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初期的家具与管理

吴老帅

<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在城内铁一号校园内西侧操场,(钟楼西侧)隆重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国家领导人出席。</p><p class="ql-block">我这里所说的家具主要是建校初期至文字改革之后这段时间的有编号牌的家具,我把这一类家具称之为“老家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1950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主席台上摆放的高靠背竖撑的靠背板椅如今一个也看不到了,如果还有摆放在博物馆就是一件历史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在铁一号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专家坐的就是带写字板的靠背椅,现在一把也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吴玉章校长为保证教学质量,每个学期开学都要到教室听第一堂课。那时教室都是用的带写字板的木质靠背椅,这张照片就是校长坐在带写字板的椅子上听课,西郊的教室大院(平房)用的全部是这种椅子,如今只能在照片中看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为照片上的房子是家具仓库。</p><p class="ql-block">它地处西郊校园内西侧,东邻人工湖,南靠学校实习工厂,北依北京造纸六厂是1950年代的人民大学行政事务科家具仓库,主要负责储存和修理家具的地方,占地大小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距我家不足20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校初期,学校所使用的家具品种可谓品种繁多,有教学用家具,实验室用家具,有办公室用家具,有学生宿舍用家具,有食堂用的家具等等,为了有效的管理好家具仓库将购置的家具按家具分门类别制作编号牌固定在每件家具上,便于分门别类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span>时的家具材料主要为硬杂木为主,有榆木,水曲柳,椴木,柞木,松木,衫木等等,颜色主要以栗子色为主,也有一些其它颜色如深黄色等等,家具仓库是科以下一个股的建制,但它负责全校所有家具的配置发放维修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学校非常重要的部门。</p><p class="ql-block">历史学校有三次迅速减少家具的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文革”动乱,从大字报大辩论很快演变为到文攻武卫,校内基本上以共青团路划为天地之间的边界,一场武斗就会有人失去鲜活生命,天派占据了灰楼(求是楼)和教学楼(公教2楼),地派则占领了图书馆(藏书馆),图书馆的门窗则被木板统统钉死,通往图书馆的路上被铁丝网和阅览桌、木板床等家具搭起一个可防护石弹的屏障,楼顶上也用家具搭起防护屏障,因为在三座楼顶上有数座可弹射鹅蛋大小的石弹的大型“弹弓”攻击对方,在当时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遭破坏的家具。</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1970年10月人民大学被停办到1978年7月国务院发文恢复人民大学办学,在停办期间教职员工进行了再分配,部分家具随着职工分配而流失,还有部分运往江西“五七”干校,解散后移交给了地方。</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是1995年后期学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家具也在不断淘汰更新,原部队车库改成的家具仓库里废旧家具堆放到房顶一般高,为适应学校发展家具仓库被拆除,家具变卖处理,机构的改革使家具仓库的功能彻底消失。</p> <p class="ql-block">品相极好的布面靠背椅编号牌 03-02★0219,长4.5cm,宽2cm,厚0.5mm,铁质材料,机器冲压凸出来的中国人民大学繁体字和数字,时间应该是1950年代初期文字改革之前制作的,一牌一号工艺复杂,在解放初期可谓极其少见的工艺制作,最亮眼的人大红底色与校徽一致,颜色红润透彻,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图为图书检索柜编号牌 05-13★0026 已有使用60余年的历史还保持如此完美,人大红底色红润字迹清晰,微微泛出点点锈色透出年代感是不可多见的珍品。