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商南——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 2018.3.3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16岁离开西安,在参加完“三线建设”修铁路后,于1973年5月,被陕西省革委会政工组挑选为干部分配到商洛地区。商洛地区又将我分配到商南县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年,直到1983年5月离开。 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使我与商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十年的工作实践,直接影响了我年轻成长时代世界观的形成,群众观点的树立,生活经验的充实,工作能力的提高,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我离开商南县至今已有35年的今天,当年工作生活的状况,一点一滴的人情故事,仍然历历在目,时时浮现在眼前。几回回梦里忆亲情,几年年驾车回故里。</p> <p class="ql-block">1974年夏商南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4年夏去商南留影</p> <p class="ql-block"> 初来乍到 情遇恩师</p><p class="ql-block"> 一到商南,我就参加了1973年下半年全县的“路线教育”工作,分配到条件较好的富水公社富水街大队。对于生活在城市,长在城市,对农村一无所知的我来说,真是一张白纸,开始下乡心里难免胆怯。也是我的造化和运气,也可能是组织的有意安排,我的工作队长是县贫协主席易传成。易传成对于当时的商南人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哓。他是全县可数的德高望重的老革命,老领导,打过游击,当过区委书记和县上领导,特别是他的热情真诚,工作中的细致耐心,处理问题的火候把握,与干部群众打交道的艺术技巧,与同事部下沟通融洽使我非常佩服。在这样的领导面前还怕什么呢?事实也是这样。易传成队长对我十分关心,当工作中遇到问题,遇到困难,甚至一筹莫展的时候,总是他教导我,帮助我,开导我。教我如何深入群众,如何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如何在工作中抓主要矛盾。在队长的带动下,我的第一次下乡做群众工作,逐步有了门路,可以说在富水街半年的工作,我顺利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也锻炼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至此以后,我和易传成队长也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之交。他当时50多岁,我才19岁,他是县贫协主席,我是县妇联会的一个年轻干部。他是我们群众团体的党支部书记,我是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人 。以后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就喜欢到他办公室坐坐,谈谈自己的想法,听听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交谈中,我也了解到,商南县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他也经常给我谈到当年在县上打游击,除奸恶,东进西出, 野外露宿的情况,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初到工作岗位,就结识了这样好的领导,和他的交往,不但使我对农村工作农民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对我年轻时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把他当成恩师,时常请教他,拜访他,从他那儿获取知识和营养。1974年9月14日,易传成主席作为党支部书记,和县妇联主任曹桂芬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支部会上,给了我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提出了希望,这是我一生都值得牢记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更严格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8月小弟去商南看我留影</p> <p class="ql-block">商南县城全境</p> <p class="ql-block">1973年7月参加学大寨工作队驻富水街民房</p> <p class="ql-block"> 生活工作 艰苦磨练</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的商南县,当时的条件在各方面都是比较差的。我是一个年轻人,又没有负担,经常被组织部门抽调出来参加农村各种工作队。在这些工作队工作中,我从当队员,后来到当工作队长,严格的说都是一种磨练。当时不管什么工作队,下乡干部一律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吃的是派饭,当时老乡吃饭大部分家都吃不饱,特别是春夏之交,有的家庭实在困难,常年吃的主食是红薯干糊汤,菜是山上拔的野菜,窝的酸菜,我胃不太好,常常吃后吐酸水。即便是这样,我也从不给群众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住的是老乡家能腾出来的房子。记得我在富水街大队工作的时候,住的是一间农民放柴火的房子。在我来之前,他们把房子里收拾的很干净。房子是土墙很矮,一扇小窗户,房里光线很暗,面积有四平方米左右,放一张一米宽的小床,70公分长的一张小桌子,房间就没有地方了。工作一天,晚上回到房间后,我要总结工作的情况,同时也要学习看书做笔记,点着小煤油灯,听着窗外呼呼的野风,在当时来说,也并没有觉得条件艰苦。我自己觉得有睡的一张小床和能有写字的一张小桌子,也就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 同劳动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修“大寨田“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工,社员上工了,我这个驻队干部也不能示弱,常常天不亮,摸着黑,空着肚子就到工地。