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理发店

布衣

<p class="ql-block">  现如今街上的铺靣三天两头的换门脸,今天刚开张的小吃店,俩月后变成了水果店,再过一阵子又掛起了药铺的招牌。老卫校大门前的路边有一家理发店可不一般,开门营业至今有四十个年头了,依旧红火。</p> <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个理发店,话有点长。上世纪80年代初,卫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又都住校,周边一二里地没有理发店,这样,一千多名师生的理发就成了个问题。学校派人找到了理发髙手张师傅请他出山。一方有求,一方有愿。协议的条件是,甲方提供店面,象征性地收取房租,乙方为师生理发适当优惠。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张师傅是理发世家,便把他的親戚老朱师傅,还有小徐小霞陆续招来一起经营。</p> <p class="ql-block">  起初仅有一间门靣,设备也简陋,墙上镶个大镜子,镜下放个长条桌,地上摆几把靠椅,再弄个燒蜂窝煤的土炉燒热水洗头,这几乎是全部家当。人来的多时就站着聊天排队。价钱很公道,那时男士理发两块钱,女士烫头五块钱,给卫校师生打个小折,外来的充其量多收个三五角。后来物价见涨,加价也就是一块一块的往上添。几十年了,现在男的十五元,女士烫发也才三十元。到街面上的发廊试试,烫个头一百二百的下不来。</p> <p class="ql-block">  张师傅的手艺没得说,理、剪、刮、洗那个利索,完事前在背后用两个食指在你眉心处揉几下,顺着你的眉弓上沿抺下来,然后在两个太阳穴处轻轻地一按,那感觉真个是神请气爽。据说张师傅还有一手捶背拿筋的看家夲领,要是落枕了,能让你歪着脖子进来,直着脖子出去。</p> <p class="ql-block">  小店还是个‘情报’集散地:哪家飯舘菜好吃啦,哪家的超市做活动啦,谁家的媳妇生孩子啦,谁家的老公升官啦。有时人们也在这里倒倒苦水,譬如当年全省最拔尖的卫校没能升为专科,而一个不怎么样的职业卫校倒挂上了医专的招牌,谈起来不禁使人摇头叹息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后来小店扩大了一间房,用做洗头兼为等候区。墙上掛了个电视,电视对面是一付长椅。小霞爱美手巧,屋内满佈绿植,还有自制的十字绣,平添了一片生气和喜庆,营造出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舒适的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张师傅过世了,朱师傅身体也大不如前。小徐,小霞进店时还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现在两人的孩子都考大学了,时光荏苒,世事沧桑啊。</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所幸小店还在,留住的记忆依然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