</p><p class="ql-block">建校初期,学校所使用的家具品种可谓品种繁多,可分为教学用家具,实验室用家具,办公室用家具,学生宿舍用家具,食堂使用的家具,职工家属生活等等,为了有效的管理好家具仓库将购置的家具按家具分门类别制作编号牌固定在每一件家具上,编号牌长4.5cm,宽2cm,厚0.5毫米为薄铁皮冲压而成,上边一行繁体字中国人民大学,下边一行前四位数是家具品种代码,后五位是顺序号,也就是说05-13是代表图书检索柜,0026是排序第26个图书检索柜。1954年10月国家开始文字改革,制定编号牌管理制度应在1954年之前制定实施的。</p><p class="ql-block">据1951年4月14日学校周报(校报)公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家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明确规定1、教室等公共场所之家具由行政事务部管理股负责,2、办公室,宿舍的家具由使用单位或个人负责保管,填写登记表并签字盖章各存一份,3、家具固定使用非经管理股许可不得搬移转让,4、家具如有损坏应立即报告管理股修理或更换,5、教职工调出学校前需到管理股办理移交手续,盖章登记后再到伙食股办转移手续,6、使用人要爱护家具,禁止在方凳上放置暖水瓶或洗脸,以免损坏油漆,7、搬运家具出大门,需有管理股开出门证明,8、家具由管理股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统计报行政事务科。</p> <p class="ql-block">图为废弃的图书检索柜。</p><p class="ql-block">图书检索系统早已用上了计算机检索,几十年前的卡片检索系统已经废弃,卡片上有图书的类别,作者姓名,出版年月,出版社名称等等,照片上的图书检索柜现代大学生不曾见过,更不用说用过,但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图为写字台长130cm,高80cm,宽75cm。</p><p class="ql-block">据本户老师讲建校初期基本上是供给制,家具按职称级别配置免费使用,1955年以后改为工薪制,每月象征性交一点租金,家里的家具租金大约2元左右吧,她家一直保存着租赁家具的票据,这次搬家才扔掉,我觉得实在太可惜了,否则是建校初期家具管理最好的历史凭证。</p> <p class="ql-block">图为写字台抽屉,抽屉底部是用木板拼成的而不是三合板,由此可以判断出它的年代。</p><p class="ql-block">据有关资料统计,1954年在校大学生有7355名,1955年有5435名,1956年有大学生6200名。</p><p class="ql-block">据1957年学校周报(校报)一份报告中公布,学校有各种家具89518件,除部分待修理和不太适用家具外,其使用的家具共有76624件,按全校人员10755人(包括家属)计算平均每人有7件多,但因管理不善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规定给教师和干部的布面床和办公桌无货,而有些家属和保姆却先用上了,规定给教师和干部的弹簧椅,却被拿到宿舍用了,学校书架不够用但有人拿到家里当碗架用了,建议调整家具,公布配备标准,超出部分应收回,以上可以看出对家具使用有严格的管理。</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5年父亲在六处六排1号办公室的自拍照。</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办公室在六处六排,我家住四处三排两处之间离不足100米,只隔了一个低洼的小树林,这也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去做作业,记得办公台面上除电话和台灯外还摆放着一台手摇计算机,个头有两部电话大小,我经常摇几下听着咔嚓咔嚓的声音,父亲在这间办公室办公一直到1969年10月下放“五七干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枚三屉桌的编号牌01-04★3528 顾名思义三个抽屉的桌子,为助教讲师和普通干部配置的家具,如条件好的办公室干部则配备一头沉或写字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人民大学原住民,1978年以前住在林园楼,人大复校后,调整住房面积搬到静园楼的三居室,从使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家具来看,基本上包含了所有家具类型,其中有写字台,三屉桌,书架,布面床,布面靠背椅,方凳等,据</span>本人讲父亲1969年去了人大“五七”干校,而母亲和她本人不是学校职工,所以始终没有离开学校家属宿舍,这些老家具也就保留下来了,从家具配置上看当年职称不低于讲师,如此能够保留这样多的老家具情况实属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图为三屉桌、木面靠背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屉桌,编号01-04★3526,桌面 长122cm,宽61cm,高80cm,每个抽屉长33cm,高11cm。