭吃的时间便在村里随性地走走。</p> <p class="ql-block"> 当我行至一处路的尽头沿着一副藏式楼梯攀爬上去后,走进了一户藏民家的院落,正碰到父子俩坐在自家的屋檐台阶上调玩。</p> <p class="ql-block"> 父子俩从肤色,装扮,气色等方面都颇具藏民的特点。父亲身穿便服,头发较为凌乱,高原红脸蛋,胸挂念珠,手摇磕尔洛,口念六字真经;儿子蓬头垢面,满脸的稚气,红彤彤的高原红脸蛋,好奇的帘眸,胆怯的神情,一副帅真可爱的样子很招人喜欢。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简单地和他们打过招呼,经得他们的容许之后,我便一阵强拍-啪 啪 啪 啪-。一家三口父母和孩子都不懂得汉语,但是,他们没有阻止我,神情自若,大大方方地让我给他们拍照。只可惜正午时间,光线太强太硬。但是,能够拍到这样的画面我还是感觉挺欣慰的。真真切切,淳朴自然,没有丝毫的摆作,最真实的生活写真。世界上哪里有事事都如意的事情。老吴你就知足吧!</span> </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前行至那曲市嘉黎县忠义乡,尼屋乡的东业村等几处继续拍摄桃花。林芝地区的桃花异于江南碧桃的风格,其学名叫“光核桃”,又名“西藏桃”,俗称“野桃”,树高花繁,开的狂野,其寿命可达千余年。其桃花的颜色多为白色,粉红色少之,而其树干则近为黑色,黑白对比效果明显。</p><p class="ql-block"> 下午多云天气,以蓝天为底色,密布的白云遮挡住太阳的直射,拍摄时对高光部分测光,拍照出如同剪影的效果。构图则以大量的桃树冠为前景,雪山作为点睛之笔陪而衬之,水墨之效苍然而之。数日我均以此拍摄手法和思路继续创作,最终拍摄了一组这样的照片。对这组照片命名为《林芝墨桃》。</p> <p class="ql-block"> 这组作品的命名是受元代王冕《墨梅》之启发。“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两句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晚上住尼屋乡藏民家。</p><p class="ql-block"> 4月8日(第五天)。昨晚的一场雨给今天早上尼屋乡桃花沟的景色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犹如仙境。雨后乌云弥漫,笼罩在整个桃花沟的天空。趁着早饭前自行在住所的房前屋后的田野里拍摄了几张云雾小景。</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领队带着我们爬到能够俯瞰整个尼屋桃花沟机位处坚守,等待着太阳光的到来。希望阳光能破云而出,给大家带来惊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小时后,太阳光终于如约而至,她找到一处端口从薄云处喷拨而出,时而强时而弱,时而有时而无,漫洒照射在桃林与村落之间。雪山、云雾、桃花、村落、区域光组合成一幅曼妙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尼屋午饭后赶往嘉黎县城。</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行走在303省道沿着崎岖砂石路逆易贡藏布而上。途中突然遇见一场大雪,大概20分钟的光景,立马又是艳阳高照,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 车辆行驶在标准的泥沙排骨路上,行至半道上一辆车的轮胎爆裂,一番折腾换上备胎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行至不远的地方在路边碰到了两只秃鹫,它们正在路边打闹。我们立即停下车举起相机进行抢拍。开始秃鹫似乎不怎么在意我们的存在,可是当我们试想再靠近它的时候,被它们发现了,它们迅速震扇起宏大的翅膀飞翔而去。 </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在这易贡藏布江大峡谷会出现秃鹰?估计离这不远的地方是不是有天葬的场所。想想是不是觉得有点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 一路前行,一路攀爬,海拔也是在一路攀升。当行至离嘉黎县城10来公里路边的一座水库时,发现这水库的水面出现较奇特的现象,一半的水面结着冰,另一半则没有结冰。停下车来拍几张也是应该的。</p> <p class="ql-block"> 15:30到达嘉黎县城。总体感觉城市建设比林芝,波密要好些。黎嘉县属于那曲市管辖。黎嘉藏语为“拉日”,意思为“神山”。民国初年西藏嘎厦地方政府在嘉黎设宗。县处那曲市东南部、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属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结合地带的高原山区,平均海拔4500米,县城海拔4488.6米。</p><p class="ql-block"> 因为前2天都是住藏民家,没有条件洗澡,入住后洗澡换洗衣服自为第一要义。未曾想洗澡时意外发生了。没有想到该宾馆的热水还没有体温高,房间也没有空调。没有洗几下身子发抖,脸,口唇和两个手掌立马发紫,镜子一照心里不觉一震,顿时感觉有点紧张。</p><p class="ql-block"> 这是典型的末梢循环不好,典型的缺氧,原因就是身子冷。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马上钻进被窝捂一捂。身子捂热之后缺氧的现象退却了,紧张也消除了。</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真正的考验来了,头疼,气紧急促,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口唇青紫,高原反应驾到。看看海拔4488.6米,原来如此。因为缺氧头疼,呼吸困难等高反症状难以得到缓解。