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之(三中记忆)

阿灼获

<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 随着同学聚会的一天天临近,四十年前在三中求学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过电影一样不定时在脑海闪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小学6年和初中2年是在大田湾学校(简称:湾校)就读的,我们那届初中是最后一届初中部。并且是继全国恢复高考后,首个初中升高中通过考试录取的一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秋季,整个暑假在忐忑中度过,终于在开学前收到录取通知,一张A4纸打印的固定内容:某某你被吉首三中录取在该校高中部学习。然后是落款及年月日,最后最重要的是市教委的大红印章!</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湾校有2个毕业班升高中,几乎全部被三中录取。</p><p class="ql-block">报名那天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的,记得是先到那栋两层楼的教导处,墙上红纸黑字写明分在各班的同学名字,几个班的公示名单里打死都找不到我的名字!心里开始慌了,一起去的几个同学也瞪大眼睛帮我找,还是没有!急忙跑去办公室找教务主任,他翻遍当届录取名单都没有我的名字。他讲没有你的名字就没有你的学籍档案,就不能给你报名啊!</p><p class="ql-block">一起去的同学她们都报好名了,我却像个被抛弃的孩子,孤独、无助、失落一股脑的刺激着,下定决心赖也要赖在三中!我不能没有地方读书啊。</p><p class="ql-block">然后去磨教务主任,拿着那张尚方宝剑似的录取通知,硬要他给我分班报名,早上八点到学校,折腾到中午快下班了,我就是不走!最后教务主任打通市教育局电话(记的是黑色手摇电话),那边查了一阵名单后,教务主任马上同意给我分班报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课一星期后的周末,遇到湾校同班考入一中的同学,她惊讶的问我:你怎么没去一中报名啊?!我讲我的录取通知书写的三中啊!她讲你的名字在一中的班级里!从她那里才晓得我们有3个同学被一中录取;一个她一个我还有一个男同学。</p><p class="ql-block">阴差阳错,这就是我和三中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被高一(25)班接收,我终于赖进了三中。给我报名的班主任老师是教物理的张君泽老师(多年以后步入社会居然和张老师的夫人萍姐,原《边城报社》主编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交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学快一个月时学校突然给我们(25)班换了班主任老师,年轻的从大学毕业教我们英语的赵云龙老师,刚刚完成了从大学生到高中老师的身份转换。阳光帅气正直的赵老师给(25班)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就是在赵老师的推荐下在高一第一批加入共青团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5)班印象比较深的同学有:两对双胞胎中的漂亮姐妹花;刘洁、刘红,写一手硬笔书法的江华、江南兄弟;住在武装部的美丽大气爱笑的吴湘萍、石葵;会拉小提琴的邓洁、后来复读考上大学毕业回到三中当英语老师的涂清、父母来自南京家里藏书和报刊杂志最多的顾敏;还有就是我的高中第一个同桌凤贵,当年的凤贵两条麻花辫长发及腰,五官精致小巧,不讲话的时候像及了林黛玉,所以同学们曾给她取了别名叫林妹妹。她问我家住在哪里,知道我住在针织厂后惊讶的反复问我,真的吗?你真的住在针织厂?她当时的反应太奇怪了,后来才搞明白她的大姐正在谈朋友,对象就是针织厂的马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贵老同学,还记得这些陈年往事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高一两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学校为了高考升学率,决定把我们那届抽两个班整班留级,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要读两个高一。当时我刚刚经历了身边一些同学兴起的弃学风,顶职和招工进厂吸引了我的同龄同学,老妈也开始劝我弃学进厂工作,弃学风甚至惊动了班主任赵老师,他特意去我们针织厂大院进行家访,想劝住弃学风让同学们留下来继续读书。清楚的记得赵老师给我妈的承诺;只要我按现在的成绩继续读下去,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真是无比汗颜啊!自己愧对了赵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多年以后赵老师调动去了一中任教,大街上碰到都躲开不敢见老师,直到1998儿子从一小考进一中,心里指望着老师学生太多会模糊了三中的记忆,慢慢才敢碰面时尊称一声赵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访起了作用,感谢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的妈妈同意我继续读完高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留级的两个班和应届生混合后重新分班,我的第二个高中一年级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叙说简明,我还是把复读的高一称着高二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31)班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