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游记(上)

大王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眉县籍71年退伍老兵回访西宁老部队汽车76团记实。 </p><p class="ql-block">上篇:</p><p class="ql-block">夏日炎炎,七月流火!</p><p class="ql-block">2O21年7月5日下午二时许,原在西宁汽车76团71年服役过的眉县籍十四位退伍老兵和家属在宝鸡南站登上了去往西宁的“和谐号”列车。他们要重返西宁,探访分别四十余年的老部队。他们大都在七旬上下,个个精神抖擞,兴奋激动。</p><p class="ql-block">领队:王志玉,周建忠。</p><p class="ql-block">成员:田德怀,曹福明,薛德福,陈宝善(下西铭),李存芳和夫人郭润莲,杨根福和夫人邵粉秀,張拉虎和夫人黄萍,李德曾和夫人杨瑞华。晚上七时许,列车准时到达西宁站。我们下榻于市中心大十字南大街上的一家宾馆,迎接我们的是同年战友郑友强同志。第二天(7月6日)晨六时,我们登上去往青海贵德县的旅游中巴,开始了西行游的首天贵德之行。过去从西宁去贵德,首先要经过一座名叫拉脊山的大山,上山下山几十公里。过去大依发汽车,清早从西宁出发至中午十二点左右,才能爬上山顶,半下午时才能抵达部队驻地尼拉滩农场。但现在長長的隧道贯通了整个拉脊山,出隧道不远就是箸名约贵德县国家级地质公园。典型的丹霞地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去观赏游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山石造型,山石被冲刷后或形成仙人仙指朝天,或双掌礼佛型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过后,从山沟向四面山上看,草木不生的山上,在太阳的照耀下,各面山上出现不同颜色的色彩。或红,或白,或灰色,很是奇异。层层叠叠的沉积岩层,标示着青藏高原远古时期就是一片辽阔的海洋。经过亿万年的自然变迁,才形成了如今的青藏高原。才有了如今的丹霞地貌。要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终止了这次参观,要不然大家还想多在峽谷内欣赏一会,或寻捡到些奇异石头。继续前行至县城,黄河上的多彩钢架大桥,取代了当年百只大木船连接起来的浮桥。黄河边的湿地公园中的大型转经塔,是引来黄河水驱动而转动的。在外面地面上一大圈有人工手推转经筒扶手,全圈上可搭满5O余人的双手帮推,走动,据说转满三圈才能功德圆满。我和李存芳,郭润莲3人推够3圈才离开。午餐是在县城外一户农家乐就餐的,不大的小院内充满了乡土气息。院中两棵小香梨树下摆放着两張餐桌。当年在尼拉滩农场时,星期日去尼拉滩村子或去贵德县城玩时,首先爱买的就是贵德县的土特产一小香梨,真是香甜可口,甜脆无渣,而冬天,当地的农民把小香梨冻成冻梨,买上一些尝尝,别有一番味道。而这农家乐院中的小香梨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玲铛大小的小香梨,很是诱人。每桌七菜一汤,农家手工油卷馍馍,新鲜的菜蔬及红烧肉等大盘菜肴,一种熟悉又久违的贵德当地的味道。饭后一大盘当地的大西瓜让人旅途疲倦顿去。沿着新修的向罗汉堂方向的沥青公路,进入偏僻地方农村地带,经过红柳滩时,过去部队农场开辟的几百亩土地,如今己被当地的移民种上了麦子,只剩下靠近黄河边上沙滩地,一排排的野生红柳树丛更加茂密旺盛,红柳滩地名名符其实。原来从红柳滩至尼拉滩部队农场的两边路上篙草遍地,无有人烟,如今都成了新移民的村落和庄稼地,公路两旁的树木都已長成大树。车至尼拉新村,一排排的新院落分布在村委会两旁,我们两眼巴望地部队农场和原来紧邻的公路局农场早已无有一点踪跡。尼拉滩村原址,已是一片破败景象,一户人家也无有,只剩下一条挖得破破烂烂的大沟。沟里干涸无水。听说原尼拉滩靠黄河边,已筑起蓄水大坝现已成为一座水力发电站了。只好原路折返,直到碰到年记较大的老人才说到现在的尼拉新村村委会的院子就是当年的部队农场原址。进去查看之后,虽已过去部队农场房屋基本拆除无几。所剩只有西侧原连部四间房子被村民保留利用。其他均被新院落代替。只见村委会后面的山势,层层叠叠的沉积岩石山,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都未变化。大家高兴极了,在原大门的地方,拍下了我们的第一張合影。之后又在原兰球場及原来的大院内留下了宝贵的合影照。找到了部队农场原址,这也算了了大家回返贵德的心願,尼拉滩农场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是当年200名71年新兵(眉县籍70人,歧山兵30人),辽宁籍100人。在这儿两年的生活和奋斗过的地方。在这儿,我们接受新兵训练,我们劳动种春小麦。自种的菜蔬吃不完,鸭子棚鸡鸭满圈,养的猪膘肥体壮,直至72年底新兵来到,才结束了我们两年的农場生活。两年的部队农场生活,改变了我们,也改变了尼拉滩,原来的乱石滩变成了梯田式的庄稼地,到秋收时,部队用大依车运来大批们各连队人员帮助收割。当装满麦子的麻袋装上大依发车拉走时,我们将近两百名农场战士心情自是很不平静,这都是我们一年来的成果啊,我们从在家时什么都不会的小青年,变成了能干的战士。72年底,我们离开了尼拉滩农场,被分到各连队,将开始和汽车打交道,即将和漫長的青藏线打交道。当时人虽离开了尼拉滩,但我们200人的身魂留在了那里,红柳滩几百亩地里有过我们的辛苦,黄河边上的抽水泵站有过我们的足迹,尼拉滩西边的三百亩地里流下过我们的汗水,我们在那里自己做饭,劳动,休息时去山沟里打黄羊,捡发菜,摘枸杞。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回忆。现在来贵德,就是要找回留在尼拉滩的影子。我们寻见了,年老的我们回返尼拉滩,我们满足了。再见了!尼拉滩!再见了!贵德县!</p><p class="ql-block">下午五时许,我们游完塔尔寺后,便直奔老团部驻地大堡子。大堡子在西宁市西边市郊。那里一直驻扎着两个部队汽车团,一个是兰州军区属下的汽车9团,另一支就是我们团(总后青藏兵站部所属的汽车76团)。到团部时天己快黑。经交涉,团部派一士兵带领我们找要去的地方。一进大院大门,只见左侧原二营和修理连原来的营房现己成了一大片空地。正对面的原团部办公大楼和原卫生队的医院楼都不见了。