立即口服头疼粉,高原安,之后头疼的症状得到缓解。但是,晚上睡在床上即便是张口呼吸也难以入睡,气喘嘘嘘,胸闷。</p><p class="ql-block"> 4月9日(第六天)。跟往常一样5:30醒后,推开窗户一看,白雪皑皑满大街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昨天晚上又是一场大雪。乘着曙光走出宾馆随手拍了两张:一张以汽车为主体的雪景;一张以大街为主体的晨曦。</p> <p class="ql-block"> 从嘉黎县到萨普神山有500多公里的路程,所以今天路途没有拍摄任务,今天的目标就是赶到萨普拍日落。遗憾地告诉大家,真是印证了那句话,计划不如变化。</p> <p class="ql-block"> 西藏多年来非常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所以在经过麦地卡湿地时,看到一些候鸟,下车拍了几张。后询问得知所拍鸟叫班头雁和黄鸭。顾名思义班头雁就是颈部的羽毛一圈是白色一圈是黑色。黄鸭则是羽毛为黄色。</p> <p class="ql-block"> 麦地卡乡午饭后继续赶路,途中路边有一个湖泊的湖边有蓝冰,可就是这时前方的天空灰蒙蒙的,不知是雨还是雪,正朝我们停车拍蓝冰的反向袭来。当我们走到湖边时,大雪也同时到了。蓝冰被大雪袭扰掩盖着,原本应该是透亮的蓝冰,被遮挡成灰蒙蒙的,失去了该有的光华。一场大雪蒙蔽了眼前光鲜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难得一遇的大雪,回到车边我叫师傅帮我拍了几张以作留念。从照片中脸部的表情就不难看到当时的风雪有多么地大。几百分之一秒的曝光速度,在脸上和汽车上都留下的雪花的拖痕。</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赶路此地不便多停留,可是向前行驶仅10来公里的时候又是前面爆胎那辆车的水箱出现了漏水,只能被迫停车修理。七弄八弄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总算修好了。在这其间让我联想到十年前我去珠峰的时候的光景,也是行走在半道上车坏了,担心会赶不上拍珠峰的日照金山。那次真是掐着时间赶到珠峰大本营,下车几分钟当我们一行架好脚架日落的金光便照射在珠峰之巅。</p> <p class="ql-block"> 心想这次也应该有那次的运气吧。未曾想此次事与愿违,当我们感到萨普神山时已经是21:30了,满天的繁星眨着眼向我们打着招呼呢。</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只有一个家藏民开设的住宿所,藏式风格建筑。这“民俗”刚建不久,里面的设施还很不齐全,没有洗澡的地方,也没有餐饮供应。因为导师知道这里的情况,早就做好了准备,提前买了大米、肉、蛋、青菜及配料。司机兼厨师忙了2个小时,当端上饭菜的时候我看看手表已经是23点多了。记得我当时还用手机拍了一张图片,并发到朋友圈,调侃地说:“请别误会,这不是夜宵而是晚饭”。</p><p class="ql-block"> 4月10日(第七天)。昨晚带队通知,明早5:30动身。天还没有亮坐上车朝着萨普神山挺进。从驻地到萨普神山10来公里的路程走了1个小时。这段名副其实的马路,坑坑洼洼,左摇右摆,上下颠簸,行至悬崖峭壁之处摇摇晃晃,令人胆战心惊,行走这样的路非丰田V8莫属。</p><p class="ql-block"> 萨普神山由萨普群峰组成,其位于那曲地区比如县羊秀乡普宗沟境内,是藏传佛教苯教神山之一,最高峰海拔6956米。山脚下的2个圣湖分为两个部分,靠近神山脚下的冰川湖泊终年不化;另一部分湖水清澈洁净。传说每年的5月15日在举行隆重的转湖祈福宗教活动的这一天会在一夜之间全部解冻,又会在9月15日这一夜之间全部冻结。</p><p class="ql-block"> 日出之前我们赶到了神山脚下的湖面上,两个湖面都已经被冻结,行走在湖面上发出嘎、嘎的声音,心里总是毛毛地很不踏实,生怕会断裂下沉。</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湖面上并不是拍摄萨普神山主峰的最佳机位。主峰一直被云雾笼罩着,没能一睹芳容。倒是拍摄被说是萨普次子的这座雪峰较佳的位置。此峰虽被云层笼罩着,但若隐若现;游弋飘逸在雪峰头顶的云彩时而被太阳照耀泛着金灿灿的红光;时而在蓝天与太阳升起的地方穿透映射出万道霞光;冰面被光的映照透着白皙之光;背光的山体因受光照的程度不一致泛着淡淡的蓝色;覆盖在神山顶上的云层因为厚度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透射出暗淡的红光,虽不明亮,但是,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 这2张作品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光影效果明了突出,画面层次凸显分明,冷暖色调对比醒目,构图中规中矩工整。因此我给这张作品取名为《照耀》,顾名思义:作品在太阳的照射下才显得耀眼。这是一张典型在光的作用下呈现的风光作品。一张是横构图,一张是竖构图。</p> <p class="ql-block"> 雪峰脚下和冰湖的尽头是一处硕大的冰川,整个冰川泛着绿光,其形状很不规则。2017年一个颇为新鲜的名字“萨普冰川”却突然名声鹤起。在深入萨普的拜访者们带回的诸多影像并公开发布后,这座曾经鲜为人知的冰川迅速成为热门的话题,“绝世密境”,“雪山深处的伊甸园”,“冰峰桃花源”等头衔冠名其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前往探访,堪称为冰川界的“网红”现象。静卧和矗立的冰川近在咫尺,怎么也得用长焦拍个特写。</p> <p class="ql-block"> 因下车时带队没有说明返回集中的时间,有一个人总想靠近萨普神山走得已经离停车的地方很远了。趁着等他归队的时间,我猛然发现有两只狗狗在湖面上玩耍,朝萨普神山方向奔跑,我也追随它们奔跑过去,虽然上气不接下气但是摒着呼吸用手机拍了几张。其中有一张是两只狗狗嘴对着嘴很亲切的画面,背景是云雾笼罩着的萨普神山主峰,近景是雪白雪白的湖面。