顾名思义三个抽屉的桌子,为普通干部配置的家具,如带了长的干部则配备一头沉或写字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5年国家废除了供给制,实行了工薪制,国家行政干部分为24个等级制,一律按等级制执行,工资按等级,住房按等级,生活用品按等级配置。1956年10月13人民大学周报(校报)报道行政事务部发表的文章从住房和使用家具中发现的问题指出“1954年学校给21级以上的行政教学干部发有布面床,22级以下不论干部工勤人一律为木板床,有些同志将布面床给保姆用,保姆的待遇超过了干部工作人员 是不妥的”。从这条报道可以看出在家具分配使用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二屉桌编号牌01-05★6876。</p><p class="ql-block">建校初期的学生课桌,桌面长80cm,宽46cm,高77 cm,抽屉长31cm,高12 cm,一人一桌是学生学习用必备家具,桌面用于学习,抽屉放一些学习用具方便使用。</p><p class="ql-block">当时一个学生配置有一张木床,一个二屉桌,一个方凳,一间宿舍配置一个六屉书架,没有衣柜或储物柜。至今还有许多在使用,城内老校区活动中心就发现一个二屉桌仍在使用。</p><p class="ql-block">60年代后二屉桌进入家庭,按等级配置。</p> <p class="ql-block">图为一家人围着小圆桌吃饭,照片右上角为二屉桌,摄于1964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得1969年下放“五七”干校之前,我家里也都使用的是学校租赁的家具,有一个双人板床,一个三屉桌,一个五屉书架,三个二屉桌,一个翻盖课桌是爸爸给奶奶存放好吃的地方,三个平头板床,靠背椅和方凳,这就是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的家具配置,只有一个吃饭的小圆桌是父亲买的,在那个年代等级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红线,国家制定干部有24个级别,工资,住房,就连职工食堂吃饭还分大小灶,60年代曾有一名工人的爱人有病,搬回家一个席梦思床垫,被领导批“什么床你都敢睡”。去干校时不让带家具,据说有个老师为此把祖上留下的一套红木家具几百块钱就卖给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人,从干校回北京后父亲又逐步领取全套必用家具,如一个双人布面床,单人布面床,三屉桌等,等等,过去的规章制度作废了,不分级别职称,现在家里还在使用的家具有一个三屉桌,一个六屉书架,一个布面单人床和一个布面靠背椅。</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被丢弃在路边上的二屉桌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图为摆在厨房里面的二屉桌。</p><p class="ql-block">二屉桌编号牌01-05★4448,80年代后居民家庭大多用于厨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枚六层框式书架编号牌,品相上乘,人大红油漆鲜艳,烘托着中国人民大学几个字,凹凸的文字与边缘的锈色又告诉你它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图为教研室开会背景是两个六层书架,一个五层书架,所有人坐的都是布面靠背椅。</p> <p class="ql-block">教授背后的六层书架摆满书籍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授在工作,背后的书架左上角可以清楚的看到家具编号牌。</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被拆散的三层书架,该书架用途小比较少见,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还是一个残骸。</p><p class="ql-block">非常少见的三层框式栗色书架编号07-04★0944,高80公分,宽74公分,厚25公分,因房屋装修被主人拆散扔出门外。至此收集到的书架从3层到7层,有框式的也有板式的,组装形式有榫牟的,也有楔子的可说是比较齐全了。</p> <p class="ql-block">被丢弃在垃圾堆里的栗色四层框式书架。</p> <p class="ql-block">被丢弃在车棚里倒置的栗色四层框式书架,高120公分,长90公分,宽26公分。