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的地方

祝融之火

<p class="ql-block">  总共733天,这是我在茅洞桥工作生活的时长,离开以后的多年,我仍然难忘。这座隐于湘南一隅的小镇,有着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以至于当我试图用一篇文章来记录时,思绪便如万壑千流,奔涌而至,让我无从下手。于是我用了散文计白当黑讨巧写法,想到了哪写到哪,也不去展开不去渲染,留着白,让记忆去填充。</p> <p class="ql-block">  梦开始的地方总是有着不与人分享的自私,我也曾经试图将它忘记深藏,可是方言的魔力实在太大,总在不经意间将我出卖,比如说衡阳话,原本没有“儿”化音的,即便是离开茅洞桥多年以后,我仍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经历,说话时带着浓重“儿”化音收尾,糍粑不叫糍粑叫“粑儿”,跟铁磁的哥们打招呼喜用“乖崽”,比如“你呷乖崽混得好呀…”。以至于我一说话,茅洞桥那略带野性放浪的口吻就脱口而出,再后来无论我去到哪里工作,我的人生地理里,总是被自然而然的贴上了来自“茅洞桥”的标签,我的茅洞桥乡音属于开口跪级别的了,再到后来,我干脆作罢,也不去解释了。住了人家的房,吃了人家的粮,喝了人家的酒,烙了人家的印,我也算是茅洞桥出身的了。</p> <p class="ql-block">  关于茅洞桥我是有故事要说的,这个行政区划的小镇曾经是衡南县置县设区以后南乡最大的区,下辖茅市、长沙、斗山、柞市、洪堰五个乡,区公所所在地就设在茅洞桥,撤区并乡以后又分成了茅市镇跟柞市镇,而我在金融系统工作的单位农村信用社就设在茅洞桥的玉泉街上。733天里,我从老长沙乡的拔冲干调到硫茅路上的玉泉街,从内勤出纳会计干到信贷主办,直至调离前,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里的乡镇村组大队屋场我都走过,九龙、宝山、小丰、龙波、八石、同春、同德、上宗、泛市、占禾、斗山…地名关联至今不忘。我常常骑着心爱的小摩托穿行其间,733天里,我跟随几任老主任和同事们用双腿丈量过那里的每一寸土地,也收获了与那里的乡亲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真情厚谊。那里有我流过的汗与泪,也有我最深刻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那里我记录过好几位当时仍然健在的,既当过国民党的兵抗日又起义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大爷们,云淡风轻又感人肺腑的口述历史。那些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血战山河的故事深深的震撼着我……。</p><p class="ql-block"> 那里有逼我喝押酒时往我脖子里灌酒的铁杆兄弟,野性的仗义的直接撕下我的矜持伪装。也有因为我的不了解情况,将穿着不合体衣服的小姑娘数落戏弄到哭的经历,父病母亡,邻里接济,我给她里里外外买了一身衣服,而她们姐弟俩给我送了桃子桔子李子好多回,怕我不要,扔下就跑。像块璞玉一样深深的打动了我。后来的后来,我去家访,家徒四壁又满墙奖状,我泪如雨下,用我刚参加工作时微薄的工资悄悄的支助她们姐弟的学费生活费,直至他们完成全部高中的课程考上大学。</p><p class="ql-block"> 茅洞桥有我深沉的爱,不单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具体的一个地方,那里不是外人所说的“滑蛇”之地,而是纯朴炽烈的世外桃源。那里的老人们像一部厚重的书,饱经世事沧桑,丰富而精彩。那里的女人们温良恭谦,男人们毅勇,刀刚火辣,不由得你不喜欢。</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当我在北京的家里回忆起往日时光,我仍然能准确的说出茅洞桥的地名、回忆起大屋场的模样,还有我在那里结交的许多乡邻许多好朋友们的脸庞,记得后来的某一天,我因出差再次路过那里,被乡亲生拉硬拽着一天里吃八顿饭,杀鸡打鱼整最好的上,喝酒聊天睡最好的床,临走将我的车里塞满了蔬果烧饼……</p><p class="ql-block"> 请原谅我无法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展开了叙述,我早已深深的爱着那个地方爱着那里的人们。那些如数家珍般经济人口数字背后,那串连的地名和姓氏背后,都有着我与茅洞桥之间深深的交集。段姓,全姓,甘姓、谢姓,王姓、封姓,蒋姓、肖姓,刘姓等等等,这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着与我紧密关联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精彩,我与他们的情谊一直延续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关于回忆,其实是一件特别奇幻的事情,它往往带有味道,比如封家的炭烤烧饼出炉了,段家的蒸锅出酒了,泉水井的婆婆出来了炸芝麻团豆角酥了,蒋家的拎豆腐刚出锅了,刘家鱼粉店开张了,一个字就是“香”!记忆中茅洞桥的老街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街坊四邻的吆喝声叫卖声时常在我耳边回荡。石板路,三拱桥,斑斑驳驳,杂货铺前仍然是老先生手写的牌匾,老酒坊前仍然挂着酒旗,七里八乡摩肩接踵而来的乡民,东顾西盼行进在望不到头的街巷,吃穿用度一条街,山货果蔬连成排,这样的市井味道,极富人情,很有韵味。用茅洞桥的话讲“几舒服哒”。