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红军长征(上)

逍遥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逍遥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8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般无奈大转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危在旦夕生死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河天堑多障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草地鬼见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围追堵截敌百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机大炮震耳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军万马夹缝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运筹帷幄毛张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p><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p><p class="ql-block">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p><p class="ql-block">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p><p class="ql-block">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p><p class="ql-block">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长征的红军各部队及其经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红七军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4年7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离开中央苏区瑞金,最先开始战略转移。出发时红军官兵60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经过水口战斗、福州战役,到达闽北苏区武夷山。后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1934年11月4日,改编后的红十军团共6000人。军团长刘畴西,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方志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十军团下辖19师、20师、21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19师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20师师长刘畴西(兼),政委乐少华(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5年1月16日,在江西省东北部的怀玉山地区,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率领800多名红军官兵冲出重围,其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000多名红军官兵全军覆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方志敏在怀玉山东麓陇首村被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5年8月6日凌晨,被枪杀于南昌城外一口小水井边,时年3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中消失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红六军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离开井冈山,开始了战略转移。这是第二支被迫战略转移的红军部队,比第一支红七军团晚1个月零1天。此时,红六军团共7800多人,其中女红军10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六军团出发时的编制是:军团长萧克,26岁。政委王震,26岁。参谋长李达,29岁。政治部主任张子意,30岁。军团警卫连连长余秋里。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3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军团下辖第17师,第18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17师师长萧克(兼),政委王震(兼)。下辖第49团,第50团,第51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18师师长龙云,30岁,牺牲后旷朱权代。副师长彭辉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谭家述。下辖第52团,53团,54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经过千辛万苦,特别是甘溪之战,兵力伤亡大半,终于到达了贵州省印江县木黄地区。在贵州、湖南与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荒僻群山里,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6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的官兵在南腰界举行了联欢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三军团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改编了部队,建立了统一的指挥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根据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红二、六军团的干部配备作了统一调整。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并以红六军团政治部为红二军团政治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下辖第四师(原第7师改称):师长卢冬生,政委方理明。第六师(原第9师改称):师长钟炳然,政委袁任远。共44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夏曦,后甘泗淇继任,副主任罗志敏。下辖3个团,总兵力33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指导下,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从中央苏区长汀、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编制、人数、将领及其年龄、武器装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中共中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央最高临时负责人:博古2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央军事最高三人团:李德3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博古,周恩来3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央政治局常委(4人):博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闻天34,周恩来,项英(未参加长征,和陈毅留在苏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央政治局委员(6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博古,中央政治局常委、临时中央负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闻天(洛甫),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4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总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德48,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云29,军委纵队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稼祥28,红军总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刘少奇36,驻第八军团中央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邓发28,红军保卫局局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凯丰28,共青团中央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b> 中革军委:</b></p><p class="ql-block">红军总司令 朱德</p><p class="ql-block">红军总政委 周恩来</p><p class="ql-block">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承42</p><p class="ql-block">总政治部代主任 李富春</p><p class="ql-block">中央军事顾问 李徳</p><p class="ql-block">副总司令兼作战局局长 张云逸。</p><p class="ql-block"><b> 中央红军:</b></p><p class="ql-block">中央军事顾问 李徳</p><p class="ql-block">总司令 朱德</p><p class="ql-block">总政委 周恩来</p><p class="ql-block">总参谋长 叶剑英代(注:总参谋长刘伯承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徳在作战指挥上的教条主义和专横作风而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第五军团参谋长。