</p> <p class="ql-block">居民家里使用的栗色五层板式书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档案学编辑部发现的两个六层书架,其中一个在左上角编号为07-04★1505,</span>档案学通讯编辑部还在使用的书架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了,还在为教学服务实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在档案学编辑部发现的六层书架,在左上角编号为07-04★1505。虽然经过60多年的使用,如今还和新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图为六层板式书架编号07-04★1056。1952年12月30日人民大学周报刊登行政事务部对于若干生活问题的解答中提到“现在草拟全校家具使用标准,将来家具按标准调整,学生,研究生每室一个书架已列入1953年预算中,如果政府批准,明年即可解决。同学增加一个放杂物的家具问题,根据现在情况不能够解决”。</p> <p class="ql-block">图为六层框式书架,编号07-04★3473.高162cm,长91cm,宽25cm。</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民大学周报1957年8月21日第四版刊登行政事务部决定从四个方面改进工作其中家具问题是这样说的“有些人占用家具太多,超过了学校的规定标准,有些人使用不合理,有的人把规定干部可以使用的布面床给家属保姆使用,形成了一般工作人员待遇不如家属保姆,这是不合理的,在已经实行薪金制的今天,借用学校家具严格的说是不合理的,应逐渐改变这种现象”。1955工资改革后学校家具学校家具逐步改为租赁制,每月按实际情况从工资里面扣除,以减少超标使用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六屉板式书架,编号 07-04★0325 黄色油漆,采用传统的榫牟工艺结构,书架板材厚度也比一般书架厚,总体上看给人一种厚重敦实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六屉板式书架07-04★0325,颜色为少有的深黄色的。</p> <p class="ql-block">六屉板式书架其连接固定为榫牟结构,不用一钉是非常少见的,板式书架用木料多些但结实耐用,框架式的用木料少,但结实耐用程度不如板式,可降低成本。</p> <p class="ql-block">图为被丢弃在路边的六屉板式实木书架,板材非常好厚实耐用,整体板材没有变形开裂,始终保持几十年前的模样,可惜主人主人喜新厌旧抛弃在路边。</p> <p class="ql-block">图为六屉书架编号牌07-04★1034。</p> <p class="ql-block">图为丢弃在户外的七层框架式书架,也是我发现层数最高的书架,编号牌07-03★0759。</p> <p class="ql-block">1956年3月印尼共产党总书记艾地来学校访问,房间的左面摆放着一个屏风,右面摆放着一个与上图同款的三角衣架。我曾看到一个物业清洁人员将一个三角衣架的挂钩以为是铜的砸碎准备卖钱,可实际发现是生铝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内老校区任老师发现被丢弃的栗色木制三角衣架 ,可以看出用料偏大敦实,顶端上的塔尖也是实木制作。 编号牌07-08★0201</p> <p class="ql-block">三角衣架这种衣架一般都用于公共场所如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现在已经看不到它了。记得1990年代一个教授曾向主管家具的领导提出教室应该配置一个挂衣架,冬天大衣无处放,那位领导简单答复说“没钱你找校长要去”,现在每个教室都备有5至10个挂钩的挂衣板,方便了老师学生使用。</p> <p class="ql-block">吴玉章校长与老师们在探讨教学工作,吴校长坐在沙发上,前面摆着一个长条茶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发茶几,编号牌02-01★0403,在办公室里能够配置沙发和茶几的部门应该说是不多的,可这个茶几序号已经编到403号,可想而知配套的沙发需要多少。</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儿子在沙发边上哭泣。</p><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学校分配父亲一套三居室楼房,我们家从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正好赶上学校处理一批旧家具,父亲花10元钱买了一对可螺旋升降的木质转椅和一对带茶几的木质扶手的沙发(价格忘记了),后来父亲找人将转椅重新修理更换了布面如新的一般,给我和大妹一人一把,我爱不释手,儿子也在转椅上找到快乐,2006年以后转椅和沙发椅因自然损坏等原因出现沙发面凹凸不平现象先后被淘汰,本应淘汰的家具在我家又延长了20多年的寿命。</p> <p class="ql-block">图为沙发上坐着儿子和外甥女,虽然是个旧沙发但在我家里又延长了20年的寿命。</p> <p class="ql-block">栗色高退花盆架,一般用于办公室或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图为栗色双人床 编号牌 08-08★0905。