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爱的交响乐</b></p><p class="ql-block"> ——《人之初新篇》之十一</p><p class="ql-block"> 任 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在前面】</p><p class="ql-block"> 近日重温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潘宗光先生2015年所出小册子《佛教与科学》,对宇宙和人生均有了些新的感悟。1985年和1991年,潘先生曾两次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随后即对佛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以至成为虔诚的佛教徒。该书先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现代科学成果,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等最新理论,再逐一分析它们与佛教的共通点,旨在“让读者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佛教对宇宙本质和真理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拙诗直接源于其中有关弦论的引导性文字:“交响乐团里,有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乐器。如果每位琴手不跟乐章各自弹奏,就会杂乱无章。但是只要他们跟着指挥弹奏着同一个乐章,情况就不一样了。当每位琴手弹一条弦时,每条弦会震动而产生一个音符,众多互相协调的音符便会奏出非常和谐的乐曲。”要更好地理解其深意,还请参读如下论述:“目前,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如彭罗斯(Roger Penrose) 和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相信人的大脑有无数互相纠缠的电子。它们本处于‘自由状态’,由于人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例如看到、听到或接触到一些外面的事情,有关的脑电子便会受到干扰而处于某种‘确定状态’,而这些‘确定状态’亦随着干扰的变化而转变,其他有纠缠关系的脑电子亦立即作出相应的‘确定状态’,互相传递信息。这样便构成人的意识或念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仙子,我们原本</p><p class="ql-block">各自独立于苍茫的时空</p><p class="ql-block">随心所欲,以小提琴大提琴</p><p class="ql-block">黑管或者长笛</p><p class="ql-block">演绎着没有主题的乐曲</p><p class="ql-block">七彩音符似烟花飞溅</p><p class="ql-block">所释放的能量</p><p class="ql-block">有大有小,有强也有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是因为你,小仙子</p><p class="ql-block">因为你的从天而降</p><p class="ql-block">一夜之间,我们</p><p class="ql-block">便集结于这座无形的剧场</p><p class="ql-block">那时起,你的歌哭</p><p class="ql-block">你的手舞足蹈</p><p class="ql-block">都是我们最高的号令</p><p class="ql-block">一天天,引领我们</p><p class="ql-block">不断调整生命的姿态</p><p class="ql-block">和情感的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仙子啊小仙子</p><p class="ql-block">你这襁褓里的天才指挥家</p><p class="ql-block">是你,让我们明白了</p><p class="ql-block">什么是量子的感应</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境由心造</p><p class="ql-block">爱,唯有大海般浩荡的爱</p><p class="ql-block">才能让我们的灵魂</p><p class="ql-block">渐趋圆融和共振</p><p class="ql-block">合奏出一曲</p><p class="ql-block">足以超越时空的交响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8.8 太原,养心斋)</p>