</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茅洞桥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黑鸟特别多,之所以我要提及,是因为我发现这些黑色的鸟儿不怕人,它们在下雨前,天晴后往往会乌央乌央的聚集在一起,像是开会一样,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有些鸟群聚会时,像极了我们打篮球时,中场休息时的战术分析,有指挥有分工有讨论,后来的很长时间里我都在观察它们,以致于我能凭着叫声听懂它们的语言,让我产生了奇怪的想法,这些鸟儿是不是人死后变的?怎么像极了人类。在这以前我对外型看似差不多一样的黑鸟我是傻傻分不清的,像鹩哥、喜鹊、乌鸦落在地上几乎一个样,或是踱步,或是一蹦一跳,不展开翅膀露出白羽,真的分不清楚。南方农获季节分别是夏秋两季,这是鸟儿们的节日,它们时常分工合作鬼精鬼精的偷人家晒在屋顶上的粮食,轮番上阵,都有站岗放哨的,都有各自的地盘,那时候的我每天回单位,没事就在楼顶搬把椅子拿本书,就近观察这群“空中飞贼”,以至于后来我在它们附近走动,完全不害怕我,声东击西的抢我放在桌子上的烧饼,我也随意装着不知道,所以跟他们能和睦相处。知晓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首要换位思考,掌握一个地方的情况首先应抵近观察,了解一个族群,最好的方式是融入其中,这些鸟给了我许多启示。以至于后来,栖居在我们单位屋顶瓦缝的那群鹩哥因跟隔壁邻居的家鸽争地盘干架时,把我当做它们的带头大哥,叽叽叽喳喳的围在我在身边嚷嚷着让我给它们出头。我还真的发挥了调停人的作用,化解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多次操起条帚将落在我们这边屋顶的鸽子给撵走了。宣示咱们家鹩哥的地盘。再后来当我吹响口哨,这群鹩哥就会像轰炸机一样朝我飞来,胆子大的敢落在我的手上肩上。</p> <p class="ql-block">  观察鸟其实也是观察人,比如,我以前不理解茅洞桥当地的老农人为什么总要在田地里留下几茬稻穗不收,后来才知道那是特意留给鸟儿们的口粮,是这些鸟儿帮他们除害捉虫帮了大忙,所以留着些稻穗不收,这是报答它们,也是它们应得的。这朴素的道理,多年以后仍然深深的锲在我的脑海里。与人和善,与天地相应,与生灵动物们和谐共生,高深的理论其实都蕴藏在这些朴素行为里。</p><p class="ql-block"> 我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茅洞这么多的鸟,非但不怕人还跟人亲近,这茅洞桥的人们该有多么的善良?!</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前,单位为提升通讯员写作水平而举办了一个集中培训班,衡阳日报的专栏作家罗安宝老师给我们授课,我参与其中。结业时要求在两个小时内写一篇八百到一千字以内的命题式作文,优秀者推荐到报社发表。我写了发生在茅洞桥的一个故事,也是关于基层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父母外出广东打工,子女生活学习则是交给爷爷奶奶或是邻里照顾,孩子们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期间才能与父母团聚。而我调研的那个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父母亲都在外面打工,那个村里的情形是后来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说法,“703861部队”。偌大的村子里,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而妇女留下来的也不多,7061更能说明情况。这些适龄儿童学习生活身体身心都没有办法照顾好,常有孩子逃学、辍学、溺水的事情发生。结合这一现象我在文中首提“留守儿童”一词,并提出我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了指导老师和领导们的一致赞扬,该稿件以第一名的成绩在衡阳日报社发表。此后“留守”这两字在官媒广泛采用。也深刻影响到我在以后工作中对于“三农”问题的深度思考。</p> <p class="ql-block">  茅洞桥那个地方,是典型的紫色页岩丘陵地貌,土地贫瘠,交通发展滞后,天无三日雨,地无三里平,天晴一把刀,落雨一把糟,不出去闯不出去拼,靠着稻谷加稻草,改变不了贫困的现状,也富裕不起来。茅洞桥出来的人是真的能吃苦!搞基建,挑砂浆,干装修,砌砖墙,只要能赚钱,脏活累活都不挑。凭借着这股子拼劲狠劲,茅洞桥人硬是在湖南的建筑工地上立了一块金字招牌。仅以衡阳为例,七县五区里从事基建的大小老板里,茅洞桥人无论是实力、人数、规模,都是排名第一的。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些从茅洞桥走出去的工人和老板,他们中的很多人与我有过交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比如说敢想敢干敢闯敢拼,比如说团结协作。</p> <p class="ql-block">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古道西风歇脚亭,上接归阳下栗江。“三眼桥,拔冲干,一井盖过一井,一岗高过一岗。”听说这个自古处在连接东西官道上的小镇,如今早己旧貌换新颜,华丽丽的转身改变了模样。这篇短文是我对茅洞桥的回望,我在心里深深的祝福着那里的人们,真诚的祝愿那里的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阔步向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