我给这张作品取名为:《神山作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离开圣湖我们朝着拍摄萨普神山的最佳机位驶去,这时天气似乎昏暗了下来。萨普神山所有群峰都被云雾笼罩着,太阳也逐渐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躲藏起来了。大约等守了半小时的光景仍然不见天气有好转的迹象,而且是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鉴于这一情况领队决定放弃这个机位转入下一个拍摄点。</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行驶在下一个拍摄点位的路上时,天空开始飘起了雨雪,到达拍摄点的时候雪由小变大,但我们仍然在此蹲守了半个小时。雪越下越大,昏天黑地,很快路上地面、山体旷野都铺满了雪。丝毫看不出短时会停止的迹象,只能放弃打道回府。天工如此不作美,吾之何奈。西藏的天气就是这样,这是典型的“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代表作。一天有四季有两种解读:1、同一个地方一天之内会碰上春夏秋冬如此反差盛大的气候;2、行驶一天的时间会领略到春夏秋冬不同的风景。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回到住地大雪漫天飘舞,也算是难得一遇,诚请队友用我自己的手机拍了几张以作纪念。同时我也拽着店老板在店门口给他拍了一张纪念照,藏族小伙子挺好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装好行李赶路,奔往下一程。这场大雪大约飘飘洒洒下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路上已经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雪花,风口处和有积水的地方都结了冰。小心翼翼慢慢地朝前行驶,一辆吉姆尼已经陷入冰雪泥潭,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拖拽起来。行驶到一个风口已结冰的下坡路段时,我们这台车打滑,前前后后反复几次试着都不行,最后动弹不得。前面的司机等了多时见我们后面的车没赶上,就步行返回来看看什么情况。该师傅年长,驾驶经验更丰富,后改换由他驾驶才慢慢地驶离了这一危险路段。后面的几台车也都换成由他来驾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最后大家都驶离了危险路段。</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路摇摇晃晃,龟速行驶在崎岖陡峭,漫雪泥泞的道路上。在路上还不时会碰到一些车驶进萨普神山,可见朝圣和探险者大有人在。走了这么多天,这段路是最艰险的一段行程,又遭遇大雪所以留下了很多遗憾和特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多赶到了比如县城,下榻在崃山宾馆。比如县不大,走进县城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如中学。比如一中和二中合建在一起,建设规模较大,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崭新崭新,红色的外墙和彩色的运动场很醒目。田径场的标准跑道是塑胶的、篮球场是彩喷的。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硬件设施都比内陆省份同等级别的县城中学要好很多,这完全出乎预料。援建该项目的内陆省份城市功不可没。还有一个没有想到的是,比如县城都是泥沙路面,没看到水泥和柏油路,反差如此之大。该县能这样重视教育令人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 一路所到之处建设最好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两个单位,一是村委会;二是学校,他们都优于内陆省份同级别的建设。除了比如县,其他县、乡、村的建设都是这样,似乎都是统一的。</p><p class="ql-block"> 4月11日(第八天)。早饭后沿着317国道顺怒江而下。</p><p class="ql-block"> 比如县位于西藏那曲市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怒江的上游,四周冰山雪峰环绕,平均海拔4000米。</p><p class="ql-block"> 途径茶曲乡达木寺及旁边的骷髅墙,这两个景点都是比如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因为时间关系我放弃了观看骷髅墙,只是拍摄了达木寺的建筑特色和白塔。只所以选择拍摄打木寺是因为看到有四个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在山上转经,之后又到有转经筒的地方转经。</p> <p class="ql-block"> 下午赶到位于昌都市丁青县,巴青县,索县三县交界的布加雪山拍摄布加雪山冰川。该冰川位于荣布镇瓦多嘎村的王雄自然村。此冰川属于发育完整的巨型悬冰川,布加雪山海拔6328米,是西藏七大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天断黑赶到了丁青县城,此时天空又下起了小雪。在途经一家商店门口时,我看到有几个藏民盘腿坐在该店面的台阶上,冒着雪在玩一种貌似简单,自做自画,用花花绿绿的棒子围着的棋子。玩者口中念念有词,还有几个围观的市民也很起劲跟着起哄。我被他们这种顶着雪洒脱的“玩劲”折服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心在想,这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好玩吗?