1934年底,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总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p><p class="ql-block">副总司令兼作战局局长 张云逸</p><p class="ql-block">保卫局局长 邓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辖2个纵队、5个军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委第一纵队——代号“红安”:</p><p class="ql-block">司令员 叶剑英37,政委 陈云29</p><p class="ql-block">博古、李徳、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王稼祥等人都被编入这支部队。</p><p class="ql-block"> 下辖4个梯队、1个干部团:</p><p class="ql-block">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彭雪枫27;</p><p class="ql-block">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何长工34</p><p class="ql-block">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武亭29</p><p class="ql-block">第四梯队司令员 陈庚31,</p><p class="ql-block">政委 宋任穷25。</p><p class="ql-block">干部团(共1000余人):下辖3个步兵营,1个特科营(四营)营长韦国清,1个上干队,队长肖劲光,政委余泽洪。</p><p class="ql-block"> 军委第一纵队总人数4693人,</p><p class="ql-block">枪支1988支 ,子弹70655发,</p><p class="ql-block">手榴弹2361颗,梭镖36杆,</p><p class="ql-block">马刀216把,迫击炮16门,</p><p class="ql-block">炮弹880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委第二纵队——代号“红章”:</p><p class="ql-block">司令员 李维汉,政委 邓发。</p><p class="ql-block">下辖中央党政机关,卫生部,后勤部,总工会,青年团,担架队。</p><p class="ql-block"> 军委第二纵队总人数9853人,</p><p class="ql-block">枪支2240支,梭镖3277杆,马刀67把,</p><p class="ql-block">没有迫击炮。</p><p class="ql-block"> 军委两个纵队共带冬衣14600件,</p><p class="ql-block">盐巴6112斤,药品62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383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 林彪 28,政委 聂荣臻35,</p><p class="ql-block">参谋长 左权29,政治部主任 朱瑞,</p><p class="ql-block">保卫局局长 罗瑞卿28。</p><p class="ql-block">第一军团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十五世。</p><p class="ql-block"> 第一师师长李聚奎30,</p><p class="ql-block">政委赖传珠24,参谋长聂鹤亭,</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谭政37</p><p class="ql-block">下辖第1、第2、第3团。</p><p class="ql-block">第一团团长杨德志,政委黎林。</p><p class="ql-block">第三团团长黄永胜,政委林龙发。</p><p class="ql-block"> 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参谋长熊伯涛。</p><p class="ql-block">下辖4、5、6团。</p><p class="ql-block">第四团团长耿飚 ,政委杨成武。</p><p class="ql-block">参谋长李英华。</p><p class="ql-block">第五团团长陈正湘,政委易荡平。</p><p class="ql-block">第六团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28,政委萧华18。该师担负掩护中央纵队和殿后任务。</p><p class="ql-block"> 长征出发时,红一军团兵力19880人,枪支8383支,子弹546649发,手榴弹19281颗,梭镖513杆,马刀219把,迫击炮8门,炮弹612枚,冬衣19050件,盐巴8700斤,药品305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34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彭德怀36,政委杨尚昆27,</p><p class="ql-block">参谋长邓萍26,政治部主任袁国平。</p><p class="ql-block">下辖第四师、第五师。</p><p class="ql-block"> 第四师师长洪超,政委黄克诚32,</p><p class="ql-block">参谋长杜中美。下辖10、11、12团。</p><p class="ql-block"> 第10团团长沈述清,政委杨勇22。</p><p class="ql-block"> 第11团团长文年生,</p><p class="ql-block">政委张爱萍24,政治部主任王平。</p><p class="ql-block"> 第12团政委苏振华22。</p><p class="ql-block"> 第五师师长李天佑20,</p><p class="ql-block">政委钟赤兵20,参谋长胡震。</p><p class="ql-block">下辖13、14、15团。</p><p class="ql-block"> 长征出发时,红三军团兵力17805人,枪支8287支,子弹482736发,手榴弹20518颗,无梭镖,马刀118把,迫击炮8门,炮弹680枚,冬衣18500件,盐巴9000斤,药品305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34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第五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董振堂39,政委李卓然35,</p><p class="ql-block">参谋长刘伯承,中央驻第五军团代表陈云,军团后方部主任傅兰荪,后方部政委刘型,卫生部部长姬鹏飞,卫生部政委彭嘉庆,中央地方工作团主任邓振洵,政治部主任曾日三。</p><p class="ql-block"> 五军团下辖第13师、第34师。</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师师长陈伯钧24,政委谢良,下辖第37、38、39团。</p><p class="ql-block"> 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参谋长王光道,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下辖第100、101、102团。</p><p class="ql-block"> 长征出发时,红五军团正在阵地上阻击敌人,兵力12168人,其他无法统计。1935年2月,扎西整编,撤销红13师番号。军团直辖37、38、39团。7月</p><p class="ql-block">21日,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9月15日,张国焘强令红五军随四方面军南下。1936年1月,红五军部队缩编为红13师,红33师部队缩编为红15师,红五军辖两个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八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周昆,政委黄甦,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宣传部长莫文骅,卫生部长侯政,中央驻第八军团代表刘少奇。</p><p class="ql-block"> 红八军团下辖第21师、第23师。</p><p class="ql-block"> 第21师师长周昆(兼),政委黄甦(兼)。下辖3个团。</p><p class="ql-block"> 第23师师长孙超群,政委李干辉。下辖3个团。</p><p class="ql-block"> 长征出发时,红八军团兵力10922人,枪支3476支,子弹180341发,手榴弹10006颗,梭镖816杆,马刀50把,迫击炮2门,炮弹104枚,冬衣9500件,盐巴4050斤,药品26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147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九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罗炳辉 ,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蔡书彬,供给部部长赵镕。</p><p class="ql-block"> 九军团下辖第3师、第14师、第22师和两个独立团:第一团、第四团。</p><p class="ql-block"> 第三师师长罗炳辉(兼),政委蔡树藩(兼)。下辖第7、8、9三个团。</p><p class="ql-block"> 第十四师师长张宗逊,政委朱良才,政治部主任唐天际。下辖第41、42、43三个团。</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政委黄开湘。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前,第22师编入红九军团。</p><p class="ql-block"> 长征出发时,红九军团兵力11538人,枪支3945支,子弹128697发,手榴弹9942颗,梭镖1023杆,马刀92把,迫击炮2门,炮弹104枚,冬衣9500件,盐巴2500斤,药品26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201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合计 ,中央红军长征转移时部队总人数应为86859人。如果再加上两个军委纵队以及各个军团雇佣的大量民夫,这支队伍的总人数应该达到十万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34年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p><p class="ql-block"> 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 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革军委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于</p><p class="ql-block">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p><p class="ql-block"> 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这种甬道式队形,携带大量物资器材,沿山路缓慢西进,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时,蒋介石以16个师共77个团实施“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而此时宜章至湘江之间广大地区内,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且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便于红军机动作战。