从顺序号上看已是第905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般都钉在床头的横梁上,</span>长期的使用已经使床头和牌子表面上有一层厚厚的包浆,主要用于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属使用,分两种,一种是木板床,一种是布面床,前者为助教普通干部使用,后者则为科长、讲师以上人员使用。</p> <p class="ql-block">图为丢弃在户外的帆布面的双人床布床板。该床布料厚实结实耐用,帆布下面包裹着棉花使用起来比较松软舒适。照片上的布面双人床看上去还不错,却被主人喜新厌旧抛弃在草地上,陪伴几十年的床就落个这个下场,在五十年代不是科级或讲师以上的人是睡不到这张床上。</p> <p class="ql-block">主人喜新厌旧将一个非常好的双人床丢弃寄宿在街头数天被好心人收留。</p> <p class="ql-block">图为与上图配套的双人木床板。可以看到床衬尺寸大,面板宽而后结实耐用。</p> <p class="ql-block">图为被主人丢弃的栗色双人床床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与上图配套的被主人丢弃的双人布面床板和床屉,相伴几十年如今流落在街头好可怜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还与主人朝夕相伴的单人布面床编号牌08-07★0456,钉在床头内侧的编号牌有明显重新刷过油漆翻新的痕迹,使得编号牌看不出原来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单人活动床头布面床全长1.98 cm,宽90cm,床头高侧65cm,床头低侧45cm。</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单人活动床头木板全长1.98 cm,宽90cm,床头高侧65cm,床头低侧45cm。这种床都是职工或家属所用,过去学生用的木板床没有床头,没有刷漆,床板是横向拼槽对接,简单实用,1969年以前因我家人口多一共有三张这样的床。</span></p> <p class="ql-block">路边丢弃的一套栗色单人活动板床,没有一点损坏,只是主人嫌弃老旧便抛弃在路旁。</p> <p class="ql-block">浅栗色单人活动板床编号08-07★0056。</p> <p class="ql-block">图为固定床头的学生用床。</p><p class="ql-block">学校数量最多的应该是学生用床,主要用于学生宿舍上下铺,还有一种没有床头的平板床,床板以衫木为主搬动时比较轻便,我记得南楼学生宿舍用的是上下铺床,五处、六处的学生则用的是平板床。</p><p class="ql-block">1960年代因奶奶堂哥堂姐都和我们住在一起,家里有3个平板床,如今,家属区内还没有发现一张平板床。</p> <p class="ql-block">脸盆架,架高65cm,内径30cm,外径40cm,我家里也曾有一个,只因使用时间长久榫牟处受潮木质腐朽造成站立不稳2000年丢弃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研室开会可以清楚的看到女老师坐的布面靠背椅上的家具标牌,背景是七层的书架,写字台,从窗户判断此处是教室大院平房教研室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面弹簧靠背椅,椅子下面是由五个弹簧支撑着椅子面,做起来非常柔软舒适,按学校规定只有讲师和科长以上的人才能享受如此待遇。右图为编号03-02★0233。</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面弹簧靠背椅编号03-02★1860,从使用情况看编号牌已有包浆说明常有人用手拉动椅子或是养宠物造成的椅子上沿有不规则的缺损。</span></p> <p class="ql-block">布面靠背椅,编号03-02★1756</p> <p class="ql-block">很难见到的猪皮面弹簧靠背椅编号为03-02★1766,当时使用者级别是比较高的。</p> <p class="ql-block">最常见的布面靠背椅,编号03-02★1362</p> <p class="ql-block">布面靠背椅,编号03-02★0868</p> <p class="ql-block">布面靠背椅编号03-02★0088</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面靠背椅 编号03-02★175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边靠背椅高90cm,椅子腿高45cm,椅子背宽35cm,椅面宽43✘38cm,靠背形式两横三竖,三竖同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间靠背椅为加强型,靠背为三横四竖,而椅面下两侧则是两根横撑,极为少见,高90公分,椅面宽40公分,椅面距地高46公分,椅退粗4.3公分,横撑3.4公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右边的靠背为两横三竖靠背立柱出头,靠背与椅面连接处有三角铁加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家具用料大给人一种敦实结实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栗色木面靠背椅编号0303★7134。