竟然冒雪玩得这么起劲,出于好奇心,我心想:“得对此探个究竟”。</p><p class="ql-block"> 凑巧的是我的脑子里还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车就停了下来,并传来话:“就在这家店吃晚饭。”</p><p class="ql-block"> 我们吃饭的这家餐馆就在“玩家们”那家店的斜对面,大概也就不到百米。趁着吃饭前的时间我折返到他们“玩棋”的地方,用手机拍了几张。因为雪不是很大所以看不出雪花飘落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当我回到吃饭的饭店入坐不久,走进来一个藏族学生,他是来店里买外卖的。趁着大家都在等的时间,我拿出我刚才拍的照片给他看,向他询问这是什么玩名?或者说是什么棋子?藏语怎么说?汉语怎么说?</p><p class="ql-block"> 小伙子扰着头憨笑着,想了半天,话说到嘴边又缩了回去。他告诉我,他们这里很多藏民都会玩这个东西,要准确地说这个叫什么东西,还真是说不出来。尤其是要翻译成汉文,就更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下榻奇迹大酒店,值班的藏族小伙子叫达瓦次仁,我问他达瓦次仁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说,是“月亮长寿”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又向他询问那个玩物叫什么,他想了半天也说不出来。后来我向他建议:“晚上你去问问你的老师或者身边的叔叔阿姨以及年龄更大的兄长姐妹”。他答应了我。他告诉我说:“今天刚好是我值班,晚上我会去问问清楚”。那我就跟他说,明天早上离店的时候你再告诉我答案。他点头说:“好”。</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也顺便向他了解了一下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他今年20岁,只读完了初中,所在丁青县没有高中部,上高中要去昌都市就读。丁青县城到昌都市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坐车要7个多小时。初中毕业后他曾到昌都做过几年的工,1年前他又回到了丁青,在这家酒店上班。他说:“在外面打工更辛苦,还是在家里更好些。”</p><p class="ql-block"> 今天提到的巴青,丁青两个县城都很小,建设比较落后,略等于内陆省份80年代初的水平,规模等同于内陆省份偏小的乡镇。其整个县也就5万人口不到。</p><p class="ql-block"> 4月12日(第九天)。第二天退房时我问达瓦次仁,他告诉我那个玩物等同于我们的“骰子”,藏语发音“曲欧”。等到了昌都我又向宾馆的服务员问及这事,他们说的和达瓦次仁说的一样。“曲欧”;“骰子”。</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我们驱车前往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基地的位于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沙贡乡境内的孜珠山。</p><p class="ql-block"> 孜珠寺座落于孜珠山上,孜珠山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祠叠叠,这座寺庙已经成为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场所。该寺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庙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它始建于3000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帮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p> <p class="ql-block"> 孜珠意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象征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众生,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走向解脱之路。代表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紧、禅定、般若、以及对众生的贪婪、愚痴、狰怒、傲慢、嫉妒、邪见等的对治之道。</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丁青县觉恩乡吃饭。该乡很小,就一条直街,全长也就200来米。趁着等饭吃的时间我在周围转了转,恰巧碰到一个老妈妈正在帮女儿洗头发的场景。旁边的两个小孩应该是那个洗头女的孩子,正围着大人们玩耍。其中那个小女孩看到我帮他们拍照,觉得有点腼腆,同时也觉得好奇,就蹲在地上刚好从妈妈的弯腰部脸颊下颌处,用凝囧的目光看着我,非常的可爱。</p> <p class="ql-block"> 洗头水用的不是我们常用的洗发液,而是洗洁精。为什么用洗洁精洗头?我想应该是洗洁精的去污能力更强,这样解释应该解释的通。洗头的水也好像不是热水(因为看不到热气)。这样的生活场景不做一个记录实在是说不过去。</p> <p class="ql-block"> 拍了几张洗头女的照片之后,我继续往前走,不远处看到一个用塑料布搭的棚子,棚内琳琅满目摆了很多商品,细看原来是一个小卖场,卖的主要是日用百货。一辆卡车停在旁边,车上堆放着要卖的百货用品。老板娘坐在车斗边上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和来客聊着天,推介顾客需买的商品。