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监管文件也有假,警惕网络贷款“诈骗”

消费者权益保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案例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7月28日下午,一名男性客户来到金泉路支行咨询银行卡的问题。据客户描述,中午他接到+85253891099(香港)的电话,对方称其是浦发银行客服,可为客户办理5万元的贷款。并添加客户QQ好友,指导他下载浦发银行APP,在APP上申请贷款,并填写各类信息。由于银行卡号绑定不成功,客户来我支行查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处理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闻至此,值班的客户经理和在厅堂审核业务的内控副行长均感觉到客户遇上了电信诈骗。于是详细询问浦发客服与客户交流的全过程。客户出示了一张客服发给他的“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件,文件上说“兹因卫XX(先生/女士)身份证号6125**************银行卡号填写错误,根据2021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规避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保险风险监督管理法》《中国银行业财产监督管理法》第五章四十五条第五项规定,我局冻结其贷款资金50000.00元(伍万圆整)。”这使客户异常慌张,于是客服为其支招“向要绑定的中行卡中存入15000元,作为解冻保证金”。并且通过QQ客户将其身份证正反面、借记卡号均提供给所谓的“客服”。至此,已经非常明确这就是一起以放贷款为诱饵的电信诈骗案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户经理建议客户立即注销这张借记卡,并且删除所谓的“浦发银行”APP。但是客户仍对未发放成功的50000元贷款耿耿于怀,怕卡注销后贷款不能提现。内控副行长向客户详细解释道:“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件是假的,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他们以提供贷款为诱饵,制作了虚假的文件,引发客户恐慌,上当受骗。所以50000元的贷款是假的,整件事情都是假的。客户仍然表示怀疑,于是内控副行长现场拨打浦发银行客服电话95528,该客服电话已经是空号。客户这才明白过来。于是客户经理引导客户在智能注销了这张已经泄露信息的借记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案例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案中,诈骗人员利用普通客户对金融行业不了解的特点,以提供贷款为诱饵,制作了虚假的文件,引发客户恐慌,上当受骗。若不是客户来银行咨询,按照“客服”的要求存入现金,必定会导致资金受损。下一步,该行将持续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不断更新内容,提高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供稿:金泉路支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消保办公室</p><p class="ql-block"><br></p>

客户

客服

贷款

诈骗

文件

监督管理

浦发银行

借记卡

内控

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