</p> <p class="ql-block">深黄色木面靠背椅编号0303★5082。</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边是学生座椅与其他座椅不同之处是它的靠背是横撑的,因长期在外日晒雨淋也看不出颜色了且摇摇欲坠,图为椅子锁在院子里无法拍到编号牌。中间椅编号03-03★5189,靠背为两横三竖,竖撑中间宽两边窄。右边也为靠背为两横三竖,但颜色为深黄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对栗色双胞胎姊妹木面靠背椅,同款很难凑成对,从外观上看不同于其它的特点靠背中间的竖撑是上下宽中间窄。</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一把比较独特的栗色木面靠背椅,它的特点是靠背只有一个横撑,背部靠上去估计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两把黄色木面靠背椅扔在路旁便道上,第二天又被好心人家收留使用继续发挥他的作用。图为编号03-03★4371,03-03★7098。</p> <p class="ql-block">图为一把重新刷过油漆的深黄色木面背靠椅编号0303★178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栗色木面靠背椅 编号03-03★7036,</span>新桌子配老式椅子给人感觉有点不搭。</p> <p class="ql-block">栗色木面靠背椅,1950年代的家具用料都非常大显得结实稳重。</p> <p class="ql-block">2000年前人大附属小学校址在大学院内,这是一把小学课桌椅,比办公座椅要小一号,材质硬杂木,高80公分,靠背37✘17公分,椅面高43公分,椅面40✘37公分,被原主人重新刷成白色油漆,如今丢弃在路边供路人小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61年9月6日总务处伙食科全体干部在颐和园排云殿前组织欢送代匀仪式结束后,所有人员来到颐和园西侧人民大学休养所《迎旭楼》前临时摆的一个长条桌子上一起吃了一顿露天便餐,可以看出坐着的人员除方凳以外还有长条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图为背身左起第三位为我父亲坐在长条凳上。</p> <p class="ql-block">1958年职工食堂和新饭厅(跆拳道馆)建成后都使用的是马扎式可折叠桌腿的方桌,一个方桌配四把长条凳,新饭厅一旦有演出节目或电影晚会就会把桌子椅子叠放在两边,而学生自带马扎或方凳观看演出。</p><p class="ql-block">图为该长条凳外观较新且没有编号牌,凳长100公分,宽16公分,高47公分,登面厚4公分,本人判断为晚于1960年代后期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方凳编号 04-01★13569。可以说该牌无论从保护程度还是字迹清晰度都是很难得的,它没有经过二次油漆粉刷,字迹凹凸分明,人大红底色鲜艳耀眼是一枚绝品。从数字上来看已达到最大数字,1950年代学生、教职员工及家属已不过一万人,人手一把都有富余,这在我收藏的家具品种中是最大的数字。</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方凳编号04-01★3458。方凳本色应该是深栗子皮颜色,年久油漆脱落被主人重新刷漆虽然油漆一新但失去原本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图为一把已散架的方凳 编号04-01★7777。方凳是学生的标配,1950年代学校没有礼堂和固定座位教室,无论开大会看演出都人手一把,所以方凳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方凳凳面长37 cm,宽28cm,高45cm,木料尺寸偏大,结实耐用。</p> <p class="ql-block">图为方凳编号牌04-01★5518。</p> <p class="ql-block">图为方凳 编号04-01★14092,首次发现以竖式固定的编号牌,方凳长40公分,宽30公分,高46公分。</p> <p class="ql-block">图为方凳编号牌04-01★7478,</p> <p class="ql-block">图为方凳编号锈蚀的非常厉害,经过处理还是可以看出数字编号的。