看着这样的画面仿佛让我联想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即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一些沿海城市的县、乡以及城乡结合部,这样的流动商场契时应运而生并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这两张照片我分别给她们取名为《洗头女》;《流动商店》。取名直截了当,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名副其实。原本就是普通生活的场景,无需用文绉绉的大雅儒名,贴切便当。</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沿着214国道路径类乌齐县晚入住昌都市。昌都为西藏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东与四川隔江相望,东南与缅甸、云南接壤,北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的东大门。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路。也是“茶马古道”要地。古称之“康”或“客木”。唐代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时期称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之为“朵康木”地区。</p><p class="ql-block"> 晚饭大餐:石锅养生板栗鸡。</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第十天)。早饭后继续沿214国道前行,途径浪拉山,海拔5472米。后转318国道在左贡吃午饭。饭后继续沿318前行,经东达山海拔5055米。在翻越觉巴山时碰到5个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在火辣辣的柏油地面上行跪拜礼(磕长头)。他们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呗咪吽,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如此行三步,后双手自胸前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然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如此反复。</p><p class="ql-block"> 有谁知道他们朝拜的目的地在哪吗?或是布达拉宫?亦或是远在千里之遥的冈仁波齐?一个月?二个月?十个月的才能到达目的地。有如此信念方有如此力量。犹如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一样,是信仰给我们的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团结各族人民,战胜国民党,推翻三座大山,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 觉巴山是318国道最惊险的地段,有位骑友这样描写到:一山藏四季,顷刻有风雨;只待云开雾散,则遇胜景不期;天布银幕,映万里晚霞红;日射金光,衬千年古木碧。翠屏青峦,相连绵于目际;高峡深谷,竟来朝于眼底;揽此大观,魄动心怡。飘飘然如成仙,昏昏兮似生羽;欲踏紫气而东来,或乘黄鹤而西去。</p> <p class="ql-block"> 觉巴山其实海拔并不高,垭口的标高也只是3940米,但是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谷深故山高。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的盘山公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之成为川藏公路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公路在绝壁上延伸,即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上依绝壁,下临深渊。</p><p class="ql-block"> 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是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麦通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 沿觉巴山下至2640米的如美镇如美村时眼前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色,盛开的桃花,绿色的草原,青翠的冷杉,绿油的青稞一派田园春光。有人形容说貌似6月的那拉提草原。</p> <p class="ql-block"> 以上这组照片取名为《觉巴山谷底的一抹绿》。</p><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30分赶到芒康。芒康街道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街上随处可见慵懒憨态的牦牛。</p><p class="ql-block">晚上住芒康。</p><p class="ql-block"> 说来很巧,吃饭的时候碰到赣州崇义县的三个自驾游的老乡。其中一个更年轻的小伙子第一次进藏,发生了典型的高原反应,头疼的厉害,口唇青紫,呼吸急促。我给他捐出头疼粉和高原安。这是我十年摄影生涯在他乡第一次碰到本市的老乡。</p> <p class="ql-block"> 趁着天色尚早想去给家人买些纪念品,走进一家藏式商店看着一串项珠还入眼,一问价格6w,这价另我瞠目结舌,心里唏嘘。