代替的是变成了一座三四层的小楼房,左侧的大礼堂,如今成了较低的样子(听说二营拆除后把团部大院内都垫高了不少)。我们去到五营几个连队门前,变化不大,只是每个连队门口进行了改造。我们在原十八连,十七连门前留影记念。这里都是多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现人去楼空,过去十八连硬骨头连队的气魄和光荣已成为了历史,赫赫有名的76团五营只留下了深深的回忆。三名原十八连老兵敬礼后留影。十七连门前留影留念。76团五营!我们回来过!所有回团老兵及四名随行家属,在大礼堂前列队高呼:76团!我们回来了!暮色中,我们离开了大堡子,离开了老团部,虽说部队改编,汽车76团已移交西藏军区管辖,但76团的丰功伟绩将永远留存在青藏线上,将永远值得每个原汽车76团官兵们怀念。</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地质公园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人员组成:从左至右。前排:楊根福,李德曾夫人杨瑞华,張拉虎夫人黄萍,楊根福夫人邵粉秀,李存芳夫人郭润莲,陈宝善(下西铭):后排:左1曹福明,李德曾,薛德福,李存芳,張拉虎,王志玉,田德怀,周建忠。</p> <p class="ql-block">贵德地质公园内留影。</p> <p class="ql-block">贵德地质公园内景色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地质公园内留影:左起王志玉,楊根福,陈宝善(下西铭),李德曾</p> <p class="ql-block">地质公园门前合影:左起王志玉,郭润莲〈李存芳爱人),李存芳,</p> <p class="ql-block">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留影 </p> <p class="ql-block">贵德地质公园山沟里气候多变,一片鳥云飘过来,立马就是倾盆大雨,一会儿又是炎阳高照,变脸真是极快。</p> <p class="ql-block">贵德地质公园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黄河岸边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贵德黄河边掠影,喝上几口清凉的黄河水甜到了心里头</p> <p class="ql-block">天下黄河贵德清,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城黄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贵德黄河水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湿地公园内大型转经塔</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城黄河岸边湿地公园内大型转经塔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湿地公园转经塔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转经轮是由地下沟渠引入的黄河水来驱动的,有点象陕西关中农村过去水磨的驱动方法相似,</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城黄河岸边湿地公园中的大型转经塔正在转动中,李存芳及夫人郭润莲正在转推转经轮,求得功德圆满,</p> <p class="ql-block">贵德县农家乐午餐</p> <p class="ql-block">午餐是在贵德县城外边的一户农家乐院内就餐的,餐后两大盘沙甜的当地西瓜结束了我们的县城之游。</p> <p class="ql-block">贵德尼拉新村大门前合影(此地为原76团尼拉滩农场之大门原址)</p> <p class="ql-block">左起:李德曾,田德怀,周建忠,王志玉,李存芳,薛德福,張拉虎,曹福明,杨根福,</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76团尼拉滩农场营房内仅留存的四间连部原来的房子,(武元兴指导员,通讯员李長绪住过。)望上看,房檐口还显露出当年:铺用的实芯竹芭子和覆盖上面的泥土。</p> <p class="ql-block">湟中县塔尔寺正殿</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留影</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留影〈張拉虎及夫人黄萍)</p> <p class="ql-block">离开塔尔寺前须拨转174个转经筒以求福运连连,平安吉祥,功德圆满。</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于大堡子汽车76团大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76团大院内的励志标语牌</p> <p class="ql-block">原五营十八连大门前合影(左起:原十八连田德怀,王志玉,李德曾)</p> <p class="ql-block">原十九连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原二十连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原十七连大门口〈張拉虎〉</p> <p class="ql-block">左:黄萍,張拉虎十七连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左起:田德怀,薛德福,</p> <p class="ql-block">李德曾及夫人杨瑞华</p> <p class="ql-block">76团大礼堂前合影视频,大家高呼:"76团,我们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贵德之行全天完满收官。辛苦满满,收获满满的我们随车返回西宁市内宾馆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