</p> <p class="ql-block">图为油漆涂写在家具上的标识。</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末期金属编号牌逐步改为涂写油漆标识,一省工,二省钱,数字数据消失了也算是有得有失吧。</p> <p class="ql-block">图为方登腿上印有《折价》二字。1957年1月2日刊登《学工人员生活检查团工作总结报告》中有关家具问题中提到,“学校共有各种家具89518件,按学校人口10755人(含家属)”平均每人可使用家具8.3件。家具问题有些人占用家具太多,超过了学校的规定,有些人使用的不合理,如有人把学校规定的布面床给家属保姆使用形成一般工作人员的待遇不如家属和保姆,这是不合理的,小组认为超过标准的与不合理使用的应采取收回家具或折价归个人所有的办法来解决”。</p><p class="ql-block">图为印有“折价”二字的方凳,就是综述报告所说的已经花钱买下的归个人所有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双人布面床头上印有“查讫”二字,“讫”为繁体字说明该床检查登记时间应该在1955年以前登记盖章,是行政事务科在家具管理中例行检查的一个行政措施。</p> <p class="ql-block">图为这是一个被拆散的七层框式书架上发现的油漆印章“查讫”,家具普查时盖的油漆章。</p> <p class="ql-block">图为被拆散的三屉桌,编号01-04★0191,有些人家为丢弃的方便便把家具拆散后丢出户外。</p> <p class="ql-block">图为这是一个被主人方便使用锯断桌腿的三屉桌残骸,后被人拆散扔到了路边上。编号牌01-04★1866</p> <p class="ql-block">图为这堆垃圾里包含一个双人床,一个六层板式书架,一个三屉桌,一个二屉桌的残骸。</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静园三楼西侧发现北京大学方凳 编号 4-10 1951-9。</p> <p class="ql-block">在校内静园3楼西侧居然发现一个钉有北京大学家具牌的的方凳,非常少见,牌子长CM,宽CM比人大的稍微小一点, 铝质材料面涂红漆,编号 4-1 1951-9,数字由人工后期敲打上去的,从编号牌上来看,4-1是品种的编号,1951-9则是学校购置的年代,它的缺陷是没有标出来该家具的顺序号,所以看不出来该方凳的总数量,但从牌子上看当年各大学对家具管理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p> <p class="ql-block">在林园12楼西侧发现一把主人丢弃标牌显示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木质靠背椅,标牌为金属铝制品,红漆印刷,宽1.8厘米,长4.5厘米,写有:椅类E-67,由此判断建国初期无论是大学还是国家机关,对于家具类财产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静园18楼西侧家属院门口值班室处,发现一把方凳外观尺寸与学校方凳尺寸颜色差别不大,但编号牌为铜质材料,长2.7厘米宽1.6厘米,与学校编号牌相比略小,标有“北京俄文专科学校”,编号为3913,经从外语系宋教授那里了解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静园16楼四单元楼外面丢弃一张翻盖小课桌,惊喜的发现后面桌子腿上有印有繁体字“辅仁贸专”的字样,可否理解为辅仁大学贸易专业的简称或是辅仁贸易专科学校的简称无论是哪个现在都无法考证。</p><p class="ql-block">桌子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85厘米,桌兜深17厘米。桌子外表包浆厚重均匀,油漆部分脱落,翻盖已由栗子色变为黑色,说明年代感非常久远,除翻盖有些轻微变形其它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静园7楼发现一把印有农工学院的座面为皮面的靠背椅,这是在校园内发现的第四把标有校外大学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楼道里发现一把刷了白漆的北京师范学院方凳,右上角铝牌编号4-2-0608,文字为繁体字,也是校园发现的第五件标有校外字迹家具。</p><p class="ql-block">1954年北京师范学院成立,1992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标牌是繁体字,说明是1956年文字改革以前生产制作的老家具,如何出现在人大校园内,唯一的可能就是校际人员流动,家具随人来到人大,再有可能1970年人大宣布解散,有教师分配到师范学院任教,1978年复校后又调回学校同时也将家具带回学校,可怜方凳年事已高,残破不堪被主人抛弃,我将它拍照留念将它的功绩歌颂传人。</p><p class="ql-block">收集编辑:吴亚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