再看到一件貂皮毛1800元,价格到是很合适,可是买回家本地没有谁会加工制作呀。犹豫一时最后还是没有将其收入囊中。</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第十一天)。今天转214国道,从西藏的芒康到云南的德钦。上午拍摄红拉山谷底的田园风光,及盐井的劳作场面。</p> <p class="ql-block"> 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离芒康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盐井因产盐而得名,故更名为盐井乡。盐井藏名叫“擦卡洛”,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嗮盐的历史,迄今已有1200多年。当你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你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下午翻山越岭行驶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溜筒江高山深谷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之地处县境西北部、南靠梅里雪山、西面和北面与西藏为邻的佛山乡江坡村说打村小组拍摄雪山倒影。</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赶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境内的飞来寺已经天黑了。原计划是要赶到这里拍摄梅里雪山日落的,因为路上耽搁了时间,又留下了遗憾。晚上住德钦飞来寺。</p><p class="ql-block"> 4月15日(第十二天)。5点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起床赶到拍摄地点拍摄梅里雪山日照金山。</p><p class="ql-block"> 梅里雪山是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全长150公里,藏区称她卡瓦格博;“梅里”一词为德钦藏语mainri的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同时她也是雍仲苯教的圣地,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p><p class="ql-block"> 最高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断裂活动强烈地势高耸,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在卡瓦格博周围环绕,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最高山。</p><p class="ql-block"> 卡瓦格博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她和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一样是一座静止攀登的处女峰。2000年一个宣言被通过,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靓圣地,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将永远不容许被攀登。</p><p class="ql-block"> 这天早上,卡瓦格博雪山群峰天气通透,整座群峰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湛蓝的天空些许飘逸着泛红的云彩,雪山腰部横挂着条状白云。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卡瓦格博时,红色的金光美得让人窒息,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这次滇藏之行主要就是奔南迦巴瓦峰、萨普神山和卡瓦格博这三座神山而来。前面的南迦巴瓦峰和萨普神山因天气的原因没能一睹芳容,今天的梅里雪山老天爷终究还是给了个面子。阿弥陀佛!唵嘛呢呗咪吽!</p><p class="ql-block"> 拍摄好卡瓦格博之后,继续沿214国道朝云南中甸方向前行,途径白马雪山、金沙江大湾。</p><p class="ql-block"> 下午到达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噶丹-松赞林寺。该寺院也是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摩尼佛像、呗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的八大康参为:独克、扎雅、东旺、绒巴、洋朵、结底、卓康、乡城等。</p> <p class="ql-block"> 寺内恢宏壮观,除了主大厅不容许拍摄,其他处都可以拍照。</p> <p class="ql-block"> 4月16日(第十三天)。一大早拍噶丹-松赞林寺日出,天公不作美,没有出现理想的光线。</p> <p class="ql-block"> 上午拍纳帕海和依拉草原,都因为天气不理想没有拍摄到像样的片子。在纳帕海碰上了一群黑颈鹤。黑颈鹤很敏感,人很难靠近它,由于我的镜头是80-400mm,远端也只有400毫米,要想拍到她们必须得走的近一些。几个来回折腾最后还是拍到几张。</p> <p class="ql-block"> 后继续沿214国道前行,中午在丽江石鼓镇吃午饭。