记得1974年春节后,我分到太吉河公社罗家湾大队罗家湾生产队,在这里我学会了背背喽,穿草鞋,开手扶拖拉机。春天插红薯苗,我背上装满红薯秧的背篓,穿着老乡不花钱编制的草鞋,爬山越岭,到后山的沙坡地里,挖坑、放苗、施肥、填土、浇水,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硬是坚持和当地群众一样干,慢慢习惯了农村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 在填河造地的冬季,我学会了拉装满土的架子车,学会了开手扶拖拉机。一次在学开手扶四轮拖拉机时,由于发动机的震动,我手没将拖拉机扶手握紧,一下子随着震动扶手把我打翻在地,我爬起来继续学,终于可以拉土填地,和乡亲们一道,在春季来临之际将丹江边上的二十几亩河滩地填好,来年就可以种庄稼了。</p><p class="ql-block"> 山区工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山路难走,住的较分散。特别是晚上工作队开完会返回时,天黑不见五指,要一个人在山区独自回家,一路要转过几个山弯,既怕野生动物如蛇和突然穿出来的野兔等,又怕崎岖山路有不测危险,我时常一手拿个手电筒,一手拿根竹棍,不停的拨路边草地,给自己壮胆,也是防身。这种生活经历的锻炼,使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和农民交朋友,学会了党的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给群众干实事的要求。这就是那时我的一种情怀,一种心境。 </p><p class="ql-block"> 1982年,我的儿子出生了,当时只有56天的产假,假期一到,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带着幼小的生命,来到商南。在当地找了一个12岁大的农村女孩,帮忙照看孩子。我上班她就来到单位把孩子抱走,满街乱转。下班了她把孩子送过来。有时孩子感冒发烧有病,半夜只好自己抱着去到县医院看病。面对艰苦的环境,硬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把孩子养在身边,又努力的搞好自己的工作,从不因为孩子的事耽误工作。各方面的条件虽然艰苦, 但我总是感到快乐,把这些困难不当是什么事儿,而作为是对自己的磨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去商南在住过的民房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5年秋在商南赵川区工作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在太吉河镇罗家湾(1974年我驻队)村和村民聊天</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在商南金丝峡服务区和当年工作组驻村的同龄人相见</p> <p class="ql-block"> 妇女工作 姐妹情深</p><p class="ql-block"> 在商南县工作十年,我主要在县妇联会工作。1976年,我22岁时,组织任命我为县妇联副主任,先后协助曹桂芬、田妙云、左海莲三位主任工作。说心里话,妇女工作很重要,担任这一职务的女同志,在一个县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女干部。曹桂芬工作上的大胆泼辣、积极热情;田妙云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平和稳重;左海莲工作上的敢作敢为、敢闯敢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参加各种工作队受到的启发教育,也深深影响着我。我的几位工作队领导均是担任县上重要岗位的领导,县贫协主席易传成,县宣传部长石允堂,县团委书记田长发,他们对我工作的指导,作风的培养,事业的追求,都潜移默化的熏陶着我。</p><p class="ql-block"> 在商南县妇女工作的十年,我下大气力协助几位主任抓好妇女干部的配备,在健全组织的前提下,不断在提高和培养妇女干部素质上下功夫,比较好的建立起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妇女干部队伍。妇女干部在一起,她们比工作、比干劲、比学习,在当时的商南县蔚然成风。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积极作用,我们在全县开展了“铁姑娘战斗队”和各种“妇女战斗队”的竞赛活动。当时县上树立了两个标杆,一个是柳树湾的“铁姑娘战斗队”,一个是腰庄的“小安妇女战斗队”。前者是以未婚女青年为主组成,后者是以已婚妇女为主组成。她们的共同追求是和男劳力一样,通过艰苦奋斗,改变家乡面貌。我们多次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编成戏剧,登上舞台,我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整个的妇女工作中,我们还推动妇女“同工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等方面的教育宣传活动,这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五好家庭建设,推动传统观念的解放,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作用的发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为了推动妇女工作的开展,记得1979年夏季,我们组织区妇女干部到湘河白浪检查工作时,由于道路被水冲毁,没有车,我们就爬山翻岭,沿着丹江南边山上的崎岖小路行走。遇到危险处,我们就手拉手,互相照顾,慢慢的爬过去。山下面就是滚滚的汉江,过去后一看,真是心底透凉,还好,有惊无险。一走到鸡鸣三省的白浪后,我们心情非常高兴,忘记了路途的辛劳,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商南工作期间,像这样到基层检查工作,那就是家常便饭。商南的36个公社,我几乎都走遍了。这其中我们也和妇女干部及群众建立了亲密的情谊。 </p><p class="ql-block"> 回西安工作后,我曾多次到访商南。每次去都受到了当年妇女姐妹们的热烈欢迎。她们邀请我吃商南最好的小吃,转商南最美的旅游景点,住在她们家里,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虽然我离开商南很久了,但商南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通过她们的诉说,我现在依然是历历在目。