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继续使红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间西渡湘江,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27日,先头部队红2师一部,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次日,红4师一部也渡过湘江。</p><p class="ql-block"> 各路国民党军即以优势兵力南北对进,在飞机的支援下向红军猛烈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经过新圩、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挡住了国民党军的猛攻,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队于12月1日渡过湘江。但是,红军却遭到惨重损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红8军团剩下不到1千人,其中战斗人员仅剩600人,红八军团番号撤销。</p><p class="ql-block"> 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后 ,红九军团第</p><p class="ql-block">22师减员只剩下1000余人。渡过潇水后(湘江战役前),红九军团实际上只辖第三师6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红五军团第34师,在湘江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师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等全部牺牲。全师只剩下第100团团长韩伟一个人。扎西整编,撤销了13师番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湘江战役后,蒋介石调整部署,迅速向湖南省西部的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赶筑工事,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北去湘西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12月11日,中央红军越过老山界(越城岭后),进至湘桂边境的通道、下乡、长安堡地区。此时,中央红军若按计划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必然要和以逸待劳的优势国民党军决战,将会有覆灭的危险。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面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12日,在位于湖南、广西与贵州三省交界处湖南境内的通道县城,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共有6人参加:</p><p class="ql-block">李徳、博古、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p><p class="ql-block"> 通道会议对共产党机关和红军部队进行了整编,并对红军高级干部做出了调整:</p><p class="ql-block"> 撤销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建制,第八军团人员并入第五军团;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和政治委员黄甦回军委工作;第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调回军委,任命第五军团第十三师师长陈伯钧为第五军团参谋长;原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出任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取消军委纵队的第二纵队编制,将一、二两个纵队合并为一个纵队。军委纵队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叶剑英为副司令员,陈云为政委,钟伟剑为参谋长。军委纵队下辖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司令员、政委和参谋长钧由纵队首长兼任。第二梯队以何长工为司令员兼政委。第三梯队以罗迈(李维汉)为司令员兼政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省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中央红军继续西进,在川黔边创建苏区。在黎平会议上,刘伯承重新当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接着连克剑河、台拱(今台江)、镇远、施秉等地,继而进至余庆、瓮安地区。</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2~6日,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7日晨先头部队进占遵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p><p class="ql-block"> 会议有20人参加:中央政治局委员博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总参谋长刘伯承。</p><p class="ql-block">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军团一级干部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先以《红星报》主编身份列席会议,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正式参加会议。李徳列席了会议。伍修权作为李徳的翻译,列席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一共举行了三次,都是在晚饭之后。</p><p class="ql-block"> 会议最后,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以补上因为留在中央苏区生死不明而一直空缺的项英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会议解除了博古的中央总负责人和李徳的军事顾问职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同时中断了共产国际的领导。</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政治局常委分工中,中央决定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而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p><p class="ql-block"> 会议明确了毛泽东的地位:“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随后,又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共中央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9日,朱德发布命令,将军委纵队改为中央纵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军队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准备从四川省泸州以西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四川省西北部创建苏区,在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配合下转入反攻,争取赤化四川。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挺进。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并且加强了长江两岸的防御。</p><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6日,中央红军到达云南东北部的扎西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扎西会议实际上是遵义会议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会议上,博古彻底交出了共产党总负责人的权力,将党中央的领导权交给了张闻天。</p><p class="ql-block"> 扎西会议讨论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并且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会议还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除干部团外,中央红军共编为十六个团。其其中红一军团两个师六个团。其他各军团取消师。红三军团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3个团。</p><p class="ql-block"> 同时,抽调一百多名干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并组建川南游击纵队。</p><p class="ql-block"> 上干队政委余泽洪被留了下来,任中共川南特委宣传部部长兼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政委。这一年年底,他在四川江安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2岁。</p><p class="ql-block"> 女红军李桂英也被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据此,中革军委2月7日决定,中央红军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边界地区机动作战。