</p><p class="ql-block"> 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其中的金沙江流出青海经西藏从德钦县进入云南,继续南流于横断山区,到了石鼓镇后因山崖阻挡便掉头急转向东北而去,形成一个巨大的“V型”转弯,长达数十公里,这一奇观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湾”。</p><p class="ql-block"> 因为受到拍摄位置的限制没有办法将整个湾型拍摄到,只能是拍到局部的画面,所以没有办法呈现“万里长江第一湾”的气势,非常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石鼓镇午饭后散团。</p><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多团车将我送达到丽江火车站。因时间尚早,寄存行李后我乘坐14路公交车返回到丽江古城游玩了二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丽江云南省地级城市,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还有21个世居少数民族。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的头衔。</p><p class="ql-block">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东河古镇、阿纳果等知名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 </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匆匆忙忙地拍了一些照片,这些照片只能反映当下丽江古城局部风貌。 </p><p class="ql-block"> 总体印象:古今契合,浪漫闲逸,涓流灵动,魅力四射。</p> <p class="ql-block"> 原本想多拍一些东西,可全身负重20余斤马不停蹄走了2个多小时,觉得有些累了。走出景区找一处休息,顺便吃个晚饭是当务之急。过桥米线毫无疑问是首选。是真是假有那么重要吗?</p> <p class="ql-block"> 晚22:45从丽江站乘坐三层的火车于次日9:45分到达昆明站。17日从昆明站至广州站;18日从广州站至赣州站。(事后才发现,赣州有飞往昆明的飞机,当时被忽略了)。乘坐了46个小时的火车(包括转乘)确实有些感到疲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前文发至朋友圈后老同学、老同事、好朋友、好领导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值此表示衷心地感谢!</p><p class="ql-block">记得十年前第一次去西藏写了5篇游记:《西藏阿里大北线游摄前记》、《珠峰情怀、》《难忘那一刻》、《纳木错印象》、《西藏游历杂记》。而此次与第一次不同的是长了十岁,方方面面都大不如前。花甲之年机体反应迟缓是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和自然规律。所以这次只写了一篇游记。</p><p class="ql-block"> 许多朋友、好心人都建议给文章配些音乐,这样观看起来不会那么单调枯燥无味。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可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学会用word文档编辑配插音乐。好在热心的同学朋友老肖伸出友谊之手鼎力相助,方解燃眉之急,以此可以飧读者。</p><p class="ql-block"> 选配什么音乐?我在网上浏览和查找了许多宣传西藏题材的背景配乐,但总觉得没有“藏”味。思前想后,平衡来平衡去,决定还是选用由仓央嘉措诗词改编,白龙作曲,降央卓玛演唱的《那一天》,作为此篇游记的背景音乐。</p><p class="ql-block"> 那一日,</p><p class="ql-block">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是你诵经中的真言;</p><p class="ql-block"> 那一夜,</p><p class="ql-block"> 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p><p class="ql-block">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那一世,</p><p class="ql-block">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p class="ql-block"> 那一瞬,</p><p class="ql-block"> 我已飞,飞成仙,不为来世只为你喜乐平安!</p><p class="ql-block"> 降央卓玛低沉浑厚的女中音,其低婉吟唱的优美旋律仿佛总在你的“脑回路”中响彻回荡,挥之不去,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都说此诗为仓央嘉措最负盛名的情诗,是的,不得不承认,诗中的“我”始终都在默默地爱着心中的“她”,虽然这饱醮爱恋的笔墨未对“她”的模样进行任何描绘,但字里行间一位身姿曼妙,眉目含情的少女跃然纸上。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对此“情”的理解是不是可以更为宽泛些。此“情”并不是特指,而是泛指之“情”。人除了与人可以建立感情之外,人与其心中甚爱之物也是可以有深厚感情的。西藏就是我心中的那个“她”!</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要把这首诗(歌词)的最后一句送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不为来世,只为你喜乐平安!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