她们陪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转遍了商南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5月县妇联召开妇女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妇女干部在地区党校学习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和县上工作的姐妹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三战友去商南</p> <p class="ql-block"> 难以忘怀 深情记忆</p><p class="ql-block"> 商南给我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许多事情时至今天,我都难以忘怀。 上世纪70年代初,商南县城到乡村的公路,没有一条道路不是危险的,特别是一到雨季,几乎汽车无法通行。1974年我在罗家湾住队一年时, 中间只回过县城三次去取工资。一次我和县新华书店的老雷回县上取工资,不料因一场暴雨冲毁了公路,没有公交班车通行。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们两个人早上9点从县城骑自行车到太吉河工作队。山路崎岖不平,路面疙疙瘩瘩,遇到上坡我们就推着自行车,下坡骑上去遛下来,碰到河流,就扛着走。40多公里花了6个小时,下午3时赶回队里。</p><p class="ql-block"> 40年后的2014年8月,我开车上高速从西安到县城经过太吉河金丝峡服务区(服务区就是当年的罗家湾生产队)时,特意停留下来,走访打听当年我住队时的熟人和房东。他们问到我是谁时,我告诉他们,40年前我在你们这里住队整组过,在场的几个人同时喊出我的名字,十分热情的端水让座,拉手问好,并告知我的房东一家已搬到县城去住,告诉了电话号码。可见乡亲们印象深刻。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也没有忘记我。</p><p class="ql-block"> 1976年在城关镇南街大队驻队期间,我在蒋家奶奶家里住宿,她当时不到40岁,身体不太好,有四个孩子,丈夫在县水泥厂当领导,在队里算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她怕我吃派饭吃不好,差不多每天晚上听到门响,知道我回来了,就在她房间里喊道“锅里有饼子,有鸡汤,还热着呢”。只要哪一天有荤食,她都要给我留一点,我真是十分的感动。还有妇女队长张彩云,泼辣正直,生产上是一把好手,但她很细心,对我用的心思也令我十分感动。派饭是她安排的,每派饭到一户人家,她都以汇报工作的名义跟随到派饭家观察,看我爱吃什么饭菜,然后告知后面派饭的家里做。由于吃面条我胃酸吃的少,吃发面饼吃的多一些,后面的派饭家里就都给我做发面饼。想想这种细心和心思是什么情怀,我怎能忘记他们。</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多次去商南,回归故里,每次我都带上礼物去看望他们。1978年我在试马公社工作队当队长,同时住队荆家河村。这一年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一年,而改革开放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允许提倡生产队“包产到户”,由集体经济转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同的思想认识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大队一些干部群众激烈反对,认为是倒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而另一批回乡的青年学生,却思想敏锐,勇立潮头,要求分田搞试验。我们工作队紧紧依靠试马公社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在全县没有全面安排的情况下,向群众认真讲解党的政策,思想统一到在一个生产队搞试验。在队里拿出比较好的一些地,按照家庭人口进行分配。这样,既勇于尝试了新事物,能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同时又比较稳妥,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不但顺利完成了工作队的任务,也同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我离开商南二十几年后的2005年,我特地到荆家河村看望了当时的村支部书记和房东。村里人知道我来了,马上涌进了支书家,问长问短,招待吃饭。我虽然没有在这吃饭,但是,我记住了这里人民的热情、厚道、淳朴、善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和城关镇南街村房东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和试马镇荆家河村支书、房东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看望罗家湾房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年磨一剑,我在商南整整工作了十年。这十年是我学习成长的十年,艰苦奋斗的十年,“加油”“充电”的十年,走向成熟的十年,这十年对我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财富。在这里我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2岁时担任县妇联副主任,连续三届六年担任县级机关党委委员。商南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迹,商南的干部和群众,留在了我心中。看到商南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由衷的高兴和欣慰,祝愿商南的明天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1974年冬季商南同学党校学习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商南县委大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县政协领导召开在商南工作过的大中专学生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商南朋友西安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7年商南县邀请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