</p><p class="ql-block"> 10日,中央红军集结云南省扎西(今威信)地区进行整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包括扎西会议)、扎西缩编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央红军编制和人员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p><p class="ql-block">中央军事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朱德、陈云。</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p><p class="ql-block">中革军委</p><p class="ql-block">主席:朱德。</p><p class="ql-block">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p><p class="ql-block">总司令:朱德</p><p class="ql-block">总政委:周恩来</p><p class="ql-block">总参谋长:刘伯承</p><p class="ql-block">红军野战部队</p><p class="ql-block">总政治部主任:博古(秦邦宪)</p><p class="ql-block">作战局局长:张云逸</p><p class="ql-block">保卫局局长:邓发</p><p class="ql-block">中央纵队</p><p class="ql-block">司令员:刘伯承</p><p class="ql-block">副司令员:叶剑英</p><p class="ql-block">政治委员:陈云</p><p class="ql-block">参谋长:钟伟剑</p><p class="ql-block">第一梯队</p><p class="ql-block">司令员、政委、参谋长钧由中央纵队首长兼任。</p><p class="ql-block">第二梯队</p><p class="ql-block">司令员兼政委:蔡树藩</p><p class="ql-block">第三梯队</p><p class="ql-block">司令员兼政委:罗迈(李维汉)</p><p class="ql-block">干部团</p><p class="ql-block">团长:陈赓</p><p class="ql-block">政委:宋任穷</p><p class="ql-block">参谋长:毕士悌</p><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莫文骅</p><p class="ql-block">党总支书记:方强</p><p class="ql-block">下辖步兵一、二、三营,特科营(四营) 营长韦国清,上级干部队(简称上干队) 队长肖劲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保卫局局长罗瑞卿。下辖第一师、第二师。</p><p class="ql-block">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谭政。下辖1、2、3团。</p><p class="ql-block">一团团长杨德志,政委黎林。</p><p class="ql-block">二团政委邓华。</p><p class="ql-block">三团团长黄永胜,政委林龙发。</p><p class="ql-block">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参谋长熊伯涛。下辖4、5、6团。</p><p class="ql-block">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参谋长李英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刘少奇。</p><p class="ql-block">下辖第10团、11团、12团、13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参谋长陈伯钧。</p><p class="ql-block">下辖第37团,38团,39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军团</p><p class="ql-block">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中央代表王首道。</p><p class="ql-block">下辖第7团、第8团、第9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日,掉头东进,接着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在娄山关、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遵义战役后,国民党军改取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向西转移,于3月16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蒋介石急忙令其“追剿”军向川南追击。中央红军突然折向东进,于21日晚至22日四渡赤水河,秘密折回黔北。</p><p class="ql-block"> 27日,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在马鬃岭地区牵制国民党军,主力向南急进,31日渡过乌江逼近贵阳,把“追剿”军甩在乌江以北。</p><p class="ql-block"> 4月8日,中央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的拦阻,向西挺进,24日进入云南省,逼近昆明,接着转向北进。</p><p class="ql-block"> 29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各军团:“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应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5年 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在乌江北岸活动的红9军团,也从云南省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随后与主力会合。</p><p class="ql-block">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红四方面军长征</b></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千米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此时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看不到坚持苏区斗争的重大意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p><p class="ql-block"> 5月初,红四方面军、地方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始向西转移。至中旬,先后占领四川省茂县、威州、理番(今理县)等广大地区,并继续向西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执行中共中央在川西北创建苏区的战略方针,于5月15日从四川省会理县城附近继续北进。蒋介石命令薛岳、刘湘等部南追北堵,企图凭借大渡河等自然障碍消灭红军。中央红军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25日,红1团第2连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乘船强渡大渡河成功。但这里水流湍急,无法架桥,中央红军仅有4只小船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渡过大渡河。因此,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右岸迅速前进;第1师及干部团从安顺场继续渡河,尔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距安顺场160千米的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于29日晨攻占泸定桥的西桥头。当日16时第4团发起夺桥战斗,由第2连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击溃川军1个团大部的防守,攻占了泸定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此后,中央红军继续北进,于7日占领天全。8日,突破国民党军的芦山、宝兴防线。接着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时,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p><p class="ql-block"> 6月 12日中午时分,在夹金山北麓达维小镇以南一个名叫木城沟的藏族村庄,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和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合了。</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 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地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开创新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红二十五军长征</b></p><p class="ql-block"> 1934年冬,国民党军40多个团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和“清乡”。红军第25军29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以西转移,开始长征,留下部分红军(不久组成红28军)坚持原地斗争。12月上旬,红25军突破国民党军重重拦阻,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区,开展创建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p><p class="ql-block"> 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以南的沣峪口出发,经鄠县(今户县)、盩厔(今周至)县境西进,继续长征,留下红军第74师坚持原地斗争。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遂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县城,随后逼近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的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30日,经华亭县安口窑北进。</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